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蕾  魏宝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723-8725,8765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调查了甘肃省景泰县龙湾村居民对黄河石林景区保护的支付意愿。结果表明,旅游开发对该地区居民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文化影响较大,当地居民对此感知明显,并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同时,当地居民愿意为促进旅游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劳动力或费用,这与发达国家旅游地社区居民态度明显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发展中国家旅游发展的特点。居民人口统计学的差异对WTP及WTP值的影响不大,这与国内其他关于环境保护中居民支付意愿调查的结果不同,生活水平提高与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影响居民进行支付的主要原因,支付费用的大小除了与生活水平提高相关,还与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以乌鲁木齐市H社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居民参与行为影响因素路径分析,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搜集,运用AMOS 23.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与分析。结果表明,治理认知对参与意愿、参与行为,个人因素、参与意愿对参与行为都有正向的影响作用,行为态度和外部因素对参与行为有负向的影响作用。通过成立的行为路径提出增强社区管理信息化应用能力并提高居民的社区治理认知水平等建议,对改善当前H社区治理居民参与现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赵多平  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794-11798,11803
社区参与是国内外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也是影响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宁夏沙湖旅游景区为例探究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社区居民参与与感知态度之间的关系.在实地进行问卷调查,运用Excel和SPSS软件处理数据.调查和研究了当地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参与差异,以及参与项目与感知态度的关系.分析了社区居民在参与旅游开发的参与与感知特征,通过对社区居民参与与感知态度的关系研究,提出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水平与积极性的建议,完善沙湖旅游景区的管理机制、提高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促进旅游景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环境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条件价值法(CVM)与实地调研的方式,获得武夷山、建阳市300位常住居民的支付意愿调查问卷数据,结合数据相关分析和Logit回归模型对居民的支付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居民社会经济特征对其对环境资源改善居住环境服务的支付意愿有一定的影响,受教育程度、环境保护认知、参与态度是影响其决策的主导因素。所以,政府在森林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努力提高公民的教育水平、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提高群众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力度,以促进森林环境资源服务市场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研究目前浙江省杭州市城镇社区居民节水情况,关注浙江省的"五水共治"政策实施情况,采集相关信息,初步了解杭州市城镇节水型社区建设的现实状况。掌握社区居民对社区节水的相关政策的了解程度,居民在社区节水中的参与度,以及居民对目前杭州市社区节水建设的关注度等。分析目前社区居民节水行为的影响因素,尤其是调整水价以后,影响社区居民节水行为因素,思考如何提高城镇居民节水意识,有效地推行社区节水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6.
引入生态旅游能力建设概念,通过分析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开发现状和对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的态度与行为的调研,提出应加强教育培训和引导、倡导社区共管机制,提高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新农保实行后古镇本地居民的高血压控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表,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社区医生对所在辖区的本地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并填写调查表,对调查的数据汇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新农保后古镇居民的高血压控制率为38.94%,健康生活方式、确诊血压水平、病程、遵医行为、文化程度、从业状况、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对血压控制率有明显影响(P<0.05),其中以遵医行为(定期复诊、规律服药)对血压控制率的影响最大(P<0.01)。而家庭经济条件、治疗费用、是否存在相关合并症、所享受的医疗保障形式等因素对血压的控制率没有明显影响。结论新农保后古镇农村社区居民高血压控制率有明显提高,主要影响因素是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8.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以户为单位调查洞庭湖周边社区居民对洞庭湖及其湿地的依赖情况与态度。结果显示:社区居民对洞庭湖及其湿地依赖方式主要有水产品捕捞,放牧打草,在滩涂种植杨树,芦苇等纸质原料产品,围湖造田种植水稻、蔬菜,水运,开展乡村旅游等,以依赖系数作为衡量社区居民对洞庭湖及其湿地依赖程度的指标,分析发现将近90%以上的居民对洞庭湖及其湿地或多或少存在依赖关系,其中33%的居民依赖系数超过0.8;同时调查发现38%的居民支持把洞庭湖及其湿地完全保护起来,62%的居民持反对态度,并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表明,居民对完全保护洞庭湖及其湿地持支持的态度与依赖洞庭湖资源的经济收入和所占有的耕地及滩涂面积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前社区参与乡村旅游既是研究热点又是实践难点。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对石家庄周边乡村社区居民进行入户调查,对石家庄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居民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态度及方式等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石家庄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社会心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无形的,但它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积极的社会心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消极的社会心态则会阻碍社会的正常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处于城市边缘地区或者被城市包围的农村社区变成了"村改居"社区。这些"村改居"社区是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问题最集中、矛盾最突出的地域,而该社区居民的社会心态直接影响城市建设的态度。作者通过湖北襄阳市某典型城乡结合部居民的社会心态调查,分析了该类社区居民目前的社会心态状况,认为需要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11.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是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社区经济发展,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江宁区"五朵金花"旅游村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调查研究了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意愿和利益分享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果表明:近82%的居民有参与意愿,参与旅游后家庭年收入平均增长43.45%,居民对旅游积极影响感知强烈,总体均值达4.2。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江宁区"五朵金花"旅游村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著名的英国城市地理学家、英国科学院院士Peter Hall所说:"21世纪是中国的城市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是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关键。本文在对江阴市临港街道的860名社区居民的生活现状和教育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农村社区教育的作用,立足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提出了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随机入户调查法,以四川省宝兴县为调查区域,对夹金山脉大熊猫栖息地400户社区居民遗产保护意愿展开调查分析。结果表明,98.4%的社区居民知道大熊猫栖息地遗产需要保护,并且宏观上具有较高生态保护意识,但对其微观个体本身所实施的采蘑菇、挖药等生产生活行为产生的生态破坏影响缺乏足够认识,并缺乏遗产生态保护行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政府应多样化宣传遗产保护方式,不仅要培养社区居民遗产保护意识,同时也要让社区居民掌握更多遗产保护具体行为和方式,让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遗产保护工作,实现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可持续。  相似文献   

14.
陶小芳  朱战强  周素红 《湖北农业科学》2020,59(5):191-196,封3
基于广州市26个典型社区的706份调查问卷,结合社区环境调查,采用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居民超重的影响因素、居民超重的社区差异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居民超重率为32.15%。个体因素方面,年龄与超重概率正相关,已婚居民超重概率高于未婚居民,中下收入居民超重概率高于高收入居民,散步健身时间与超重概率负相关。社区环境方面,社区周边公园广场数量与超重概率负相关,保障性住房和历史街区居民的超重概率高于商品房社区居民。此外,社区周边健身场所数量与超重概率正相关,结果与常识不符,原因可能是超重居民存在主动健身行为。居民超重存在社区差异,社区健身环境可以解释社区差异的2.03%,社区健身环境和社区类型可以共同解释44.91%。总之,个体因素和社区环境共同影响超重,应从个体和社区两个层面对居民超重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15.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影响感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不同社区居民群体对生态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通过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居民的调查与走访,并设计李克特量表式问卷按社区居民人口特征比例进行调查.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教育背景、职业、收入水平对感知产生明显差异;模糊聚类结果表明,低收入、低文化程度的农民、老年人是生态旅游的最主要的保守者,而高收入、高学历者往往是理性支持者,具有初、高中文化知识的中等收入群体是主要的积极参与者;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暴雨等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强,洪灾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影响城市居民生计的重要因素。从脆弱性视角对2013年余姚水灾对不同居住类型社区居民的生计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其生计变化、脆弱性程度以及调控策略。研究认为,2013年余姚水灾造成城市棚户区和旧式社区居民的生计更加脆弱,表现如下特征:基础设施受损,物质资本不足;生活恢复困难,人力资本脆弱;物价快速上涨,社会资本波动;财产损失严重,金融资本匮乏。最后,提出了增强城市居民生计安全,降低其生计脆弱性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失地农民的产生,失地农民在面对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社区环境,产生了许多行为问题,使社区治理陷入困境。为探索合适的失地农民社区治理模式,以南京市两城郊社区为例,采取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两个社区居民行为表现及社区治理模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悦民社区居民存在较多行为问题,城市化进程与市民化进程脱节,在社区治理上也陷入困境;而紫荆社区居民行为市民化程度更高,社区治理模式更具成效。合理化的社区治理模式可以为失地农民营造良好的市民化环境,引导其在行为及心理上真正的实现市民化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公共卫生系统中,城市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社区的健康教育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作用。对城市社区的健康教育情况进行分析,在对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关注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提出解决健康问题的方法和建议,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万峰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地貌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地区,是我国滇东喀斯特山地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滇东地区重要的物种基因库。本文在对保护区内现有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典型性、稀有性、脆弱性、多样性、感染力、面积适宜性、潜在价值、科研价值等方面对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认为保护区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喀斯特山地森林生态系统,区内的森林生态系统对保护喀斯特地区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社区居民作为主要的利益相关者之一,研究其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显得格外重要。基于乡村社区居民视角,分别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分析四川乡村旅游影响的感知及态度。研究认为,为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从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参与度、建立成人学校及乡镇图书馆,游客要自觉保护环境、尊重当地风俗习惯,社区居民要不断提升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