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据“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方针,对生产上种植的克字号小麦通过系谱跟踪,揭示了克字号小麦不同生态类型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选育的规律。据此,作者认为:①采用多亲多次的阶梯式复合杂交是春小麦生态育种中进行多抗性新品种选育的主要途径;②采用搭梯上楼、步步攀高的方法,选育突破性的品种;③小麦品种多抗性是稳产的重要保证;④以常规育种为主、多种途径相结合,组建不同生态类型的动态基因库,加强种质资源研究,不断提高育种水平。  相似文献   

2.
大面积高产、稳产、多抗春小麦新品种选育是提高小麦产量、增强抗性、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小麦生产的发展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要求选育的小麦新品种不仅较对照品种增产且稳产,以及具有适应黑龙江省及内蒙东四盟生态条  相似文献   

3.
克字号小麦品种性状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克字号小麦品种的更替,产量大幅度提高,其产量性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单株产量,株粒数,千粒重增加,株高变矮;品质性状呈现高低高的“V”型变化趋势,说明90年代我所在品种选育上基本实现了高产和优质的结合,从克字号小麦品种演进规律和关联度分析可以明显,今后克字号小麦高产育种的目标为:在保持千粒重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或在保持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4.
随着克字号小麦品种的更替,产量大幅度提高,其产量性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单株产量、株粒数、千粒重增加,株高变矮;品质性状呈现高低高的“V”型变化趋势。说明90年代我所在品种选育上基本实现了高产和优质的结合。从克字号小麦品种演进规律和关联度分析可以明确,今后克字号小麦高产育种的目标为:在保持千粒重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或在保持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千粒重。  相似文献   

5.
用bi与 S2di两参数,对不同年代、类型和地区的 10个小麦品种,采用两年4点(处)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陕农7859与五籽麦分别属高产、低产类型品种;相比之下丰产3号稳产性好,产量较高,适应性广,在产量波动大的旱地宜选育推广这一类型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生态育种理论,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方式,分阶段地把来自国内外亲本的优良性状进行基因累加,培育出适应性,广,丰产,多抗,优质的春小麦品种克2号。克丰2号在生产上累计种植200多万hm^2,以它为亲本育成7个克字号小麦新品种。文中分析其遗传基础,育种策略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小麦品种稳产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bi与S^2di两参数,对不同年代、类型和地区的10个小麦品种,采用两年4点(处)试验结果分析表明,陕农7859与五籽麦分别属高产、低产类型品种;相比之下丰产3号稳产性好,产量较高,适应性广,在产量波动大的旱地宜选育推广这一类型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8.
优质高产春小麦品种克丰6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根据生态育种学理论,利用国内外亲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具有优质、高产等优点。在小麦育种中以克丰6号为亲本,先后育成了15个小麦新品种(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本文分析了克丰6号的遗传基础与在小麦育种、生产中的利用,从而探讨了小麦优异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相似文献   

9.
北麦3号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科研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是1992年以九三90—6007为母本,以克85—33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于1997年F6代决选出入选品系(品系代号为九三97-6205),于2005年3月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为选育黄淮麦区的抗赤霉病高产小麦新品种,对495份普通小麦和长穗偃麦草(十倍体)杂交后代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发现兰小偃麦6号、兰小偃麦15号2个与苏麦3号抗性相当的抗赤霉病材料及一批赤霉病抗性中抗以上的种质及新品系,表明利用普通小麦和多年生长穗偃麦草杂交可以选育抗赤霉病且适应黄淮麦区种植的中早熟小麦品种(系),采用此法选育出天民363、天民369等对赤霉病中抗或中感品种(系)进入黄淮麦区国家或省级试验。分析了黄淮麦区近16年四月份的气象条件,结果发现可以通过选育早抽穗避病品种(系)的途径减轻甚至避免赤霉病的危害。培育出天民198早抽穗避病品种(系),已累计推广约2.67×106 hm2,其早熟避病、抗倒春寒、稳产高产已经得到充分验证,在黄淮麦区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茶区乃至整个长江以北茶区,由于纬度偏北,早春气温偏低,寒冻与晚霜危害频繁,致使新茶上市偏迟,产量不稳定。江北茶区为绿茶主产区。名优绿茶品种多,目前从该区选育出的品种中产量、品质、抗性兼优的品种较少;从外地引进的品种,相当一部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适制性和抗性(尤其是抗寒性)上的不适应性。为此,进行了适宜在江北茶区栽培的早生、优质、扰寒茶树新品种(尤其是适制名优绿茶的新品种)的选育。经过11年的试验研究,从大别山腹地岳西县石佛茶园群体种中采用单株选种法选育出了早生、优质、抗寒,适制名优绿茶的新品种——石佛翠、石佛香。  相似文献   

12.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西农928(原试验名:西衣797)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谢惠民教授承担国家“十五”863重大节水专项“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筛选与利用”课题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2005年8月通过陕西省审定,审定号为:陕审麦2005003。西农928是以耐旱高产品种陕229为母本、大穗高光效品种莱州953作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抗旱节水生态育种技术.经水早交叉、高强度干旱胁迫、单穗系统选育、多代群体多生态区定向筛选而成的高产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具有如下突出特点:高产抗旱适应广陕西省2004-2005年度旱地生产试验,各点全增产,平均产量4…  相似文献   

13.
高产抗病优质抗早衰"协调型"小麦新品种--川农18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课题组使用染色体工程方法选育了高产抗病的小麦新品系R164-1和A302-1。1993年用它们做亲本杂交。经过冬播和夏繁的交替选择,选出R25。该品种在四川省区试中表现优秀,2003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川农18。该新品种分蘖力很强,成穗率特高,在小麦育种上突破了四川省的“生态穗容量”,具穗大兼穗数多的优良特性。这与现在所有的小麦品种类型不同,因而被称之为“协调型”新品种。2003年获国家品种权保护。被四川省政府推荐为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4.
多基因聚合在鄂麦19多抗性选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鄂麦19是在导入外源基因的基础上,采用多亲本复合杂交的方法选育而成的兼抗条锈和白粉病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还对叶锈、赤霉病有较好的抗性。本文通过对其选育过程的分析,探讨多基因抗性育种以及外源基因利用等问题。鄂麦19多抗性的选育,首先是通过普通小麦与黑麦进行属间杂交,获得黑麦抗真菌病害的遗传物质。在小黑麦杂种与小麦杂交的早期世代,选择抗单一病害、育性较好的普通小麦型单株进行杂交,根据育种目标在杂种群体中进行综合抗病能力的筛选。整个杂交组合共涉及三种亲缘、9个亲本,先后导入了洛夫林10、阿夫、南大2419、阿夫多里雅和KUI-(b)等5个公认的对条锈病、白粉病兼抗性较好且具有相对持久抗性的亲本的抗病基因。  相似文献   

15.
用Francis和Bilbro等法在不同高产生态下对6个大麦品种性状稳定性和适应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大麦产量高低是品种与生态共同作用的结果,高产品种与良好生态条件相结合易于发挥产量潜力.(2)亚种间性状的稳定性与适应性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亚种间杂交选育品种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适应高产环境的能力.(3)Tequila、Mytl44和Clipper是高产区优良品种稳产性和适应性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北麦1号(钢99-1029)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红兴隆科研所选育的强筋抗穗发芽高产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抗逆性、适应性较强,品质优良,具有良好的丰产稳产性。  相似文献   

17.
小麦品种(系)的黑胚病抗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利用抗病品种有效防治黑胚病,从2003年至2005年,采用田间自然病圃法对生产上大面积种植和新近选育的小麦品种(系)的抗性黑胚病进行了鉴定和评价。结果发现,供试材料中无免疫品种,但品种(系)间抗性差异明显。其中,豫优1号、陕229等6个品种(系)平均籽粒黑胚率小于5%,为抗病类型,占供试材料的13.64%;漯麦4号、豫农9901等6个品种(系)平均籽粒黑胚率超过30%,达到高感水平,占13.64%;豫展9705、豫麦49等15个品种(系)的平均籽粒黑胚率在5.0%~14.9%之间,为轻感类型,占34.09%;新原958、中育6号等17个品种(系)平均籽粒黑胚率在15.0%~29.9%之间,为中感类型,占38.64%。同时.调查发现同一品种在不同年份问的抗性表现有一定差异。对滤纸保湿培养法和直接观察法评价小麦品种对黑胚病抗性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种方法评价结果趋势基本一致,但保湿培养法籽柱黑胚率普遍高于直接观察法。  相似文献   

18.
研究对不同春小麦新品种、不同收获期、温度、降落值对春小麦穗发芽和籽粒发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克春1号、克旱21号、克丰12号与克旱15号穗发芽率抗性差异较大,收获期对发芽率影响较大,收获越晚发芽越严重。各小麦品种在15℃条件下的籽粒平均发芽率比20℃条件下低,尤其是收获越晚时较高的温度对发芽更适宜。不同小麦品种降落值大小不同,与穗发芽率呈负相关。本研究可为选育抗穗发芽品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抗棉铃虫新品种R_(93-6)R93-6抗虫棉是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运用高新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技术途径,将抗棉铃虫基因转育到高产、优质、抗病的中棉所16号品种中,通过定向选择和南繁加代等手段培育的高抗棉铃虫品种。该品种在系谱选育过程中,采用多系?..  相似文献   

20.
克旱号小麦动态基因库的建立与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旱类型春小麦品种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根据生态育种理论,利用国内外亲本,采用阶梯式复合杂交选育而成。本文分析了克旱号小麦品种的遗传背景、遗传态势以及生态育种理论在这些品种培育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克旱号小麦动态基因库的建立及开发利用为育种者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和育种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