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椋子栽培技术及经济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小岗 《山西林业》2009,(3):19-19,40
黑椋子是木本油料树种之一。本文以中条山林区黑椋子为例,简要论述了黑椋子的栽培管理技术及其经济价值。以期为黑椋子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车粱木,又叫毛来木、椋子木、黑椋子和油树_等,属山茱萸科,是我国分布较广、寿命较长的木本油料树种和用材树种。  相似文献   

3.
杨胡是荒漠地区的优良树种,它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有较强的抗御能力。胡杨适应性强,耐盐碱和干旱瘠薄的土壤。木材供建筑,家具等用。胡杨生长速度比较快。我场七年生实生苗高达4.7米。胸径6厘米。胡杨根系极为发达,延伸广,扎的深.在自然情况下胡杨用根孽进行繁殖,人工插条繁殖很困难,种子繁殖出苗率过低而造成失败。但根孽繁殖赶不上林业生产上的需要,因此,提高种子繁殖的出苗率就成为林业生产生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场从1965年开展胡杨育苗,经过几年摸索,初步掌握了胡杨育苗技术,介绍如  相似文献   

4.
软枣猕猴桃苗木扦插繁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枣猕猴桃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植物。人工栽培因为技术和苗木繁殖存在问题,面积不大。重点介绍了苗木扦插繁殖技术,扦插繁殖具有保持原有品种优良特性、繁殖快、成本低等特点,在生产上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以牛蒡(Arctium lappa L.)为研究材料,比较研究了陇中半干旱区不同栽培措施对牛蒡子农艺性状与质量的影响,以期为牛蒡子高效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为2 223株/667m2时,牛蒡子出苗率、株高、根长、根茎粗达到最显著水平。牛蒡产量虽然不是最高但达到实际生产最理想值,所以实际生产中采用2 223株/667m2、穴距为50cm、株距为60cm的密度最适宜。  相似文献   

6.
冰球子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人工栽培可满足市场需求,加快产业化进程。该文从栽培模式、繁殖方法、田间管理和采收加工方面对冰球子的人工栽培进行研究,以期为冰球子的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牛蒡(Arctium lappa L.)为研究材料,比较研究了半干旱区不同栽培方式对牛蒡子农艺性状与质量的影响,以期为牛蒡子高效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白膜全地面覆盖栽培产量最高,较对照平作增产67.8kg,提高63.16%;出苗率较对照提高16.78%;根粗、株高较对照提高7.65%、25.13%、虽然抽薹率较对照增加了2.08%,但在产量和质量综合考虑生产中应大力推广白膜全地面覆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我国蓝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蓝莓生产、繁殖、育种等角度综述了我国蓝莓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蓝莓研究热点。我国虽然开展了一定规模的蓝莓种植,但栽培技术不高、效益不好是制约我国蓝莓生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极具优势的野生蓝莓栽培生产尚未成熟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从繁殖方式上看只有少部分品种实现了快繁,有较多的优良引进品种的快繁体系尚未建立,所以快繁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内蒙古大兴安岭高寒地区野生蓝莓的快繁技术的研究还处于研究阶段;种子繁殖正处于起步阶段;蓝莓育种技术的研究在我国尚属空白,生产中使用的品种均为引进种,这些品种耐寒性差,越冬防寒技术要求高是栽培推广的限制因素,而内蒙古的野生蓝莓品种虽然耐寒性强,但产量低、果实贮藏性差、栽培成活率低也是生产中的棘手问题,因此,选育出我国自主蓝莓品种是当务之急,尤其以大兴安岭高寒地区野生蓝莓为基础的新品种培育将成为今后我国蓝莓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能源树种椋子木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椋子木是生物柴油主要原料树种,通过调查初步了解生物质能源树种椋子木的分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繁殖及栽培技术等,并对其经济用途、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郁金香原产于中亚细亚、欧洲及北非,目前世界各国每年用于花坛及切花的达几亿种球,是我国花卉市场上的“热门”货之一。现将郁金香种球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一、繁殖方法 郁金香用子球和种子繁殖。早花种类子球生长较少,繁殖较慢,晚花种类子球生长较多,繁殖容易,每个球根培育一年所能长出的子球数,称为“繁殖系统”,繁殖系数的大小,因品种和栽培条件不同而有变化,  相似文献   

11.
南方红豆杉种子育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德镇市有1株南方红豆杉紫杉醇含量达0.616%的优良母树,进行了采种,并对该优良母树种子进行了4种不同处理方法的育苗对比试验,种子贮藏采用层积砂藏法,进行催芽,种子出苗率达80%以上;南方红豆杉当年采摘种子采用刺激处理方法,使出苗率由21%提高到86%以上.介绍了1-3 a生苗木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正> 一、云南芒果生产现状1、发展概况:云南的芒果生产到1981年已为20,000多亩,年产鲜果1,600多吨。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截止1986年调查统计,芒果栽培面积达36,800亩,年产量达1,725吨,年产值约345万余元。五年间栽培面积每年以3,360亩速度递增。在良种推广上,引进了上百个良种,并有一些良种已投入生产。栽培管理技术也有明显提高,开始改变实生繁殖为芽接繁殖,由只栽不管到进行园林管理,改零星栽培为集约栽培。芒果加工业也相应有了发展,景谷县、临沧、元阳、芒市、勐腊已建有芒果加工厂,  相似文献   

13.
小云 《湖南林业》2002,(6):23-23
杜仲繁殖方法主要有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分株繁殖、嫁接和余根繁殖等。生产上以种子繁殖为主。一、种子繁殖采种及种子处理选择生长健壮、树干通直粗壮、皮厚、叶肥大、无病虫害、20年以上未剥过皮的雌株作采种母株。于10月末到11月初,果实的果皮呈淡褐色时,收集种子,薄摊于阴凉通风处晾干。选新鲜、饱满、淡褐色、有光泽的种子进行秋播或春播。干的杜仲种子播种,一般出苗率不高,只有通过催芽处理,才能提高出苗率。处理方法:①湿砂层积法:将清洁的河砂与种子交互分层迭放或混合存放于木箱内,保持适当的湿度,以手捏砂不见指缝有水…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水栒子快速繁育方法,对打破水栒子种子休眠的方式及扦插繁殖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98%的浓硫酸处理15 min能够有效地打破水栒子种壳对种胚萌发的限制;变温层积能够有效提高水栒子种子的出苗率;用150 mg·L~(-1)的ABT 1号生根粉浸泡处理4 h,水栒子嫩枝扦插成活率最高;实生繁育是目前水栒子在新疆进行推广的适宜扩繁方式。  相似文献   

15.
薛杨  王小燕  倪斌  林之盼  陈宗铸 《热带林业》2011,39(3):13-15,12
利用海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檀香(Santaluru albumlinn)引种栽培试验研究”成果,在海南开展檀香生产栽培推广示范.经过推广,研究檀香从优良种苗繁殖到规模化人工栽培的整套生物技术,以实现檀香人工林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性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野生观赏木本植物大叶胡颓子驯化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叶胡颓子(Elaeagnus macrphylla Thunb)常绿阔叶拱形灌木,是青岛滨海、岛屿优良野生观赏木本植物。作者对其分布及生境进行了调查,研究探索了扦插、播种、分蘖3种繁殖技术及多点栽培试验,进行了子代繁育、栽培,实现了人工栽培驯化成功。经研究,大叶胡颓子抗海风、海雾能力特强。根系发达,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抗病虫。大叶胡颓子四季常绿,匍枝优美,花芳香宜人,硕果奇特,色泽美观,是叶、枝、花、果俱佳的观赏植物。尤其在北方沿海地区冬季阔叶常绿树种稀少,大叶胡颓子在城镇植物景观建设及沿海防护林营造,荒山裸岩绿化等方面,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板栗大树嫁接采穗圃营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穗圃是用优树或优良无性系作材料,为生产遗传品质优良的种条和种根而建立的良种繁殖场所。营建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lume大树嫁接采穗圃,不仅可以拯救优良的种质资源,而且能够在短期内生产大量的优质接穗,促进板栗品种化、良种化栽培。  相似文献   

18.
山区河畔荒洲能否引种栽培黑杨派南方型杨树?我县自1987年开始这项试验,四年来共育黑杨苗173亩,出圃苗木43.25万株;沿潕水河畔营造“十乡百里”黑杨林3281亩,四旁植黑杨15万株。实践证明,黑杨派南方型杨树在我县生长良好,充分表现了它繁殖容易、生长迅速、抗性强的优良特性,是山区河畔荒洲造林的理想树种。  相似文献   

19.
<正> 白榆是异花或白花授粉,长期以来用种子繁殖,其优良遗传基因很难保持下来,所以,目前栽培的白榆退化严重,生长缓慢,干形弯曲,材质差。为了改变白榆生产的落后状况,提高白榆质量,我们在省协作组的指导下,开展了白榆良种选育研究,1982年春营造了白榆无性系测验林,通过表型测验,以期选出适合予东地区生长的优良无性系。  相似文献   

20.
沙棘雌株     
沙棘,又名黑刺、酸刺,是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喜光阳性树种,也是青海高原寒冷地区优良的生态经济型树种,青海省内均有分布,具有耐寒、耐旱、耐盐碱、耐瘠薄的特性,是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优良树种,其果实具有很好的经济和药用价值。沙棘开发企业依托高科技优势,生产高附加值的沙棘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