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湖新银(Neosalanx taihuensis Chen,以下简称银鱼)原名太湖短吻银鱼,又叫小银鱼,面条鱼,隶属鲑形目(Salmoniformes)胡瓜鱼亚目(Osmeroidei)银鱼科(Salangidae)新银鱼属。  相似文献   

2.
马广栓 《齐鲁渔业》2006,23(1):15-16
银鱼属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为一年生小型经济鱼类,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水产品之一。河南平顶山银鱼出口额每年上百万元以上,引进太湖产银鱼最为成功。为使渔民尽快致富奔小康,现将银鱼人工繁殖操作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何福林  陈才 《齐鲁渔业》2005,22(8):43-44
银鱼属硬骨鱼纲鲑形目银鱼科,银鱼科有2个亚科8属20种。据调查我国有6属15种。目前畅销于国内外市场的主要是太湖新银鱼、大银鱼。银鱼捕捞的网具。现阶段使用较多的是银鱼拖网、围网和小丝网。  相似文献   

4.
银鱼是鲑形目银鱼科的一年生小型鱼类,分布在东亚,计有8属22种,尤以中国种类最多。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只有两属,即大银鱼属和新银鱼属,前者只有一种大银鱼,后者共有8种,太湖新银鱼、短吻新银鱼、银色新银鱼、安氏新银鱼、乔氏新银鱼、寡齿新银鱼、陈氏新银鱼和近太湖新银鱼。  相似文献   

5.
正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属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为一年生小型名贵经济鱼类,可作为环境指示生物,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都很高。1995年农业部、水利部联合发出《关于加速推广银鱼移植增殖技术的通知》,全国掀起了银鱼移植的热潮,从南到北一些不同类型的湖泊、水库纷纷进行了移植,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滇池移植太湖短吻银鱼试验及其生物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太湖短吻银鱼(Neosalanx tangkahkeii taihuensis Chen)属鲱形目鲑鳟亚目银鱼科,为长江中下游重要经济鱼类之一。1979年中科院地理研究所将太湖短吻银鱼少量受精卵移入滇池。我们在云南省科委及省农牧渔业厅支持下,从1981年开始,在二年的银鱼生殖季节于太湖采集银鱼受精卵1,452,500粒,孵化出仔鱼后,移植放流到  相似文献   

7.
银鱼隶属于鲑形目 (Salnoniformes) ,胡瓜鱼亚目 (Osmeroidei) ,银鱼科 (Salangidae) ,全世界现有 6属 1 7种 ,我国有 1 5种。是洄游性小型经济鱼类 ,主要生活在近海沿岸、河口带敞水性湖泊、水库 ,也有在封闭型内陆水域定居的。银鱼主要摄食浮游生物 ,也可摄食小鱼、小虾 ,其食物链短 ,生长速度快 ,生命周期短 ,属一年生鱼类 ,繁殖力强 ,是湖泊、水库移植增殖的优良种类 ,具有很高的渔业价值。银鱼为我国名贵的水产品 ,不仅是宾宴筵席上的美味佳肴 ,而且还是出口创汇的名特优水产品种。因其营养丰富 ,在国际市场上备受欢迎 ,被誉为“水中…  相似文献   

8.
耿继宇  王彦等 《河南水产》2000,(2):18-19,29
银鱼是银鱼科鱼类的总称,属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为洄游性一年生小型名贵经济鱼类。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也可摄食小鱼、小虾,食物链短、生长快、繁殖力强。银鱼体无鳞片,全身透明洁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高蛋白、低脂肪。在银鱼体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合理,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含量高,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银鱼生活在近海沿岸及河口一带,溯河洄游进入敞水性湖泊、水库,或成为陆封型鱼类,是适应大中型湖泊、水库移植增殖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9.
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nus)隶属于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银鱼属,英文名为Silver fish,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通海江河(长江中下游、海河)及其附属湖泊和水库。大银鱼是一种小型名贵经济鱼类,其活体通体透明,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食用价值。大银鱼是我国湖泊、水库等大中型水域移植增殖的重要经济鱼类。黑龙江省最早于1995年引进大银鱼,至今已有近19年的历史,但大银鱼在黑龙江省真正形成产业是从2006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10.
银鱼(Icefishes或Salangids)属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为一年生名贵小型经济鱼类,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尤以太湖产银鱼最负盛名。近年来,我国通过人工移植或实施增殖保护等措施,在一些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很快形成了可观的产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目前,国内水产界提倡采用太湖银鱼原种进行移植,以改良银鱼品种。作者根据本单位多年人工繁殖太湖银鱼的经验与技术,将太湖银鱼(大银鱼、太湖新银鱼2个品种)人工繁殖技术操作要点总结如下:一、太湖银鱼亲鱼捕捞水域的选择1.在太湖新银鱼人工繁殖前期,经过进行多次试捕,…  相似文献   

11.
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nus(Abbott)隶属于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通海江河(长江中下游、海河)及其附属湖泊和水库。大银鱼是一种小型名贵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的名优鱼类,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之一,  相似文献   

12.
银鱼,古称“脍残鱼”、“白小”,颇名贵。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太湖盛产银鱼的传说。到唐代以后,赞颂银鱼的诗歌较多。现将银鱼的种类、分布及其生物学特性综述如下。 一、银鱼种类与分布 银鱼属鲑形目银鱼科,鱼体细小而透明。现已知我国有8属18种,其中太湖短吻银鱼,是一个特殊类型,它属于定居于淡水中的种类,具有其它银鱼属不同的生态特性,鱼类分类学家已将太湖短吻银鱼划归银鱼科新银鱼亚科。  相似文献   

13.
太湖新银鱼(NeosalanxtaihuensisChen)又名太湖短吻银鱼,属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新银鱼属。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因地制宜利用大水面开展了银鱼移植生产活动,银鱼产量提高很快。1994年全国总产量约6000吨,1995年约8000吨,1996年接近1万吨,1999年为2万吨。即使这么高的产量,国内市场商品银鱼也很少见到,可见银鱼市场潜力仍很大。1玄武湖现状1.1玄武湖地理概况和水文特性玄武湖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游览湖泊,全湖面积约5000亩,平均水深1.7米,底质是沙土和淤泥。近两年市政府加大了对玄武湖的综合治理力度,对周围的生活污水进行…  相似文献   

14.
移植增殖银鱼是湖库渔业扭亏为盈的捷径银鱼是小型经济鱼类,属鲑形目银鱼科,本科共有8属20种,我国有6属15种,主要分布于黄渤海、东海沿岸及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水体,目前形成鱼产品畅销于国内外市场的主要是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水体中的太湖新银鱼和大...  相似文献   

15.
大银鱼池塘养殖试验林长虹,易剑国,薛仁宇(江苏盐城市水产生产服务站)(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大银鱼(Protosaxhylocranius)类属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新银鱼亚科,是名贵经济鱼类。大银鱼由于商品价值高,具养殖周期短(6-8个月)、饵料...  相似文献   

16.
一、银鱼(r-对策生物)银鱼是栖息近海并有洄游江河特性的淡水鱼,主要分布于中日韩东亚地区,少数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银鱼资源尤为丰富,种类最多,是世界银鱼(银鱼科Salangidae简称)的起源地和主要分布区,领跑国际银鱼市场,奠定了中国银鱼业的地位。全球有6属17种银鱼,有6属15种包括6个特有种分布在中国,其他如日本3属4种、越南3属3种、俄罗斯2属2种,中国以太湖银鱼为代表(表1)。中国银鱼具有生活周期短、世代离散、生殖力强和定居能力广的特点,21世纪以来由于受到环境污染、无序捕捞、湖面减少等影响而使银鱼资源衰减,近几年来渔业部门重视银鱼的开发性保护,北方引进了太湖银鱼,南方则保持野生捕捞、区域保护,较好控制了银鱼滥采无序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池沼公鱼属鲱形目、鲑鳟亚目、胡瓜鱼科公鱼属,包括池沼公鱼和海公鱼两个种。公鱼属鱼类在北太平洋两岸和北冰洋东部沿岸水系,中国、朝鲜、日本、苏联远东地区,加拿大和美国等都有分布。我国池  相似文献   

18.
大银鱼属鲑形目,胡瓜鱼亚目,银鱼科。其全身透明洁白,无鳞片,无硬骨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整体可食,被誉为“水中人参”,经济价值较高,是出口创汇的名特优品种。银鱼主要摄食浮游生物,也可摄食小鱼、小虾等,食物链短,生长快,一年生,繁殖力强,是大中型水库、湖泊移植增殖的优良鱼类品种。为了丰富莲花湖渔业资源,海林市原水产总站于1999年与江苏省常州市长江捕捞公司鉴订合同,  相似文献   

19.
大银鱼属鲑形目,胡瓜亚目,银鱼秤,为浮游于水上层的一种小型经济鱼类,该鱼正体可食,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能出口创汇,为太湖著名名鱼种.1990年1月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从太湖引进大银鱼发眼卵221万粒,投放在京郊平谷县海子水库进行冰下孵化,三月中旬逐渐孵出后,鱼苗入库,经过一年多的生长观察,已繁育后代。  相似文献   

20.
银鱼漫谈     
银鱼属鲱形目、银鱼科,因形似玉簪、细嫩透明、洁白如银而得名。安徽有4种银鱼:大银鱼、前颌间银鱼、太湖新银鱼及长江银鱼。人们常说的银鱼主要指太湖新银鱼(原称太湖短吻银鱼),体长约70毫米,俗称小银鱼,古称灰残鱼、白小。大银鱼,俗称面鱼,体长约170毫米,古称残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