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地调查和专家问卷的基础上,运用定量方法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进行旅游环境质量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Delphi法及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旅游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张家界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张家界旅游环境质量总体上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对旅游环境质量影响最大。为了遏制环境质量的进一步下降,给出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旅游开发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质量的不利影响,该文在分析已有的大气质量评价模型及生态旅游对大气质量特殊要求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旅游地大气质量指数模型,利用该模型评价了旅游开发利用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大气质量的影响,取得了很好的评价效果.结果表明,旅游开发利用已对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接待区的大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公园废气的排放量,改善公园接待区的环境质量,以实现公园资源环境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旅游可持续压力表模型对张家界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张家界旅游发展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张家界地区自然环境对这种发展模式的支持是可持续的,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更多地受人文系统的限制。  相似文献   

4.
张家界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迅速发展成为旅游产业大市。然而张家界的旅游资源与农业资源密不可分,自然景观与田园风貌紧密相连。为寻找适合张家界农业旅游的发展道路,采用SWOT分析法重点对张家界农业旅游发展的机会、优势、劣势及挑战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家界依托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已迅速发展成为旅游产业大市。然而张家界的旅游资源与农业资源密不可分,自然景观与田园风貌紧密相连。为寻找适应于张家界农业旅游的发展道路,采用SWOT分析法重点对张家界农业旅游发展的机会、优势、劣势及挑战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甄翌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485-3487
构建了基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旅游目的地生态效益计算模型,以张家界为例,对其旅游生态效率进行计算和分析,并就如何优化张家界旅游生态效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张家界为研究区,运用旅游生态足迹法对2012~2016年张家界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2012~2016年,张家界一直存在旅游生态赤字;2012年,张家界旅游生态赤字为639462.3637hm~2,2013年旅游生态赤字为580588.6998hm~2,旅游生态赤字有所减少;2014年、2015年、2016年,张家界旅游生态赤字分别为633028.6716hm~2、946832.4877hm~2、1560448.2019hm~2,2016年的旅游生态赤字为2014年的2.47倍,旅游生态赤字增长迅速;张家界2012~2016年的旅游业发展始终处于不可持续状态,且这种不可持续程度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8.
张家界永定区乡村旅游动力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乡村旅游的发展依赖路径,选取张家界永定区乡村旅游为研究对象,收集该区10个主要乡镇(街道)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张家界乡村旅游的发展依赖的动力规律,提出优化其人地关系中景区乡村旅游发展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绩效评价是扶贫成效的重要支撑,但从时空双维度对典型旅游扶贫试点地进行评价的研究较少。因此选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全域旅游发展现状评分、恩格尔系数等16项指标,构建张家界旅游扶贫绩效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收集2012、2014和2016年张家界市两区两县统计数据,运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对张家界旅游扶贫绩效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演进上,张家界市3 a旅游扶贫绩效值分别为0.095 6、0.257 4和0.622 0,呈总体上升趋势;在空间维度演进上,张家界有3个区县旅游扶贫绩效评价值大于0.5,整体水平较高但区域间差异较大;最后根据影响因子的分值差异和地区发展实际,提出了张家界旅游扶贫绩效持续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旅游城市用地是休闲旅游发展的载体,研究旅游城市土地利用变化与休闲旅游互动关系对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升休闲旅游发展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以典型旅游城市湖南省张家界为例,运用RS和GIS技术,分析张家界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动态,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和休闲旅游的互动关系。结果表明,20年来张家界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林地、草地和耕地依然是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从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来看,建设用地增幅最大;从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看,以耕地和草地转化为旅游建设用地和林地为主。研究表明,张家界土地利用变化与休闲旅游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主要表现为农业用地和工业用地向旅游建设用地转化,同时休闲旅游发展又制约着耕地向旅游建设用地转化的总量;张家界土地利用变化对休闲旅游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休闲旅游发展对土地利用变化又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张家界在未来休闲旅游发展中要重点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休闲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用地需求,为实现旅游产业要素的合理布局和打造生态型休闲旅游城市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1.
甄翌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493-1495,1506
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例,利用改进的生态足迹法来度量旅游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将旅游生态足迹分为可转移足迹和不可转移生态足迹两大类,利用改进模型计算分析了2004~2006年张家界旅游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显示该地区旅游消费模式具有相对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甄翌 《安徽农业科学》2012,(6):3434-3435,3438
以张家界为例,对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度量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生态足迹法显示2009年张家界市旅游发展规模不合理,旅游消费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指标体系法显示2009年张家界旅游发展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经比较,两种测度方法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立足点不同、测度的灵敏度不同、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反映的信息量不同、应用范围不同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最佳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大量增加的游客给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为了实现公园的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确定公园的最佳旅游环境容量,以此来进行公园的游客管理及接待设施的调控.该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以床位数、游道长度及水体中总磷含量作为衡量指标,分别对公园的经济发展容量、日空间容量、不同季节生态环境容量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根据“木桶原理”确定了公园的最佳旅游环境容量.结果表明:公园的经济发展容量为41 400人/d,日空间容量为13 255人/d,春、夏、秋、冬4个季节的生态环境容量差异较大,分别为1 848、3 879、1 307和775人/d.根据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公园最佳旅游环境容量为13 255人/d,公园“境内最佳住宿容量”春季为1 848人/d,夏季为3 879人/d,秋季为1 307人/d,冬季为775人/d.以上结果可为公园入园游客人数、接待区住宿游客人数及接待设施存量控制与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经济发展容量;日空间容量;生态环境容量;最佳旅游环境容量;境内最佳住宿容量   相似文献   

14.
旅游流是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旅游客流空间特性是旅游地理学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在大量实地调研和资料基础上,本文研究了中国新型的旅游城市张家界旅游客流市场的空间分布特征;在重力模型的基础上,以航空票价为经济距离指标,建立了基于航空廊道的旅游客流空间潜力模型;分析了张家界市旅游者空间行为特征。认为张家界客源市场空间分布广泛,并用旅游客流空间潜力模型指导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客源市场定位。建议张家界市建立旅游航空票价调节基金来降低飞机票价、降低旅游交通门槛,促进旅游客流量的增加,发展张家界旅游业。  相似文献   

15.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对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选取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为综合评价因子,筛选出17个与保护区生态旅游密切相关的项目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显示,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旅游开发潜力和旅游开发协调度均为优良等级,综合评价得分为84.4,等级为优,说明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