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3种粘虫各龄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行为,为粘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叶碟改进法分别测试3种粘虫(东方粘虫、劳氏粘虫和淡脉粘虫)在4种寄主植物(玉米、水稻、甘蔗和稗草)上的取食选择性,分别于接虫后6和24 h记录幼虫对各植物的选择数量.[结果]3种粘虫各龄幼虫在接虫后6和24 h时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率均有变化.在24 h时,东方粘虫各龄幼虫对玉米的选择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种寄主植物(P<0.05,下同),其中1龄和2龄幼虫对玉米的选择率分别高达82%和89%;劳氏粘虫1~6龄幼虫偏好取食玉米,其中1龄、2龄和3龄幼虫对玉米的选择率均超过50%,分别为78%、70%和55%,显著高于对其他3种寄主植物的选择率;淡脉粘虫1~6龄幼虫均偏好取食水稻,其中2~4龄幼虫对玉米和水稻的选择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3种粘虫各龄幼虫对4种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存在差异,3种粘虫对玉米和水稻的取食选择性强,对甘蔗和稗草的取食选择性较弱;东方粘虫和劳氏粘虫低龄幼虫喜食玉米,淡脉粘虫低龄幼虫嗜食水稻和玉米,高龄幼虫的取食选择性不如低龄幼虫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模拟自然状况下蜜蜂幼虫发育的环境条件,探索可行的饲养模式,建立完整的室内人工饲养蜜蜂幼虫的技术。[方法]以意大利蜜蜂幼虫为研究对象,以幼虫存活率、蛹化率和羽化率为评价指标,探讨日粮配方、虫龄和化蛹板等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通过筛选获得了比较理想的室内人工培养蜜蜂幼虫的技术,其中幼虫存活率、蛹化率和羽化率均可达到90%以上。[结论]该研究建立了有效、可行的蜜蜂幼虫的饲养技术,为进一步研究典型农药对蜜蜂幼虫毒性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工饲料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时用烟叶和人工饲料饲养的棉铃虫进行比较,探究人工饲料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烟叶饲养的棉铃虫相比,人工饲料饲养1代后,幼虫发育历期由15.24 d缩短为12.45 d,历期的天数也较为集中;蛹重有了显著的增加,由216.69 mg增加到307.33 mg;化蛹率和羽化率都有明显的增加,分别由36.39%,69.47%增加到66%,84.84%;每头雌虫产卵量也有显著的增加,由607.5粒增加到1 174.4粒.但是用人工饲料连续饲养10代后的棉铃虫,蛹重、化蛹率、羽化率和产卵量都有所下降,其中以产卵量下降最为严重,下降到了122.8粒,而幼虫的历期基本上没有变化.说明人工饲料能够满足棉铃虫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如果长期使用人工饲料饲养会出现种群退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复合饲料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黄粉虫人工饲料配方的筛选提供依据。[方法]配制黄粉虫不同复合饲料,研究不同复合饲料对黄粉虫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适合黄粉虫幼虫的饲料配方。[结果]黄粉虫人工复合饲料最适配方为95%玉米粉+5%螺旋藻粉配制的饲料配方E,黄粉虫幼虫的体重增长较为明显,其次是95%玉米粉+5%胆固醇配制的复合饲料(配方D)。[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黄粉虫规模化养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用量的转Bt crylF基因抗虫玉米饲养亚洲玉米螟幼虫,研究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对其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用量的增加,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率逐渐下降,在用量为100%处理时幼虫存活数仅3~5头,存活率仅15%~20%;在对照玉米处理中,4个处理的幼虫存活数均较高,为16~19头,存活率均在69%以上。转基因玉米处理的幼虫存活数与对照玉米处理相比,两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用量的转Bt crylF基因抗虫玉米饲养亚洲玉米螟幼虫,研究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对其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人工饲料中转基因玉米用量的增加,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存活率逐渐下降,在用量为100%处理时幼虫存活数仅3~5头,存活率仅15%~20%;在对照玉米处理中,4个处理的幼虫存活数均较高,为16~19头,存活率均在69%以上.转基因玉米处理的幼虫存活数与对照玉米处理相比,两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7.
人工饲料对大草蛉生长发育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应用米蛾卵和以黄粉虫蛋白为主要成分的人工饲料对大草蛉的饲养效果。【方法】用米蛾卵饲喂大草蛉幼虫,用基于黄粉虫蛋白的人工饲料饲养成虫,记录相关生物学参数,以米蛾卵和大豆蚜分别饲喂大草蛉幼虫至成虫为对照。【结果】米蛾卵饲喂大草蛉效果良好,茧的大小、成虫体长、结茧率、羽化率、成虫获得率、卵孵化率、成虫寿命和总产卵量均和对照无显著差异,但幼虫发育历期、茧的发育历期和产卵前期延长,发育整齐度稍下降。以人工饲料饲养的大草蛉成虫寿命、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天数明显延长,卵孵化率明显上升。但是成虫存活率,雌虫产卵率显著下降,总产卵量略有降低。【结论】米蛾卵可以作为实验室繁殖大草蛉的人工饲料,以黄粉虫为主要成分的大草蛉成虫人工饲料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玉米叶、白菜叶、小麦叶3种植物饲料饲养对黏虫生长发育、繁殖及饲喂蠋蝽的影响,为指导人工大规模饲养黏虫、蠋蝽,优化黏虫、蠋蝽饲养方案以及探索新的黏虫人工饲料配方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室内人工饲养的方法,以人工饲料作为对照,比较3种植物饲料饲喂黏虫的生育历期、死亡率、化蛹率、羽化率、产卵量及饲养蠋蝽的生育历期、死亡率、平均取食量和单雌平均产卵量.[结果]白菜叶饲喂的黏虫生育历期为21.33 d,3龄以下死亡率低,黏虫化蛹率95.33%,羽化率73.81%,平均产卵量16.14粒/头;其饲喂的蠋蝽生育历期为23.67 d,活性与取食性较强,单雌平均产卵量为213.82粒/头达到人工饲料的85.44%;玉米叶饲喂的黏虫,在6龄以前生长发育速度较快,历期为18.33 d,死亡率较低,黏虫化蛹率99.61%,平均产卵量15.19粒/头;其饲喂的蠋蝽生长发育速度较快,活性与取食性强,单雌平均产卵量为223.95粒/头达到人工饲料的89.48%;两者都可以作为补充饲料.不同饲料饲喂黏虫作为猎物对蠋蝽的生长发育速度、活性与取食性以及单雌平均产卵量存在显著影响;植物饲料较人工饲料更适宜饲喂低龄黏虫,相应处理黏虫饲喂5龄以下蠋蝽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结论]以人工饲料饲喂的黏虫作为种源和蠋蝽成虫的猎物来源,同时以植物饲料饲喂的黏虫作为低龄蠋蝽猎物来源,便于更加快速扩大种群规模,降低蠋蝽繁育周期和繁育成本.  相似文献   

9.
玉米秸秆发酵制取黄粉虫饲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饲养黄粉虫经济成本及提高玉米秸秆的利用率,以玉米、麦麸、玉米秸秆为原料,用Minit-ab(R)15.1.0.0.设计配制出13种不同的混合饲料,再以是否加青菜叶分成两组,研究混合饲料和青菜叶对黄粉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饲料和青菜叶对幼虫体质量增长、幼虫历期、幼虫粗蛋白含量、幼虫化蛹率和成虫羽化率影响显著(P<0.05)。饲料5处理的幼虫体质量最大,历期也最短,饲料3处理的化蛹率最高,饲料7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最高,饲料9处理的羽化率最高。整体上饲料7+青菜叶的饲喂效果要优于其他组,其各项指标均比较理想,且对秸秆的利用率较高,养殖成本较低,各组分分别为w(麦麸)=33.33%、w(玉米)=33.33%、w(玉米秸秆)=33.33%。可见,黄粉虫的生长显著受饲料种类的影响,在生产中饲料7+青菜叶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胃毒法测定了噻虫嗪悬浮种衣剂(SC)对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和劳氏粘虫[Mythimna loreyi(Duponchel)]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35%噻虫嗪SC有效成分质量浓度在1.12~2.24 g/kg之间对两种粘虫均具有明显的毒力,且在玉米不同苗龄对不同龄期及种类粘虫的毒力均存在一定差异。玉米出苗2周,噻虫嗪SC质量浓度为1.12 g/kg时对东方粘虫2龄幼虫的毒力效果达92.83%,对劳氏粘虫2龄幼虫的毒力效果达57.13%。与劳氏粘虫相比,噻虫嗪SC对东方粘虫的毒力更强。本研究为生产上选用噻虫嗪SC防治玉米粘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赵红雪  邱小琮  吴旭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64-15066
[目的]探索不同饵料对鲎虫生长、寿命、生殖的影响。[方法]用7类饵料投喂鲎虫幼体进行饲养试验,研究鲎虫背甲长、相对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寿命、产卵量。[结果]不同饵料饲养条件下,雌性个体背甲长为6.1~9.8mm、相对增长率为113.9%~302.9%、特定生长率为0.043%/d~0.067%/d、寿命为15.5~33.8d、产卵量为51.7~457.5;雄性个体背甲长为5.3~8.9mm、相对增长率为141.6%~267.5%、特定生长率为0.038%/d~0.055%/d、寿命为18.8~34.7d。3种饵料混合组背甲长、相对增长率、寿命、产卵量最高,其次为2种饵料混合组、单一饵料组。[结论]投喂不同饵料对鲎虫幼体的生长、寿命、产卵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薏苡粘虫的危害习性。[方法]于2015年在黔西南州安龙县对薏苡粘虫进行蛾量、田间卵量、幼虫密度和气象因子影响等的调查。[结果]粘虫对薏苡的危害以第2代为主,6月中下旬为危害盛期,暴雨对粘虫有抑制作用。[结论]调查结果为下一步制定薏苡粘虫的防治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朔荛花农药生物活性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①植物。河朔荛花2006年夏季采于延安大学文汇山。取其花于阴凉处干燥,粉碎后备用。②昆虫。粘虫3龄幼虫.室内人工饲养,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研究所提供,饲养条件为(25±1)℃;蚜虫采于陕西延安苹果树上。③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苹果炭疽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番茄早疫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均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研究所微生物实验室提供。④试剂。甲醇、丙酮、氯仿、乙酸乙酯、石油醚等溶剂均为分析纯,西安化学试剂厂生产。  相似文献   

14.
唐勇  张红  杨兵  应桦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96-11298
[目的]了解红尾副鳅生物学性状及人工驯养的可行性。[方法]测定了366尾野生红尾副鳅的生物学性状,并对其人工驯养进行研究。[结果]红尾副鳅平均体长为(122.89±2.58)mm,平均体重为(13.04±0.62)g。红尾副鳅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y=0.000 2x2.279 5(R2=0.795 2)。雌性红尾副鳅的绝对怀卵量为162~756粒,平均怀卵量为(437.3±31.27)粒。红尾副鳅的怀卵量与体重的关系式为y=29.814x+8.038 3(R2=0.682 6)。红尾副鳅的怀卵量与体长的关系式为y=0.003 9x2.378(R2=0.702 2)。雌性红尾副鳅初次性成熟年龄为2龄,雄性在1龄时就有成熟个体出现,繁殖旺季为4~5月。在人工驯养条件下,红尾副鳅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且生长速度较快。经60 d饲养,红尾副鳅的增重率和成活率分别为27%~32%和78%~97%。[结论]该研究可为开发红尾副鳅为新养殖对象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改变草地畜牧业传统的四季放牧生产方式,实行暖季放牧、冷季舍饲,为牧区生产方式转变提供示范.[方法]通过对试验户的草地资源利用、人工饲草生产、饲养成本、繁殖成活率、羊单位利润等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暧季放牧、冷季舍饲生产模式和四季放牧模式下生产成本和效益之间的关系.[结果]冷季舍饲试验羊的饲养成本高于四季放牧对照羊,但冷季舍饲提高了牲畜的个体生产能力和羔羊的繁殖成活率,试验羊单位利润为183.07元,高出对照羊41.82元.[结论]通过实行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生产效率更高,经济效益显著,牧民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改善,在牧区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配合饲料搭配浮萍培育草鱼种高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庆红  李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493-7494
[目的]探索以提高鱼种成活率为前提的草鱼种高产高效养殖模式。[方法]使用全价配合饲料搭配投喂浮萍的养殖方式,在2668 m2的土质池塘投放体长3.3 cm的夏花鱼种36000尾进行草鱼种培育。[结果]经过150 d的养殖,收获体重100 g的大规格草鱼种3240 kg,成活率90%,获利润30184元,投入产出比1.0∶2.7,经济效益可观。[结论]配合饲料搭配浮萍培育草鱼种技术降低了饲养成本,培育出的草鱼种成活率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4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在3种收获方式下的产量损失情况。[方法]以人工完全收获为参照,研究了谷物联合式收割机直接收获法与人工分段收获法在4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种子收获过程中的产量损失情况,同时研究了不同清选方式对种子质量的影响,分析了农户人工筛选种子的质量水平。[结果]扁穗冰草和新麦草适合于联合收割机直接收获,与人工完全收获的产量相比,收获率分别达到76.0%和66.1%。无芒雀麦种子以人工分段法收获的效率最高,达到74.7%。高羊茅种子的落粒性较强,联合式收割机收获和人工分段法收获的产量损失均超过50%,应考虑适当提前收获时间。[结论]该研究为当地小规模种植基地与农户分散种植并存的牧草种子生产方式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增加牧草产量、促进牧草及饲料作物生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饲料作物种子与牧草种子萌发阶段对盐分反应的观察和鉴定,研究牧草与饲料作物的耐盐力。[结果]随着土壤盐分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和种子活力指数逐渐下降,饲料作物种子对土壤盐分的耐受性低于牧草种子。[结论]在盐碱土中种植牧草及饲料作物,必须先测定盐浓度,如果大于2.0%则需进行改良后方能种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暗黑鳃金龟成虫产卵量的影响因素,为人工饲养暗黑鳃金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同食物、不同性比、不同饲养密度、不同土壤类型以及不同根际土等条件处理暗黑鳃金龟成虫,研究其对暗黑鳃金龟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喂食榆树叶成虫的产卵量最高,喂食槐树叶成虫的产卵量最低;不同性比条件下,雌虫的比例大产卵量高,雌雄比例为3∶1时产卵量最高,雌雄比例为1∶1时最早达到产卵高峰期;不同密度下,暗黑鳃金龟成虫单位面积产卵量随成虫数量增加而增大,但单雌产卵量随密度增大而降低;单箱饲养密度在200头左右最佳;黏土为最适宜成虫产卵的土壤环境;成虫在种植小麦的根际土中的产卵量最高。[结论]在暗黑鳃金龟的室内人工饲养中,暗黑鳃金龟成虫的产卵量受食物、性比、饲养密度、土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