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常军  周斌  胡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374-11376,11379
[目的]分离能水解獐牙菜苦苷的胞外β-葡萄糖苷酶,并研究其分子量、最适催化温度、最适pH、稳定性及催化特征。[方法]黑曲霉液体发酵3d,收集培养液,培养液经盐析、柱分离得到1个β-葡萄糖苷酶。[结果]该β-葡萄糖苷酶的分子量为86kD,最适pH为5.0~6.0,最适反应温度为50~60℃,在60℃以下时酶稳定;Ca2+、Zn2+、Fe3+和Cu2+能抑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而Mg2+和Mn2+能够激活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纤维二糖是该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催化底物。[结论]该酶和大多数真菌来源黑曲霉相似,对獐牙菜苦苷的亲和性弱,对ρ-NPG的亲和力强。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高产碱性β-葡萄糖苷酶的产纤维素酶菌株,利用碱性羧甲基纤维素钠平板筛选和β-葡萄糖苷酶平板筛选法相结合,从植物腐败堆积土壤中分离到1株高产碱性β-葡萄糖苷酶的产纤维素酶克雷伯氏杆菌,并对其进行初步酶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胞外分泌液具有内切葡聚糖酶、外切葡聚糖酶及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其中以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高,为48.9U/mL。其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10.0,最适反应温度为35℃,且Ca2+、Mg2+、Zn2+和Mn2+等金属离子对该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罗尔夫青霉(Penicillium rolfsii)HXL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能力,探明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方法,对HXL摇瓶发酵条件进行统计学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菌株HXL优化发酵条件为麸皮3%+酵母膏4g/L+KH_2PO_4 0.2%+水杨苷0.05%,接种量6%,装液量75mL/250mL,起始pH 6.0,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180r/min,培养时间144h。在此条件下,菌株HXL产β-葡萄糖苷酶量从原来的1.32U/mL增至21.68U/mL。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温度为60~70℃,最适反应pH 3.5~5.0;在60℃以下及pH 3.0~6.0均能保持稳定;Mn2+对酶有激活作用,而Cu2+对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培养、测定方法,对嗜热子囊菌光孢变种Thermoascus aurantiaeus var.1ez,lecisporus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粗酶液经硫酸铵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阴离子层析、Phenyl-Sephamse疏水层析等步骤获得了凝胶电泳均一的β-葡萄糖苷酶。结果表明,经12%SDS-PAGE测得酶的单亚基分子量约为118kDa,凝胶过滤层析测得酶的分子量约为350kDa。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分别为80℃和4.5~5.0,在pH5.0条件下.该酶在70℃条件下基本稳定,80℃保温30min,剩余酶活为15%。金属离子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影响较大.其中Ca^2+、Ba^2+对酶有激活作用;Ag^+、Fe^3+、Cu^2+对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该酶对水杨苷具有很强的底物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验进行了黑曲霉生产β-葡萄糖苷酶研究;该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有较高的热稳定性,50℃加热2h后酶活力减少为原来的92%。确立了该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反应最佳方案;通过与酸水解和苦杏仁β-葡萄糖苷酶水解效率比较,发现该黑曲霉β-葡萄糖苷酶有较好的水解大豆异黄酮糖苷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从茶树菇中分离纯化一种β-葡萄糖苷酶,并对其进行酶学性质的研究。该β-葡萄糖苷酶的分子量为26 ku,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50℃。乙醇浸提喜树碱后的喜树果渣经β-葡萄糖苷酶和纤维素酶协同水解后,还原糖和葡萄糖的生成量分别为0.90、0.69 mg/m L。研究表明,茶树菇β-葡萄糖苷酶可应用于中草药提取残渣的生物水解领域。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酒酒球菌中β-葡萄糖苷酶的产酶条件,分析β-葡萄糖苷酶的性质,为将其应用于葡萄酒生产提供参考。【方法】对12株酒酒球菌进行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选择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高的菌株CS-7b作为试验菌株,并以商业菌株31-DH为对照,以菌株催化底物对硝基苯酚-β-葡萄糖苷(p-NPG)生成对硝基苯酚的速度衡量β-葡萄糖苷酶活性高低。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条件进行优化,并探究葡萄酒环境相关因素(pH值、温度、乙醇体积分数、葡萄糖质量浓度)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确定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培养基的最佳pH值为6.8,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正交试验进一步确定了各种成分的最佳配比,即每升液体培养基中含麦芽糖7g,酵母浸粉20g,MgSO_4·7H_2O 0.1g,盐酸半胱氨酸0.5g,MnSO_4·4H_2O 0.03g,培养基起始pH值为6.8,在此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可由0.359增加到1.319μmol/(g·min)。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为:最适pH值为5.0,最适温度为37℃;当乙醇体积分数大于4%、葡萄糖质量浓度大于1g/L时,β-葡萄糖苷酶活性开始受到抑制。【结论】酒酒球菌CS-7b在葡萄酒环境的pH及乙醇体积分数条件下仍可保持一定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  相似文献   

8.
航天诱变黑曲霉ZM-8菌株固态发酵产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小麦秸秆和麸皮为原料,利用固态发酵对航天诱变后筛选的黑曲霉ZM-8菌株生产β-葡萄糖苷酶的条件和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M-8菌株最佳培养基配方为:小麦秸秆粉与麸皮质量比为8∶2,氮源为4%的(NH4)2SO4,含水量200%;最佳的培养条件为:接种量为6%;初始pH值为6.5;培养温度为28℃;培养时间为144 h.在以上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ZM-8菌株的β-葡萄糖苷酶酶活达到21.74 U/g,约为出发菌种的2.24倍.酶学实验表明,β-葡萄糖苷酶最适作用温度50℃,最适作用pH 5.0.  相似文献   

9.
右旋糖酐酶专一性水解右旋糖酐中的α-1,6糖苷键,使右旋糖酐高效水解为一定分子量的右旋糖酐用于医药等领域。右旋糖酐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酶作用的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pH 5.0和55℃,最适底物浓度为2%右旋糖酐;在50℃以下相对稳定;在pH 2.2~9.6范围内相对稳定,具有良好的酸碱稳定性;酶对底物的亲和力随底物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强;Mn~(2+)具有显著的激活作用,Cu~(2+)对酶具有较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茉莉花粗酶液酶解β-D-葡萄糖苷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pNPG为底物,测定茉莉花中具有β-D-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粗酶液活性.最适反应条件为总反应体积1 mL,反应时间20 min,底物pNPG体积200 μL,浓度50 mmol·L-1,最适pH值6.0,最适反应温度50℃;并以此条件,研究茉莉花开放过程中粗酶液酶解β-D-葡葡糖苷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该酶液随着茉莉花的开放,酶活性逐渐增高,直至萎蔫失水后,活性才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确定产酶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利用几种黑曲霉进行产β-葡萄糖苷酶的筛选,得到1株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黑曲霉3.316。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产酶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不同碳源(麸皮、可溶性淀粉、豆粕和米糠)在相同碳源浓度(2%)及相同发酵条件下对β-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影响。[结果]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的最佳产酶工艺条件为:麸皮2%,蛋白胨0.1%,KH2PO40.1%,初始pH值6.0。测得酶活力为152.20 U/mg。β-葡萄糖苷酶酶学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反应液浓度为0.1 mol/L醋酸缓冲液时酶活力最高,最佳反应温度为55℃,pH为5.0。[结论]不同碳源对产酶有较大影响,麸皮做碳源时产酶最高。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木质层孔菌不同发酵条件对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性能的影响,并对其酶作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木质层孔菌产木聚糖酶最适碳源为麸皮,氮源为蛋白胨,最适发酵温度为25℃;而产β-葡聚糖酶最适碳源为木糖,氮源为酵母膏,最适发酵温度为28℃。就产酶时间而言,在发酵前60 h菌株均不产生β-葡聚糖酶和木聚糖酶,在72 h才有微量的酶产生,到192~240 h两种酶均达到产酶高峰,并以216h产酶最高;两种酶的最佳缓冲液均为柠檬酸缓冲液,木聚糖酶的最适作用pH值5.0,最适反应温度为50℃,而β-葡聚糖酶最适作用pH值4.6,最适反应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13.
从腐败的纤维质中分离筛选得到10株β-葡萄糖苷酶产生菌,与实验室保存的9株菌株一起做产酶发酵,其中B2酶活性最高,为24.4 U·mL﹣1,经菌种鉴定为黑曲霉,其β-葡萄糖苷酶最适合的pH值为4.5,最适温度为65℃,在pH值3.0~10.0较稳定;温度稳定性较好,在65℃保温120 min后仍有61.6%的相对活性;终浓度为5 mmol·L﹣1的Fe2+和Mn2+对酶活性有较强的促进作用.该酶较好的热稳定性和pH值稳定性使其显示出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将含嗜热乙醇菌β-葡萄糖苷酶A(Te-BglA)基因的重组质粒pET-20b-Te-BglA导入大肠杆菌JM109(DE3)中,经诱导表达和Ni2+亲和层析纯化,将其用于酶解大豆异黄酮,以染料木素的产量为检测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Te-BglA水解大豆异黄酮的条件。优化结果显示:最佳的水解条件为加酶量70U,温度80℃,水解时间60min,pH值7.4,在此条件下水解100g大豆粉可得到染料木素58.1mg。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近暗散白蚁(Reticulitermes perilucifugus)β-葡萄糖苷酶RpBgl7,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β-葡萄糖苷酶RpBgl7的家族及结构特点,构建RpBgl7的重组表达载体pCold-TF-RpBgl7,在大肠杆菌中过量表达并纯化,分析其最适反应条件和酶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RpBgl7属于糖苷水解酶1家族,具有2个保守的谷氨酸催化残基Glu187和Glu394。RpBgl7在BL21(DE3)中过量表达,经过镍离子亲和层析1步纯化可得到高纯度RpBgl7重组蛋白。以4-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测得RpBgl7的最适pH值为6.0,最适温度为70℃;动力学参数K_m=0.13 mmol/L,k_(cat)=3.15 s~(-1)。RpBgl7可耐受Na~+、K~+、Mg~(2+)、Cu~(2+)和Ba~(2+),而Ca~(2+)、Hg~(2+)和Fe~(3+)明显抑制RpBgl7的酶活力。  相似文献   

16.
以蒸汽爆破玉米秸秆酶水解液为底物,选取温度、pH和酶用量为自变量,水解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RSM)分析法对β-葡萄糖苷酶均相水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水解温度和酶用量对葡萄糖含量影响显著;β-葡萄糖苷酶均相水解纤维二糖的最佳工艺为:温度52℃,pH4.0,酶用量1 IU/mL。在此条件下,3次验证实验的平均葡萄糖浓度为52.81 mg/mL。  相似文献   

17.
一株产纤维素酶放线菌的分离鉴定及酶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产纤维素酶放线菌的生物学特征及其酶学性质,从土壤中筛选产纤维素酶放线菌,试验采用平板稀释法并结合刚果红染色法对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初筛,通过酶活测定复筛,筛得产纤维素酶能力较高的放线菌一株,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理生化鉴定,并对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液体发酵中的内切酶、外切酶、β-葡萄糖苷酶及滤纸酶活分别为30.06,10.40,8.05和13.88U·m L~(-1);通过对该菌株基因组中编码16S r RNA的DNA序列测序,得到一段1401bp的碱基序列,通过进化树分析可确认该菌为链霉菌属;在酶学性质研究中,该菌所产内切酶、外切酶、β-葡萄糖苷酶及滤纸酶的最适pH值为4.5,外切酶、β-葡萄糖苷酶及滤纸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均为50℃,内切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金属离子Mg~(2+),Ca~(2+),Mn~(2+)对纤维素酶均有激活作用,其中内切酶在pH值4.0~6.5间及在30~60℃的反应温度下,其相对酶活能在70%以上。试验获得的放线菌所产内切酶的酶活和酶适应性较好,为酸性纤维素酶,可为进一步研究放线菌纤维素酶及其生产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芽孢杆菌β-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芽孢杆菌作为试验材料,采用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52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方法分离纯化β-葡萄糖苷酶,并测定了其部分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该酶以水杨酸苷为底物时,最适pH值为7.0,最适温度为50℃,是一种中性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金属离子对酶活性影响较大,其中Fe2+对酶的激活作用最为明显,而K+对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从若尔盖草甸淤泥中获得一株低温厌氧纤维素菌CD-2,分离菌株革兰氏染色阴性,直杆状,严格厌氧,菌体大小为0.3μm×2.8 ~ 3.1 μm,生长温度范围5~40℃(最适温度20℃);pH范围6.5 ~8.0(最适pH7);NaCl浓度范围0.1%~0.4%(最适NaCl浓度0.2%).分离菌株能利用滤纸、纤维素粉MN300、微晶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木聚糖等.在菌株CD-2的纤维素酶系中,存在外切-β-1,4-葡聚糖酶(CI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Cx酶)和β-葡萄糖苷酶3种组分,最适温度分别为30、30和25℃.该菌株还存在木聚糖酶,最适温度为30℃.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菌株CD-2属于梭菌属Clostridium,与C.papyrosolvens的相似性为99.1%.  相似文献   

20.
对毕赤酵母表达β-1,3-1,4-葡聚糖酶条件进行优化,在摇瓶水平上研究了温度、pH、甲醇流加量、诱导时间,油酸等因素对重组葡聚糖酶的影响;得优化条件为:最适温度30℃、pH6.0,最佳甲醇诱导浓度为0.5%,最佳诱导时间为84h,酶活力达27.4U/mL,比初始酶活力提高了1.9倍。酶反应的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50℃。在pH3.5~8.0的范围内和温度55℃以下保存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其中,CaCl2对重组酶的激活效果显著,使酶活力提高达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