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低产茶园大致可分为开采仅5—20年以内的未老先衰低产茶园和投产已20年以上的衰老茶园两大类。它们低产的成因及其现状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差别。因此,改造技术上也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衰老茶园采取相应的措施,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未老先衰茶园是我区开采茶园的主体,多、快、好、省地改造这些茶园是我区茶叶工作的中心任务。为此,笔者于81年秋选择具未老先衰低产茶园典型特征的沙县城关茶场茶园为试点,开始进行未老先衰低产茶园改造技术的探索与实践。现将初步结果报  相似文献   

2.
1980年,我区新开茶园50,470亩,至今年三月止,种植45,099亩,其中农杂地有10,706亩,农杂地中利用沙坂地种茶大约有4,000多亩。这批新植茶园,是保证我区1985年产茶40万担的有生力量。保证这批新植茶园的全苗壮苗,安全渡过夏季三伏,是我区茶叶生产上的一个当务之急。特别是一些沙坂地茶园,由于定植时掺黄土量不足,种的深度不够,又没有稻草复盖,面对即将来临的夏季三伏,潜伏着严重的危险,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福安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生产上的环保和消费上的安全、健康意识日益增强。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其卫生状况越来越被人所关注。发展无公害茶叶乃至绿色食品生产,已成为发展茶叶生产的必由之路。为促进我区无公害茶园建设,提高我区茶叶的质量卫生水平。我局于1997年承担了省农业厅无公害茶园建设项目试验示范任务,在溪柄镇高科技园区内建立了100hm2无公害茶园示范片,经过三年实践,取得显著效果,现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1.植树绿化改善茶园环境我局承担项目后,立波情手改善茶园环境工作,在茶园周围种植绿…  相似文献   

4.
茶叶是我区传统的经济作物,有着悠久辉煌的历史,群众有丰富的种茶、制茶经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茶园面积达到6667hm2,在全国排名第18位,但是,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特别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由于乡村茶场陆续解体,茶园先后承包到户经营,在管理、加工与市场开发上严重滞后,导致面积萎缩,效益低。据统计,我区现有茶园面积1920hm2,其中可采摘面积1767hm2,全区茶园中乡、村集体茶园面积587hm2,占全区茶园面积的30.6%,分散到户茶园面积1333hm2,占全区茶园面积的69.4%。  相似文献   

5.
台州地区现有茶园面积11万亩,其中良种茶园面积3.6万亩,占茶园总面积的30%以上。“八五”期间,为使我区茶叶生产持续稳妥地发展,茶树良种工作必先达到新的水平,初步设想,茶树良种工作上,着手进行四件事。一、制订良种发展规划“八五”期间,全区计划发展良种茶园面积3400亩,平均每年发展690亩。良种茶园的发展面积要落到实处,就应与其他措施紧密配合,切实坚持搞好几个结合。发展茶树良种与改造低产茶园、改植换种工作相结合。面向现实,今后欲要提高茶叶生产力,很难指望依靠发展新茶园,扩大茶园面积来实现。只能走挖掘现有茶园  相似文献   

6.
目前,全区茶园面积666hm2,产茶500t。我区茶叶生产正处于新旧交替阶段,发展茶叶生产,一手抓好扩种面积,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优质茶基地,一手要抓好现有茶园的巩固提高,迅速提高单产和品质,现根据我区低产茶园比重大、产量低、潜力大的特点,提出改造的技术措施。1 改园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 对开垦质量差或不合理,造成梯层不等高或梯面向外倾斜,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沿梯坎基部用石头或草砖砌坎修补,也可以从梯层内侧挖新土筑坎加高,使梯层保持内低外高,以利水土保持,同时在每层茶园的内侧设置蓄排水沟,以蓄水固土。2 改土 …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区茶园面积减少,茶树日趋衰老,品质不断下降,茶叶生产出现了萎缩情况。这种情况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应该采取哪些相应对策和措施,各方面的看法不一。这个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直接影响着茶叶生产当前与长远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深入地进行分析,统一思想,以利及时地消除各种障碍茶叶生产发展的因素。本文从剖析当前我区茶叶生产的现状入手,对影响茶叶  相似文献   

8.
茶树是多年生作物,一经种植便不易变动。所以新茶园建设,应始终围绕着高产优质和提高生产效率这个中心问题。目前我们福建龙岩地区普遍存在单产低、品质差。究其原因除肥管水平低外,茶园基础差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为此,本文针对我区茶园建设中的一些问题,谈点肤浅的看法。一、场地选择  相似文献   

9.
闽东绝大部分是山区,盛产茶叶,是农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全区53.27万亩茶园中有40.51万亩生产茶园,八○年产茶20.97万担,占福建省茶叶总产量的40%多。总产虽多,但单产很低,亩均51.7斤,与亩产三、五百斤的高产茶园相比,差距甚大,也表明增产潜力很大。低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普遍未建立茶园生产责任制,劳动大轰隆,分配一拉平,生产者的积极性未能得到很好的发挥。我区贯彻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放宽政策,从今春开始执行各种形式的茶叶生产责任制,已收到明显效果。目前春茶采制送售与去年同期对比,已成倍地加快进度。  相似文献   

10.
宋代茶园的茶叶商品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德臣 《中国茶叶》2010,32(5):44-46
宋代的茶园主要有小农茶园、专业户茶园、寺院茶园、国营茶园。这些茶园均程度不同地参与了茶叶的商品生产,或者为茶叶商品交换提供了货源。比较而言,民营茶园是茶叶商品的主要提供者,尤以专门从事茶业生产的园户为代表。小农茶园是宋代最主要的茶叶生产方式,其次才是专业户,寺院只向市场提供少量茶叶,国营茶园基本模式是自产自销。  相似文献   

11.
茶叶是我区经济作物的骨干项目。1975年以来,我区茶叶生产发展较快,总产由8.92万担增加到19.24万担,翻了一番多,平均年递增率为7.2%。据统计,目前全区拥有近20万亩茶园,2200多个乡、村茶场,71个红碎茶厂。1986年全区茶叶产值3500多万元,向国家交纳利税600多万元。毫无疑  相似文献   

12.
合理密植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茶树合理密植的具体范围如何?近年来茶叶科技界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而我区从未有人在达方面进行过系统的试验研究。因此,我们于一九七八年开始在平岭经作场进行了茶树不同密度试验,其目的在于探讨适宜我区茶树栽培的合理密植,为发展速成高产茶园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现将五年试验研究的情况整理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茶叶是我区经济作物的骨干项目,是传统的出口物质。目前,全区拥有茶园面积三十二万亩,今年可总产干茶一十六万五千担,居全省第三位,其中收购一十五万七千担,投放金额二千二百万元,占供销系统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的百分之三十;占外贸出口总额的二分之一以上。近年来,各地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注意科学种茶,大抓了茶园培管,全区涌现了一大批优质、高产、低  相似文献   

14.
茶叶是我区特产,生产历史悠久,全区除海岛外,社社队队都产茶,现有茶园面积56万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2.5%,占全省茶园面积的31%,每个农业劳力有茶园0.7亩,1981年茶叶总产22.6万担,占全省产量的38%,平均每个人口产茶八斤半。此外,还种植茉莉花六千多亩,总产2.1万担。  相似文献   

15.
自2013年开始,福建华安县以漳州光照人茶业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为依托,从茶园选地、茶园规划、茶园建设、茶园管理等方面入手,形成了一套适合华安县铁观音有机生态茶园的种植模式,促进了华安县铁观音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该模式进行介绍,以为其他茶区茶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区原有老茶园面积二千九百一十四亩,占现有茶园总面积的百分之十六点五。这些茶园的特点是:零星分散,矮小枯老,树势差,单产低。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从一九六五年开始,经过七年来的艰苦奋斗,逐年改造,一年改一点,全区到  相似文献   

17.
根据闽东茶园面临着多方面的生态问题,本文运用生态学原理,提出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初步设想,即采用不同作物的间套混等种植方式,利用生物生育过程的时空差异、生物链,以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当前我区茶叶生产存在的诸多问题中,生态环境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改善闽东茶园生态问题提出一些设想,以期引起茶业界同仁对生态问题的共同关心,在发展茶叶生产的同时加强生态茶园建设。生态茶园建设及其发展模式初探@陈强$宁德地区水土保持办公室!352100  相似文献   

18.
茶叶是我区的传统支柱产业,是地方财政和广大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茶业的兴衰对闽东农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产业化──是闽东茶叶走出低谷,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握机遇,加快我区茶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为繁荣闽东经济具有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产业现状我区依山临海,地处亚热带,宜条自然环境优越,种茶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1996年全区茶园面积72万亩,其中可采面积60万亩,年产毛茶3.6万吨,总值9.3亿元,创税6000多万元9个县市中年产量在10万担以上的有3个县(市),5万担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茶区采取多种形式的茶叶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广大茶农的生产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目前,我区茶叶生产责任制的形式,可以归纳以下四种:社队专业茶场内,(1)小段包工,定额计酬;(2)专业承包,联产计酬;(3)大包干,按比例分成;此外,(4)生产队茶园基本  相似文献   

20.
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富含茶树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镁、硫等多种营养元素及活性有机质等,为探索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在幼龄茶园的施用效果,笔者在德清和绍兴等地进行了不同树龄茶园和不同种植类型茶园施用活性肥对茶叶产量的影响的研究。1材料和方法试验时间和地.久:该肥效对比试验1996年9月~1998年10月在德清、绍兴两地进行。试验肥料:以“百禾福”茶树专用生物活性有机肥(以下简称活性肥)作为试验肥料。试验茶国:幼龄茶园为3年生龙井43茶园,成龄茶园为12年生龙井43茶园。试验方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幼龄和成龄茶园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