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晓雄  陈勇 《茶叶》1989,(1):50-50
1982年2月,我们在那林乡六岗村试种了一亩密植茶园,当年亩产鲜叶32公斤,亩产值26元。1983年亩产鲜叶472.65公斤,亩产值438.33元。1984年亩产鲜叶1273.5公斤,亩产值1004元。1985年亩产鲜叶1709.05公斤,亩产值1509.18元。1986年亩产鲜叶2390.95公斤,亩产值2114.47元。至1987年亩产鲜叶达3623.4公斤,折干茶80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本省低产茶园的改造途径,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六七年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示范和调查研究.查明了茶园低产的成因,提出了一套"三改一补"和"肥、管、养、剪、采、保结合"的改造低产茶园综合技术措施.在茶园改造试验中,使原来亩产只有50-60斤的低产茶园变为高产园.其中1.01亩福安菜茶改造后七年(1961-1967年)平均亩产干茶达419斤,33亩平均亩产干茶350-380斤的丰产水平.试验表明:  相似文献   

3.
地处江南旅游胜地江苏省宜兴市善卷洞附近的善卷乡茶林场,是1975年建立的。建场初期,是由几块村办茶园合并而成,仅有茶园200多亩,亩产干茶不足50公斤,品质差,经济效益低,年产值不到3万元,到1978年,该场茶园面积还不足400亩,年产值也只有20万元左右。近十年来,该场有了较大的发展,十年迈了十大步,茶叶产量和产值每年以20%的幅度增长。十年中,该场大力发展新茶园,改用茶树良种,不断加强管理,提高单产,狠抓产品质量,添置制茶机械,开发茶叶销售市场。从1983年开始,场部对各产茶工区实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进一步促进了该场的发展。目前该场的茶园面积达950亩,采摘面积为855亩。1988年平均亩产达190公斤,平均亩产值为1404元,每担茶  相似文献   

4.
浙江苍南县有茶园面积49646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20000亩左右,年产茶叶884吨,生产茶叶有龙井、碧螺春、春毫、雪龙、毛尖等名优茶,有温炒青、烘青、珠茶等大宗茶.全县采摘茶园平均亩产为44kg,平均亩产值529元,但各地差异很大,发展十分不平衡,最高的亩产达350kg,亩产值达4150元,而最低的亩产仅20kg,亩产值250元.其中五凤乡坑口茶场、前垟茶场和普尾茶场3500亩高效丰产茶园平均亩产值达到2260元,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总结这三个茶场的经验,主要是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在发展“一优两高”茶业中,围绕着“投、降、增、提、促”五个字(即合理投入、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提高品位、促进销售)做文章,通过“四改进、二进行、一开拓”七项措施来实现,这也是苍南县发展茶叶生产应走的路子,现将这七项措施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5.
改造低产茶园,是发展茶叶生产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就建阳县这个茶叶低产茶区来说,低产茶园改造成效的大小,将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建阳县茶园现状 建阳县现有正式投产茶园47365亩,1985年生产各类毛茶1464.1吨,平均亩产仅30.5公斤,低于全国35公斤的平均水平。若与1975年日本平均单产138.5公斤相比,相差三倍多,在投产茶园中,亩产25公斤以下的有19416亩。占全县投产面积的41%;30——49.5公斤的有23205亩,占投产面积的49%;两项合计,产量低于50公斤的茶园有42621亩,占投产总面积  相似文献   

6.
一、低产原因及现状县位于闽北山区,现有茶园54379亩。是福建渔则史要茶叶产区之一。1993年全县茶园采摘面积37717亩,总产量1575吨,产值1049万元。平均亩产41.7公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亩产最高58公斤,最低仅17公斤,亩产低于们.7公斤的茶园面积18753亩,占可采面积的49.7%,如能将18753亩低产茶园改造成亩产58公斤的水平,按1993年全县平均价每公斤6.66元计算,那么,全县茶叶总产值可增加200万元.如果再进一步全面改造.增加产值将更可观。二、改造措施1.改良土壤。松溪县茶园有50%是在25-45度的荒山上开垦做梯、等高种植.…  相似文献   

7.
英德县石牯圹镇茶场创办于一九六五年,曾先后发展茶园700余亩。由于种种原因,茶园几度沦桑,仅留下老茶园396亩。近几年,在茶园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又发展新茶园200余亩。现在,共有茶园面积600余亩,其中投产茶园452亩。鉴于老茶园开垦质量差,加之管理不善,茶园产量一直处于低下水平徘徊。一九八二年,全场干茶总产为531.24担,亩产仅66.4公斤;茶叶总产值13.481万元,平均亩产值337.02元。如此低  相似文献   

8.
承包带来的新变化贵州省湄潭县永兴区流河渡乡茶场,建于1974年,现有茶园254亩,其中幼龄茶园20亩。1979年,在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的指导下,开始进行低产茶园改造,1982年,220亩投产茶园,平均亩产干茶达130斤,以后由于责任制不健全,领导不力,管理松散,致使茶场连续两年减产欠收。1984年茶叶总产比1982年下降3.7%,总产值只有21000元。  相似文献   

9.
立体生态茶园是提高茶叶生产效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代顺 《福建茶叶》1992,(2):31-31,46
一 建立生隐茶园目的与意义 松溪县地处闽北山区,气候温和,缓坡山地多,土壤肥沃,适宜茶树生长。全县现有茶园48400亩,1991年产茶1936吨,产值953.5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9%,茶叶亩产平均仅40斤,平均亩产值197元。从茶叶总体来说80%以上属于低产茶园,其原因是多年来耕作粗放,忽视茶树培养和改造,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全县茶园水土流失面积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省茶叶生产已从小面积丰产实验,向大面积高稳产优质的方向进展。松溪县、建瓯县1981年单产分别达115斤和104斤。松溪县的西门大队采摘茶园188亩,平均亩产255.7斤,而且品质好,为全省有数的高品质产区。闽南茶区的安溪县萍州大队一千一百多亩茶园,近年也由亩产干茶80多斤提高到200多斤。龙海县际都大队2.14亩本山品种园,1980年亩产干茶曾达735斤。闽北茶区的政和稻香茶场二十亩政和大白茶1982年亩产干茶  相似文献   

11.
1984年以来,我县组织茶园承包户进行了低产茶园改造,三年来,改造低产园近千亩,特别是何家乡改造面积占现有承包茶园的21.2%,并已初见成效,如文图村江秀汉户,1984年改造的5.91亩茶园,树高树幅达80×130Cm,亩产从改造前的15公斤提高到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产茶园的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坪  黄婺 《中国茶叶》1991,(4):18-19
浙江省目前茶园总面积为250.7万亩,其中70年代发展的茶园占50%以上,1990年产茶11.2万吨,亩产干茶49.1kg 总产值约6亿元,上交国家税收约1.8亿元。茶叶收成的好坏,于国、于民都有重要影响。一、中产茶园改造的意义近几年来,由于承包责任制不够完善,茶叶市场大起大落,导致茶叶生产滑坡,茶园树势衰退,中、低产茶园面积比重扩大。特别是中产茶园,全省为170多万亩,主要是70年代期间发展的,现正当壮  相似文献   

13.
茶叶是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然而大面积的低产茶园是阻碍当今茶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2012年全县茶园采摘面积8.36万亩,产量4320t,平均亩产干茶只有41.66kg(采摘一芽二三叶加工绿茶或红茶)。然而县茶叶工作站在小湾东镇银山茶场和公郎镇罗伯克茶场进行的低产茶园树冠改造试验,分别取得了1.53亩茶园亩产383kg、1.74亩亩产423kg的高产记录,全县平均亩产与低改试验茶园亩产差距达10倍左右。目前全县亩产50kg以上的茶园仅1.8万亩左右,亩产100kg以上的不足0.5万亩,绝大部分都是低产茶园。如果亩产平均达到100kg,总产量将达到8360吨,说明茶园低改增产潜力非常大。南涧县低产茶园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稀植茶园,是由于采用"稀大丛"种植方式或因栽后缺株断行所造成,每亩仅有茶树300~500株,这类茶园有2万多亩,茶树高度一般在100cm以上,树幅80~100cm,具有高产型树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场自1965年开始种茶400亩,十五年来已发展到1734亩,其中投产茶园980亩,1979年,全场茶叶平均亩产干茶212斤,65年种植的400亩,亩产干茶323.25斤,其中1.78亩高产茶园亩产干茶达到791斤,但全年茶叶单产、总产都有所下降。分析其原因,除78、79两年连续遭到长期干旱引起减产之外,在茶园建设上没有因地制宜,引起茶树严重缺肥,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安溪县是乌龙茶主产区,生产铁观音等名茶。现有茶园面积一十万九千三百一十三亩,其中开采茶园七万三千多亩,一九八○年茶叶总产达四万二千一百四十八斤,平均亩产仅五十市斤。因此,大力改造低产茶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我县茶叶生产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红壤面积十分辽阔,开发和利用红壤种茶,实现高产稳产,是茶叶科研的重大课题。由于广大红壤自然条件较差,加上栽培技术发挥不够,形成了单产低,收益慢的落后状况。目前,国内茶叶单产高低悬殊非常突出,高的如广东英德红星茶场的1.54亩茶园,亩产干茶1515斤,亩产1000斤的茶园也已不罕见。但低产茶园还占很大部分,亩产不过30~40斤,主要原因是土壤肥力低,建园基础差,树型培养不合理等。  相似文献   

17.
双溪大队是余杭县重点产茶大队之一,全大队有茶园215亩,1981年产茶912.84担,产值13.08万元,比1980年增产31.35%,增值27.6%,全大队平均亩产干茶354斤。专业队65亩采摘茶园亩产620.2斤,其中18.08亩丰产方亩产782.5斤,还有一块4.03亩的高产茶园(二号园)亩产达1006斤。下面从高产茶园的生产情况,浅淡茶叶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8.
老茶园单产低,但生产潜力很大,一旦通过改造,就能较快地提高产量。地处海拔八百米高山的周宁县七步公社茶场81亩低产茶园改造后,亩产由原来的40多斤,提高到150多斤,其中6亩平均亩产达到334斤。李垱公社黄埔大队茶场有30多亩低产茶园改造后,亩产比原来提高三倍,突破百斤关。因此,在最近几年内,能安排必要力量,分期  相似文献   

19.
我场现有茶园面积3350亩,其中采摘茶园1800亩。81年生产干毛茶2250担,平均亩产干茶127斤。现有大部分茶园是在1961~1965年相继开辟的,由于垦植粗放,管理水平低,数年之间茶树即呈现未老先衰,产量低而且茶菁品质也较差,1975年开始进行改造,先做出试验样板。1976年以后在不影响当年茶叶产量的前提下,每年逐片改造,面积约150~200亩,几年来共改造衰老低产茶园1153亩,其中重修剪800亩,挖掉重新改种良种353亩。通过改造树冠、改良土壤、改园、移植归并、改植良种  相似文献   

20.
下祝茶场是福建省闽清县偏远山区的乡办茶场,海拔700多米,1965年办场时面积700余亩,分布十几个山头,十年动乱,茶园几乎荒废,1982年全场垦复改造前年产量不足5吨,年产值仅1.5万元。为了开发偏远山区经济,1982年全场低产改造,经三年努力改造了300亩成为高标准茶园。从此下祝场狠抓茶场的生产和经营管理,经过十二年的努力,该场发展成为闽清县先进企业,年产值百万元,年经营额三百余万元,茶园亩产由7-5公斤提高到105公斤,亩产值由27元提高到1350元,分别提高14倍和50涪,尤其近两年茶叶市场疲软时,该茶场在竞争中仍然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