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为了比较不同含量冰片和薄荷油及不同含量氮酮对接骨乳膏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以SD大鼠的背部皮肤为透皮实验模型,每隔2 h,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接收池中总甾酮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冰片、薄荷脑及氮酮含量的增加,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皮肤的药物量逐渐增加。添加0.36 g冰片和0.04 g薄荷脑的接骨乳膏的透皮吸收能力稍强于添加4%氮酮接骨乳膏的透皮吸收能力。选择0.36 g冰片,0.04 g薄荷油作为促透皮吸收剂为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复方中药涂膜剂蛇床子素体外透皮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了复方蛇床子涂膜剂经奶牛皮肤的体外效果,将制备的复方蛇床子涂膜剂置于牛皮表皮上方透皮装置的给药室,用HPLC法测定涂抹剂中的蛇床子素的透皮效果。蛇床子素经牛皮渗透到表皮下层的接受池。接受池为40%乙醇。整个装置放置于39oC恒温环境。每小时取接受液3 mL,同时补充3 mL 40%乙醇,连续取样12 h。所取样品按已确立的色谱条件进样5μL,测定蛇床子素的含量。结果蛇床子素的经皮渗透近似于零级动力学特征,表明该透皮剂具备明显的透皮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出效果最好的促透剂比例。[方法]试验采用两室扩散池试验装置,选取鸽子皮肤,比较1%-5%的冰片和薄荷醇对伊维菌素的透皮吸收的量效关系,计算出12h内累计的透过量和渗透系数。[结果]冰片和薄荷醇对伊维菌素的最佳促透浓度均为4%。其中.4%薄荷醇12h的累积透过量高于4%的冰片,同时4%薄荷醇单位时间内稳定透过量高于4%冰片。[结论]体外透皮模拟试验表明薄荷醇的最佳促透比例为4%。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氮酮和冰片作为促透剂运用于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兔主动脉病理形态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新西兰纯种兔随机分成5组,每组8只,即正常组、模型组、无促透剂组、氮酮组和冰片组。高脂血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兔模型造模成功后除正常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隔药饼灸干预,每日1次,连续4周。采用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含量;采用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主动脉组织形态。结果 与正常组比,模型组IL-6水平显著升高、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无促透剂组、氮酮组及冰片组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0水平升高(P<0.05);与无促透剂比,氮酮组和冰片组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氮酮组比,冰片组IL-6水平显著降低(P<0.01)、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组织镜检结果示:正常组无异常;模型组可见组织整体凌乱,管腔壁可见明显增厚,内皮坏死,有明显的脂质斑块及泡沫细胞;无促透剂组有内膜增厚,可见少量泡沫细胞,细胞排列较模型组稍好,脂质沉积明显较模型组减少,斑块不明显;氮酮组和冰片组无显著异常。结论 隔药饼灸对高脂血症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兔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在药饼中加入促透剂后施灸疗效更优,可能与药饼中药物透皮吸收增强有关,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洛美沙星透皮吸收制剂对仔猪皮肤表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 10-12日龄同品种仔猪的腹部皮表区域涂搽含氮酮的洛美沙星透皮吸收制剂和不含氮酮的洛美沙星水溶液,分别于涂药前、涂药后 2、4、6、12、24、48和 72h在体取皮,应用普通光镜和扫描电镜对皮肤表皮结构的变化进行对比观察,探讨氮酮促进洛美沙星透皮吸收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氮酮通过以下途径促进药物透皮吸收: (1)作用于表皮角质层细胞间脂质,导致细胞结构变得疏松,外层细胞脱落,角质层变薄,降低了皮肤对药物渗透的屏障作用; (2)作用于毛囊,导致毛囊口附近角质疏松,药物易于在此部位储存并经毛囊缓慢渗透入皮下,但毛囊在本制剂经皮渗透中为非主要途径.研究还发现,含有氮酮的洛美沙星透皮吸收制剂对仔猪皮肤的主要作用时段是在给药后 6h内,但氮酮的作用可以维持 72h以上.由氮酮引起皮肤结构的改变是一个非损伤性可逆过程.  相似文献   

6.
蛇床子素和Bt复配对小菜蛾防治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筛选蛇床子素和Bt复配配方,发现配方Osthol∶Bt=1∶25增效作用最明显,对小菜蛾有较好的防效。对复配药剂进行毒性测定表明:1%蛇床子素.8 000 IU/μLBt对大鼠急性经口、经皮的LD50♂>5 000 mg/kg,♀>5 000 mg/kg,属微毒类农药。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倍数的蛇床子素1号在施药后3 d7、d对小菜蛾的防效分别为81.63%、83.39%;78.62%、81.77%和72.34%、75.74%,均高于对照药剂16 000 IU/mgBt、1%蛇床子素水乳剂和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相似文献   

7.
为了开发出一种生态安全的植物源农药,以天然植物蛇床子、花椒、瑞香狼毒为原料,根据农药混配原理将其提取物进行加工组配,并与多杀菌素复配,用于防治小菜蛾,进行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瑞香狼毒、花椒和蛇床子素各单剂防治小菜蛾的LC50分别为:330.37、178.22和166.19μg·mL~(-1);花椒与蛇床子素体积比1∶1的混配物防治小菜蛾的实际死亡率为68.32%,瑞香狼毒与蛇床子素体积比1∶1的混配物防治小菜蛾的实际死亡率为65.60%;当瑞香狼毒提取物∶花椒提取物∶蛇床子素体积比为1.5∶3.0∶10时,复配剂对小菜蛾的LC50为89μg·mL~(-1),共毒系数高达205.1,具有较强的增效作用;上述复配物(瑞、蛇、花混配物)与多杀菌素体积比为10∶1时,其复配剂的增效效果最明显。该植物天然有机复配剂,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适用于小菜蛾的室内以及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新型高效皮肤渗透促进剂氮酮(Azone)对右旋糖酐铁的透皮吸收促进作用及其对防治仔猪缺铁性贫血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蛇床子素作为原料,通过酶法从蛇床子中提取蛇床子素,并以蛇床子素提取率为指标,研究料液比、酶种类、酶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酶用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以及酶解p H值进行了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 g∶30 m L、酶用量(纤维素酶∶果胶酶=1∶1)10.4 mg/g、酶解温度46℃、酶解时间125 min、酶解p H值4.6,在此条件下蛇床子素的提取率可达95.13%。  相似文献   

10.
建立液相色谱仪快速检测川楝树皮中川楝素质量分数的方法。最佳提取条件为甲醇体积分数70%、回流温度70℃、回流时间1h;色谱条件为甲醇与水的混合物[V(甲醇)∶V(水)=65∶35)]作流动相,检测波长215nm,流速1.0mL/min,柱温25℃,进样量5μL;川楝素得率2.81‰,添加水平为0.75~3.00mg时,回收率为97.33%~99.33%。该方法能准确快速检测样品川楝素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1.
以紫茎泽兰杀螨活性主成分紫茎泽兰素A(9-羰基-10,11-去氢泽兰酮,euptox A)提取率为考查指标,对影响提取率的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因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选,确定紫茎泽兰乙醇最佳提取工艺为:加20倍量(体积质量比)的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将以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提取的紫茎泽兰乙醇提取液制成加或不加氮酮的杀螨透皮剂,进行家兔皮肤的急性毒性试验和刺激性试验。结果表明,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在给药72 h后没有出现急性毒性反应和刺激性。另开展临床杀螨治疗效果试验,将30只痒螨兔和26只疥螨兔分别分成6组,A、B、C、D组分别以加氮酮紫茎泽兰生药含量1.0 g·mL-1、0.5 g·mL-1和不加氮酮生药含量为1.0 g·mL-1、0.5 g·mL-1的杀螨液涂擦处理,E组为阳性对照组,注射伊维菌素0.2 mg,F组为空白对照组,涂擦0.9%生理盐水。试验结果表明,不论痒螨组还是疥螨组,杀螨效果最好的都是加氮酮高剂量组(A组)。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物测定和酶活力测定方法,研究了蛇床子素对敏感品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胃毒作用及其对小菜蛾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蛇床子素对小菜蛾幼虫具有一定的胃毒作用。2 mg/mL的蛇床子素处理萝卜苗叶片后饲喂小菜蛾幼虫12 h校正死亡率为37%,72 h时后小菜蛾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93%。处理24 h时,LC50为1 521.25 mg/mL,处理48 h时,LC50为865.93 mg/mL。处理72 h时,LC50为515.5 mg/mL。不同浓度蛇床子素和不同时间处理小菜蛾幼虫后,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均产生了消长变化。经125×10-3mg/mL蛇床子素处理16 h时,小菜蛾体内的GSTs活力最高为209.15 U.mg-1prot.min-1。经125×10-3mg/mL蛇床子素处理4 h时,小菜蛾体内的AchE酶活力最高,为0.648 1 U.mg-1prot.min-1。各处理在24 h时,小菜蛾体内的GSTs活力和AchE酶活力均有明显的降低。说明蛇床子素对小菜蛾幼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绘制伪三元相图优选处方,应用相转变法制备乙酰甲喹微乳,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下考察其形态,用Zetasizer Nano ZS分析仪以光子关联能谱法(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PCS)测定其粒径和多分散系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并用上述仪器测定其zeta电位,通过恒温加速试验评价其稳定性,并研究其在小鼠皮肤上的体外经皮释药效果。结果显示:在所考察的油相中,肉桂醛对乙酰甲喹的溶解度最大,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RH40)为最佳表面活性剂,用二者制备的乙酰甲喹微乳为黄色的澄清透明液体,流动性好;电镜观察微乳滴呈球形,纳米粒度仪测定其平均粒径为(13.9±0.3)nm,PDI为0.060±0.005;在25℃时,稀释5倍后的乙酰甲喹微乳的平均pH值为5.1±0.2,对应的平均zeta电位为(9.4±0.4)mV;高速离心、常温及低温下稳定,高温下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但无药物析出,说明乙酰甲喹微乳符合微乳制剂的要求且稳定性较好;乙酰甲喹微乳配方中无氮酮和氮酮含量为2%及5%的表观透皮系数(Kp×10-3)分别为(12.701±0.012),(12.207±0.021)及(10.796±0.065)cm.h-1,而乙酰甲喹水溶液的表观透皮系数(Kp×10-3)是(4.908±0.034)cm.h-1,说明乙酰甲喹微乳的透皮效果优于其水溶液,且差异显著(P<0.01),其配方中无需透皮促进剂氮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选蛇床子素分散片处方,并建立溶出度测定方法。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以崩解时限、分散均匀性为指标对蛇床子素分散片处方进行优化;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分散片中蛇床子素的溶出度,测定波长为322nm。结果最佳处方为蛇床子素10%,崩解剂交联聚维酮20%(外加),填充剂微晶纤维素和乳糖分别为30%和40%,黏合剂为75%乙醇进行湿法制粒压片,优选处方的崩解时间小于10s,分散均匀且全部通过二号筛;蛇床子素在为6~16μg.mL-1(n=6,r=0.999 9)时,线性关系良好,蛇床子素分散片60min内累积溶出百分率为88%。结论蛇床子素分散片制备工艺简单,溶出度高,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的相关规定,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黄龙病区,柑桔木虱已上升为柑桔上的第一重要害虫,但至今尚未有室内毒力测定的方法和结果的报道。笔者于2008年采用点滴法测定了6种农药对其成虫的室内毒力,活性最高的是丁硫克百威(LC50=4.1mg/kg),其次分别是稻丰散(LC50=44.3mg/kg)、联苯菊酯(LC50=44.4mg/kg)、吡虫啉(LC50=60.1mg/kg)和喹硫磷(LC50=73.5mg/kg),最差的是甲基嘧啶磷(LC50=192.8mg/kg)。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增效联苯菊酯EC 25.00 mg(a.i)/kg、16.67 mg(a.i)/kg、12.5 0mg(a.i)/kg 药后24h、3d、7d的防效达100%;喹硫磷EC 250mg(a.i)/kg、稻丰散EC 500mg(a.i)/kg、333mg(a.i)/kg、增效丁硫克百威EW 200 mg(a.i)/kg药后24h的防效>95%;甲基嘧啶磷500mg(a.i)/kg的防效低于80%。增效丁硫克百威EW 200 mg(a.i)/kg的防效高于丁硫克百威EC 250 mg(a.i)/kg的防效。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环吡酮胺涂膜剂,探讨涂膜的控释机理。方法利用双室渗透扩散装置进行离体皮肤体外渗透试验,通过改变聚合物膜的厚度研究其释药机理。结果涂膜剂中环吡酮胺以零级动力学透过皮肤,渗透速率与聚合物限速膜厚度的倒数呈良好性关系。结论环吡酮胺涂膜剂具有膜控型释药机理。  相似文献   

17.
用含氮酮的新城疫(ND)疫苗进行免疫,通过组织学检查和血清ND H I抗体检测,研究了氮酮对鸡嗉囊粘膜结构及ND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含氮酮的ND疫苗免疫后,鸡嗉囊粘膜复层扁平上皮结构由致密变得疏松乃至部分上皮脱落,其H I抗体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表明氮酮可引起嗉囊粘膜结构变化,促进ND疫苗的吸收,从而增强疫苗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一批高效低毒、选择性较强的新药剂在茶园推广应用。[方法]设置8个药剂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处理,开展防治茶尺蠖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5 g/L溴氰菊酯乳油、100 g/L联苯菊酯乳油、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的防治效果较好。生物农药中0.4%蛇床子素乳油的防效最好。[结论]25 g/L溴氰菊酯乳油、100 g/L联苯菊酯乳油、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在茶尺蠖大发生时,可以有效控制其危害。生物农药中0.4%蛇床子素乳油是防治茶尺蠖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9.
在基础饲料(对照组)中分别添加1%杜仲皮、杜仲叶、杜仲汁饲喂异育银鲫(115.8±5.0 g)60 d,考察对其肉质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照组、杜仲皮组、杜仲叶组、杜仲汁组肌肉失水率分别为25.17%、21.77%、26.57%、17.80%,肌原纤维长度(反映肌纤维耐折力)分别为28.81 mm、36.57 mm、34.22 mm、30.76 mm,羟脯氨酸含量分别为0.132 mg/g、0.222 mg/g、0.168 mg/g、0.185 mg/g,其中添加1%杜仲皮、杜仲汁可极显著降低肌肉失水率(p<0.01),提高羟脯氨酸含量(p<0.05)。添加1%杜仲皮、杜仲叶可使肌纤维耐折力显著增加(p<0.05);(2)免疫性能方面,添加杜仲叶、杜仲汁可提高血清SOD 30.9%、28.2%(p<0.05),但对溶菌酶活性无影响。上述研究表明,杜仲具有改善异育银鲫肌肉品质和提高血清SOD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观察艾纳香油对UVB照射后Blab/C小鼠晒伤皮肤氧化应激及DNA损伤的影响。通过建立4组小鼠晒伤模型,在5个不同时间相点测定小鼠皮肤晒伤组织厚度和含水量,利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各组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 G)的含量。结果表明:艾纳香油可明显加快晒伤创面处结痂脱落,抑制晒伤皮肤组织增厚(P0.05),减少晒伤组织皮肤含水量的丧失(P0.05,P0.01);在整个治疗过程,能明显提高小鼠血清SOD活性(P0.05,P0.01),降低皮肤MDA含量(P0.05),升高皮肤GSH的水平(P0.05),降低皮肤8-OHd G含量(P0.01)。艾纳香油可抵抗UVB晒伤后小鼠表皮增厚,减少光产物表达,并通过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抗氧化酶活性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