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中期库为基础,从目前庞大的种质资源保存规模入手,设计构建"江苏农业种质资源中期库信息管理系统",用于受理全省种质资源入库保存申请,管理种质资源实物的出入库,保存入库种质的应用反馈信息.探讨了系统功能设计与数据库建设,介绍了条形码技术及其优势.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我国水稻种质资源系统考察和征集工作的5个发展阶段。针对目前种质资源征集和保存工作面临的有关问题,提出了稳定种质资源研究工作的科技队伍、建立长效种质资源征集入库保存制度、加强管理部门和资源保存结合、完善种质资源征集入库鉴定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中期库种质资源的保存安全,设计并构建了中期库种子活力监测系统,通过种子活力监测数据采集与种子活力模型预测计算相结合的方式对中期库内保存的种子进行监测,以提醒工作人员对处于临界期的种质及时进行检测和繁殖更新。介绍了系统架构、主要功能设计等内容,并详细描述了活力监测系统的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库(圃)绩效考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库圃的运行管理,使各类种质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设计构建了“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库圃绩效考核系统”,用于23家种质资源库圃绩效考核材料的网上填报,考核分值的计算、统计分析、分类排名,当前考核的流程管理及历年考核信息的分类保存.描述了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和实现情况,并详细介绍了系统功能设计、考核流程设计、数据库设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RFID技术在种质基因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种质资源入库身份定位,分析对比了条形码技术和RFID射频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RFID技术在种质资源保存上的应用系统架构设想。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平台建设现状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种质资源是支撑农业科技创新、现代种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江苏省种质资源工作起步于20世纪30年代,前国民政府中央农业实验所时期。经过80多年的努力,江苏初步建成了覆盖全省的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建成47家动植物种质资源库(圃),形成了"四位一体"、库圃结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存保护体系,显著改善了种质资源保藏条件,收集并安全保存种质资源62 553份;积极开展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创新研究,筛选出"静系46""关东194""西风小麦"等一批优异特色种质资源,创制抗赤霉病小麦、优良食味、抗豆象绿豆等目标性状突出的优异新种质;构建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系统,开放服务以来,累计向33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发放资源材料5.7万份,在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省级种质资源平台,平台在经费保障、资源管理和团队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明确农业种质资源保护的基础性、公益性定位,坚持保护优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原则,创新机制体制,强化责任落实和条件保障。建议进一步加强法规制度的建设和落实,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改善种质保藏与研究条件,建立多元经费保障机制,强化种质资源的深度评价和创新利用研究,促进种质资源有效利用,为建设种业强省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移动平台的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促进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实物和信息的有效共享,满足多元化的资源共享服务方式,以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系统为基础,采用ASP. NET和HTML5技术设计构建基于移动平台的农业种质资源信息共享服务系统,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实现种质资源信息查询和实物申请服务,利用微信平台的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有效提高种质资源的共享服务效率。笔者主要介绍系统总体架构、核心功能设计等内容,并详细描述种质资源申请及处理的相关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8.
对江苏省水生蔬菜的生产、优良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江苏水生蔬菜生产在全国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在江苏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指出了因城市建设征用水生蔬菜生产用地、生产中对选留种重视不够和对优异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不深入等导致种质资源流失、病虫害多发及品种退化等问题,提出了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建设种质资源保存圃、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保存优良种质的措施,以及加强种质资源优良性状研究和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谷子种质资源的征集,编目及繁种入库概况,提出了保持谷子种性的繁种方法和技术关键,并针对谷子种质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存和研究谷子种质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杜鹃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创新利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杜鹃花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及种质创新工作,其中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自2005年起,共收集国内外杜鹃种质资源400余份,建立种质资源基地并对其进行了鉴定评价,筛选出个适于江苏地区种植的品种10个,其中有9个通过省内鉴定,且2个已经获得国家品种权。  相似文献   

11.
江苏农业种质资源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农业种质资源信息服务系统采用ASP.NET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技术进行开发,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种质资源数据集中管理并提供检索功能,实现资源网络共享.本文主要阐述了系统开发原理、功能设计及数据库建设等内容,对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2.
稻种资源是水稻科学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建院 60 年来,持续开展了稻种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创新和利用等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收集保存国内外栽培稻资源 18 800 多份、野生稻资源 5 158 份;研究建立了水稻种质中期库和野生稻圃,确保稻种资源长久安全保存和利用;系统开展了稻种资源农艺性状、抗病虫、抗逆性、品质等性状的鉴定评价,以及资源遗传多样性、分类、核心种质构建、基因挖掘等基础研究;开展种质创新和利用研究,育成大批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利用优异稻种资源选育水稻优良品种 1 000 个以上,其中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成、推广面积达66.67 万 hm2 以上的品种有 31 个;“十五”以来向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等单位提供栽培稻、野生稻资源累计近6 000 份次,充分展现了种质资源公益性作用。但在国外资源引进、优异基因挖掘与利用等方面仍显不足。拟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通过多学科、多组学相结合,统筹开展稻种资源各项研究工作,促使资源研究再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3.
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回顾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旭  李立会  黎裕  方沩 《农学学报》2018,8(1):10-15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在全球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国际社会政治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种质资源研究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和特征,包括种质资源考察收集全球化、保存保护多元化、鉴定评价精准化、基因发掘规模化、种质创新目标化、共享利用主动化等。中国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在建国后也取得了重大进展与突破,查清了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本底的物种多样性,创建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科学分类、统一编目、统一描述的技术规范体系,创建了世界上唯一的长期库、复份库、中期库、种质圃、原生境保护点相配套的种质保存和共享利用体系;开展多种农作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新基因发掘取得显著成效;高效作物种质创新及其利用技术不断完善,并在作物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中国颁布了《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30年)》,提出了今后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五大行动,为种质资源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战略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加快中国砂梨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加强种质资源规范化管理,促进资源信息交流,提高资源数据库管理水平,应用流行ASP技术为开发平台,SQL 2000为后台数据库,采用Web流行的Brower/Server模式,建立了中国砂梨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砂梨种质资源信息的浏览、查询、添加、修改、删除、统计等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浙江省马铃薯地方种质资源特征特性,鉴定并筛选出优异种质,2019—2020年对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征集的95份马铃薯种质资源的13个质量性状和6个数量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马铃薯地方种质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质量性状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380~1.686,其中,病毒病的多样性指数最高,说明收集的种质资源存在不同程度的病毒性退化;食味的多样性指数最低,食味优的种质有88份,占资源数的92.63%。10个形态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079,其中薯形、肉色和花冠色3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6个数量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高,平均值为2.84,块茎产量、主茎数尤为突出。块茎干物质含量在18.1%~25.8%,其中干物质含量≥20%的种质有73份,占资源数的76.84%。95份种质资源按照块茎形态特征可归类为小马铃薯种质62份、中大马铃薯种质21份和彩色马铃薯12份。小马铃薯种质黄皮黄肉,干物质含量较高,蒸煮食味优。根据种质的表型特异性,筛选出优异种质9份,可用于生产开发和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资源调查,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果树研究所荔枝资源圃收集保存了60份海南原生荔枝种质资源,对这批种质成花率、开花量、单果重、果实成熟期、单株产量、果实外观、内在品质等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海垦13号、鸭姆笼、新球蜜荔、春25号、农美9号、大丁香、海垦26号、海垦4号、琼山89-3、A4无核荔、南岛无核等11份种质综合表较好,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该项研究为海南原生荔枝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创新利用提供了参考,在荔枝选育种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广西地方甘薯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及初步鉴定,为甘薯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创新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依托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和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广西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与鉴定评价”,2015—2020年采用实地走访调查的方法在广西全区范围内开展地方甘薯种质资源的调查及收集工作,并对其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共收集到甘薯种质324份,从水平分布来看,大部分资源分布在北部和东部,中部和南部分布较少,其余地方有零星分布;从垂直分布看,甘薯种质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为0~900 m范围内,海拔900 m以上的种质资源分布较少。对305份种质进行农艺性状鉴定,结果显示为匍匐型的种质最多,半直立型次之,攀缘型最少;叶菜专用型占13份,其他类型的种质占292份;筛选出56份干物率达30.00%以上的高干物率甘薯种质;甘薯同种异名或同名异种的情况比较突出,鉴定后获得106份不重复的甘薯种质资源;结合农户的认知,评价出了槟榔薯、姑娘薯及外婆藤等优异甘薯种质。【结论】广西甘薯地方种质种类较丰富,但分布不均匀,且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及土地经营方式等变化,很多地方甘薯种质资源遭到淘汰而消失,因此今后仍需加强甘薯种质资源的保护、调查和收集工作,并进行深度鉴定、评价以及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四川桂花种质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川地区桂花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共记录该地区桂花种质151份,对其现状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相关观赏性状进行了评价。从而为四川桂花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银杏雄株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昭展  曹福亮  符韵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30-8131,8133
[目的]分析银杏雄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其保存和育种创新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来自11个省的银杏雄株叶片的基因组DNA,随机引物经初筛和复筛后用于RAPD扩增,并运用POPGENE软件分析银杏雄株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结果]从100多对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2对扩增带清晰、重复性和多态性好的引物,将其用于RAPD扩增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筛选出的12对RAPD引物对40个样品进行PCR扩增,得到96条清晰条带,其中41条有多态性。银杏雄株种质资源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440,平均基因多样度为0.3752,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为0.5562。[结论]银杏雄株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其有效保存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山西省苦荞品种资源的分布区域、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开展苦荞资源研究,对筛选优异苦荞种质资源和改良苦荞品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 Excel2003和 DPS7.5软件,从品种资源的分布区域、主要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含量3个方面,对《山西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目录》和《中国荞麦品种资源目录》记载的山西省苦荞品种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各地均有苦荞种植,但不同苦荞品种在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性状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表现出苦荞地方品种资源的多样性。山西省苦荞资源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平均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维生素 PP含量平均值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当,而维生素E 含量平均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微量元素 Ca、Mg、Cu、P和 Se等含量极为丰富,Fe、Mn 和 Zn等含量亦较高;含有的18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最高,色氨酸含量最低。并采用欧氏距离,利用类平均法对调查材料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通过对《山西省农作物品种资源目录》和《中国荞麦品种资源目录》中保存的苦荞资源进行分析,对不同的品种资源进行了分类,育种工作者可以选择具有互补性状的种质资源,通过杂交育种途径,选育出丰产、优质、抗逆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