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蚕沙叶绿素为原料,经皂化、酸化、锌代、成盐等反应制备叶绿素锌钠盐,通过响应面法考察氢氧化钠的浓度、皂化时间和锌代时间三个因素对叶绿素锌钠盐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氢氧化钠的浓度越大叶绿素锌钠盐的产率就越大,而最佳的皂化时间是40min,最佳的锌代时间是60min。  相似文献   

2.
以杉木针叶提取叶绿素,经皂化、锌代及成盐反应制备叶绿素锌钠盐,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叶绿素锌钠的光稳定性、热稳定性以及耐酸碱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在60℃下用无水乙醇浸提7 h,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皂化50 min,质量分数为20%的ZnSO4溶液锌代60 min,质量分数为5%的NaOH-C2H5OH溶液成盐。叶绿素锌钠耐热性较好,但耐光性较差。  相似文献   

3.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蚕沙中的果胶提取工艺。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超声时间、醇沉浓度和液料比作为影响因子,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建立数学模型,以果胶产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RSA)。结果表明,果胶的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20min,醇沉浓度55.3%,液料比32.1∶1,响应面模型在此条件下预测的果胶产率是2.27%,验证值为2.31%,与预测值相对误差1.76%。  相似文献   

4.
以紫菜为主要原料制备叶绿素铜钠盐,设计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等优化叶绿素铜代反应条件及皂化条件,并对紫菜叶绿素铜钠盐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菜叶绿素铜钠盐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叶绿素铜化时间12h、浸提温度50℃、浸提时间2h,丙酮与乙醇体积比6∶4的混合液作浸提液溶剂,液料比V溶剂∶m紫菜=60∶1 (mI/g);皂化温度60℃、皂化时间40 min以上、皂化液pH 11.51~11.93.稳定性试验表明紫菜叶绿素铜钠盐耐光性较差,在室温、pH 8~12时稳定性较好,高于80℃的温度和强酸强碱会导致紫菜叶绿素铜钠盐变性,食盐、白砂糖、淀粉等常见食品添加剂对其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番木瓜叶叶绿素的提取和叶绿素铜钠的制备工艺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叶绿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以V(丙酮)∶V(95%乙醇)=1∶3作提取溶剂,浸提温度60℃,浸提时间3h,料液比1 g∶35mL.正交验证试验,RSD为0.544%;经过皂化、酸化、铜代、成盐等工序制成叶绿素铜钠产品,RSD为1.26%,平均产率为3.29%,主要技术指标符合国家GB 26406--2011标准,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符合标准,水溶性好,具有一定的耐热和耐酸碱性,宜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6.
女贞叶中叶绿素锌钠制备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95%乙醇做溶剂对女贞叶中的叶绿素进行浸提,并经皂化、酸化、锌代及成盐反应制备叶绿素锌钠.叶绿素锌钠的水溶性好,难溶于丙酮和乙醇.以女贞叶制得的叶绿素锌钠在411nm处有最大吸收峰.研究表明在80 ℃以下,叶绿素锌钠对热较为稳定,在80℃条件下保温0.5 h,叶绿素锌钠的吸光值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加热时间大于1 h对产品色泽影响较大,叶绿素锌钠的吸光值降低很多.叶绿素锌钠对光较敏感,在制备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强光,叶绿素锌钠对vC、蔗糖、食盐、苯甲酸钠、山梨酸钾食品添加剂均有好的耐受性.在弱酸、中性及碱性条件下较为稳定.作为一种天然色素,叶绿素锌钠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艾叶(Artemisia argyi)为原料,通过超声波辅助提取得到叶绿素,经皂化、酸化、锌代等过程,制得叶绿素锌钠盐,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该产品的水溶性较好,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对氧化剂、还原剂不敏感,在p H为5~11的环境中均较稳定,但在光照条件下稳定性差。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和一些金属离子对叶绿素锌钠盐的影响小,但Fe~(3+)、Cu~(2+)、Al~(3+)、柠檬酸和维生素C对叶绿素锌钠盐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玛卡(Lepidium meyenii Walp.)多糖的提取工艺,提高多糖的产率,采用响应面法考察超声温度(A)、提取时间(B)和料液比(C)3个因素对玛卡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同时考察其中存在的交互作用(A×B、A×C和B×C)。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60℃、提取时间40 min、液料比40∶1,在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下,测得玛卡多糖提取率为51.21%。  相似文献   

9.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三七根多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三七根多糖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提取时间、超声温度、料液比、超声功率为影响因子,以三七根多糖的产率作为响应值,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法进行4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三七根多糖的最优条件为:功率320 W, 时间41 min,温度58℃;料液比1 g∶50 mL,在此工艺条件下,多糖产率达到19.51%。与传统的热水浸提法相比提取效率明显提高,该工艺便捷、快速、产率较高,可用于指导工业生产提取三七根多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工艺优化条件。[方法]以新鲜的豌豆果皮为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和浸提时间对豌豆果皮叶绿素提取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对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豌豆果皮叶绿素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95%,料液比1:8(g:m1),浸提4h。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取工艺为:皂化pH为ll~12,皂化时间为30rain,酸化铜代的反应温度为75oC、回流时间为90min、CuSO。的加入量为理论值的2.0倍、pH为2~3。[结论]优化后的方法有助于豌豆果皮叶绿素的提取及其叶绿素铜纳盐的制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叶黄素油树脂的皂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设计分别考察了料液比、温度、碱浓度、反应时间对皂化叶黄素生产工艺的影响。[结果]碱浓度和反应时间对皂化率有明显影响(P〈0.05),皂化叶黄素的最优工业化生产工艺为料液比1∶0.5,温度60℃,碱浓度50%,反应时间3h,此条件下叶黄素皂化率可达98.8%。[结论]该工艺反应时间短,所得产品皂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香蕉叶制取叶绿素铜钠盐工艺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试验研究了以香蕉叶为原料制取叶绿素铜钠的工艺步骤,通过正交试验找出较佳工艺条件:用75%乙醇在60℃萃取,5%NaOH溶液皂化30min,20%CuSO4溶液铜化20min,2%NaOH溶液成盐.所得香蕉叶叶绿素铜钠产品符合GB3262-82标准,得率0.65%~0.70%(以鲜蕉叶计).  相似文献   

13.
选用普通羊油做原料,采用皂化和复分解法,研究脂肪酸钙的制备方法.结果表明:试验最佳条件为羊油∶NaOH∶CaCl2=1∶0.4∶0.3,反应温度85℃,皂化3h,复分解2h,可生成白色粉末状脂肪酸钙;解析其红外谱图发现,2 919cm-1和2 852cm-1强吸收峰为脂肪链中甲基、亚甲基的C-H伸缩振动峰,1 577~1 540cm-1区域出现的2个偶合峰归属于羧酸根负离子的伸缩振动峰;化学分析法测定出脂肪酸钙中Ca2+含量为6.14%.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声波辅助皂化法精制番茄红素油树脂,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KOH用量,皂化反应时间和超声波功率等3个主要因素对番茄红素油树脂皂化效果具有显著影响。KOH用量4.50 g、皂化反应时间2 h、超声波功率250 W为较佳的工艺条件。超声波辅助皂化可以显著提高番茄红素油树脂的纯度、色价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  相似文献   

15.
香菇多糖硫酸酯化修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香菇多糖的最佳硫酸酯化工艺,研究了三氧化硫-吡啶复合物与从香菇中提取的香菇多糖的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香菇多糖硫酸酯化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以多糖取代度作为考察指标,优选出最佳硫酸酯化工艺:物料比为1∶2,温度为95℃,时间为2 h。  相似文献   

16.
超低粘度海藻酸钠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研究海藻酸钠水溶液在不同温度、p H值、反应时间条件下粘度的变化规律,得出单因素条件下制备超低粘度海藻酸钠的最适条件。进而进行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制备超低粘度海藻酸钠的最佳条件为:最适温度65℃,p H值2.5,反应时间是8h。通过喷雾干燥技术将超低粘度的海藻酸钠胶液制备成固体粉末。  相似文献   

17.
氯化锌法制备木质素活性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氯化锌制备高性能活性炭的操作参数。[方法]以从棉浆黑液中提取的酸析木质素为原料,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木质素活性炭,并以得率和碘吸附值为考察指标,选择氯化锌浓度等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4因素对氯化锌制备活性炭的影响依次为:陈放温度>陈放时间>浸渍比>氯化锌浓度;最佳工艺条件为:陈放时间12 h、陈放温度120℃、浸渍比1∶3、氯化锌溶液浓度40%、活化温度600℃、活化时间70 min、升温速率10℃/min;制备的活性炭得率为46.39%、碘吸附值839.68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5.5 ml/0.1g、A法焦糖脱色率120%、水分4.81%、灰分5.29%。[结论]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棉浆木质素活性炭方法简单,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