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3 毫秒
1.
高黎贡山少数民族原始宗教中蕴含着万物有灵,崇拜神山神林神树,与猎神对话等尊重自然的生态观念,它对高黎贡山的环境保护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应,体现出物种丰富、村寨环境优美的特点,这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仙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482-19484
在分析了乡村社区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对乡村社区生态环境保护路径进行了研究,包括了生态教育,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和自然保护组织4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云南主要少数民族园林植物特色及文化内涵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在分析园林、植物、文化三者关系以及云南主要少数民族植物文化形成根源的基础上,通过对几个主要少数民族在意识形态方面应用植物的初步调查,对少数民族的园林植物特色作了归纳总结进而阐述了研究形发少数民族园林植物及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旅游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乡镇是以《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为依据,以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对象,推动乡镇环境保护工作、改善乡镇环境的有效载体,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以江西奉新县罗市镇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为例,通过收集自然、社会和环境资料,从污染源调查和环境质量的评价入手,分析研究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进行环境功能分区,确定环境质量保护目标,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对策,从而初步提出欠发达地区生态乡镇创建的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研究,对云南哈尼族、傣族、基洛族、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德昂族、景颇族、阿昌族、白族、普米族、纳西族、傈僳族、怒族和独龙族15个特有少数民族芥菜资源种类及利用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收集到芥菜资源85份,分属小叶芥菜、大叶芥菜、花叶芥菜、宽柄芥菜、皱叶芥菜五大类型。发现云南15个特有少数民族芥菜资源种植种类相互交融,对芥菜的利用民族特色鲜明。提出云南特有少数民族芥菜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议,旨在制订云南特有少数民族地区芥菜资源保护措施,高效利用及保护少数民族地方农家芥菜品种,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及物种资源保护提供参考,实现各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宁城县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宁城县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有助于提出解决生态保护的综合对策,更加深入地落实宁城县"保护优先"的生态保护战略.这对于提高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效果,逐步实现县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的自然承载力,将为当地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高校应加大传统生态思想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灿烂文化,其中保护自然环境的宗教信仰、乡规民约、法律法令等内容在目前世界环境极度恶化的现实条件下,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及传承意义。民族地区高校更具备传播少数民族传统生态保护思想的环境与平台。  相似文献   

8.
为使民族社区传统生态文化转化为生态旅游产品,通过对滇西北重丁村的实地考察,基于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态文化,提出包括野生植物认知与采集、狩猎文化生态旅游、传统植物栽培学习、少数民族社区家访和秘境穿越之旅在内的社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为传统生态文化的利用与保护提供选择路径,有利于民族社区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三效合一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林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林业科技是促进林业发展的现代化技术,要想使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加强对林业科技的发展与应用,才能有效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积极研究林业科技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本文从生态环境的现状着手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生态环境所面临的严峻生态环境形势,再对林业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以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保护和利用好城市山体自然遗存、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是少数民族多山城市公园绿地建设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以凯里市主城区2018年9月遥感影像图为基本数据源,在ARCGIS10.2及FRAGSTATS4.2软件支持下,结合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凯里市现有公园绿地的体系组成、空间布局、基地背景与服务能力、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凯里市主城区现有公园绿地体系较为全面,但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不明显;公园绿地整体上呈明显的聚集分布,各社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指标不均衡;公园绿地斑块规模差异巨大,离城市居民生活最近的社区公园和游园数量最多,平均面积最小,公园绿地统计指标的主要贡献来源是遗存于城市之中的自然山体,但其基于游憩休闲的环境友性低,公园可进入性差,游人容量低;公园绿地中少数民族文化活动很少,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能力弱。为充分保护和利用传承好得天独厚的城市山体自然遗存生态资源和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形成独具特色少数民族多山城市,从更新观念、增量联网、扩容提质、传承文化和保护山体5个方面提出凯里市公园绿地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脆弱性是生态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对近年来生态环境脆弱性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着重论述了生态环境脆弱性现状评价及其演化,分析了生态环境脆弱性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能为我国脆弱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妍  胡院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4,(28):9853-9855
以陕西省王瑶库区为例,构建了乡村人居环境的满意度调查指标体系,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农村基础设施、房屋建筑设计、社会服务与社会关系4个准则层,并对其人居环境满意度进行了调查与统计,结果为房屋建筑设计>农村基础设施>社会服务与社会关系>自然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原因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民族聚落的发展,受自然地理、历史文化、时代进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基于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选取怒江州独龙江乡的独龙族聚落,探究其分布特征与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对独龙族聚落进行核密度分析时,搜索半径10 km最为合理,核密度估计值最大为3.92个/km2;独龙族聚落核密度分布全局Moran′s I=0.6823,表现为空间集聚的态势,分析局部自相关发现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HH集聚型和LL集聚型,HL和LH集聚性极少,HH型集聚集中在中部区域,LL型集聚集中在北部区域;空间计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影响聚落点分布的因素为地形位指数>道路密度>水系密度,地形位指数和道路密度为正相关,水系密度为负相关。证实了独龙族的聚落分布特征是自然地理环境、民族历史文化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and use-cover change,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研究内容,受自然、人文因素在不同时间、空间尺度上的相互作用。本文综述了LUCC在动态信息获取、过程模拟和驱动机制探讨、区域和全球模型建立、LUCC生态环境效应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针对当前国内外LUCC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今后LUCC研究应加强构建综合的LUCC理论体系,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融合以及完善LUCC模型功能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解决牛亚科动物近缘物种的分类归属问题,了解牛亚科各种群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酚-氯仿抽提法从4个中国牛种中提取基因组DNA,对MSTN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构建系统发育树,探讨4个牛种间MSTN基因外显子2的系统发生关系。[结果]MSTN基因外显子2编码区为372 bp。蒙古牛、牦牛和独龙牛的MSTN基因外显子2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在所测66个样本中存在3个核苷酸多态位点,定义了6种单倍型。雷琼牛、蒙古牛、独龙牛与巴州牦牛享有共同的单倍型。巴州牦牛独自聚成一支,而雷琼牛与一部分独龙牛、大部分蒙古牛和引用瘤牛聚成一支。[结论]蒙古牛、雷琼牛、独龙牛种间存在着基因交流。牦牛与普通牛、瘤牛的分化较明显,比瘤牛与普通牛的亲缘关系要远。  相似文献   

16.
城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增进人与自然和谐以及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阐述了园林植物在城市住宅小区绿化中的重要作用,对当前中国城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城市住宅小区绿化设计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通过植物配置的最佳方式来提高城市住宅小区园林绿化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姚伶  何开跃  郭丽君  郑纪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2,(36):17463-17466,17507
化感作用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涉及植物学、化学、生态学、生理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有关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多,且大多偏重于植物化感作用的有害方面。该研究综述了化感物质的种类、作用方式、作用机制和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以及收集方法,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类聚集中心的城市,其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城市中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也是城市中人、自然、环境相互协调的重要标志。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和人类盲目建设、污染、环境的恶化,城市生物区系组成受到破坏,城市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协调发展。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景观生物群落与主要环境条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困果反馈关系的学科,认为在景展。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研究景观生物群落与主要环境条件之间错综复杂的因呆反馈关系的学科,认为在景观生态学上,城市是由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景观要素-基质、廓道、斑块构成的景观。因此,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廓道-本底(基质)理论、景观异质性理论、景观连接度及连通理论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城市生物多样性载体的城市园林绿地,在规划和建设时可以充分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李瑛  曾磊  赵贵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58-12160
[目的]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苏贝淖流域植被生态脆弱性。[方法]从苏贝淖流域植被生态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已构建的苏贝淖流域植被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层次指标的权重,并利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植被生态脆弱度,评价苏贝淖流域植被生态脆弱性。[结果]苏贝淖流域植被脆弱性划分为极度脆弱、高度脆弱、中等脆弱、低度脆弱4个等级;极度脆弱区分布于苏贝淖附近的湖盆滩地地带,地下水位埋深普遍小于1.0 m,该区植被与地下水关系密切;低脆弱区分布于苏贝淖四周的梁地地带,地下水位埋深10.0~40.0 m,植被生长与地下水埋深关系不明显;地下水位对植被生态的影响最为敏感,是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键因子。[结论]该研究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福建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探讨了科技进步在福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福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