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绒毛鹿茸草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多糖体外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绒毛鹿茸草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多糖体外抗氧化研究。在对温度、时间、料水比进行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绒毛鹿茸草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清除羟基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试验,及模拟胃液条件下清除NO2-试验,研究绒毛鹿茸草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水比1:20,在100℃下浸提3h,浸提2次;醇沉采用3.5倍体积95%乙醇3h。绒毛鹿茸草多糖浓度在0.4~2.0mg/mL之间时,清除羟基自由基(.OH)呈增长趋势,当浓度达到2.0mg/mL时清除率达45%;多糖浓度在0.1~0.3mg/mL之间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呈负增长趋势,当浓度达到0.3mg/mL时清除率达-6.39%;多糖浓度在1~5mg/mL之间时清除NO2-呈增长趋势,当浓度达到5mg/mL时清除NO2-能力达到14.3%。对绒毛鹿茸草多糖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可知绒毛鹿茸草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OH)活性较强,有一定清除NO2-能力,能促进超氧阴离子(O2-.)形成。  相似文献   

2.
为优化海南辣蓼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并探讨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采用热回流提取海南辣蓼总黄酮,以提取液中总黄酮的百分含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Box-Behnken 设计(BBD) 对影响提取工艺的因素液料比、提取时间及乙醇体积分数进行分析,应用响应面法优选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 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方法,对最佳工艺所得总黄酮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海南辣蓼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15、提取时间60 min、乙醇体积分数48%,在此条件下总黄酮提取率为10.101%。总黄酮对羟基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95 mg/mL和0.46 mg/mL。该方法优选的工艺合理,操作简便,试验周期短,且提取的海南辣蓼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为琼辣蓼的深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瑞香狼毒总黄酮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运用超声波技术提取瑞香狼毒中的总黄酮,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瑞香狼毒总黄酮提取物中的黄酮含量为24.30%,采用抗坏血酸(VC)作为对照,测定了瑞香狼毒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与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瑞香狼毒总黄酮具有显著的体外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作用,其作用强于VC,是一种有开发价值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4.
试验探索了微波协同双水相法提取黄芪茎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黄芪茎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通过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和还原力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微波协同双水相提取黄芪茎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7,微波功率400 W,醇水比0.67,提取时间7 min,硫酸铵质量浓度0.27 g/m L;黄芪茎总黄酮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随提取液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可以达到82%,而且具有较强的还原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波长510 nm为指标,以索氏回流法进行正交实验,将柿叶提取物进行紫外光谱检测,测定总黄酮的含量,对比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测定提取的黄酮化合物对超氧负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时间、pH值对柿叶总黄酮的提取均有影响。其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0%、乙醇体积200 mL、回流时间1 h、碱提pH值9;柿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对清除自由基有一定的作用,且黄酮类化合物的添加量在实验范围内与其抗氧化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广东桑枝条黄酮含量测定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正交试验对桑枝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最佳工艺参数。从国家桑树资源圃华南分圃中选择28个代表性品种,分别测定各品种的总黄酮含量、总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能力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桑枝品种总黄酮含量极差较大,范围从2.472mg/g~11.456mg/g;品种间总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能力及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也各有差异,其中总黄酮含量高的品种,其总抗氧化能力也较强,两者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优化复合酶解法辅助提取香菇菌糠多糖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通过测定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的能力评价香菇菌糠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复合酶解法提取香菇菌糠多糖最佳提取条件为:酶解时间50 min,酶解温度45℃,pH值5.0,酶浓度3%,在此提取条件下香菇菌糠多糖的提取率为9.60%,显著优于传统的热水浸提法,提取率提高了52.70%。通过复合酶解法提取的香菇菌糠多糖清除羟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58 mg/ml、清除超氧阴离子的IC50为0.60 mg/ml,清除DPPH自由基的IC50为0.90 mg/ml。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随多糖浓度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8.
探索珠蓼散的最佳提取工艺。分别采用加热法、渗漉法和煮沸法制备珠蓼散提取液,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提取液中的总黄酮含量,并用真空干燥法处理提取液获得干浸膏,计算浸膏得率;依据所得的总黄酮含量和浸膏得评价断珠蓼散不同提取工艺的效果。结果显示,煮沸法所得提取液测的总黄酮含量为4.12 mg/mL,浸膏得率为15.12%,均优于加热法和渗漉法。提示煮沸法为珠蓼散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生长时期小花棘豆总黄酮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关系。试验选用6个生长时期的小花棘豆作为检测样本,利用甲醇超声波提取总黄酮,并采用硝酸铝显色法测定小花棘豆总黄酮含量,然后通过分析黄酮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评价其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时期小花棘豆黄酮含量及自由基清除能力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结荚期小花棘豆总黄酮含量和自由基清除能力均高于其它生长期(P0.05),小花棘豆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0.933和0.97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黄芩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从还原力,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4个方面研究黄芩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VC进行比较。结果:黄芩多糖对上述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清除作用,其还原力较低;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略低于VC;对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强于VC,EC50为0.261 mg/mL;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弱于VC,EC50为0.724 mg/mL。结论:黄芩多糖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分析施肥对当归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对我国道地药材当归的需肥规律、肥料效应与施肥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当归施肥技术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并对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以butylidenephthalide(BP)为关键词,检索SciFinder文摘索引数据库与中国知网(CNKI)中有关当归Angelica sineisis(Oliv.)Diels的研究文献,对其含有的同系化合物丁烯苯酞类n-butylidenephthalide(BP)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并对相关的参考文献进行追踪检索,归纳了BP的提取方法、药理作用与含量测定方法。BP主要存在于当归的挥发油中,通过液相制备和分离,测定的主要方法为HPLC-MS法,主要药理作用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抗心绞痛、松弛子宫与气管平滑肌、抗肿瘤生长、抗动脉粥样硬化等。  相似文献   

13.
用索氏回流法正交提取唐古特白刺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用黄酮类化合物最大吸光度(吸收波长510 nm)对提取物进行可见光谱检测,测定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以芦丁标准品做对照,对比选取最佳提取工艺;并对两种供试菌进行体外最小抑制浓度(MIC)测定。结果表明,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回流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时间的不同对唐古特白刺中黄酮的提取均有影响。其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65%、乙醇体积250 mL(唐古特白刺10.0 g)、回流时间1 h、超声功率70%、超声时间40 min;对大肠埃希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别为0.35 mg/mL和0.50 mg/mL。  相似文献   

14.
以骆驼蓬为研究对象,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功率、回流时间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建立了骆驼蓬中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模式,并测定最佳工艺下提取的骆驼蓬总生物碱对羟自由基(·OH)和氧自由基(·O2-)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55%,料液比为15:l,超声功率300W,回流时间为2.0h,在此最佳工艺下,骆驼蓬总生物碱的提取含量为19.94mg/g;提取的骆驼蓬总生物碱对·OH和·O2-清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当归多糖(ASP)对正常罗曼雏鸡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只1日龄健康罗曼雏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分别于1日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以及不同浓度的当归多糖,连续注射7 d,于7、14、21、28、35、42、49、56日龄采血,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当归多糖后,各试验组红细胞-C3b花环率和红细胞-IC花环率明显升高。浓度为25 mg/mL当归多糖组红细胞C3b花环率和红细胞IC花环率显著高于其他多糖组。结论:当归多糖可提高鸡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其中以浓度为25 mg/mL当归多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红茂草生物碱TLC检测技术的建立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醇提法提取红茂草中生物碱,并对其进行TLC检测,建立红茂草生物碱TLC检测技术;用红茂草浓缩液对3种供试菌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以95%乙醇:冰乙酸:水:浓氨水(15:0.5:2.5:0.5)为展开系统,分离效果最好,斑点清晰;对供试菌MIC测定结果分别为:大肠埃希氏杆菌0.18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0.14mg/mL、粪肠球菌0.26mg/mL。红茂草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TLC检测技术可作为红茂草提取物中生物碱质量控制方法,且该法重现性好、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蜂胶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并对蜂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蜂胶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75%乙醇作为溶剂,料液比为1:10,提取时间为20min,超声波提取2次,温度为60cc,此时黄酮提取含量最高,达到5.046mg/g。蜂胶中黄酮提取液稀释100倍后对DPPH活性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Vc的清除能力相当,蜂胶黄酮是比较有开发潜力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微波辅助浸提技术从黄芩中浸提黄酮。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浸提剂、液固比、浸提温度、颗粒粒度、微波功率和浸提时间对黄芩黄酮浸提率的影响。结果:微波辅助提取黄苓黄酮的最佳工艺50%乙醇为浸提剂、液固比为20mL/g、浸提温度为90.0℃、浸提时间为8.0min,颗粒粒度为40目,微波功率为600W,此条件下黄酮的浸提率为99.42%;高于常规回流4h。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技术应用于黄芩黄酮的提取具有省时、高效、节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选荷叶中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荷叶中芦丁提取率为考核指标。考察乙醇浓度、超声提取时间、超声功率和料液比对荷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荷叶总黄酮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是:乙醇浓度为60%、超声时间40 min、超声功率为250 W、料液比1∶20。结论:此工艺操作简便、稳定性较好,可用于荷叶总黄酮的提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