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毛竹林大小年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国内学者在毛竹大小年的形成原因及其控制技术方面作了不少研究,提出了一些见解。有的认为“探讨毛竹大小年形成原因,消灭和减轻大小年现象,是保证现有毛竹林丰产、稳产的关键。”有的则认为“改变毛竹大小年出笋为花年(又称均年,本文作者注)出笋,固然可使竹林增产,  相似文献   

2.
毛竹林大小年生长规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毛竹经营中,一般认为,毛竹林大小年生长周期分明的经济效益低,应采取一定措施对大小年竹林加以培育使其成为花年竹林。笔者在多年的竹林经营管理与调查中发现,同样管理条件下,大小年竹林年平均出笋成竹量并不比花年竹林低,并且大小年竹林在管理中有其独特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对多年来的毛竹春笋生长情况进行了多点调查,结果表明:新罗区毛竹春笋的笋期维持在30d左右,大小年差别不大;同时各观测点毛竹春笋平均成竹率在47.1%~61.4%之间,且79.7%的退笋高度介于20~60cm之间。  相似文献   

4.
毛竹林按其经营制有花年竹林和大小年竹林之分。花年竹林即年年发笋长竹且相邻年份林分生长量相近的竹林。大小年竹林则不同,相邻年份林分竹笋和竹秆等的生长量相差悬殊,其中的一年由于林分生长量很少,甚至无笋无新竹,称为小年。资料和作者在龙游县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研究的结果皆表明,大小年毛竹林的年均(或度)经济产量和生物量不及  相似文献   

5.
实生毛竹幼林不同间笋强度与立竹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生毛竹幼林,具有出笋多,成竹率高,新竹逐年生长幅度大及无大小年等特点.据溧水县林场调查,用2—3年生竹苗造林,三年后一般每亩出笋成竹5000株左右,高的达万株以上.因此,实生竹林若不加间伐就会使竹株高度密集,同龄立竹高低悬殊较大,翌年大部小竹被压枯死,竹鞭纵横交错,竹桩较多.这样,对实生毛竹幼林的生长和行鞭,不能不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曾于1979—1981年对3—5年生实生毛竹幼林作了不同间笋强度的试验研究.现将初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毛竹出笋及增粗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毛竹笋期过程,调查毛竹出笋规律,研究其增粗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毛竹竹笋的出笋历期持续16 d左右,其出笋的高峰期在出笋后的第6~11 d,出笋量占全期出笋的56%。毛竹的增粗生长分为3个时期:快速生长期、缓慢生长期和停止期,毛竹茎秆直径的增加主要集中在快速生长期。  相似文献   

7.
除竹材害虫外,竹类害虫均与毛竹林出笋、换叶相关联。为增加毛竹林单位面积产量,竹林内留养小年笋长成毛竹,使竹林内出笋、换叶规律复杂化,从而影响竹类害虫的发生及生物学习性。本文仅据研究竹类害虫积累的资料,对出笋大、小年毛竹和花年竹林毛竹上害虫的变化探讨如下。一、毛竹出笋大、小年与花年毛竹林一般隔年出笋,即一年出笋多,一年(次年)出笋少或不出笋。出笋多的一年称为大年,其笋称为大年笋,所长成的毛竹称为大年竹;反之则称为小年。一般小年所出之笋不留养,挖除食用,即竹林没有小  相似文献   

8.
目前,在毛竹林经营上已形成了大小年的制度.而形成这种制度的因素却很多.但能不能利用某种方法来缩小大小年差异呢?六十年代已有这方面的报道,即采取留笋养竹、合理砍伐等施措.本文介绍的是七十年代以来,通过合理砍伐,不断调整林分立竹结构来缩小毛竹大小年差异的方法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毛竹气候生态定位站及竹林小气候和生理指标的观测和气候分析,综合研究光、热、水、气对毛竹物候期、出笋量、成竹率,笋高生长等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毛竹气候生态指标及安徽毛竹气候资源分布。并通过统计分析,拟合出笋量、退笋率的预测方程,为安徽毛竹生产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毛竹林改制后竹笋禾夜蛾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竹林改制后竹笋禾夜蛾的危害及防治对策郑国华,汪国华,陈顺发,田锡文,邹家池关键词毛竹林,竹笋禾夜蛾,防治对策浙江省龙游县有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MazelexH.deLehaie)1.6万hm2,70%为大小年出笋的低产...  相似文献   

11.
毛竹林大小年形成机制及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世界竹子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毛竹是中国本土竹类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优良竹种之一。但毛竹林在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大小年问题却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及重视。大小年毛竹林通常会造成大年产笋多、价格低、经济效益不佳;而在小年竹笋产量低、价格骤升,进而对竹农及消费者都产生不利影响。文中综述了营养物质积累消耗节律变化和内源激素节律变化对毛竹大小年形成的作用机制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对毛竹林大小年形成的影响及相关调控措施,并提出了研究展望,以期为有效调控毛竹林大小年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并为毛竹林大小年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在大小年明显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笋竹两用林纯林中,开展不同时间施用黄腐酸钾型豆粕有机肥对毛竹林鞭笋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5月1次性施肥的毛竹林鞭笋产量比8月1次性施肥的有显著提高,施肥量相同时,5月1次性施肥与5月、8月2次施肥的毛竹林鞭笋产量也有显著提高。而且对新竹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由此可见,培育毛竹鞭笋高产的最佳施肥时间是在每年的5月,而且1次性施黄腐酸钾型豆粕有机肥的用量应≥1 000kg/hm2·a。  相似文献   

13.
毛竹发笋与幼竹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崇阳毛竹为研究对象,在毛竹生长较好的林分内进行标准地设置与调查,对笋体出土与毛竹幼竹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崇阳县毛竹在正常情况下的出笋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持续35 d左右。在出笋期间,各天出笋率和退笋率均服从正态分布。从笋体出土到地径生长停止为止,地径生长期约为25 d,表现出"S"生长节律。从笋体出土到毛竹竹高生长停止,毛竹高生长期约45 d,比地径生长期长约20 d,毛竹幼竹高生长过程出现昼夜节律,其竹高生长过程符合Logistic回归模型。利用Fisher最优分割法可将幼竹生长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笋体出土期(第1~13 d)、幼竹较快速生长期(第14~25 d)、幼竹快速生长期(第26~35 d)及幼竹形成期(第36~45 d)。毛竹各生长因子之间存在相关性,如地径与胸径为线性相关,地径与竹高以及胸径与竹高均为幂函数相关。依据毛竹发笋与幼竹生长规律,提出了维持毛竹林分可持续经营相应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4.
发笋成竹是毛竹(楠竹)生产好坏的重要标志,多发笋、多成竹、出大竹是毛竹生产的主要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又与土壤、气象、经营强度等密切相关。为了探索毛竹发笋、竹笋高生长与温度、相对湿度的关系,我们连续五年在笋期进行了观测记载。  相似文献   

15.
施肥对毛竹笋产量和出笋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集瑞 《福建林业科技》2000,27(1):34-35,52
施肥对毛竹提早出笋、延长出笋期、提高出笋总量和出笋初期的出笋量及其比例有显著作用。深翻加施稀土复合肥与对照比 ,提早出笋 6d ,出笋期延长 10d ,出笋总量增长 2 2 0 % ,出笋初期的出笋量增长 5 0 0 %。  相似文献   

16.
福州郊区毛竹栽培与管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远 《防护林科技》2010,(5):114-115,119
通过对毛竹的栽培、母竹留用、采笋、抚育、管护等一系列技术研究,总结出毛竹造林的关键技术措施是选择好造林地、母株选择、采挖、栽植,科学采笋和合理留用母竹等,可以大幅度提高毛竹出笋量,以最低成本产生最大经济效益,对引导林农充分利用闲置山地科学种植,提高经济收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种地被竹出笋成竹生长规律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条金刚竹(Pleioblastus kongosanensis f.aureostriaus)、鸡毛竹(鹅毛竹)(Shibataea chinensis)和南平倭竹(S.nanpingensis)3种地被竹的出笋、退笋和高生长3种生物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黄条金刚竹出笋期历时24 d,出笋后第6天至第16天进入出笋高峰期;鸡毛竹出笋期历时37 d,出笋后第6天至第25天进入出笋高峰期;南平倭竹出笋期历时33 d,出笋后第6天至第21天进入出笋高峰期;3竹种出笋数量和退笋数都呈"少—多—少"的趋势,出笋数:鸡毛竹(278株/m2)>南平倭竹(253株/m2)>黄条金刚竹(141株/m2);退笋数:南平倭竹(74株/m2)>鸡毛竹(63株/m2)>黄条金刚竹(33株/m2);3竹种的高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呈logistic增长;3竹种昼生长量总体上高于夜生长量,在昼夜24h黄条金刚竹出现2次生长高峰,鸡毛竹出现3次生长高峰,南平倭竹出现1次生长高峰。  相似文献   

18.
毛竹园竹叶覆盖促进出笋试验丁振才,邹永元,徐康保,孙金元(常熟市虞山林场,2155o0)常熟虞山地处我国毛竹自然分布北带地区,现有毛竹林面积70hm2多。因受当地水热条件较差,冬季气温偏低的不利因素等影响,毛竹春笋出笋迟,产量较低。为了促进毛竹早笋、...  相似文献   

19.
实践证明,掘笋山毛竹钩梢影响出笋产量,减少经济收益。毛竹钩梢造成叶面指数  相似文献   

20.
雷竹因其早春打雷即出笋故名。在所有竹种中雷竹出笋最早,且无大小年之分早,笋质鲜嫩。在此简介其引种及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