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实验用15个双列杂交组合和11个单因子杂交组合及其亲本自交系来测定根腐病抗性的遗传。试验在德国南部六个不同环境(指地点和年份的组合)中进行,其中四个是用P.herpotrichoides,F.culmorum或M.nivale进行人工接种,另外两个则为田间自然发病。在乳熟期,采用9个等级对每个实验小区的50个茎秆发生根腐病的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材料的遗传方差均达到显著水平,遗传力估计值也很高(h2=0.82—0.92),一般配合力(GCA)是杂种间遗传性变异的主要来源,而特殊配合力则可忽略。同时还发现环境作用不容忽视,遗传—环境的交互作用很强,品系本身的特性和GCA效应之间的表型相关也很强(r=0.9),而杂种优势则不重要。为了优化病害评估,对变化的茎秆数、环境数和h2做了重复估计。在两个环境中对自交系进行试验,在四个环境中对单系进行试验,试验均设二次重复,每个实验小区15株的样本容量得到的h2约为0.7。最后,根据品质本身的特性,对非特定的根腐病病变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在杂种黑麦的选育中,针对根腐病的抗性进行选育是可以获得显著进展的。  相似文献   

2.
以9个不同来源的叶用甜菜(B.ciclaL.)和糖甜菜杂交,结果表明,用叶用甜菜作母本,杂种F_2生长习性遗传多数不符合3:1的分离比率;用糖甜菜作母本,杂种F_2生长习性遗传符合3:1的分离比率。杂种后代含糖率,部分组合超双亲,部分组合低于亲本糖甜菜。优良C系配制的杂交组合,产、质量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3.
RFLP在大豆种质资源及遗传连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志永  盖钧镒 《大豆科学》1995,14(4):341-348
本综合论述了RFLP在大豆种质资源及遗传连锁研究中的应用。自80年代后期RFLPY以大上,现已明确了栽培大豆OGlycine max),野生在豆(G.soja)和半野生大豆(G.gracilis)RFLP的变异性;、大量探针已被制备和筛选出来。利用G.max×G.max和G.max×G.soja两类组合已绘制出含约550个基因座3000cM的RFLP遗传连锁图。一些质量性状基因座和数量性状基因座  相似文献   

4.
95208粒用高粱幼苗生长率的遗传──(W.G.Wenzel),SouthAfricanJournalofPlantandSoil,1994,Vol.11,No.1,1~4(英文)对2个包括3个母本和6个父本的因子杂交系统的高粱幼苗生长率的遗传特性进...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黄籽突变体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甘蓝型油菜显性黄籽突变体933044产生于甘蓝型黑籽油菜复合杂交第8代。通过933044与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系93431和721—1杂交,研究种籽粒色性状遗传。在933044×93431杂交组合中,F1表现黄籽,F2黄籽株与黑籽株呈3∶1分离。在933044×721—1杂交组合中,F1表现黑籽,F2黄籽株与黑籽株比例3∶13。以上结果表明突变体的黄籽性状受1对显性黄籽基因和1对上位显性黑籽基因互作控制。用Yc—yc和Bc-bc表示2个基因座的2对等位基因,Yc为显性黄籽基因,Bc为上位显性黑籽基因。黄籽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2B=69.88%~86.18%,表明突变体933044黄色种皮性状有较高的遗传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通过对青枯病抗性不同的几个材料进行接种.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对玉米青枯病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对青枯病遗传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并且基因效应是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非加性基因效应所起作用不大.同时又得到所研究的六个亲本中Mo17、E28是选育高抗青枯病杂交组合的优良亲本.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利用小麦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预测F1杂种优势的可行性,以河南省8个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28个组合,分析与产量相关的9个性状的F1杂种优势。分别选用均匀分布于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287对SSR引物和33个二核苷酸重复ISSR引物,计算8个亲本间的分子遗传距离.进而分析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与F1杂种优势表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SSR和ISSR两种标记估算的遗传距离间相关极显著(相关系数为0.832),表明用两种分子标记对小麦品种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除株高外,利用两种分子标记计算的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与F1杂种优势在全部28个组合中相关不显著,而在12个极端组合中相关系数得到较大提高,并在株高、主茎千粒重和千粒重3个性状上相关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两年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说明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与F1杂种优势的相关性与材料的选择有关。因此认为利用小麦亲本间的SSR和ISSR遗传距离预测F1的杂种优势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豆疫霉根腐病抗病资源筛选及抗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用大豆疫霉根腐病菌1号生理小种对580份大豆材料(生产上主栽品种、即将推广的新品系,以及大豆资源材料)进行鉴定,筛选出一批抗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品种和资源材料,为大豆疫霉根腐病重发生区提供了种植品种,也为抗疫霉根腐病育种提供了杂交亲本。并对其抗性遗传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镰刀菌(Fusarium)和丝核菌(Rhizoctonia)的研究、甜菜镰刀菌和丝核菌根腐病的抗性遗传、甜菜抗镰刀菌和丝核菌根腐病遗传育种的研究、抗(耐)镰刀菌和丝核菌根腐病遗传育种的种质资源、抗根腐病育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对甜菜镰刀菌(Fusarium)和丝核菌(Rhizoctonia)根腐病的抗病育种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茶叶》2008,(5):40-40
用12个ISSR引物和18个TRAP引物组合分别对11个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ISSR引物共产生6l条带,多态性带占83.6%,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231-0.707。TRAP引物共产生69条带,多态性带占79.7%,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200~0.755。基于两种标记的聚类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TRAP聚类结果能较好地体现供试品种的亲缘关系、地域特性和树型特点,与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建立的分类结果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1.
花生区组的9个花生野生种的酯酶同工酶带型差异分析表明,基因的调控作用在不同发育时期,不同组织存在差异。野生种是一个遗传多样性种质基因库。A.batizocoi的阶段发育和组织特异性表现突出,表明A、B染色体组之间存在大量的遗传差异。种间条种产生杂种酶带和互补酶带是高优势组合的表现特征。酶谱分析可作为选配亲本、预测杂种优势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96210麦二岔蚜对抗性高粱的毒力遗传──(G.J.Puterka),JournalofEcononm-icEntomology,1995,Vol.68,No。2,421~429(英文)在实验室条件下,麦二岔蚜生物型C、E和F近亲交配,用隐性材料杂交...  相似文献   

13.
Grech  NM 《福建热作科技》1994,19(3):42-42,30
红果西番莲砧木对某些根系真菌病原菌抗性的实验室和田间评价N.M.Grech等紫果西番莲是广泛栽培的品种,因为它的果实品质好,但它对镰刀菌和疫霉菌的感染高度敏感.Brodrick等(1976)指出,黄果西番莲对茎腐和根腐病的抗性比紫果西番莲强,他们推荐...  相似文献   

14.
与耐大豆疫霉根腐病相关的QTL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疫霉根腐病是世界范围内的大豆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利用470对SSR引物对由耐病品种Conrad×合丰25获得的140个F2:5,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的耐大豆疫霉根腐病基因进行QTL分析,为将耐病基因聚合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田间耐病性鉴定于2007年在中国黑龙江省佳木斯和加拿大Woodslee两点进行,并分别采用来自两地的混合菌种进行温室鉴定。经过WinQTL 2.0复合区间法计算,共有4个分子标记(Satt428、Satt600、Satt325和Satt233)与大豆疫霉根腐病显著相关。这些分子标记对病害损失率贡献率从5.47%到27.89%不等。Satt428和Satt600定位在MLG D1b+W上,遗传距离相距10.9cM;Satt325和Satt233分别定位在MLGF和MLG A2上。通过大环境试验在我国大豆品种合丰25找到与耐大豆疫霉根腐病显著相关的QTL,并定位在MLG A2上。  相似文献   

15.
甜菜野生资源抗丛根病和根腐病性的评估与筛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研究对65份甜菜野生种质资源的抗丛根病和根腐病性进行了初步的鉴定与评估。结果表明:.maritima、B.vulgaris、B.corolliflora及B.intermedia均具有一定的抗丛根病性;B.maritima和B.vulgaris对丝核菌和镰刀菌根腐病具有一定的耐性。由此我们筛选出12份抗丛根病及6份耐根腐病性突出的野生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6.
高粱中脉颜色和籽粒颜色的遗传R.Saraswathi等通过对7个高粱纯合易位测验种与地方栽培品种CO22之间的杂交风代的研究,探讨高粱中脉颜色和籽粒颜色这两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和连锁关系。本研究所用的易位测验种是得克萨斯州Schertz(1970)选育出...  相似文献   

17.
CIMMYT培育的墨西哥春小麦在抗叶锈方面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Puccinia recondita Roberge ex Desmaz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全世界的一种主要小麦病害。为了评价栽培品种在减少产量损失、增加遗传抗性方面的进展,对1966 ̄1988年间在墨西哥西北部推广的CIMMYT(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普通小麦品种进行了重复试验。4个年度采用正常播期,2个年度采用晚播,通过邻近种植接种行作为传染源。叶锈造成的平均产量损失为6.6% ̄62.7%,  相似文献   

18.
将酶联聚合反应法在检测各种镰刀菌种类和Microdocbiumnivale小种与用于田间小区(中间副区为F.culmorum接种区)小麦传统的病害观察评价进行比较。在GS80时15个副区中分别采集一定样品进行病害观察评价。收获时,将每个样品分成籽粒颖片和穗轴三个部分,再用PCR分析检测F.culmorum、F.poae、F.graminearum、M.nivalevar.majus和M.nival  相似文献   

19.
小麦品种资源对根腐病的抗源筛选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荣昌 《作物研究》1995,9(3):27-28
1977-1986年间,对2000多份国内外材料进行人工接种小麦根腐病,筛选出抗病材料40多份利用这些材料配制了大量的杂交组合,选育出一批抗根腐病的优良品系,同时为其他育种单位鉴定和提供抗病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20.
10个亚麻品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5个随机引物对10种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亚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RAPD分析,共扩增出852条带,其中206条多态性带,多态率为24.18%。10个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在0.0273—0.0724之间,用UPGMA法建立了10个亚麻品种的亲缘关系树状图.并可将它们分为3组。其中,纤用亚麻大多聚在一起,油用亚麻各自成类。表明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亚麻的不同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是可靠的。通过本研究获得的10个亚麻品种间的亲缘关系能够为这些品种间亲本的选配及遗传多样性的评价提供帮助.揭示了亚麻品种种质资源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