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频次分布拟合检验法和聚集指标判定法,分析了芒缺翅蓟马为害小麦穗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芒缺翅蓟马为害小麦穗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奈曼分布和波松二项分布;聚集均数与害穗的平均密度成线性关系,λ=-0.4042+1.0138m;小麦田中害穗的最大聚块面积为2m2.抽样方法比较得出,采用Z形或大五点取样抽取10点(×1m2)代表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频次分布拟合检验法和聚集指标判定法,分析了芒缺翅蓟马为害小麦穗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芒缺翅蓟马为害小麦穗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奈曼分布和波松二项分布;聚集均数与害穗的平均密度成线性关系,λ=-0.4042+1.0138m;小麦田中害穗的最大聚块面积为2m^2。抽样方法比较得出,采用Z形或大五点取样抽取10点(×1m^2)代表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花椒瘿蚊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运用5种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分析方法对花椒瘿蚊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所有的指标表明,花椒瘿蚊幼虫在一切密度下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聚集原因是由昆虫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异质性共同作用所致。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虫口密度在植株的东、南、西、北4个方位无显著差异;植株中部虫口密度较上部和下部大,差异显著,而上部和下部的虫口密度无显著差异。在以上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确定出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模型及一定防治指标下的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4.
丹参旋心异跗莹叶甲空间分布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掌握旋心异跗莹叶甲的生态学特性和有效的田间抽样技术,对旋心异跗莹叶甲成虫在丹参地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旋心异跗莹叶甲成虫在丹参地的空间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聚集度指标检验表明,空间分布图式是聚集分布,当虫口密度较小时,聚集分布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当虫口密度较大时聚集分布原因受环境因素的差异与昆虫自身聚集习性的综合影响;Iwao的m*-m直线回归法分析及Toylar的幂的法则进一步说明,种群在田间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成虫个体间相互排斥,种群在一切密度下都是聚集分布,而且具有密度依赖性;并拟合了成虫田间的理论抽样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掌握旋心异跗莹叶甲的生态学特性和有效的田间抽样技术,对旋心异跗莹叶甲成虫在丹参地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进行调查与研究。结果表明,旋心异跗莹叶甲成虫在丹参地的空间分布符合负二项分布;聚集度指标检验表明,空间分布图式是聚集分布,当虫口密度较小时,聚集分布由环境因素引起,当虫口密度较大时,聚集分布原因受环境因素的差异与昆虫自身聚集习性的综合影响;Iwao的m*-m直线回归法分析及Toylar的幂的法则进一步说明,种群在田间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成虫个体间相互排斥,种群在一切密度下都是聚集分布,而且具有密度依赖性;并拟合了成虫田间的理论抽样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桃小食心虫卵的田间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而且具有密度依赖性,分布的基本成份是个体群。其Iwao回归式为m-=0.2627+1.1315m,Taylor回归式为logs2=0.1902+1.11011ogm。在分布型的基础上详细叙述了桃小食心虫卵的田间序贯抽样技术,并给出了田间抽样的最大最小抽样数量。  相似文献   

7.
用多种聚集度指标分析番石榴园挂果期瓜实蝇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瓜实蝇幼虫呈聚集分布型,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原因是由瓜实蝇幼虫的行为和环境因素引起的。田间虫口密度高低影响空间分布,虫口密度加大,番石榴果实中瓜实蝇幼虫数量差异变小。同时,建立了幼虫在番石榴果实上的理论抽样数公式,给出了不同误差、不同密度条件下的理论抽样数,并得出了序贯抽样公式。  相似文献   

8.
褐边绿刺蛾越冬茧的空间格局与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扩散型指标法和Iwao、Taykr回归法测定了上海地区褐边绿刺蛾Paraso consocia越冬茧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褐边绿刺蛾茧在一切密度下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型的负二项分布,且聚集强度随密度增加而增强,个体间相互吸引,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根据空间分布型的参数.确定了理论抽样数和Kuno序贯抽样方法,提高了调查抽样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吴川红火蚁生境类型、空间分布和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系统调查和研究了红火蚁在广东省吴川市农田生态系统的生境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和抽样技术。结果表明:红火蚁的生境类型较丰富多样,表现出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荒坡、荒地、田埂等受到干扰较少的地点红火蚁发生密度高,而耕作农田如水稻田、菜田、花生地、红薯地等红火蚁发生密度很低;单个指标如丛生指数、聚块性指数、久野指数表明活动蚁巢在平面空间上主要呈现随机分布;经对Iwaom*-m回归模型、Taylor幂模型参数分析认为红火蚁活动蚁巢空间分布基本成分为单个蚁巢,蚁巢间存在相互排斥的作用,在所有密度下都是随机分布,且密度越高,分布越均匀。在空间格局研究基础上给出了最适理论抽样数公式和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提出的抽样方法为:先选取具代表性的小面积地块,对发生密度进行初步估计,如密度较低,零星发生,调查面积要大一些,每点面积应在500 m2以上;如密度较高,发生较普遍,根据理论抽样面积进行相应的调整,每点面积可在100~200 m2。一般每个类型的地点要调查3点以上。  相似文献   

10.
应用聚集指标、Taylor幂指数法则和Iwao的M*-M回归分析方法对早熟禾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早熟禾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聚集强度随着杂草密度的增加而增强。这种分布在杂草密度较低时由环境因素造成,在杂草密度较高时由杂草自身特性或与环境的共同作用造成。对其抽样技术进行研究,6种取样方法中平行线式和棋盘式取样误差率较低。同时利用空间分布的有关参数,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给出了不同杂草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几种聚集度指标及Taylor的幂法、Iwao的m一m回归法分析松梢小卷蛾(RhyacioniapinicolanaDoubelday)幼虫的种群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个体群中个体分布的平均拥挤度为6.119,个体群分布的相对聚集度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速率为一0.011,呈现出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资料代换中,以Iwao的方法最适合,文中还给出了松梢小卷蛾幼虫在不同虫口密度下的最适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任月萍  贺达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530-12531,12544
[目的]研究春小麦蚜虫种群的空间分布型和田间抽样方法。[方法]统计试验地小麦上的蚜虫数量,采用聚集度指标法计算小麦蚜虫的田间分布型,分析聚集的原因,确定田间理论抽样数。[结果]小麦蚜虫为聚集分布并呈负二项分布型,小麦蚜虫聚集分布是由本身的习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小麦蚜虫在田间的理论抽样数和样本方差、允许误差有关;样本方差(S2)愈小,允许误差(d′)愈小,无放回理论抽样数愈多;虫口基数不同,理论抽样数不同;当允许误差设定后,样本方差(S2)越大,理论抽样数越大。[结论]该研究为小麦蚜虫的预测预报和田间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多种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分析法、Taylor幂法则研究了柑橘小实蝇卵和幼虫在橘园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柑橘小实蝇卵和幼虫在柑橘果实上呈聚集分布,分布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且个体群是聚集分布的,聚集度具有密度依赖性,密度越大,聚集度越高,其相关性显著.提出了柑橘小实蝇卵和幼虫理论抽样公式,给出了柑橘小实蝇卵和幼虫在不同密度、不同误差要求下的最适抽样数.研究结果为准确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内蒙古磴口县境内的主要草本种群为研究对象,用5种聚集度指标调查沙化地区优势种群在不同样地中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蓼子朴(Inulasal soloides)和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种群是以聚集分布为主,聚集分布主要是由外界因素与物种本身特性共同引起的;猪毛菜在部分低密度样地呈现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Iwao的M*-回归模型和Taylor指数公式进一步测定表明,芦苇、蓼子朴和猪毛菜种群个体间相互排斥,且聚集强度都具有密度依赖性。抽样技术结果证明:密度越大,芦苇和猪毛菜的理论抽样数就越小;蓼子朴则相反。  相似文献   

15.
对麦田蜡烛草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蜡烛草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这种分布在杂草密度较低时由环境因素造成,在杂草密度较高时由杂草自身特性或由杂草自身特性与环境的共同作用造成。5种取样方法中棋盘式和"Z"字型取样的误差率较低。同时利用空间分布的有关参数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给出了不同杂草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6.
橄榄星室木虱卵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分布型指数法研究了橄榄星室木虱卵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1wao的回归模型n=1.9435〉0、b=1.0522〉1和Taylor幂法则α=0.2147〉0、β=1.2958〉1表明:橄榄星室木虱卵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强,聚集原因由种群聚集均数A〉2可知是昆虫本身的习性所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在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制定了不同允许误差下的最适抽样公式和判断橄榄星室木虱是否达到防治标准的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17.
运用6项聚集度指标和2种回归方法对枇杷潜蛾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聚集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虫在任何密度下都呈聚集分布并遵从负二项分布,聚集原因是由某些环境因素所致,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几种常见的抽样方法与全查比较,并进行差异性显著测验,表明5点式为最佳抽样方法;通过分析并拟合出枇杷潜蛾幼虫在枇杷园中的最适理论抽样数模型和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18.
切割潜蝇茧蜂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频次分布卡方检验法、Iwao法、Taylor幂法则以及其它聚集指标等方法,分析研究了切割潜蝇茧蜂(成蜂)种群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切割潜蝇茧蜂在果园受害果中呈负二项分布,实测X2=8.137〈X0.05^2=14.07;根据各种聚集度指标和Iwao线性回归分析,测定结果为切割潜蝇茧蜂在林间呈聚集分布,但个体之间相互排斥,成蜂的这种分布由寄主害虫枯小实蝇的聚集分布引起,且该寄生蜂对密度不具有依赖性.同时计算了林间调查的最适理论抽样数。列出了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桑粉虱的防治提供参考,对桑园桑粉虱幼虫危害情况进行调查,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d法等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桑粉虱幼虫在任何密度下都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是由环境因素与昆虫本身聚集习性共同引起,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根据Iwao的m*-m回归关系,确定幼虫的最适理论抽样公式及序贯抽样公式,建立不同密度下的理论和序贯抽样数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对油桐尺蠖预测预报准确性,应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油桐尺蠖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结果表明油桐尺蠖幼虫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强度是随着种群密度升高而增加。应用Iwao抽样通式建立理论抽样数模型,由此确定了一套油桐尺蠖幼虫在不同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