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我国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特点分析与监测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冲  刘万才 《植物保护》2016,42(5):142-147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上的重要病害,是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系统总结了2008-2014年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概况及特点,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该病害年度间、地区间、品种间发生不平衡,北方产区受气候因素影响大,西南及中原产区常年偏重发生。2012年、2013年马铃薯晚疫病在全国范围内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范围广、流行扩展速度快、危害重。在气候、菌源量、品种抗性及防治因素中,气候是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裴强  冉红 《植物医生》1999,12(5):9-11
重庆市的万州移民开发区位于三峡库区腹地,马铃薯种植面积18万公顷。影响我区马铃薯稳产高产的主要因素是马铃薯晚疫病危害,1997年发病面积6.87万公顷,全区因病害损失,折原粮达5千万kg。一、发生流行特点20世纪50年代初,马铃薯晚疫病在我区曾有大流行危害,后因加强化学防治和品种选育,常年虽有发生,但未造成流行。进入90年代后,由于品种抗性衰退,马铃薯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异,病害加重,病区扩大,导致了1997年全区病害再度大流行,其特点是发病早、流行快、范围广、危害重。1997年发病最早是开县,在海…  相似文献   

3.
南安市冬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安市冬种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情况、为害症状和发生流行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1990年我县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发生面积14.5万亩,其中发病程度达四级的8.1万亩,占总发生面积的55.9%,发病程度2~3级的6.4万亩,占总发生面积的44.1%,总平均减产损失15%,总计损失马铃薯3.3万吨(烂薯),折经济损失456.8万元。其大流行的原因:一、气象条件适宜,有利发病1990年6月下旬至7月底40天总降雨量289.8毫米,比近20年(1970~1989年)平均值多140.6毫米;雨日24天,比20年平均多4.5天;空气相对湿度76.2%,偏高平均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几年调查,摸清了贵州省马铃薯晚疫病不同生态位中心病株的发生时间、流行时期及发生规律。调查结果表明,影响晚疫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主要有菌源、气象、品种和栽培管理条件等。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特点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彬 《植物医生》2010,23(5):16-17
<正>马铃薯晚疫病在世界各地马铃薯产区都有发生,流行年份一般减产30%。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马铃薯因晚疫病为害大量死亡,减产一半,使100多万人饿死,200万人移居海外。该病在中国马铃薯产地都有发生,西南地区较为严重,东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山西省北中部的主要农作物之一,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一种历史性、流行性病害.近年来,马铃薯晚疫病在忻州市的大发生频率增加,病害流行面积增大,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是我国马铃薯的重要产区之一。晚疫病在本省容易发病的地区最近十年中流行了五次(1954、1955、1958、1959、1961年)平均每两年流行一次,一般减产在20%左右。但也有经常不流行的地区可以被利用为免疫品种繁育的基地。 1.晚疫病在青海不同地区的流行规律: 晚疫病的流行与否,完全决定于当年的气候条件。由于青海省地形复杂,各地的发病条件也不一致。根据影响晚疫病流行的两大主要气候因素——相对湿度和温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地区: 第一类地区为温度能经常满足病害流行要求。如东部农业区的川水和部分浅山地区(海拔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重庆市的特色农作物之一,也是集口粮、加工、菜用等多用途的作物,种植面积达26.7万hm2,产量居全国第六位。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引起。近年来,由于品种抗性降低、适宜的气候条件等原因,马铃薯晚疫病发生严重,年均发生面积在8万hm2左右,每年造成20%~30%的产量损失,严重时达50%以上。尤其是2007年全市晚疫病发生面积达12.3万hm2,成灾面积3.9万hm2,绝收0.87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是务川县除水稻、玉米以外的重要粮食及饲料植物,近年种植面积发展到1.43万hm2,春播为1.2万hm2,秋播0.23万hm2.马铃薯晚疫病是该县发生普遍而严重的流行性病害,田间产量损失可达20%~50%,重的在30%以上,常年发生面积4 667 hm2,产量损失l 750t左右.晚疫病菌不但危害马铃薯,还可对番茄、青椒、茄子等造成危害.多雨、潮湿的气候,有利于该病的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1.
晚疫病是马铃薯上的一种主要病害,文章通过对来凤县晚疫病发生现状调查,并对其发生特点及发病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晚疫病的技术措施,以期能有效地减轻晚疫病对我县马铃薯的为害。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原因及防治孔凡铎(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陶官乡农技站277023)马铃薯晚疫病又称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上的流行性毁灭性病害,当气候条件适宜发病时,病害可迅速暴发。在多雨年份,该病借助于风雨气流传播,不仅为害马铃薯,还可为害番茄等作物。该病...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2011—2020年四川省马铃薯病虫害发生为害情况及特点,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结果表明,晚疫病、早疫病、病毒病、蚜虫、二十八星瓢虫和地下害虫是四川省马铃薯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病害发生重于虫害。近5年病害发生呈波动性增长趋势,其中,晚疫病发生面积和危害损失均占首位,是威胁当地马铃薯安全生产的第一大重要病害;害虫发生总体较平稳,蚜虫和地下害虫发生有上升趋势。病虫害发生出现的新特点,与近年种植面积、品种选择、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引发的重大毁灭性病害,长期在我国各马铃薯主产区暴发流行,是马铃薯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目前大田防控马铃薯晚疫病仍主要依赖化学防控.本文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市场防治晚疫病的杀菌剂产品发展趋势,对马铃薯晚疫病化学防控策略与应用现状进行了归纳.结合本课题组近年来的田间调研结果,探讨了我国马铃薯晚疫病防控...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内蒙古近几十年气候变化与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相关资料,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内蒙古地区6~7月份平均最高、最低气温不断升高,已超过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侵染发病的适宜温度范围。但是阴雨天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为马铃薯晚疫病真菌菌丝形成和孢子囊繁殖提供了最佳环境条件。依此建立的内蒙古地区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的气象预测模型可很好预测其流行规律。  相似文献   

16.
黎贤伟 《植物保护》1994,20(6):48-49
1993年应城市晚稻稻瘟病大流行及应急措施1993年晚稻稻瘟病在我市发生了罕见的大流行,全市晚粳面积16.83万亩,全部发病,实际损失达1200万公斤。我们在调查的基础上,对1993年稻瘟病大流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1大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晚疫病的研究进展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也是中国的重要粮、菜作物。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病害,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晚疫病的流行频率和流行程度逐渐加重,成为马铃薯生产的1个重要障碍。 中国南方雨量大,雨季长,晚疫病流行频率高而严重。北方年降雨总量较小,但是雨季集中在7、8月,正值马铃薯的结薯期,一旦流行,减产仍很严重。加之,北方的许多马铃薯产区是全国的种薯基地,晚疫病流行不仅严重降低产量,而且由于种薯带菌率高,也成为用种地  相似文献   

18.
根据黔东南州近年来16个县市马铃薯晚疫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探索黔东南州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因素主要有气候条件适宜、品种抗性差等,为马铃薯晚疫病的预测预报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两年不同的栽培模式、不同品种马铃薯晚疫病的田间流行动态监测表明,病害的发生流行与田间温、湿度有关。春后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和雨季的到来,晚疫病在3月下旬开始发病,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病害流行盛期。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晚疫病是严重威胁世界马铃薯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重要病害之一,同时也是植物病害中流行速度最快的病害之一。由于品种多不抗病,目前国内外主要依靠化学防治控制该病害。为了提高用药的时效性,将信息技术与植物病害流行学原理相结合,设计并组建了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China-blight"(www.china-blight.net)。该系统由"中国晚疫病实时分布"、"未来48小时不同区域晚疫病菌侵染危险性预测"和"晚疫病化学防治决策支持系统"等子系统构成,此外还包括"晚疫病防治方法"、"品种抗病性"、"化学药剂库"、"其他病虫害"、"问题与经验交流"和"用户田间管理电子档案"等知识信息与服务功能。通过对2009年我国北方马铃薯一作区6-7月份病害侵染时段出现次数与晚疫病实际发生情况进行比较,预测信息与病害实际发生程度相符,该系统可以用于对马铃薯晚疫病田间防治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