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盐度驯化下史氏鲟的血液学参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5个不同盐度梯度(0、10、20、25、28)下分别饲养14d和21d的史氏鲟血液生理学参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饲养时间下,红细胞总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栓细胞总数(PLT)、血红蛋白浓度(HGB)均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减少,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随盐度的升高逐渐增加,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无显著变化,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数(LYM)、单核细胞数(MON)、嗜酸性粒细胞数(EOS)、中性粒细胞含量(NEUT)、嗜碱性粒细胞含量(BASO)随盐度的增加先升高后下降。在相同的盐度条件下,红细胞总数(RBC)、血栓细胞总数(PLT)、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嗜碱性粒细胞含量(BASO)随养殖天数的增加逐渐下降,其它血液指标随饲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白细胞分类计数(DLC)值显示,在不同的盐度条件下,白细胞中各类细胞比例依次为淋巴细胞(Lym)>单核细胞(Mon)>嗜中性粒细胞(Neut)>嗜碱性粒细胞(Baso)>嗜酸性粒细胞(Eos)。通过盐度驯化后血液生理学分析,史氏鲟具有较强的渗透调节能力,经过驯化可以在28的盐水中生存。  相似文献   

2.
人工养殖不同年龄史氏鲟的血液学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龙珍 《水产学报》2006,30(1):36-41
测定了5个年龄组人工养殖史氏鲟的血液学参数,其中红细胞(RBC)、红细胞比积(HCT)、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白细胞(WBC)等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WBC、HCT5年龄组与1~4龄各年龄组间有显著和极显著差异(P〈0.05);HGB、MCH、MCHC相邻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平均血红细胞体积(MCV)、血栓细胞(PLT)、血红蛋白含量分布宽度(HDW)等1~4龄变化不大,仅在5龄MCV、PLT有较显著的上升,而HDW有显著的下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则保持相对稳定,各年龄组间无显著差异;平均血栓细胞体积(MPV)变化不显著,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在白细胞分类计数DLC值变化中,白细胞中各类细胞比例依次为淋巴细胞(Lym)〉嗜碱性粒细胞(Baso)〉嗜中性粒细胞(Neut)〉单核细胞(Mon),随着年龄的增长,Lym的含量逐渐下降,而Baso、Neut和Mon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将红景天苷(Salidroside)作为免疫增强剂添加到水生生物饲料中,按0(对照组)、30、60和90μg/kg 4个梯度,添加到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117.2±4.53 g)饲料中,通过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来评估红景天苷对尼罗罗非鱼血液免疫系统的影响。试验周期为45 d,每天投喂两次。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红景天苷添加量的升高,罗非鱼血液中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肌酐水平显著升高(0<30μg/kg<60μg/kg<90μg/kg);90μg/kg组血液中的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各饲料组,血液中其它指标(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白蛋白、谷丙转氨酶、尿素、血糖、球蛋白和尿素/肌酐)不受饲料中添加红景天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饲料中红景天苷的适宜添加量为30μg/kg。  相似文献   

4.
两种麻醉剂对罗非鱼携氧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3个浓度梯度的MS-222和苯唑卡因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6.050 0±1.710 3)g进行6 h浸泡式麻醉(水温30.7~32.3℃),然后抽取尾部静脉血,测定血液生理生化指标。重点分析了与生物携氧功能密切相关的6个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1)较高浓度(25 mg/L、40 mg/L)MS-222导致红细胞数目(Er)升高,而苯唑卡因导致该值大幅下降;(2)两种麻醉剂对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都无显著影响,且MS-222处理后,血液的血红蛋白浓度(Hb)也无明显变化,但经苯唑卡因麻醉处理后,Hb显著下降,且降幅随药物浓度升高而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5.
灭活疫苗对异育银鲫败血症血液和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灭活疫苗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后的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血液和生化指标的影响,将异育银鲫随机分为对照组、感染组和免疫组,在处理后18 h和36 h时断尾采血,分离得到抗凝血和血清,分别测定8项血液指标和13项与免疫相关的生化指标。处理后18 h,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Cl-差异显著,其他指标无显著差异,而免疫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无差异;处理后36h,感染组9项指标(MCH、MCHC、WBC、RBC、Cl-、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糖)出现极显著差异,8项指标(MCV、HGB、HCT、总蛋白、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尿酸)差异显著,免疫组指标除WBC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灭活疫苗能够对鱼体产生较强的免疫保护力,有助于减轻致病菌对鱼体的损害程度,增强了鱼体的免疫抵抗力。  相似文献   

6.
高原型藏羊七项血液生理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果洛州玛沁县50只高原型藏羊74血液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高原型藏羊红细胞数(RBC),[(10.67±1.05)×1012/L];白细胞数(WBC),[(8.04±0.58)×109/L];红细胞压积(PCV),(0.35±0.03)L/L;血红蛋白含量(Hb),(128.48±11.99)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32.76±4.60)fL;(MCH),(12.14±1.51)pg,(MCHC),(374.06±45.79)g/L。同时,在性别组间各项生理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不同溶氧水平对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长性能、血液生化、肝脏脂肪酸组成及海豚链球菌感染后的存活率的影响,选取270尾平均体重为(20.00±0.10)g的吉富罗非鱼,随机分为3组:低氧组(2.0±0.3)mg/L、对照组(4.5±0.4)mg/L、高氧组(7.0±0.4)mg/L,养殖8周。结果显示:(1)随着溶氧水平的增加,实验鱼成活率、末体重、特定生长率、肝体比、脏体比显著提高且均在高氧组达到最高,饲料转化率逐渐减小。(2)随着溶氧水平的增加,鱼体血液中红细胞数、红细胞比容、谷丙转氨酶含量均先下降后趋于稳定,白细胞数、血红蛋白以及谷草转氨酶含量均先下降后上升,且最高值均出现在低氧组;血液中总蛋白、总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的含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随着溶氧水平的增加,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含量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4)罗非鱼腹腔注射海豚链球菌后,24 h内三组均未出现死亡;感染96 h后,低氧组罗非鱼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高氧组。结果表明,低氧胁迫影响吉富罗非鱼肝脏脂肪酸组成以及部分血液生化指标,造成吉富罗非鱼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8.
繁殖季节大鳍鳠血液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芳  张健 《水利渔业》2007,27(2):31-33
对嘉陵江繁殖季节内的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11项血液指标值进行了测定。其结果是:红细胞(RBC)的平均值为(1.246±0.208)×1012个/L;白细胞(WBC)的平均值为(2.643±0.696)×1010个/L;血红蛋白(Hb)的平均值为5.905±1.035 mg/100 mL;血球沉降率(ESR)的平均值为2.493±0.718 mm/h;红细胞比积(H t)的平均值为20.567%±4.974%;红细胞的脆性(Eof)在0.362%±0.035%氯化钠溶液中开始溶解,在0.211%±0.028%氯化钠溶液中完全溶解;红细胞的长径(CL)的平均值为12.356±1.579μm、短径(CS)的平均值为8.895±1.155μm;红细胞核的长径(NL)的平均值为4.523±0.607μm、短径(NS)的平均值为3.810±0.485μm;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平均值为15.429%±5.154%;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的平均值为(1.671±0.453)×10-4μm3;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的平均值为(4.842±1.060)×10-8mg,且雌雄之间血液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此外,还将繁殖季节内大鳍鳠的血液指标与其它养殖鱼类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水温对尼罗罗非鱼几种血液学指标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测定了尼罗罗非鱼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几种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其中总蛋白、无机离子(除Fe~(3+)外)不受水温的影响.而红血球数(RBC)、血红蛋白量(Hb)、Fe含量在15~35℃范围内随水温升高而升高,据此确定保存尼罗罗非鱼种子质量的较佳温度应是28~32℃。  相似文献   

10.
盐度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盐度胁迫对尼罗罗非鱼免疫的影响,对体质量(35.0±5.0) g的尼罗罗非鱼进行了急性和慢性的盐度胁迫实验,对免疫相关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在急性盐度胁迫中,设置0、5和15盐度组,分别在胁迫后6、12、24、48和96 h进行取样,检测血清SOD、CAT、GSH-Px和AKP的活性。在慢性实验中,设置0、10、20和30盐度组,胁迫8周后检测血清SOD、CAT、GSH-Px和AKP活性,并进行了无乳链球菌易感性实验。结果显示:①血清中SOD活性在急性盐度胁迫6、12和24 h时都有随盐度上升而上升的趋势,但在96 h时盐度15组酶活性显著低于盐度5组;在慢性盐度胁迫下,各组的酶活性呈现出随着盐度升高而显著性下降的趋势。②血清CAT活性在急性盐度胁迫下12和24 h时呈现出随着盐度升高而显著下降的趋势;在慢性胁迫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③血清中GSH-Px活性在急性和慢性胁迫后,均呈现随着盐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④血清AKP活性在胁迫后6 h随盐度升高呈现出显著下降趋势;在慢性盐度胁迫下,盐度20组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⑤尼罗罗非鱼对无乳链球菌易感性实验中,盐度10组的易感性和盐度0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盐度20和30组的易感性高于盐度0组。研究表明,两种盐度胁迫均会引起免疫相关指标的变化,急性盐度胁迫实验表明,盐度5和15可导致尼罗罗非鱼机体氧化损伤,但尼罗罗非鱼可以逐渐适应这一变化;慢性盐度胁迫实验表明,盐度高于20会抑制尼罗罗非鱼多种免疫指标活性,造成其对无乳链球菌的易感性升高。  相似文献   

11.
复方中草药对尼罗罗非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在饲料中添加一种以鱼腥草为主要成分(占40%)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将鱼腥草、黄芩、板蓝根、连翘、金银花等10种中草药按一定比例充分粉碎后混匀制成以鱼腥草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中草药制剂,按质量分数0%(对照组)、1%(A组)、3%(B组)和6%(C组)分别添加到基础饲料中饲喂尼罗罗非鱼,饲养12周。分别在第4、8和12周采集各组尼罗罗非鱼血液,测定相关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结果显示:从第8周开始,B组尼罗罗非鱼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C组尼罗罗非鱼血清溶菌酶(LSZ)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提高,MDA含量显著降低。在第12周,B组和C组尼罗罗非鱼白细胞吞噬百分比、吞噬指数和血细胞呼吸爆发活力、血清SOD活力、LSZ活力、NO含量都显著提高,MDA含量则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3%和6%质量分数的以鱼腥草为主要成分的复方中草药制剂均能增强尼罗罗非鱼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其中以添加比例为6%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黄旺  李洪琴  罗莉  陈拥军  白富瑾  林肯 《水产学报》2017,41(11):1756-1765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粪肠球菌对吉富罗非鱼生长、体组成、消化能力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选用初始体质量为(50.59±0.59)g的吉富罗非鱼3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养殖实验期60 d。分别投喂实测含1.3×10~2(对照组)、1.4×10~5、1.7×10~6、1.5×10~7和1.8×10~8 CFU/g粪肠球菌的5种等氮(36%)等脂(6.75%)的实验饲料。结果显示:(1)罗非鱼的末均重(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尾均摄食量(FI)均在1.5×10~7 CFU/g组达到最大且显著高于对照组,而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对照组。以FBW、WGR和SGR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得出,罗非鱼饲料的粪肠球菌适宜添加浓度范围为7.5×10~7~1.1×10~8 CFU/g。(2)各添加组的全鱼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10~7 CFU/g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间全鱼水分和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差异。1.5×10~7 CFU/g组的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沉积率均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3)1.5×10~7和1.8×10~8 CFU/g组的肠脂肪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1.8×10~8 CFU/g组的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各组间肠道淀粉酶活性无显著差异。(4)1.5×10~7 CFU/g组的平均红细胞体积、血红蛋白浓度和血小板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组间红细胞数无显著差异。(5)1.8×10~8 CFU/g组的血清中胆固醇、葡萄糖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1.5×10~7 CFU/g组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吉富罗非鱼(50~210 g)饲料中粪肠球菌的适宜添加浓度范围为7.5×10~7~1.1×10~8 CFU/g,但添加粪肠球菌对血液载氧能力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低温胁迫对罗非鱼血液生化、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婷  胡庭俊  林勇  唐章生  曾兰 《水产科学》2012,31(5):259-263
研究4个温度T20(20℃)、T16(16℃)、T12(12℃)和T10(10℃)对90日龄尼罗罗非鱼生化、免疫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水温降至16℃时,与对照组(T20)比较,罗非鱼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白蛋白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球蛋白含量和脾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脾脏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水温降至12℃时,与对照组(T20)比较,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与脾脏总抗氧化力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球蛋白、总胆固醇含量与脾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血清尿素含量显著上升(P0.05),血糖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水温降至10℃时,与对照组(T20)比较,罗非鱼血清中白蛋白、总胆固醇含量和脾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极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总蛋白、甘油三酯含量和脾脏过氧化氢酶活性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中尿素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血糖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脾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罗非鱼的生化、免疫及抗氧化指标均随着温度的降低发生改变,与低温胁迫致罗非鱼昏迷及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主要对尼罗罗非鱼在强化培育期的最适温度和最适透明度做了进一步的探讨,在室内用了15个水槽,将透明度设为15~20cm、20~25cm、25~30cm三个组;将温度设为(20±0.5)℃、(22±0.5)℃、(24±0.5)℃、(26±0.5)℃、(28±0.5)℃五个组。在每个水槽中放入约3kg的鱼苗,规格为15尾/kg左右,通过每天对随机抽取的10条鱼测量其平均体重,求出每组每天的平均增重率,然后求出总的平均增重率,最后得出26℃为尼罗罗非鱼在强化培育期的最适温度,透明度在20~25cm时,尼罗罗非鱼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不同剂量的微生态制剂(噬菌28)添加在饲料中饲养金鲫鱼8d、16d、24d,测定其与鱼体生长和健康相关的血液指标。结果显示:试验组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等血液指标相对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变化,且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增加和饲喂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表明噬菌28能改善金鲫鱼的血液指标,提高新陈代谢,促进鱼类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研究养殖新品种吉丽罗非鱼[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的耐盐性能,对吉丽罗非鱼及其两个亲本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进行了慢性盐度胁迫实验,分析了3种罗非鱼耐盐性能的差异,建立了盐度胁迫过程中死亡率与致死盐度及时间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1)3种罗非鱼的耐盐能力差异显著,吉丽罗非鱼的耐盐性能接近于萨罗罗非鱼,远高于尼罗罗非鱼,耐盐胁迫时3种罗非鱼的平均致死盐度分别为57.9、66.7和18.5.(2)盐度胁迫实验中尼罗罗非鱼个体间死亡时间差异最大,萨罗罗非鱼个体之间差异最小,吉丽罗非鱼介于其间;吉丽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死亡时间都有极显著的正态负偏移,离群值和极值较多,尼罗罗非鱼有较显著正态正偏移,只有离群值,没有极值.(3)3种罗非鱼盐度胁迫实验中死亡率与死亡时间及盐度之间的回归关系更适合一元回归,吉丽罗非鱼盐度胁迫实验中死亡率(y)与死亡时间(t)的回归模型为增长模型Y=e (-7.694+0.031t)(R2=0.979),死亡率(Y)与盐度(s)的回归模型为二次模型Y =0.542-0.037s +0.001s2(R2=0.950).  相似文献   

17.
《畜禽业》2018,(11)
目的分析扶正解毒散及福邦酵母对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筛选有效用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健康断奶羔羊30只,随机分为A、B试验组和C对照组,试验组分别通过拌料饲喂福邦酵母和扶正解毒散制剂,连续饲喂30 d,测定并统计分析各组羔羊的平均日增重、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并选取有腹泻症状的断奶羔羊3个圈舍,统计各组药物对羔羊腹泻的治疗效果,分析各组药物对羔羊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福邦酵母组与扶正解毒散组用药30 d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停药30 d平均日增重;连续用药30 d,福邦酵母组平均日增重高于扶正解毒散组,且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 0. 01);羔羊生理生化指标检测发现,福邦酵母组和扶正解毒散组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 05),而福邦酵母组的白细胞数目(WBC)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 0. 01),扶正解毒散组的平均红细胞体体积(MCV)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 0. 01);福邦酵母组的谷草转氨酶(AST)和葡萄糖(GLU)均与扶正解毒散组差异显著(P 0. 05),而总胆固醇(CHOL)和葡萄糖(GLU)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 0. 01);试验组在连续用药30 d后,羔羊腹泻症状均消失,而对照组羔羊腹泻率升高。结论福邦酵母对羔羊的促生长和提高抗病力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利用腹腔注射链球菌Streptococcus sp.的方式制造链球菌胁迫模型,研究了链球菌胁迫对体质量(100±10)g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生化指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罗非鱼感染链球菌后血清尿素氮、肌酐含量以及肝脏溶菌酶、谷丙转氨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均下降,与0h组差异显著,表明链球菌感染后罗非鱼体内的免疫水平降低,抗氧化水平降低,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9.
温度对宝石鲈生长及血液生化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宝石鲈(Scortum barcoo)初始体质量为(107.52±0.87)g,分别在16℃、22℃和28℃3个水温处理组养殖28 d后对其生长及血液生化免疫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生活在不同水温环境中的宝石鲈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22℃和28℃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6℃温度处理组,22℃和28℃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水温对宝石鲈的日增重(DWG)、特定生长率(SGR)、食物转化率(FCR)和摄食率(FR)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水温对宝石鲈的血液生化免疫指标影响各异,谷丙转氨酶活性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步下降,甘油三酯、溶菌酶、皮质醇水平随温度升高呈上升趋势,脾脏脏器系数先上升后下降.统计分析表明,水温对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溶菌酶和脾脏脏器系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对皮质醇有显著性影响(P<0.05).综合比较认为,宝石鲈在水温25~26℃时具有较优的养殖效果,水温升至28℃会对宝石鲈形成慢性胁迫,从而引起皮质醇含量的升高.本研究旨在为宝石鲈人工养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水体盐度和饲料脂肪含量对尼罗罗非鱼生长、营养组成和肉质的影响,本实验设置0、8和16共3个盐度梯度,每个梯度分别投喂中脂(6%)和高脂(12%)饲料,投喂初始体质量为(5.0±0.2) g的尼罗罗非鱼8周,并测定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肌肉营养成分和肉质相关指标。结果显示,在中脂饲料投喂下,与对照组(盐度为0)和高盐组(盐度为16)相比,中盐组(盐度为8)的尼罗罗非鱼具有最大终末体质量、躯壳比、脂体比、肌肉蛋白质含量、肌肉氨基酸和乳酸含量和总产肉率,但其饲料系数、脏体比、肝体比和肌肉p H值显著降低;而中脂高盐组的尼罗罗非鱼其饲料系数、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全鱼总脂、肝脏甘油三酯、血糖、血清乳酸和血清甘油三酯含量、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较高,但全鱼和肌肉水分、全鱼灰分、产肉率和肌肉离心失水率降低。在高脂饲料投喂下,随着盐度的上升,其终末体质量、成活率和脂体比降低,但饲料系数、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增大。其中,高脂中盐组尼罗罗非鱼的肌肉蛋白以及氨基酸含量显著降低,而高脂高盐组的全鱼灰分、肝脏甘油三酯、血糖、谷草转氨酶活性、肌肉总脂、肌肉甘油三酯和磷脂含量显著提高,但全鱼总脂、肝糖原、产肉率、肌肉离心失水率和pH值显著降低。而不论在淡水还是盐水养殖情况下,与中脂饲料组相比,高脂饲料组尼罗罗非鱼均显示出更高的脂肪积累量和肌肉乳酸含量,以及更低的成活率和产肉率。尤其在高盐度水体中,高脂饲料对尼罗罗非鱼肌肉脂肪和乳酸积累的促进作用和对成活率、饲料系数和产肉率的负面作用尤为明显。研究表明,在中脂饲料投喂下,适宜的盐度(盐度8)可以促进尼罗罗非鱼的生长并提高肌肉品质,然而,在高盐度水体中使用高脂饲料对尼罗罗非鱼的生长与肉质则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