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建筑,建筑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对自然的创造的产物。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建筑作为文明的产物也将被分为各种类型,而园林建筑就是各种类型中的一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主要是由世俗建筑转化而来,世俗建筑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风俗等因素的存在,其中共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类。基于此,将从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创造探析别墅庭院设计。  相似文献   

2.
袁文丽 《吉林农业》2010,(5):104-105
通过色彩对园林建筑风格的形成以及艺术表现力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分析探讨汉族地区代表性的中国古典园林、西藏藏式园林建筑中色彩的运用特点和藏民族色彩审美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色彩对园林建筑风格的形成以及艺术表现力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分析探讨汉族地区代表性的中国古典园林,西藏藏式园林建筑中色彩的运用特点和藏民族色彩审美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
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既有其各自的特点,也有现代园林建筑形式对古典形式的传承。从园林构建的指导思想、功能定位、园林建筑、植物造景、园林小品等方面,对两种园林风格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对建设城市园林和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尚怡轩 《北京农业》2012,(24):53-54
园林与园林建筑相互依存,中国古典园林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建筑形式、空间布局等审美观都发生了改变.通过对中国古典建筑与园林的分析,汲取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的精髓,创作出更具时代特点的新式园林.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思想与功能、园林建筑、植物造景、园林小品4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风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美学思想的特点,并以汕头大学校园园林设计为例详细阐述了这一美学思想在现代条件下的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之门的文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门为研究对象,对其起源、种类和形制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从中探究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门所内含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呼吁现代建筑创作应关注传统。  相似文献   

9.
王柱 《北京农业》2011,(18):47-48
中国现代园林建筑要提炼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挖掘出潜在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设计要素,使现代文明和传统文化完美融合,形成一种全新的现代园林设计理念。中国古典园林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以其形式和内涵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以"完整、和谐、鲜明"为主要特征,以对称、均衡和秩序等简单的几何关系为造园手法。  相似文献   

10.
呼海艳  弓弼  何红芸  周文强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1028-1029,1045
风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发展历史悠久,涵盖内容广泛,理论基础雄厚。通过"天人合一说"、"藏风得水说"、"形势说"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选址与布局、水口园林、园林建筑等方面的影响,探讨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水观,达到指导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听觉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视觉为主要感知方式的综合的空间造型艺术。其中,听觉美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追求的高妙境界之一。要实现中国古典园林“雅静之至”的理想境界,确实也离不开令人荡气回肠的听觉因素。在园林中听觉与视觉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建构园林的各种因素,包括人为因素都可以形成听觉美。园林听觉美对现代景观的效果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参8  相似文献   

12.
古典园林文化的研究与继承——以洛阳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及发展历史,在此基础上以洛阳园林为例探寻我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及其对现代园林的启示,并从山体森林绿化、河道整修和城市园林的建设几方面阐述洛阳现在如何营造民众自己的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13.
吴威  尚晓倩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09-21912
近代对中西园林的比较研究层出不穷,在种植设计方面,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式种植手法与西方园林的整形修剪、规则式种植形式差异明显。简述了中西园林种植设计的发展历程与艺术特点,结合城市公园实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了中西园林植物配置手法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苏州古典园林造园艺术与中国古典文学、绘画、手工等艺术紧密联结、源远流长,是中国园林大系中私家园林代表之作。简单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几个代表名园,并就其构景艺术及理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探讨动物在中国园林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应用方式,得出在古典园林中人对动物的影响作用不断加强,而现代园林中则要求人对动物的干扰不断减缓,最终达到生态相对平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黎文勤  熊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595-8596,8600
从符号学的视角考察中国古典园林,认为园林景观中小到单体构建、构件上的装饰图案,大到自然山水的营造,都可以视为符号。解析了中国传统元素以及传统图案对现代园林的影响,并从意境、造园手法、景观元素方面,结合留园"小蓬莱"景点、深圳万科"第五园"的实例,总结了中国传统园林对于现代园林设计的借鉴意义。在挖掘和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探讨现代园林在发生革命性创新的同时,对古典园林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7.
张雅玮  闫爱宾  王玉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4):182-184,195
通过对上海古典园林中桂花栽培历史的梳理和桂花种植现状的调查,对上海古典园林中桂花与山、水、植物、建筑四大造园要素之间配置关系及桂花运用特点进行分析。上海古典园林中金桂和银桂运用最多,而四季桂和丹桂运用极少。桂花通过孤植、对植、列植、丛植和群植的方式,和四大造园要素相互搭配,引导空间,渲染了江南园林淡雅和朴素的基调,体现了"富贵""招隐"的文化含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园林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能将古典园林融入现代景观的成功案例却很罕见。本文从造园的角度剖析苏州博物馆新馆,总结出四种获得古典意韵的造园手法,即材质创新和传承、符号的运用、隐喻的手法、距离的保持。  相似文献   

19.
扬州芍药花文化及园林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州芍药种植始于隋唐,宋代及清乾隆时期扬州为名扬天下的芍药栽培中心,素有"扬州芍药天下冠"之誉,甚至有"扬花"的别名,"芍药"也成为扬州风情的最好诠释;扬州芍药演绎的"四相簪花"传奇又使芍药成为富贵吉祥的象征;而在扬州古典园林中,既有依芍药得名的,也有因芍药而闻名的.芍药在现代园林中运用亦颇广,既可建立专类芍药园,又可设为花台、花带、花境,还可用作切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