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综合治理发展小流域经济王殿宝(北京市昌平县黑山寨乡水管站,102213)黑山寨小流域位于北京市昌平北部山区,面积48km2,有8个自然村,1600户,5900口人,3100个劳动力,耕地只有246hm2。经济作物以林果为主,是闻名的板栗之乡。由于...  相似文献   

2.
凌源市自1981年开始,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到1990年已治理106条,遍布全市29个乡镇.经过综合治理的小流域,现已初具规模,形成了有机的综合防护体系.为了论证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探讨发展山区经济的有效措施,本文运用静态计算方法,对全市十年来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水平梯田、新建果园、果园低改、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封山育林、工程内种草和闸沟造地等10项措施,进行直接经济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3.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山丘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途径。以陕西省招贤小流域为例,介绍了该流域"一个争取,四个结合"的治理模式,并分析了3年来取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提出了贫困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资金是关键,必须统筹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等多要素,与广大群众做好沟通,以取得支持和参与。  相似文献   

4.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山丘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途径。以陕西省招贤小流域为例,介绍了该流域"一个争取,四个结合"的治理模式,并分析了3年来取得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提出了贫困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资金是关键,必须统筹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等多要素,与广大群众做好沟通,以取得支持和参与。  相似文献   

5.
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 促进赣榆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赣榆县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开展治理的 5 0条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 92 5 %。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建立了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和高标准农业生产体系 ,培植了茶叶、商品粮、畜牧生产等 6大商品生产基地 ,促进了山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安全生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山区普遍存在的水土流失、河岸坍塌、河道淤积和山洪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广东省开展了以“安全、生态、发展、和谐”为总目标的安全生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介绍了项目开展的背景、思路、措施、做法和经验,探索了安全生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一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山区防治水土流失,合理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关键措施。《水土保持条例》规定:“在山区、丘陵区治理水土流失,应当按照当地的自然条件,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由此可见,小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是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工作。如何搞好小流域综合治理,首要的问题是制定一个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符合当地实际的治理规划,这样一个规划,应当是着眼于整体,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兼顾长远利益和  相似文献   

8.
2015年以来,吕梁市在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沟域经济,全方位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山区农民群众稳定脱贫。总结了发展沟域经济的高效设施型、以封禁治理舍饲养殖为主、以经济林为主、以生态旅游为主、以淤地坝坝系为主、以水土保持科技园区为主等六种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以及主要经验与做法。  相似文献   

9.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我国当前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形式,通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人居环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初步探讨了广元市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及其对于项目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并对小流域综合治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小流域综合治理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中的污水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旅游人数的不断增加,使北京市山区小流域内分散的点源污染和污水排放量逐渐增加,对地表水环境造成诸多危害。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小流域综合治理发展的新阶段,污水治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探讨了北京市山区小流域污水治理适用标准、治理方式和污水管网建设、处理工艺设施选择,并针对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污染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泰安市水土流失区中低产田的治理开发魏玉杰,于洪太,张玉梅(泰安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271060)随着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形成了具有山区特色的小流域经济系统。在此系统中,农业资源不仅得到了合理利用、培育和更新,而且实现了高效转化与增值,形成了生态与经...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以来,我局受水利部的委托,在黄土高原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并重点推广了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综合治理工作。特别是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作为科技与发展农村经济的结合体,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显示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长治"工程对三峡库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玉保  齐实  冯明汉  赵阳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5):229-231,236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提高水土流失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有效途径,以竣工的“长治”一期工程为例,在对三峡库区42个小流域进行系统分类的基础上,分别以粮食消费和价值消费作为人口消费标准,比较了三峡库区42个小流域治理前后的环境人口容量,以及小流域综合治理投资规模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可将三峡库区小流域分为六类,每个小流域经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环境人口容量均有明显提高,其中第四类小流域从提高环境人口容量的角度来看,合理的投资规模应为5.5万元/km^2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为北京市山区生态环境建设、防沙治沙工程的实施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以蒲洼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适用的、可操作的、简化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层、类目指标层、项目指标层和指标变量层构成。目标层为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度,类目指标层为社会发展能力、经济发展能力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项目指标层为物质需求度、核心发展度、经济富强度、资源丰富度和环境容忍度,指标变量层由16个具体的指标构成。按照从低层到高层的次序,逐层计算各项指标值,最终得出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度的指标值。对不同年度蒲洼小流域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科学的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金堂县爪龙溪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是爪龙溪小流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的发展。通过对爪龙溪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即积极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动员群众,运用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完善管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促进了当地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为出发点,同时兼顾改善生态环境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使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以吉林省东部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经验与做法为例,阐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重要条件和重要保障,是引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它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相符相依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干旱缺水、水土流失、生态环境脆弱、社会经济落后是我国西北地区的重要特点。根据宁夏南部山区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治理区内生产条件改变,生态环境改善,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增长,人均收入增加,生活水准上升,传统观念转变,精神面貌改观。实践证明,综合治理是山区繁荣经济、脱贫解困,走向富裕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8.
辽东山区小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辽东山区的治理,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本溪市桓仁县南边哈子小流域治理工程作为试点工程,因地制宜地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经治理后,年保水量2.36×104m3,年保土量3.4×104m3,人均纯收入达到9 600元,是治理前的1.5倍,解决就业人数86人,增加就业岗位43个。取得显著的水土保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出环境和经济开发同步、可持续发展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开发模式,为辽东地区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选择侵蚀山区有代表性的小流域——铁岭东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效益系数法和综合功能系数法,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前后小流域生态系统进行了综合效益和综合功能评价。通过分析发现,所采用的方法揭示了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治理项目的单项效益和综合效益,说明这种方法适用于复杂的侵蚀山区生态经济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20.
简讯·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讯·动态开县建立起小流域综合治理十项制度四川省开县位于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三峡库区片。该县自列入全国水保重点治理县以来,大力发展小流域经济,大抓水保产业,不断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目前已建立起小流域综合治理十项制度,有力地促进了水土保持工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