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GB/T3543.1-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颁布实施,实现了种子检验结果具有标准性和可比性,从而满足了我国种子贸易发展的需要,也为国际问种子贸易提供了必要依据。该规程对水稻发芽规定了多种方法,但各地用法各异。为寻求较便捷、适宜的试验方法及探索新规程推荐的发芽方法之间差异与合理性,我们进行了此试验。  相似文献   

2.
为规范中药材种子市场,保证广州相思子种子的质量,参照《国际种子检验规程》(ISTA1996)和GB/T3543-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及当前种子检验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广州相思子种子杄样、净度分析、发芽试验、真实性鉴定、水分测定、四唑测定、重量测定等检验方法的研究,确定其室内检验的标准检验方法,并制定广州相思子种子检验规程.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农作物种子水分测定方法的合理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结合《1996国际种子检验规程》与国内《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1995),采用两个规程中的低恒温烘箱法和高温烘箱法以及整粒烘干法,对目前常见的大粒农作物种子进行一系列的水分测定比较试验。从而探讨我国现行规程中水分测定方法(GB/T3543.6—1995)的合理性,以及整粒烘干法测定种子水分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水分测定中的烘干时间国际规程比国内规程更为合理,且在采用高温烘箱法时国内国际两个规程测得的种子水分存在差异;适于采用高温烘箱法的作物种类同样也不适于采用低恒温烘箱法;而大粒农作物种子采用整粒烘干法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修订的GB/T3543.1~3543.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从技术内容上已与国际接轨,这标志着我国种子检验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次修订的“新规程”最突出的内容就是拓宽了容许差距的范围,规定了许多容许差距表,且全面的概括为4种使用情况。这些容许差距表基本上能解决种子检验中所遇到的问题。这  相似文献   

5.
我国对国际GB3543-83《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根据国际规程的规定增加了“容许误差”这一内容,较能全面和准确地反映种子批的真实情况,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王继滨  王其胜 《种子》2006,25(12):102-102,104
扦样是种子检验工作中的第一个环节,其扦取的样品应当是能够代表整个种子批的质量,否则即使采取正确的方法,也不能保证对整个种子批作出正确的评价,相反有可能导致错误结论的产生。我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T3543.2-1995)(以下简称95规程)对此作了许多明确的规定,但作者在扦样实践过程中发现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此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7.
青蒿种子检验规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规范中药材种子市场,保证种子的质量,参照<国际种子检验规程>(ISTA1996)和GB/T 3543-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及当前种子检验的研究成果,通过对青蒿种子扦样、净度分析、发芽试验、真实性鉴定、水分测定、四唑测定、重量测定等检验方法的研究,确定其标准检验方法,建立青蒿种子检验规程.  相似文献   

8.
黄花蒿种子发芽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按《国际种子检验规程》(ISTA)1996版中发芽试验和GB/T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的要求,研究黄花蒿种子的发芽温度、发芽床、光照等发芽条件.初步得出黄花蒿种子发芽试验的技术规程、幼苗鉴定技术、幼苗发育类型编码.为黄花蒿种子检验和种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三七种子质量检验规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蕊蕊  孙卫邦 《种子》2012,31(3):119-122,126
参考《国际种子检验规程》(ISTA) 1996版和GB/T3543.1~3543.7-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的方法和要求,通过对三七地理标志产地云南省文山州不同种源的三七种子进行扦样、净度分析、真实性鉴定、千粒重测定、水分测定、生活力测定和发芽试验7项指标检验方法的研究,确定其标准检验方法,为三七种子质量分级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闫志刚  梁子宁  胡东南  吴庆华  王勤 《种子》2008,27(3):107-110
按《国际种子检验规程》(ISTA)1996版中发芽试验和GB/T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发芽试验的要求对三叶香茶菜种子发芽试验的条件进行研究。初步得出三叶香茶菜种子发芽试验的技术规程、幼苗鉴定技术、幼苗发育类型编码等,为三叶香茶菜种子检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