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青薯9号秋覆膜与露地栽培丰产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青薯9号秋覆膜栽培比露地栽培生育进程加快、生育阶段提前、生育期延长11 d;秋覆膜栽培平均产量52 026 kg/hm2,露地栽培平均产量34 017 kg/hm2,增产53%,纯收入增加24 577.28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为稳定棉花面积,提高周年生产效益,淮北市推广了棉薯间作套种技术.试验示范表明,棉花与马铃薯间作,一般平均单产土豆15000kg/hm2,皮棉1200kg/hm2,全年纯收入30000元/hm2左右.  相似文献   

3.
以广西主推的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模式作对照,对马铃薯稻草包芯栽培技术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与传统免耕稻草覆盖栽培相比,稻草包芯可以提高马铃薯商品薯率,每公顷商品薯产量增加5 380.63 kg/hm2,投入产出比达1∶1.35。稻草包芯明显提高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净利润增加7 845.94元,增长幅度为458.52%,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1998年我镇继续承担市农业局旱地多熟丰收项目,建立中心示范片4个,分4个栽培模式实施,即菜-花生/甘薯,麦-稻-甘薯+秋大豆,麦-花生+大豆/甘薯,麦-花生/甘薯.经现场测产验收:(1)菜-花生/甘薯共示范66.67 hm2,平均666.7m2甘薯产量441 kg(折原粮),花生180kg,蔬菜3750 kg,全年每666.7 m2纯收入2128.2元,其中,中心示范片13.3 hm2,平均666.7 m2纯收入达3101元.  相似文献   

5.
2007年,当阳市示范种植666.7 hm2杂交水稻培两优3076,每公顷平均单产8647.5 kg.比全市水稻平均单产增加378kg,每公顷节本增效900元.高产栽培技术为适时播种、适龄移栽、培育壮秧、配方施肥、机械收获.  相似文献   

6.
蔬研白绿黄瓜是湖南省蔬菜研究所最新培育的杂交一代黄瓜良种,云南省麻栗坡县经作站2009年引进该品种试验种植获得成功,每公顷平均产量55 200kg,比本地黄瓜品种增产79.5%,增产效果极为显著。2011年在海拔1 260 m的麻栗镇油榨房村小组早春大棚栽培示范0.67 hm2,每公顷平均产量57 225 kg,产值达11.445万元,纯收入达8.7万元,比本地黄瓜品种增收3.0万元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相似文献   

7.
大豆在我省的栽培历史悠久,但是单产较低,平均每公顷产量1 050kg左右,为了提高产量,各地区不断地探索出许多栽培经验,我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在新定植的猕猴桃园内套种大豆.净种植面积为0.13hm2,收获大豆423.5kg,总投入221元,按每kg3元计算,纯收入为1 049.5元,比栽种猕猴桃前种植玉米增加近1倍的收入,折合每公顷生产3 257.7kg,纯收入8 073.1元.  相似文献   

8.
进行西吉县马铃薯脱毒种薯和非脱毒种薯丰产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庄薯3号脱毒一级种薯栽培平均产量27 430 kg/hm2,商品薯作种薯栽培平均产量20 200 kg/hm2,前者较后者商品薯率高18个百分点,增产35.8%,纯收入增加8 205元/h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黑色地膜全膜覆盖双垄沟栽培技术就是按照一定带幅起一大一小双垄,采用黑色地膜对农田全部覆盖种植马铃薯的抗旱增产栽培技术。经3年的示范种植,平均单产21 699kg/hm2,比露地(ck)每公顷增产5 962.5kg,增幅37.90%,比露地每公顷增收10 685.20元。增产增收效果明显,是一项能使薯农增收的抗旱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0.
甘薯氮磷钾肥效与适宜用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甘薯氮磷钾施肥效应和适宜用量,结果表明,甘薯施用氮磷钾肥平均分别增产27.2%、15.8%和26.4%,增产效果是N>K>P;氮磷钾平衡施肥处理的大中薯重量与小薯重量比达到6.7,明显高于氮或磷或钾缺素区;氮钾肥在夏薯有较高的产投比,而磷肥的产投比则是秋薯高于夏薯;夏薯氮磷钾适宜用量为N 168 kg.hm-2、P2O548 kg.hm-2和K2O 168 kg.hm-2,比例为1∶0.3∶1.0,秋薯则分别为N174 kg.hm-2、P2O557 kg.hm-2和K2O 200 kg.hm-2,比例为1∶0.3∶1.2,但不同土壤类型的适宜用量有一定差异,与土壤肥力和产量水平有关。与习惯施肥相比,氮磷钾平衡施肥在高产田平均增产14.9%,每公顷净增收3 600元;中低产田则增产12.0%,每公顷净增收2200元。  相似文献   

11.
研究和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和密度水平对精量穴直播杂交粳稻"花优14"的群体特征及产量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处理对水稻生育期、叶绿素相对含量、叶面积指数、群体干物重、穗粒结构以及产量有明显影响,以300kg/hm2纯氮量处理,其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达到最高,分别为12.93t/hm2和11.59t/hm2;密度试验中,水稻后期叶绿素相对含量以28.65万穴/hm2的处理DHJ14与KZH14较高,叶面积指数以密度为40.50万穴/hm2的处理DHJ10与KZH10较高。干物质积累量在苗期、分蘖盛期、拔节期、齐穗期、成熟期均以密度为28.65万穴/hm2的处理DHJ14最高;在实际产量上,以密度为28.65万穴/hm2的处理DHJ14最高,为10.07t/hm2,其次是密度为22.20万穴/hm2的处理DHJ18为9.99t/hm2;以穴直播密度为28.65万穴/hm2(行株距25cm×14cm)施氮量在225~300kg/hm2范围内杂交粳稻"花优14"较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3种稻田免耕栽培模式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稻田免耕栽培模式是克服农村劳动力不足、实现降本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们积极推广应用油菜田套直播水稻、水稻无盘旱育免耕抛栽、油菜-水稻双免耕抛栽等水稻轻简化栽培技术,面积逐年增加,2007年这3333hm2.免耕栽培每公顷节本增收3000元左右,其中以油菜-水稻双免耕抛栽的模式节本增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脱毒马铃薯不同播期、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施肥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在普施45%硫酸钾型复合肥1125 t/hm2的基础上,以播期12月10日,密度7.5万株/hm2,施尿素75 kg/hm2、磷肥900 kg/hm2、钾肥450 kg/hm2、锌肥22.5 kg/hm2作底肥最为适宜,产量为25.31 t/hm2,商品薯率为60.3%。  相似文献   

14.
武育粳3号机插稻产量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秋祥  张如宏  王娟  张彪  董桂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3981-13985
[目的]探讨武育粳3号机插稻产量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迟熟中粳武育粳3号为供试材料,研究栽插时间、栽插密度、育秧方式和氮肥运筹等对其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分析影响其不同产量水平下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栽插时间越早,单位面积穗数或每穗粒数越多,单位面积颖花量越大,越易获得高产。120万~150万基本苗/hm2处理的穗数、每穗粒数、单位面积颖花量较大,产量较高。施氮量300 kg/hm2处理的产量高于270、330 kg/hm2处理;施300、330 kg/hm2纯氮水平下,7∶3处理的产量高于6∶4处理,270 kg/hm2施氮下正好相反;在6个氮肥处理中,以300 kg/hm2施氮量7∶3施氮比例处理的产量最高。高产攻关试验中,不同产量类型田块的穗数差异较小,每穗粒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和单位面积颖花量有明显差异;高产F类田块水稻的每穗粒数、结实率、每穗实粒数和颖花量高于其他类型水稻;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下时,穗数、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前者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大于后二者;产量在9 000~10 500 kg/hm2时,穗数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大于其他因素;产量在10 500 kg/hm2以上时,每穗粒数、穗数、结实率对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前者对产量的作用显著大于后二者。穴数、每穴穗数与穗数关系密切,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下时,前者对穗数的作用大于后者;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上时,后者对穗数的作用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以冬闲-双季稻为对照,研究了我国南方双季稻区种植黑麦草、紫云英、油菜和马铃薯4种冬季覆盖作物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冬季覆盖作物均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改善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 ,提高水稻产量。早稻的有效穗分别比对照增加45.68万/hm2、59.20万/hm2、11.68万/hm2和16.02万/hm2,每穗实粒数分别增加6.46粒/穗、9.75粒/穗、1.7粒/穗和4.04粒/穗,千粒重分别增加0.24 g、0.12 g、0.16 g和0.43 g,早稻产量分别增加409.70 kg/hm2、536.44 kg/hm2、97.97 kg/hm2和298.48 kg/hm2;晚稻的经济性状和产量变化趋势与早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江北农场二分场布置中稻的"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江汉平原地区氮、磷、钾肥对中稻产量和经济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施肥改善了作物的经济性状,增加了单株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提高了中稻的产量和经济效益,中稻施用氮肥的效果最好,最高增产可达2395.5 kg/hm2,最高增收可达4487.1元/hm2;钾肥次之,最高增产可达912.0 kg/hm2,最高增收可达1766.4元/hm2;磷肥效果最差,最高增产可达672.0 kg/hm2,最高增收可达1259.5元/hm2。通过配置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肥效模型,结合田间试验实际情况,确定中稻最高产量的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211.5、67.5、51.0kg/hm2,最经济施肥量分别为175.5、52.5、48.0 kg/hm2。  相似文献   

17.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效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组装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水稻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于2011年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5个村寨的水稻上开展了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杂糯稻间栽防治稻瘟病、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及防效评估试验。结果表明:综合配套使用绿色控害技术,水稻绿色控害区大田期主要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达86.27%,较农民自防区病虫害总体防效(68.30%)提高17.97%;稻纵卷叶螟等主要虫害发生高峰期推迟,高峰期危害时间相对缩短;防治成本降低,水稻绿色控害区较农民自防区减少施药1.67次/hm2,减少农药量5 870.00g/hm2,减幅达83.86%,减少农药费215.50元/hm2,减少劳工800.00元/hm2,减少防治成本投入967.50元/hm2;增产效果明显,较完全不防治区和农民自防区分别挽回产量3 061.65kg/hm2和1 878.00kg/hm2,增产率分别为76.07%和36.06%。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实施,马铃薯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基于食物能量安全标准,以宁夏南部山区6区县(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和海原县)为例,研究马铃薯主粮化对粮食安全和其他大宗作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西北旱作一年一熟制区马铃薯单产(鲜重)玉米小麦豆类,隆德县和泾源县马铃薯单产分别达到18.16 t/hm2和18.01 t/hm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现有单产水平下,单位面积马铃薯生产虚拟水小于玉米、小麦和豆类;单位耕地面积马铃薯生产食物能量显著高于小麦和豆类,而低于玉米;马铃薯可实现增产潜力以彭阳县和海原县较大,分别为10.22 t/hm2和12.27 t/hm2,大于玉米和小麦可实现增产潜力;当一个地区马铃薯单位面积产量超过小麦的3.8倍、玉米的4.1倍、豆类的4.7倍时,单位面积马铃薯生产食物能量才能超过小麦、玉米和大豆。因此,黄土高原旱区发展马铃薯主粮化需谨慎,不同农业区域应根据农业结构、粮食单产及可实现粮食生产潜力的具体情况,确定马铃薯的主粮位置,以免造成耕地生产食物能量总量下降,威胁到区域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氮、磷、钾配合施用对宣薯3号一级脱毒原种产量和种薯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的产量最佳施肥方案为农家肥11 250kg/hm2、N肥172.5kg/hm2、P肥75kg/hm2、K肥150kg/hm2,N∶P∶K比例为1∶0.4∶0.9,产量高达30 481.5kg/hm2,产投比为3.1∶1;马铃薯种薯数量的最大施肥方案为N肥156kg/hm2、P肥85.5kg/hm2、K肥120.5kg/hm2,N∶P∶K比例为1∶0.55∶0.77,产量高达158 055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