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总结和分析了河北省低酚棉种质资源研究、育种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低酚棉育种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低酚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低酚棉育种的发展概况及低酚棉无腺体性状的遗传规律,分析了棉酚腺体的分子育种进展及无腺体性状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价值,并对低酚棉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低酚棉育种的发展概况及低酚棉无腺体性状的遗传规律,分析了棉酚腺体的分子育种进展及无腺体性状在杂种优势利用中的价值,并对低酚棉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低酚棉育种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其进展,着重讨论了有关低酚棉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育种问題。资料表明,随着遗传背景的不断改良,低酚棉与高酚棉的产量差异正在逐渐缩小,许多品种都已赶上甚至超过推广品种。本文提出了在主攻低酚棉产量时,应着重注意提高衣分,并注意单株铃数、铃重、烂铃率和单株结铃性的改良。提高衣分,应在确保较大籽指的基础上,通过提高衣指来实现提高衣分育种目标。另外,本文还对低酚棉的几种育种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棉酚是一种存在于棉酚腺体的倍半萜烯类化合物。由于它的抗虫性和毒害性,在棉花育种中颇受重视。从低酚棉腺体的质量性状、数量性状、经济性状等方面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低酚棉的分子育种研究进展,并对低酚棉今后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低酚棉研究进展(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酚棉研究进展(下)浙江农业大学农学系许馥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朱乾浩,俞碧霞四、显性单基因低酚棉研究进展埃及于60年代初用辐射育种法在海岛棉Giza45中选到一个无色素腺体突变体,经连续三代选择、稳定后定名为Bathim110,并发放。该品种的无...  相似文献   

7.
新陆早15号(系-7)是新疆兵团农七师农科所利用常规育种技术选育出的丰产、优质、早熟低酚棉新品种,2002年1月31日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生产示范7.63×104hm2.成为我国当年种植低酚棉面积最大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8.
人们种植棉花主要是为了获得纤维。尽管棉籽仁的蛋白质含量高达40%左右(油分含量也近30%),但由于其棉酚含量太高,不能食用或饲用。长期以来,棉籽榨油后,饼粕直接还田,造成很大浪费。通过遗传手段,培育低酚棉品种,使得这一蛋白质资源得以合理利用,从而使棉花由单一的纤维作物变成粮、棉、油、饲多种用途。特别是在中国,人多地少,蛋白质资源缺乏,发展低酚棉更见其意义之重要。 一、技术效果分析 1.低酚棉产量表现 我国低酚棉育种始于70年代初。1982年由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主持,组织了第一次全国低酚棉品种(系)联合试验。参试品  相似文献   

9.
<正> 低酚棉是棉纤维、棉籽蛋白等多种用途的新型棉花品种。1959年美国首先育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低酚棉新品种“23B”,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相继开展了低酚棉研究利用工作。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依据这一新动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低酚棉育种工作。1975年以美国兰布莱特GL—5作为低酚棉的种质资源,与国内多个优良品种(系)复式杂交,经严格的后代选择,于1987年成功地选育了优良低酚棉新品种豫无302,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豫棉二号。该品种具有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用途广、综合效益高等特点,开创了我省综合利用棉副产品的新途径。一、丰产优质豫棉二号皮棉产量与当前推广的优良普通棉花品种(高棉酚含量)相当或稍高,平均每亩霜前籽棉179.5公斤,霜前皮棉为71.1公斤,最高亩产皮棉可达  相似文献   

10.
无毒棉生产概况和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无毒棉亦称低酚棉,由于不含棉酚,所以,为其副产品的利用提供了广阔前景。一、育种进展无毒棉育种工作经过六五和七五期间国家组织攻关,在产量、品质和抗性育种方面均有突破性进展。从国外引进的无毒棉材料兰布莱特GL—5、安通SP—21、马里无毒棉等,由于  相似文献   

11.
应用双列杂交法研究低酚棉亲本产量性状的遗传表现。结果表明:陕9702,中13和冀2031为一般配合力较好的优良亲本。结合特殊配合力分析表明,较强杂种优势组合是陕9702×中13,石16×中13和陕9702×冀2031;单株籽棉、单株皮棉、单株铃数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值均较高。根据遗传力的表现,这些性状在低酚棉育种后代选择中应放在早代进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国内外120份低酚棉品种资源和91份高酚棉品种资源的纤维长度、比强度、麦克隆值、纤维整齐度比和纤维伸长率5项主要纤维品质指标进行了分析,其目的在于了解我国所掌握的低酚棉纤维品质现状和水平。结果表明,低酚棉品种(系)的2.5%跨距长度总体平均为27.9mm,属27mm 级别。但最大值为30.8mm,可达31mm 优质级别。纤维比强度总体平均为20.8g/t(?)x,属低强力范围,而最大值达到了高强力的标准。麦克隆值总体平均值超出正常范围,最小值为4.0,属于成熟度良好、细度中等范围。本文对上述5项指标全部进行了变异范围、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参数的分析。比较国内与国外的低酚棉及高酚棉品种(系)各项纤维品质指标,国内育成的低酚棉品种(系)纤维长度较国外育成的品种(系)略长。比强度低于国外育成的品种(系)。对我国各省份(或育种单位)育成的低酚棉品种(系)的5项纤维品质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为纤维长度和比强度以中棉所育成的品种(系)较优。  相似文献   

13.
棉花无腺体性状的遗传及低酚棉产业化前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综述了棉花无腺体性状遗传的研究进展,并对具有无腺体性状的低酚棉品种选育及产业化前景进行了分析,指出选育转基因或具有生化抗病虫的显性低酚棉品种(或杂交棉)是低酚棉品种进入市场的一条很有希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湖南棉花通过大面积推广育苗移栽,肥促化调,宽行稀植等项技术成果,解决了死苗,徒长,烂铃三个“老大难”问题;同时选育出丰产,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多个,适应了生产的需要;在低酚棉育种,棉花杂优利用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使湖南棉花获得了持续高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皖棉21(淮杂3号)是安徽省黄淮海低酚棉开发研究中心研究员、育种专家张家宪先生,采用综合育种方法育成的杂交棉新品种。由金皖丰宝种业独家开发经销。该品种棉酚含量极低,同时集高产、稳产、优质、抗虫、抗枯黄萎病等优点于一身,是一个很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棉花新品种,200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皖品审03100365。1品种特性皖棉21为中熟陆地棉低酚棉,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株高100厘米左右,生长稳健,前期不易疯长,后期不早衰,功能期长,较耐肥水和瘠薄,而且较耐粗放管理。该品种结铃性强,成铃率高,铃重6.2克,铃壳薄,吐絮畅,霜前花率85%~…  相似文献   

16.
皖棉21(淮杂3号)是安徽省黄淮海低酚棉开发研究中心研究员、育种专家张家宪先生,采用综合育种方法育成的杂交棉新品种.由金皖丰宝种业独家开发经销.该品种棉酚含量极低,同时集高产、稳产、优质、抗虫、抗枯黄萎病等优点于一身,是一个很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棉花新品种,200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皖品审03100365.  相似文献   

17.
提倡种植低酚棉低酚棉,俗称无毒棉。我国现在选育的一些低酚棉中,游离棉酚含量已低于万分之二,它不仅可以提供与普通棉花同样品质及产量的纤维,其籽仁、枝叶、铃壳、茎秆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也与普通棉相似,可作食品、油脂、饲料、食用菌等的原料。种植低酚棉无须多投...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特早熟低酚棉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评价了选育低酚棉新品种的实践和经济意义。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概述了山西省特早熟低酚棉新品种选育研究的进展,提出了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调查了55份低酚棉品种资源的10个产量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并利用SSR技术分析了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分析显示,前6个主成分解释了总共92.762%的表型变异;基于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聚类,供试材料被划分为4类,第一类材料整体表现性状优良;基于SSR分子标记进行聚类,供试材料被划分为5类,第二、四、五类材料整体表现优良。结合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SSR聚类分析结果和田间表现,鉴定出可供改良的低酚棉育种资源6个:‘中无151’、‘洛克特22’、‘皖无1号’、‘豫无1309’、‘中无831’和‘湘C70’。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八五”至“九五”期间山西选育出的3 个短季低酚棉新品种的选育进行了回顾,分析指出了低酚棉高产性和早熟性选育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