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规范种子检验工作 强化种子质量管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种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种子质量水平关系到农业生产用种安全。切实加强种子质量管理,对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种子检验作为检测种子质量的方法和手段,其结果是判断种子优劣的重要依据,检测活动规范与否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质量判定的公正性。因此,只有规范种子检验,才能加强种子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2.
严格规范种子检验科学评定种子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检验是由专门的技术人员(种子检验员)按照特定的程序(种子检验规程)对给定农作物种子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测定,并与规定的标准(种子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以评价其种用价值的活动。种子检验作为检测种子质量的方法和手段,其结果是判断种子  相似文献   

3.
扦样是种子检验的重要环节,扦取的样品有无代表性决定着种子检验结果是否有效.如果扦取的样品缺乏代表性,那么无论后来的检测多么准确,都不会取得符合实际情况的检测结果,这将可能导致对整批种子质量作出错误的判断.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扦样,才能取得一个有代表性的供检样品.  相似文献   

4.
杨朝帆  李晓婷  董诚明 《种子》2017,(4):119-123
[目的]为了规范中药材种子市场,保证中药材种子的质量,制定冬凌草种子检验规程.[方法]通过对冬凌草种子扦样、千粒重、发芽率、含水量、生活力等常规指标的不同检测条件及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找出适合冬凌草种子的检验方法.[结果与结论]制定出冬凌草种子检验规程.  相似文献   

5.
张彩凤 《种子科技》2004,22(1):43-44
扦样是种子检验的首要环节,是开展种子检验工作的第一步,扦样技术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种子检验结果.如果扦样有问题,扦取样品缺乏代表性,那么无论后来检测多么准确,都不会获得符合实际的检验结果,从而对整批种子质量作出错误的判断.因此,探讨如何才能扦到具有代表性的种子样品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所扦样品具有代表性呢?  相似文献   

6.
种子检验是种子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种子部门的种子检验工作包括承担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质量监督抽查检验;负责有关产品质量的仲裁检验和委托检验;新品种审定前的种子质量鉴定;以及对实施生产许可证和质量认证的产品进行检验等,检测结果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不受任何行政干预,为此,作为这一结果的完成者——种子检验员的素质高低是能否确保检验工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种子质量检测的原始记录及检测报告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原始记录是检测数据结果的书面载体,是表明产品质量的客观证据,是分析质量问题、溯源历史情况的依据,因而加强种子质量原始记录的管理是种子检验机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种子质量检测报告是种子检验机构的工作成果,检测报告的质量是检验机构检测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因而做好种子质理检测报告的管理工作是种子检验机构的核心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8.
扦样是种子检验的首要环节,是开展种子检验工作的第一步,扦样技术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种子检验结果.如果扦样技术不规范,扦取样品缺乏代表性,所检验结果就不会符合实际,就会对整个种子批质量作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不良的影响.在分析对种子企业扦样面临的困难的基础上,对种子企业和种子扦样员提出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种子检验是种子质量监管和解决种子质量纠纷的重要手段。结合工作实际,对影响农作物种子检验结果的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归纳总结出以检验人员、仪器设备、检测方法等为主的9个做好种子检验工作的要素,切实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保证对外出具的、有证明作用的数据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10.
种子质量检验是农业检测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护农业生产秩序、保障农民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因此加强和保证向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广大基层种子检验机构的检验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权威性,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种子检验工作针对的是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其物理质量(水分)和生理质量(发芽率)存在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增大了重现检测结果的难度,因而对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提出了比其他检测行业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人员偏少等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11.
健全种子质量检测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玉  张聚敏 《种业导刊》2008,(11):32-32
1建立健全种子质量检测机构的目的及意义 1.1建立健全种子质量检测机构的目的 种子质量监督检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种子产业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了农业行政监督、行政执法、商品种子贸易流通、种子质量纠纷解决等活动的技术支撑。同时,种子检验又是种子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种子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种子检验的目的是应用科学、标准的方法和仪器对种子质量进行细致的检验、分析、鉴定,以判断其优劣或评定其种用价值。它要求专业的种子检验人员来具体执行,因此,种子检验人员个人素质的高低与种子检验结果是否准确有直接的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对从事种子检验工作的人员做出了具体规定,规定申请领取种子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以及种子质量检验机构都应当配备相应的种子检验员。  相似文献   

13.
王宙 《种子世界》2004,(8):9-10
“九五”种子工程,国家农业部和海南省共同投资建设的“海南省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项目,建设了1500m^2的种子检测楼,配备了必要的种子检验仪器设备,为我省搞好种子质量监督检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种子检验是确保农作物种子质量,维护广大农民利益,保障农业生产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几年来国家对种子工程项目投资很大,其中对种子质检机构的建设也给予了很大投资,购置和更新了一部分检测仪器设备,为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种子事业的发展和品种科技含量的提高,要求种子检验机构不仅是对四大指标的检测,而是应该能进行品质检测和转基因检测,以我们目前现有的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是远远不能适应的。目前种子检验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机构不合法,人员未到位;二是设备不齐全,资金未到位;三是体系不健全,管理未到位。加强种子检验室的标准化建设,对规范质检机构行为,提高种子检验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检测水平,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以及更好地担负起种子质量检验任务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种子是具有生命的特殊商品,是农作物各种优良性状的载体,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种子在农业生产上能否表现高产、优质、高效,除决定于品种好坏以外,还取决于种子质量。种子质量的优劣要通过种子检验来判定。因此,种子企业对种子检验工作普遍关注,研究种子企业种子检验工作存在的问题,探讨种子企业提高种子质量自检水平的途径和措施显得至关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朱伟 《种子世界》2005,(2):20-20
根据农作物原良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GB/T3543.1~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国家、各省和行业等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建立适合本地的种子质量监控系统,为今后的种子质量生产、加工得以科学、规范、持续、有效地发展,为种子质量监控系统的良性循环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棉种毛籽、光籽、包衣种子各状态检验项目、方法及标准的解释,说明只要全面实施棉种检验,就能保证棉种质量。棉花种子检验是棉花种子生产、加工、经营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项关键工作,只有全面实施棉花种子检验,多方面、多角度了解棉种的情况,才能切实保证棉花种子质量。棉花种子检验从棉种状态上可分为毛籽种子检验、光籽种子检验、包衣种子检验,下面就分别详述各棉种状态检验的项目、方法及标准。  相似文献   

18.
高振环 《种子科技》2022,(4):127-129
由于目前我国市面上种子品类较多,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大部分种植人员在选种时无法对其质量准确辨别。而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作为保障种子质量的重要因素,检验水平与农作物生长水平息息相关,与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紧密相连。自改革开放以来,种子逐渐成为农业再生产的重要因素,国家以及大众对种子质量关注较为密切,制定了不同的质量检测标准。种子质量检测能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与农民增收也有着紧密联系,更与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息息相关。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好研究工作,根据国家发展现状对其质量控制方式进行创新,充分了解种子检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质量控制水平,从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改革目标,使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基于此,文章以农作物种子检验机构为例,深入分析质量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9.
发芽率是种子质量中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种子生产、经营者最关心的一个质量指标。最大限度地减少种子本身质量问题之外的因素(如发芽床、水分、温度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给种子本身以最真实的质量评价,是种子检验人员的工作宗旨。笔者在从事种子检验工作中发现,不同处理对小粒蔬菜种子发芽有较大影响,为探索最适宜的种子发芽方法,做了此试验。  相似文献   

20.
种子检验主要具有把关职能、预防职能、报告职能和改进职能。做好企业种子检验工作,需要建设一支与之生产经营量相适应的高素质检验员队伍,拥有可靠和完善的种子质量检测手段,制订一套完整而又明确的检验标准,建立并执行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