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贡区地处江西省赣州市中心城区,是赣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下辖5个镇57个行政村,全区农业人口12.13万人,其中失地农民5.5万人。耕地面积5.29万亩,人均耕地0.436亩。随着城市的发展,耕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如何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高效精致农业来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致富是近年来章贡区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探索的课题。本文从沙石镇火燃村发展“一村一品”经济,扶持食用菌产业入手,剖析其发展规律和经验,提出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思路,以进一步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石泉县畜牧产业发展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主线,坚持 “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畜禽“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行“畜—沼—园”绿色循环农业,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牧产业已成为全县国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支柱。作者通过深入调研,分析总结畜牧产业发展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持续推进全县畜牧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洼县东风镇牢牢把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核心,不断优化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机制,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逐步形成了以水稻生产、果园种植、淡水养殖、棚菜栽培、畜牧养殖为主的支柱型特色产业,农业经济格局凸显,农民快速增收致富,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为这片五彩缤纷的千里沃野,开辟出了一条高产、高效、优质、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传授方式,科技入户使一批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得到有效推广,成为了农民致富增收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5.
一、宁南蚕业发展现状 宁南蚕业以其无可挑剔的优势成为了全县农民致富、财政增收不可缺少的强势支柱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蚕区遍布全县25个乡镇,全县养蚕人口9.6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总数的63.1%,养蚕农户2.3万户,占全县农业人口总户数的71.8%.  相似文献   

6.
农技推广体系是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的桥梁和纽带,是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依托和平台。近年来,上至党中央、国务院下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文件。邱县为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大力完善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全力保障建设,提升了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去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 750元,比三年前增加了3 330元,增长43%。棉花、小麦主导产业较前三年平均亩增收15%以上,建立了36个肉鸡肉鸭林下标准化养殖小区,成功引进由山东六和集团投资3.2亿元的肉鸡肉鸭屠宰生产加工生产线项目1个,示范亮点频现,成效明显,有力的加快了主导产业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7.
乡镇农技站是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终端机构,是面向广大农民,工作在最基层的农业专业技术队伍。石门县自1972年成立乡镇农技站以来,全县广大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44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忘我工作在生产第一线,为全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的转化、农业的兴旺、农村的繁荣、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乡镇农技站在建设与管理上存在的实际问题需要得到解决。增加对农技站条件建设的投入,解决人员待遇问题同样是惠农工程的重要内容,值得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位放弃城市里舒适的工作环境,扎根基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辛勤劳动,尽心竭力推广先进科学的种植技术,为农民增收致富奉献光和热的农业科技工作者。用她自己的话说“只要农民群众满意,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就是我最大的乐趣”。她就是银川市金凤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王金燕。  相似文献   

9.
康县农牧局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法》总体要求,依法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良种繁育、配方施肥、病虫防治、高产栽培和健康养殖等农业技术得到了全面普及和应用。深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全面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全县农业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当代农村》2005,(2):37-37
贵州省遵义县拥有农业人口100万人以上,为了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让农民实现致富增收的目标,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小城镇建设和私营企业发展方面努力做好工作,使全县2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得到了合理转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响水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农民收入连续六年保持两位数增幅,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突出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等"三大载体"建设,加快高效农业发展.全县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5万亩,比重达35%.全县已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00多个,培植土地股份合作社37个,组建了15个农民资金互相合作社,在带动农民增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农业保险、一事一议"三项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全县已有近10万人在企业打工或外出务工.  相似文献   

12.
松阳县地处浙南山区,全县二十个乡镇,是本省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县之一。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为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养业结构,大力发展效益农业,让农民走上勤劳致富、科技致富之路,农村经济出现了跨跃式发展。但是,在以新的种养业替代传统种养业的情况下,农民原先掌握的技术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生产所需,而农业种养业类别繁多,且是干家万户分散经营,农业大中院校又不可能培养相应齐全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3.
新干县地处江西中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雨量充沛,水资源十分丰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优越,发展水产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现有养殖水面面积5.7万亩, 是江西省重要的水产苗种及商品鱼生产基地。近年来,新干县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紧紧围绕渔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依靠渔业科技创新,调整养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现代渔业建设步伐,有力推动了渔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凉城县专家施肥系统集成与应用2011年开始在全县主要作物上推广应用,是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措施。2011~2013年三年累计应用专家施肥系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70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濮阳县绿源有机蔬菜专业合作社于2008年在县工商局注册登记,是一家以蔬菜科研开发、蔬菜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来,以“互助合作,共同发展”为宗旨,充分发挥合作优势,全面整合经济资源,通过统一组织标准化生产,狠抓产品质量安全,强势推进品牌营销战略,积极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帮助农民致富增收。目前,合作社总资产1.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4500万元,现有管理人员29人,教授级专家10名,技术服务人员200名,社员6000户,涉及全县20个乡(镇)的320个村。自合作社成立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科学制定《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壶关县大力实施“科技富民”战略,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采取积极的措施推动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绿色种植、养殖基地在全县范围内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势头强劲,亮点凸现,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7.
邻水县位于四川东部,是秦巴山区和革命老区,是四川省扶贫攻坚四大片区之一。全县幅员面积1919平方公里,辖45个乡镇、1个经开区、522个村(居),总人口103万。现有贫困村152个,涉及42个乡镇农村贫困人口23652户6.49万人、城镇贫困人口9401户1.43万人,贫困发生率7.5%。为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坚决打好打赢扶贫攻坚战大决战,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在扶贫攻坚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培育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增收产业体系,助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该县积极制定《邻水县2015-2020年农业产业扶贫规划》。  相似文献   

18.
《油气储运》2007,(7):49-49
嘉祥县是全国小尾寒羊保场县,嘉祥县农村信用社积极扶持这一产业的发展。到目前,全县小尾寒羊已发展到40多万只,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破解农村“三留守”和贫困户增收难问题,使域内农民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地就业,并增收致富,实现精准脱贫。蓝田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区位交通优势、生态环境优势、产业特色优势、人文历史优势,全面实施“旅游+”战略,推进全域旅游,加快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高度融合,坚持“以农业改善生态、以生态承载旅游、以旅游激活三产”,打造春季踏青赏花、夏季纳凉避暑、秋季登山探幽、冬季泡汤滑雪的全区域全时空旅游,拓展农业多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全域旅游。  相似文献   

20.
农业标准化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我区在规划、建设现代化标准农业过程中,结合城乡统筹发展,建设“亦农亦游亦居”的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