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沙生灌木纤维基材的吸湿性能、吸水性能和水分蒸发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沙地土壤的吸湿性及蒸发性进行了比较,同时研究了纤维基材的保湿性。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基材的吸湿能力大约是沙土的1.7倍,水分蒸发速度也比沙土大,但由于基材的吸湿性能强,当水分蒸发后纤维基材的含水量达到平衡状态时,仍具有较高的数量,因而具有较好的保湿性能。  相似文献   

2.
沙生灌木是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文中在介绍沙生灌木木材学特性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近年来我国沙生灌木资源在新型人造板——重组木、木塑复合材、轻质工程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木质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展望了沙生灌木资源在木质复合材料领域的发展趋势,旨在进一步推动沙生灌木资源在木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沙生灌木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化与沙区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内蒙古西部沙漠地区沙生灌木资源的分布和蓄积现状,根据沙生灌木的生物学特点开发研究了沙生灌木人造板系列产品,并使这些产品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理论和实践证明:沙生灌木的工业化利用不仅缓解了我国西部地区木材供需的紧张矛盾,发展了人造板工业,值得关注的是,当地农牧民由于种植的沙生灌木有了销路,很快脱贫致富,也增加了种植的积极性,拉动了沙区的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4.
沙生灌木生物质能源林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生灌木作为生态脆弱地区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先锋树种,拥有抗逆性强、适生区广、用途多、见效快等优点。同时,他还是发展生物质能源的重要树种。文章结合内蒙古地区的基本情况,阐述了沙生灌木作为林木生物质能源树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分析了沙生灌木能源林的发展潜力和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沙生灌木切断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沙生灌木自身的特性研制了往复式沙生灌木切断机,该机的进料机构采用平顶输送链和不完全齿轮间歇强制进料,切削机构采用曲柄连杆带动刀具进行往复运动,实现对沙柳材的端向切削。试验结果表明,该机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工作平稳,可以将沙生灌木加工成高质量、合格的木片,很好地解决了沙生灌木在切片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6.
沙生灌木人造板的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叙述了沙生灌木资源状况以及沙生灌木材人造板的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沙生灌木人造板生产技术产业化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喜明 《林产工业》2012,39(1):53-55
在钱学森教授沙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沙漠地区的资源特点,开发研究了沙生灌木人造板生产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生产.这项产业的实施,不仅发展了地方经济,更为重要的是拉动了沙漠地区的生态建设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使当地农牧民在改造家乡生态环境的劳动实践中脱贫致富.发展沙生灌木人造板将具有经济、社会、生态和扶贫四重效益.  相似文献   

8.
几种沙生灌木抗旱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生灌木在荒漠、半荒漠地区是主要的牧畜饲草和造林树种,文章通过对几种不同的灌木抗旱指标和机制的测定和探讨,客观地就相对含水量和组织含水量对沙生灌木的抗旱机制做出了评价,为阿拉善盟在引种、育苗及飞播造林等树种选择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哈密是典型的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不足40mm,水资源严重匮乏,发展沙生灌木树种应受到重视。而沙生灌木树种的育苗一直是我区育苗技术上的一条短腿,近年来,沙生灌木树种主要从吐鲁番、甘肃等地大量调入,年调入量达到1000多万株。一方面由于气候差异,加上远距离的长途运输,致使造林成活率低;另一方面,大量购苗资金外流,难以大规模的进行造林,影响了我区的林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测定3种沙生灌木材(乌柳材、沙柳材和黄柳材)的密度、干缩率、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并用其削片后的刨花直接试制板材,测定其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刨花板的静曲强度和内结合强度均能达到国标一级品的要求,对沙生灌木原料只进行削片制造刨花板基本单元的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库布齐沙漠裸沙丘及5种沙障内沙物质进行测定,对裸沙丘和沙障内的沙物质粒径进行对比,分析沙物质粒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低立式沙柳格状沙障和平铺式玉米秆格状沙障下沙物质细物质含量最多,防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在流动沙丘设置具有"肥岛"功能的"一字型"模块沙障,并采用HOBO土壤水分记录仪定位定时测定土壤水分,研究不同外包装材料及不同内部填加物对流动沙丘土壤降水入渗及其水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块沙障影响降水向沙障覆盖下深层土壤入渗,模块沙障下40 cm土层含水量变化范围为5.23%~6.03%,对照处理为7.86%;黄麻袋外包装、内填20%玉米芯处理土壤含水量为7.61%,而其他处理为5.23%~5.99%;9.2 mm降雨后黄麻模块沙障内部水分含量由7.2%增加到8.96%,而纤维袋模块沙障覆盖下20 cm土层水分则由2.99%急剧增加到9.97%,以后均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河成沙、海成沙、风成沙的颗粒进行筛选、称量、观察、对比,分析得出沙物质的粒径范围,同时也对沙粒的磨圆度做了分析.结果表明:风成沙为3.14%的粉沙,而河成沙为0.3%,海成沙(Ⅰ、Ⅱ)分别为0.07%和0.03%.并且,河成沙含有的粗沙和极粗沙最多,为73.35%;海成沙(Ⅰ、Ⅱ)分别为5.12%和0.15%;风...  相似文献   

14.
207国道植物再生沙障防沙治沙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7国道90—100 km段公路沙害治理中,采用黄柳在流动沙丘迎风面上设置积沙、聚沙带——植物再生沙障,结合高立式和低立式红柳、芦苇生物沙障,不仅取得了阻沙、固沙、防止沙丘前移的理想效果,同时结合其他人工措施短时间内大幅度增加沙丘的植被盖度,达到了阻沙、固沙和增加植被盖度的双赢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房屋中,楼地面通常采用水泥砂浆面层。由于面层较薄(多数为20mm),人们活动频繁,摩擦、撞击较多,加上施工操作、材质等问题,楼地面起砂现象时有发生。如何防治和处理楼地面起砂,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沙尘暴造成的危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防治沙尘暴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沙尘暴防治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而且也是一个认识问题。因此,正确认识沙尘暴的来源、路径、危害现状和产生的原因,对今后制定防治沙尘暴的思路和措施极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沙尘暴监测结果的分析,在长期指导防沙治沙实践的基础上,认为沙尘暴不可能彻底根治,但可以通过大规模建设以灌木为主的地表植被,进行预防和治理,再配合农业、牧业、水利及农村能源等综合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沙尘暴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机制砂混凝土强度与变形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对比分析了河砂和机制砂混凝土强度,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与河砂混凝土强度基本相同,从而得出机制砂可代替河砂作为混凝土的主骨科的结论.研究了不同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及变形性能的影响.为了消除机制砂混凝土的不利因素,采用掺加高效减水剂和粉煤灰来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并与天然砂混凝土进行比较.大量试验表明,机制砂混凝土的各种性能优良,完全可以满足施工要求,可用于预拌混凝土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防风固沙林具有降低风速、防治风沙侵蚀、固定流沙、改变微环境等重要作用。随着荒漠化防治工作的逐步深入,国内外对防风固沙林的空间配置、研究方法、防护效益等展开了大量研究。文中梳理了防风固沙林的研究进展,并简要论述了其主要成就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防护固沙林的建设、管理及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巴音温都尔沙漠的治理关乎整个河套平原的生态安全,然而,由于降水少,植被盖度低,导致其治理难度大。聚乳酸纤维沙障具有便于移动、使用寿命长、可生物降解无污染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本研究将聚乳酸纤维沙障应用于巴音温都尔沙漠封禁保护区,并对其影响下植被的盖度、生物量及土壤的水分含量等指标进行为期4 a的监测。结果表明:(1)自沙障布设的第2 a起,沙障内的植被盖度和土壤含水量显著提高(P<0.05);(2)沙障内的植被地上生物量自沙障布设的第2 a起便开始显著增加,而地下生物量自沙障布设的第4 a起才显著增加(P<0.05)。总体来看,聚乳酸纤维沙障可通过提高土壤含水量来促进植被生长,可作为生物固沙难以实施区域的固沙措施,但其效果还有待更长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大果榛子嫩枝扦插适宜的混配基质,试验以泥炭、河沙与珍珠岩的不同配比混配后作为扦插基质,通过生根情况及根系生长量指标,筛选适宜混配基质的配比.结果 表明:其中以珍珠岩和泥炭作为材料混配而成的基质总体生根率低,根系长势较差.以河沙和泥炭混配的基质插条生根率、生根指数较好.所有处理中以沙∶泥炭=10∶1的混配基质大果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