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8月,林业部全国人工造林检查团对科右前旗1987年春季造林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结果上看,前旗造林的特点是国营造林好于乡村造林,工程造林好于一般造林。该旗核实上报自治区的造林面积与部检核实面积的比值为92%。其中,国营造林面积比值为98.9%,乡村造林为82.7%;工程造林为100%,一般造林为83.5%。综合各乡(场)  相似文献   

2.
针对辽西地区干旱半干旱气候特点,以石质山半石质山地抗旱造林技术为研究对象,采用植苗、覆膜及客土袋等3种造林方法,对造林后土壤水分和温度进行观测。采用烘干法对不同深度(10cm和20cm)的土层分别进行取样测量。结果表明:距地面10cm处土壤水分含量的由大到小依次为客土袋造林、覆膜造林、植苗造林,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三者之间的差异极显著;在距地面20cm深度的土壤水分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客土袋造林、覆膜造林、植苗造林,三者之间差异极显著;距地面20cm处土壤温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客土袋造林、覆膜造林、植苗造林,客土袋造林和覆膜造林差异不大,但两者与植苗造林技术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对大兴安岭地区采金矿体迹地森林更新技术 ,包括造林树种选择 ,土壤改良 ,造林季节 ,造林方法及不同苗木类型造林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结果表明 :樟子松、落叶松的造林表现优于红皮云杉 ;三个树种造林效果与播种季节无关 ,而与客土措施相关密切 ,最适宜的播种造林技术为客土播种 ;容器苗造林明显优于裸根苗 ;甜杨扦插造林最适宜插穗长度为 30~ 35cm ;最佳土壤改良措施为客土 +有机肥 +化肥。  相似文献   

4.
抗旱造林技术需要因地制宜,其整地方式、造林方法、护林方法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选择合适的造林方法与造林技术进行科学造林有利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分析我国的抗旱造林技术及其相关技术要点,旨在为我国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提供一些参考思路。第一部分论述了抗旱造林技术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二部分分析了抗旱性树木的选择,第三部分论述了抗旱造林技术,第四部分探讨了抗旱造林技术要点,第五部分以辽西北地区为例,论述了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适合辽西半干旱区油松的最佳造林方式,对容器苗造林、塑料袋保苗造林、裸根造林3种方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苗造林方式下苗木保水性好,造林的成活率及保存率最高,造林的成本显著低于裸根造林;塑料袋保苗造林方式下苗木的保水性、成活率等均好于裸根造林方式,其造林成本最低。  相似文献   

6.
南方红豆杉山地造林的坡向和苗木类型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坡向是影响南方红豆杉造林成活率和造林质量的重要因素,造林以选择阴坡或半阴坡为优,并且以2年生幼苗造林效果较好。此处,宿土苗春季造林成活率和秋季造林成活率都极显著高于裸根苗造林。  相似文献   

7.
根据湖北省造林特点,基于湖北林业专网,以湖北省林业厅数据中心为核心,采用面向服务架构、异构空间数据共享、瓦片地图与地图服务联动更新以及在线分析处理等关键技术,设计开发了湖北智慧造林系统。该系统将各类造林工程信息及核查信息进行了统一管理,建立了以造林小班为主体的全省统一的造林数据库,形成了全省造林数据"一张图",实现了造林业务流程化管理和造林数据的共享与开放,提高了造林数据的权威性与真实性,对造林成果实现了实时快速输出,为湖北造林信息化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辽西北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的问题,选取抗旱能力较强的侧柏为供试树种,采用鱼鳞坑整地方式,分别采用常规植苗造林、覆膜造林及客土袋造林方法进行造林试验,当年入冬前调查成活率,3年后调查保存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应用客土袋造林方法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法,确定客土袋造林方法为最适合石质山地的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9.
随着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造林面积不断扩大后,宜林荒山、无立木林地等地块已逐步进行了造林,目前,造林地块多为困难立地,造林难度大、成活率低。文章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出适合当地困难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为提高困难立地造林成活率,小范围内生态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风沙区樟子松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长岭县在风沙干旱区栽培樟子松的多年实践,总结了“一保、四改”樟子松抗旱造林技术,一保即保护好苗根,四改是:改一季造林为多季造林;改小苗造林为容器苗造林或带土坨大苗造林;改密植为大株行距造林;改人工栽植为机械造林。  相似文献   

11.
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荒山造林绿化工作在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大有裨益。然而受多种因素的掣肘,荒山造林绿化工作应遵循相关原则、掌握造林绿化技术要点、依托先进的技术,才能有序开展荒山造林绿化工作,为山川披绿,为大地添色,打造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通过从荒山造林绿化原则为切入点,论述了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文冠果造林质量,提出延安黄土高原地区以造林地选择、整地方式、造林季节、苗木规格、造林方法、栽植密度、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8个方面为核心的文冠果造林技术。对延安市及其自然地理条件相似地区文冠果造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结合宝鸡市渭滨区自然条件,对人工造林技术进行了探讨,制定了人工造林设计方案,分析了造林后管护措施,为科学地进行人工造林,提升造林质量,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改善提高生存环境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快造林绿化的步伐,而苗木造林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采用的主要造林方法。为提高造林成活率,笔者就苗木造林技术及管理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一、造林时间延续太长 油松营养杯造林可延长造林时间,变一季造林为多季造林。油松禄根苗一般雨季造林时间为10~15天,油松营养杯造林时间可延长到2~3个月,而且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但多季造林并不是春、雨、秋等不受限制的造林,一般应在雨季到来后,至9月份进行,以雨季最好。近年来,在大力推广油松营养杯造林技术的感召下,各县有在春季、晚秋进行油松营养杯造林现象,这样不但不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反而造成土壤、水份等自然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即使活了也生长缓慢,不易成林。  相似文献   

16.
中条山林区造林时间选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林时间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光热、温度、水分是造林时间的主要要素,分析了中条山林区造林时间的节点,提出了适宜的造林时间,为提高造林成效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一年生木荷容器苗和裸根苗在不同造林地类型上造林,比较造林效果。结果表明:木荷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在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均明显优于裸根苗。木荷容器苗造林树高生长和地径在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均明显优于裸根苗,并且差异显著。不同的造林地类型中,采伐迹地的成活率、保存率、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最好,其次为林冠下,再次为生物防火带。  相似文献   

18.
开展了近自然造林与规则造林的成本研究。结果表明:近自然造林园单位面积造林和抚育成本40 950元/hm~2,低于规则造林园的成本42 172.5元/hm~2;前者造林密度约为后者的3倍,林地郁闭快,充分发挥生态效益早。因此,近自然造林优于规则造林,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广东省造林更新工程成效,选取核实面积、造林成活率、造林密度、树种选择、林木长势、当年抚育管护率和保存率(造林3年)等7项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造林更新工程成效评价体系,运用造林更新工程成效评价指数(EI)对广东省2018年度造林更新工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东省2018年度造林更新工程成效评价指数EI为0.85,评价结果为优。  相似文献   

20.
为检验落叶松的大垅造林的生长效果,我们分别在一九六九年营造的四百五十亩的林地内,对大垅和穴植两种造林方法,进行了机械抽样调查。经过调查,这两种方法,虽然在造林时间,立地条件,苗令都相同,可是,由于栽植方法不同,落叶松生长的效果却有显著的差异。造林后六年,大垅造林落叶松平均树高3.76米,而穴植造林平均树高1.94米。平均地径:大垅造林为4.4厘米,穴植造林为3.4厘米,保存率大垅造林为94.1%,穴植造林为46.3%,现将大垅和穴植造林生长效果列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