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阿莫西林与硫酸黏菌素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本试验选择139株奶牛乳房炎临床分离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阿莫西林、硫酸黏菌素单用及其联合用药对以上3种主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阿莫西林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MIC范围分别为:2.0~512.0μg/m L、0.125~128.0μg/m L和0.125~1.0μg/m L;硫酸黏菌素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MIC范围分别为0.5~8.0μg/m L、32.0~128.0μg/m L和64.0~1 024.0μg/m L。二者联用后,对20株奶牛乳房炎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FIC平均值分别为0.91、0.85、1.25,对所有菌株的FIC平均值为0.93。结果表明,阿莫西林对链球菌高度敏感;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适度敏感;硫酸黏菌素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大肠杆菌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的敏感性较低。阿莫西林与硫酸黏菌素联用后,对3种受试菌主要呈现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对干乳期乳腺炎的防治作用,本研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比较了头孢洛宁、头孢匹林、阿莫西林和氯唑西林对乳腺炎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乳房链球菌、停乳链球菌、无乳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且,随机选择60头进入干乳期的临床健康奶牛,在最后一次挤奶后每头牛的每个乳区分别灌注一管受试药物或对照药物(氨苄西林-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对入选的每头奶牛分别在干奶前、以及产后1、3、5 d,采集每个乳区的乳样进行体细胞计数和细菌学检查。在药物处理后至产后14 d内,每天对受试动物进行临床型乳腺炎检查。结果显示,头孢洛宁、头孢匹林、阿莫西林、氯唑西林对分离自奶牛乳腺炎的大肠杆菌MIC_(50)分别为4、8、8μg/mL128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_(50)分别为0.125、0.25、2、1μg/mL;对乳房链球菌的MIC_(50)分别为4、8、16、128μg/mL;对停乳链球菌的MIC_(50)分别为8、8、8、128μg/mL;对无乳链球菌MIC_(50)分别为0.25、4、0.25、32μg/mL。临床药学研究显示,头孢洛宁乳房注入剂对干乳期奶牛乳腺炎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不同细菌感染治愈率介于66.6%~100%之间,新感染发生率低于8.3%。在治愈率、新感染率及细菌学清除率方面和对照药物(氨苄西林-苄星氯唑西林乳房注入剂)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头孢洛宁对引起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均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干乳期奶牛每乳区灌注一管250 mg的头孢洛宁干乳期乳房注入剂能有效治疗干乳期隐性乳腺炎和预防新的乳腺炎感染。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苦参生物碱提取物对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试验采用浓度系列稀释法,应用苦参生物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苦参生物碱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停乳链球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12.50,3.13,1.56,0.78 mg/m L,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0,6.25,1.56,1.56 mg/m L。说明苦参生物碱提取物对引起奶牛乳房炎常见的4种致病菌均有良好的抑菌和杀菌效果,为防治奶牛乳房炎中药有效成分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6,(9):1568-1571
从陕西宝鸡某奶牛场患乳房炎的奶牛中采取奶样46份,用于分离与鉴定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对引起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显示:本试验分离鉴定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致病性大肠杆菌;苦豆草提取物对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分别为2.340、0.585、2.340、4.687mg/L,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均为9.375mg/L。结果表明:苦豆草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使用鹿花盘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进行抑制作用研究,试验采集临床型乳房炎患牛的乳样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主要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停乳链球菌。试验使用鹿花盘提取物及多种抗菌药物进行抑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复方鹿花盘对几种致病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达到16 mm,属于高度敏感药物,显示出较好的抗菌作用,可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6.
苦豆子生物碱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研究苦豆子生物碱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三种奶牛乳腺炎病原菌,采用苦豆子总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定碱、槐定碱等4种苦豆子生物碱进行药物敏感度试验,以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苦豆子总碱与槐定碱对引起奶牛乳腺炎的三种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大肠杆菌均有相似的抑菌活性,其中最为敏感的为无乳链球菌,MIC为3.125 ~ 6.25 mg/mL,其次为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6.25 ~ 12.5 mg/mL.氧化苦参碱与氧化槐定碱表现较弱的抑菌活性.研究为苦豆子生物碱用于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大肠杆菌5种是最常见的病原[1].青霉素类抗生素是治疗乳房炎的常用药物,但由于不合理使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对该类抗生素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8.
旨在测定利福昔明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利福昔明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利福昔明对19株大肠杆菌的MIC值为8~16μg/m L,对25株葡萄球菌的MIC值为0.002~0.06μg/m L,对18株链球菌的MIC值为0.06~2μg/m L。大部分临床分离菌的MIC值与标准菌的相近,表明分离菌株对利福昔明较为敏感,提示利福昔明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黄连生物碱的抑菌活性,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分离黄连生物碱,K-B法检测其抑菌活性,测其对敏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从黄连中分离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小檗碱、表小檗碱,提取率分别为44.41%、36.72%、68.54%、18.3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分别为10.00、29.50、21.00和12.50 mm;对无乳链球菌分别为11.40、27.50、14.00和15.50 mm;对粪肠球菌、大肠杆菌O157等均无效;黄连碱、表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的MIC和MBC均分别为136.36、272.73μg/mL;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62.18、136.36μg/mL,对无乳链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36.36、272.73μg/mL;掌叶防己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的MIC和MBC均分别为62.18、136.36μg/mL。结果表明:用HSCCC制备生物碱,省时、方便,4种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作用明显,对其余试验菌无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抗菌活性较强的中药。方法:选取治疗乳房炎常用的中药20味进行超声提取,用微量肉汤法对6种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筛选试验。结果:当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29213的最小抑菌浓度都在要求抑菌范围内,说明菌数符合要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小于6.25 mg/mL的中药有甘草、黄连、大黄、黄芩、连翘、地肤子、远志、知母和丹参;对大肠杆菌最小抑菌浓度小于6.25 mg/mL的中药有黄连、黄芩和连翘;对无乳链球菌和副乳房链球菌最小抑菌浓度小于6.25 mg/mL的中药有黄连、甘草和知母;对停乳链球菌,最小抑菌浓度小于6.25 mg/mL的中药有甘草、黄连、知母、地肤子、远志和大黄;对肺炎克雷伯菌,20味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均大于50 mg/mL。结论:不同中药提取物对不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不同,其中黄连、甘草、黄芩、大黄、知母、连翘、丹参等对奶牛乳房炎6种病原菌抗菌活性均较强,且抗菌活性强的中药大多为清热解毒类。  相似文献   

11.
采用平板法和试管法,分别测定了20味中草药对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分离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发现,20味单味中草药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尤其是蒲公英、黄连、连翘、穿心莲、黄芩、红花、野菊花等7味中草药的体外抗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采用牛津杯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本草乳炎清散抑菌圈、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试验、小鼠棉球肉芽肿试验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观察本草乳炎清散的抗炎作用。结果表明,本草乳炎清散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的MIC分别为0.062 5、0.125、0.062 5g/mL,MBC分别为0.125、0.250、0.125g/mL;本草乳炎清散(0.50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83、21.60、24.51mm,均大于20mm,极敏感。本草乳炎清散高、中、低剂量组耳廓肿胀抑制率分别为39.74%、36.78%和28.84%,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低剂量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本草乳炎清散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肉芽肿增生抑制率分别为53.53%、51.69%和35.89%,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高、中、低剂量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本草乳炎清散高、中、低剂量组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抑制率分别为51.06%、46.81%和34.04%,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高、中剂量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低剂量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本草乳炎清散对奶牛乳房炎3种主要致病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显著的抗炎效果,并且两种抑制效果在一定范围内与给药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氟苯尼考和替米考星在5种常见奶牛乳房炎病原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联合药敏试验中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和替米考星单独使用时对各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5~4μg/m L和1~8μg/m L,二者联合后的部分抑菌指数(FIC)介于0.375~0.75,表现出协同作用或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4.
Nisin对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杭州郊区奶牛场的乳房炎病例中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各20株。药敏试验表明,5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对苯唑青霉素、氟哌酸、复方新诺明和链霉素耐药;乳酸链球菌素(Nisin)在体外对无乳链球菌和青霉素耐药和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抗菌作用。采用微量TTC法测定牛奶中Nisin的体外抗菌作用,结果表明Nisin在牛奶中对两种乳房炎致病菌也有抗菌作用,但略低于在普通肉汤培养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奶牛乳房炎多由微生物感染引起,在所有确诊病例中,大约80%是由5种病原菌引起,即大肠杆菌、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在我国,奶牛乳房炎最初主要由停乳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引起,但目前研究发现,金黄色葡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展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流行病学及病原菌的调查研究,试验应用LMT诊断液对兰州地区4个中等规模奶牛场的344头泌乳牛的1 237个乳区进行了隐性乳房炎检测,并对临床型乳房炎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头阳性率为58.43%,乳区阳性率为36.86%;临床型乳房炎的头发病率为5.52%,乳区发病率为2.91%;主要病原菌检出率为无乳链球菌30.0%、大肠杆菌27.1%、金黄色葡萄球菌21.4%。说明兰州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较高,病乳中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出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正>奶牛乳房炎多由微生物感染引起,在所有确诊病例中,大约80%是由5种病原菌引起,即大肠杆菌、乳房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在我国,奶牛乳房炎最初主要由停乳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引起,但目前研究发现,金黄色葡萄  相似文献   

18.
《当代畜牧》2007,(12):15-16
通过对吉林地区4个奶牛场的878头奶牛进行乳房炎试验调查,调查发现,这些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35.99%,引起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同时笔者对发病率与乳区、泌乳阶段、年龄、胎次等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乳区间发病率差异不显著;各泌乳阶段的隐性乳房炎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加而有所上升(P<0.01);不同胎次组间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9.
奶牛乳房消炎散的体外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感染率、发病率很高,而且影响人体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对许多奶牛场调查发现,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病原微生物的感染,以及其他如不规范的饲养管理、挤奶操作、恶劣环境、外伤等次要因素。就病原微生物而言,一类是传染性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等;另一种是条件致病菌,如:大肠杆菌、乳房链球菌等。为了了解奶牛乳房消炎散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做了体外抑菌试验。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药物奶牛乳房消炎散,为黑龙江双龙兽药厂生产。1.1.2菌种及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停乳链球菌由辽…  相似文献   

20.
对辽宁抚顺某奶牛养殖场中1例临床型乳房炎阳性病例进行病原菌分离及生化反应鉴定.结果表明,在2个患病乳区的乳样中共筛查到5株大肠杆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腐生葡萄球菌、2株表皮葡萄球菌、2株无乳链球菌、1株停乳链球菌及1株乳房炎链球菌.该结果可为该厂奶牛乳房炎合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