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PCR检测草莓镶脉病毒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利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了优质的草莓总DNA,可以稳定地进行草莓植株中SVBV的PCR检测。对PCR检测草莓植株中SVBV的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Promega公司的Taq酶与TaKaRa公司的PCR反应缓冲液配合使用效果较好,适宜引物浓度为0.5μmol/L,退火温度为53℃。20μLPCR反应液中包含0.001μL总DNA时能扩增出SVBV特异谱带,相当于能够从不足1μg的草莓新鲜叶片中检测出SVBV。基于对SVBV中国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比较,设计并筛选了检测SVBV的理想引物,提高了利用PCR检测草莓植株中SVBV方法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PCR技术检测草莓镶脉病毒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特异引物的PCR 扩增方法, 对30 个草莓品种进行了草莓镶脉病毒的检测, 同时用指示植物小叶嫁接法对被检植株进行了病毒检测, 两种方法结果一致。回收、克隆PCR 扩增出的特异DNA 片段,获得了携有草莓镶脉病毒CP 基因片段的载体。测序结果表明, 得到的特异DNA 片段同美国草莓镶脉病毒的株系ATCC 45058 CP 基因片段相比, 同源性为90. 94 %。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的葡萄病毒多重RT-PCR检测体系。【方法】通过设计6对不同引物,在退火温度分别为48.0、49.0、50.0、51.0、52.0、53.0、54.0、55.0、56.0、57.0、58.0、59.0和60.0℃,采用单一RT-PCR技术检测酿酒葡萄6种常见的葡萄病毒,即葡萄病毒A(Grapevine virus A,GVA)、葡萄斑点病毒(Grapevine fleck virus,GFKV)、葡萄扇叶病毒(Grapevine fanleaf virus,GFLV)、葡萄卷叶病毒1(Grapevine leafroll associated virus-1,GLRa V-1)、葡萄卷叶病毒2(Grapevine leafroll associated virus-1,GLRa V-2)和葡萄卷叶病毒4(Grapevine leafroll associated virus-4,GLRa V-4)。在此基础上,对退火温度相似、扩增片段长度不同的引物进行组合,建立能同时检测2种或2种以上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结果】单一RT-PCR结果显示,退火温度为49℃、55℃和60℃时,可分别检测GVA和GLRa V、GLRa V和GFKV以及GFLV和GLRa V。多重RT-PCR结果显示,退火温度分别为49℃和55℃时,引物GVA和GLRa V-2以及引物GLRa V-1和GFKV组合所建立的2个多重RT-PCR检测体系可同时检测葡萄叶片中GVA和GLRa V以及GLRa V和GFKV。所检测的河西地区16份样品普遍携带葡萄病毒,部分葡萄样品同时携带两种病毒。其中,5份样品为GVA阳性,8份为GLRa V-1阳性,3份为GLRa V-2阳性,5份为GFKV阳性,所有样品均未检测到GFLV和GLRa V-4。退火温度分别为49℃和55℃时所建立的GVA和GLRa V以及GLRa V和GFKV两个多重PCR扩增体系检测结果与各样品单一PCR检测结果均一致。【结论】建立2套多重PCR检测体系,可同时有效地检测GVA和GLRa V-2或GLRa V-1和GFKV,可用于田间葡萄样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4.
利用NASBA技术检测草莓斑驳病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Nucleic acid sequence based amplification,NASBA)技术是以cDNA为中介体在等温条件下直接扩增单链RNA特异序列的核酸扩增技术,研究探索利用NASBA技术检测草莓斑驳病毒(Strawberry mottle virus,SMoV)。在对14个SMoV分离物序列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和筛选出适于SMoV检测的NASBA引物。NASBA检测SMoV的适宜反应温度为40℃。在9份草莓样品上检测SMoV的结果显示,NASBA检测结果与RT-PCR的检测结果一致,这表明初步建立了利用NASBA技术检测SMoV的技术体系。这是利用NASBA检测SMoV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5.
草莓斑驳病毒的RT-PCR技术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却志群 《北方园艺》2012,(7):132-134
针对草莓斑驳病毒(SMV)基因组外壳蛋白保守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利用改进的CTAB法提取出优质的草莓斑驳病毒的总RNA,然后进行RT-PCR分子检测以期建立草莓斑驳病毒的RT-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RNA质量完好,证明改进的CTAB法应用于草莓总RNA的提取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7.
两步多重RT-PCR快速检测苹果潜隐性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建立检测3种苹果潜隐性病毒更为快速准确的方法,【方法】以携带苹果茎沟病毒(ASGV)、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和苹果茎痘病毒(ASPV)的成龄苹果树韧皮部为试材,根据基因库中苹果茎痘病毒(Apple stempitting virus,ASPV)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分别与合成的苹果茎沟病毒(ASGV)引物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CLSV)的引物组合配伍,筛选出最佳的引物对组合。对cDNA的合成所用引物和总RNA模板进行遴选和量化,对PCR过程中cDNA的用量、引物对的终浓度、退火温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结果表明,反转录引物为Oligo(dT)18、总RNA 0.1~3.0μL时,可以得到较好的cDNA;ASPV-FR与ASGV-Pch、ACLSV-Pch引物组合优于ASPV-Pch,并且筛选出4组最佳的终浓度处理组合;cDNA用量为2.0~4.0μL、退火温度为50.0~52.9℃、循环数为35时,扩增效果较好。采用优化的多重RT-PCR体系对采自陕西和山东两省的样品进行检测,并用3种病毒的单重RT-PCR体系进行验证。【结论】结果呈现高度一致性,充分印证了该多重RT-PCR体系的准确性,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草莓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周厚成  何水涛 《果树学报》2003,20(5):421-426
综述了草莓皱缩病毒(SCV)、草莓斑驳病毒(SMV)、草莓镶脉病毒(SVBV)、草莓轻型黄边伴随病毒(SMYEaV)、草莓轻型黄边病毒(SMYEV)和草莓潜隐环斑病毒(SLRSV)等6种主要草莓病毒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传播途径、理化及分子生物学特性,介绍了23种草莓病毒病检测方法、控制手段。应用指示植物小叶嫁接法检测草莓病毒病仍是特异、灵敏的标准方法,但更快捷、准确、灵敏的血清学检测(ELISA)和分子生物学检测(PCR)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草莓病毒病的控制方法主要有培育无病毒苗木、选育抗蚜虫、抗病毒品种和应用转基因技术获得抗病毒植株。  相似文献   

9.
草莓病毒脱除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感染病毒的草莓品种宝交早生为试材,利用多重RT-PCR同时检测SMoV和SMYEV技术,对茎尖培养、热处理、抗病毒药剂处理3种脱毒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价,以期为草莓脱毒苗培育提供重要参考.结果表明,0.2mn茎尖和0.5 mm茎尖都能够有效地脱除SMoV和SMYEV;热处理能够脱除草莓试管苗中的SMoV,但不能脱除SMYEv,39℃恒温处理30 d,SMoV脱除率达到63.0%;利巴韦林不能清除草莓植株体内的SMov和SMYEV.综合脱毒率和茎尖分化成苗率2个指标,认为0.5 mm茎尖培养是适宜的草莓病毒脱除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用小叶嫁接法对农杆菌转化RIP和TCS双价抗病毒基因所获得的草莓品种森嘎拉和戈雷拉转基因植株接种草莓镶脉病毒,采用PCR方法检测嫁接成活后的转基因草莓苗草莓镶脉病毒。结果表明:这2个品种的转基因植株均有部分植株未扩增出草莓镶脉病毒特异条带,说明转入的外源基因具有一定的抗草莓镶脉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多重RT2PCR检测百合无症病毒和百合斑驳病毒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根据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序列, 设计了2对检测百合无症病毒(LSV) 、百合斑驳病毒(LMoV)的引物, 对扩增条件进行优化, 建立了同时检测LSV和LMoV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此方法可特异地从带有LSV和LMoV的样品中扩增出2条带LSV (876 bp) 、LMoV (662 bp)。灵敏性测定结果表明, 该双重PCR可从稀释104 组织中检测出病毒, 具有与单一PCR相同的灵敏性。扩增产物测序表明, LSV扩增产物与其它分离物核苷酸同源性为87.8%~99.3%, LMoV扩增产物与其它分离物的同源性为90.1%~99.5%。  相似文献   

12.
柑橘黄龙病和衰退病的同步PCR和RT-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黄龙病(HLB)和衰退病(CTV)是2种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柑橘病害,国内外对其病原检测的研究相当多。研究建立了同时检测HLB和CTV的多重RT-PCR体系,从影响多重RT-PCR扩增的引物浓度、Mg2+浓度、Taq酶浓度、dNTPs浓度、退火温度等方面进行体系优化。结果表明,多重PCR反应的退火温度应优先考虑退火温度高的引物,退火温度高的引物所需浓度要大于相应退火温度低的引物。该体系实现了DNA病原和RNA病原的统一检测,进一步体现了多重RT-PCR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果树病毒RNA的二氧化硅提取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阮小凤  杨勇 《果树学报》2004,21(4):388-390
针对果树组织含有较高的多酚和多糖物质,研究建立了适合果树病毒日常进行大量RT-PCR检测时,病毒RNA的快速、经济、高效的提取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在适宜条件下,二氧化硅对RNA的吸附和洗脱作用,避免了常规方法使用的酚、氯仿等有机溶剂。在2 h内同时可以进行数十个样品的提取,由于提取的是总RNA,1次提取,1次反转录得到的cDNA样品可以用于各种待检病毒的PCR检测。得到的总RNA和cDNA在-20℃条件下可以长期保存备用,大大提高了核酸的提取效率。  相似文献   

14.
草莓轻型黄边病毒的RT-PCR检测及其3'端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T-PCR技术对草莓植株中草莓轻型黄边病毒( SMYEV) 的外壳蛋白基因片段进行特异扩增, 扩增产物经测序证明为SMYEV的特异片段。建立了稳定的SMYEV的RT2PCR检测体系, 并对19个草莓品种和2种野生草莓进行检测, 其中12个品种和五叶草莓带有SMYEV。从SMYEV 的沈阳分离物SY01上扩增出了932 bp的基因组3'末端区域, 其核酸序列与国外分离物的序列同源性为86% ~96%。系统进化树显示SMYEV分为3个组群, 沈阳分离物SY01与欧美分离物位于同一组群内, 但独立形成1个小的分支。RNA二级结构分析显示SMYEV基因组3'末端形成3个茎环结构, 不同分离物的序列变化并未引起茎环结构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袁海英  陈力耕  李疆 《果树学报》2005,22(5):579-581
以草莓果实为试材,建立了适合草莓果实组织磷脂酶D制备及活性测定的技术体系。以放射标记的磷脂酰胆碱为底物,在1mL反应体系中,膜蛋白的含量以5-10μg为宜;25℃反应温度下,反应时间以5-10min为宜;反应体系的适宜pH为6.5-7。对草莓果实不同组分磷脂酶D酶学特性的进一步分析认为,该技术体系的建立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磷脂酶D在草莓果实发育成熟和衰老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柑橘褪绿矮化相关病毒LAMP检测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科宏  陈洪明  周彦  宋震  李中安 《园艺学报》2017,44(5):999-1004
根据GenBank登录的柑橘褪绿矮化相关病毒(Citrus chlorotic dwarf-associated virus,CCDaV)的移动蛋白(MP)基因序列设计了一组特异性引物,经体系优化,建立了CCDaV的环介导等温核酸扩增(LAMP)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特异扩增CCDaV,与其他5种柑橘病原物(柑橘衰退病毒、柑橘碎叶病毒、柑橘裂皮病类病毒、温州蜜柑萎缩病毒和柑橘黄龙病菌)不发生反应;灵敏度为PCR的100倍,与实时荧光PCR的灵敏度相同。用LAMP方法对50个田间样品进行检测,与PCR和实时荧光PCR的检测结果一致,证明该方法可用于田间样品的检测。该LAMP检测方法可特异、灵敏、快速地对CCDaV样品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7.
草莓臭氧保鲜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草莓为试材,研究102、03、04、0 mg/kg 4种不同浓度臭氧对草莓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莓入库前进行臭氧杀菌消毒时,适宜的臭氧处理浓度为20 mg/kg,可使草莓的储藏期达到30 d左右,好果率为95%,较对照提高了45%,保鲜时间较对照延长近一倍,而且还能最大限度地保持草莓原有的品质与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