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爆裂玉米科研和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史振声 《玉米科学》2002,10(3):003-006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爆裂玉米科研与产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并根据作者在爆裂玉米研究与产业开发方面的多年经验,面对加入WTO的挑战,对我国爆裂玉米科研和产业发展战略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2.
美国爆裂玉米的历史和发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史振声 《玉米科学》2001,9(2):008-010
本文纵观美国爆裂玉米的科研和产业发展历史,对美国爆裂玉米的品种资源、品种选育、种植面积、分布区域、产量和爆裂玉米工业发展以及爆裂玉米品质研究等方面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爆裂玉米引入我国已有数百年历史,作为休闲食品在我国尚未普及。着重介绍了爆裂玉米的来源与国外研究简况和产业发展的概况。同时简要说明我国爆裂玉米的生产、研究进展。对爆裂玉米的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做了概要的论述。并对爆裂玉米品质进行了评述,指出爆裂玉米品质应视为一种自然属性,其改良重点在于适口性和芳香味。  相似文献   

4.
爆裂玉米引入我国已有数百年历史,作为休闲食品在我国尚未普及。着重介绍了爆裂玉米的来源与国外研究简况和产业发展的概况。同时简要说明我国爆裂玉米的生产、研究进展。对爆裂玉米的种质资源和育种技术做了概要的论述。并对爆裂玉米品质进行了评述,指出爆裂玉米品质应视为一种自然属性,其改良重点在于适口性和芳香味。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爆裂玉米已发展成一新兴产业,且每年在以20%~30%的速度持续增长.优良的爆裂玉米品种是该产业的基础.通过3年在全国不同地区的爆裂玉米区域试验结果,对我国爆裂玉米的品种、产量、品质和不同区域条件下的综合表现进行分析,为我国爆裂玉米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原料加工和生产区划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爆裂玉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爆裂玉米的生物学特性、膨爆机制、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功能基因挖掘以及爆裂玉米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对今后我国爆裂玉米研究前景和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回顾中国爆裂玉米的育种研究历程,对中国爆裂玉米育种的起步、发展经历、育种成果及品种水平进行概述。80年代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爆裂玉米育种研究应运而起。1986年我国第一个爆裂玉米综合种"黄玫瑰"问世,1997年第一个单交种"沈爆2号"诞生,2003年首批国审爆裂玉米单交种育成,2018年我国第一个球形花爆裂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从综合种到省审单交种、国审单交种,品种单产跨越了两个增产10%的台阶,近年新育成的品种单位面积产量比初期的综合种增产1倍以上。目前,我国爆裂玉米育种已经发展到品质育种阶段,由过去的混合花型发展到球形花和典型的蝶形花型,整体的品种水平已经达到或超过进口玉米。分析和讨论目前中国爆裂玉米研究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特种玉米产业在辽宁省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发展特种玉米,即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高淀粉玉米、青饲玉米、爆裂玉米、甜玉米及糯玉米的意义,结合国内外特种玉米的发展概况,探讨了发展辽宁特种玉米产业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爆裂玉米的品质及其选育   总被引:23,自引:10,他引:13  
曾三省 《玉米科学》1999,7(1):014-017
本文对爆裂玉米的品质及其测定作了介绍,并对影响爆裂玉米最重要的品质特征爆裂膨胀性的因素进行分析,还论及爆裂玉米品种的选育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爆裂玉米产业的技术需求和品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对爆裂玉米品质检测内容和测定方法做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粒体积测定,采用规格越小的量筒测定值误差越大,当量筒规格达到1 000 mL以上时测定值趋于稳定;玉米花体积检测,量筒规格越小,误差越大,当锥形量筒规格达到500 mL以上时测定值趋于稳定,直形量筒规格直至达到2 000 mL时仍存在较大差异;容重的测量,玉米相关标准《GB 1353-2018》规定用容重器测定容重,用直形量筒测定爆裂玉米容重与容重器测定结果没有较大差异;用量筒测定,既能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又能对容重器不能测定的小量样品进行测定。引进容重指标后,可通过膨爆倍数与国际通用指标CC/g之间的关系,实现国内外不同技术指标之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玉米子粒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4,他引:8  
以普通玉米、糯玉米、爆裂玉米和甜玉米为材料,用Logistic方程拟合子粒灌浆过程,分析一系列次级灌浆参数。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玉米粒重表现为普通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不同部位粒重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相关分析表明,玉米子粒最终粒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灌浆速率的大小,而不是灌浆持续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12.
我国特用玉米研究开发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申丽霞  王璞  王启现  张软斌 《玉米科学》2004,12(Z2):132-135
简要介绍了高油玉米、优质蛋白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糯玉米、高直链淀粉玉米、青饲青贮玉米及笋玉米的特点及利用情况,对我国特用玉米的研究开发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特用玉米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特用玉米种子沙引发处理对其萌发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糯玉米、爆裂玉米和甜玉米3种特用玉米为材料,测定沙引发处理后种子萌发指标、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沙引发能显著提高糯玉米和甜玉米的种子活力,对3种特用玉米的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种子发芽率无显著影响。沙引发处理显著提高了3种类型特用玉米幼苗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沙引发效果受基因型影响,对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表现为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对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表现为甜玉米>爆裂玉米>糯玉米。沙引发能够提高幼苗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增强幼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农村经济转型和农村绿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本文测算吉林省2011-2020年玉米秸秆资源量和可能源化潜力量,探究玉米秸秆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能源化利用潜力进行评价。分析吉林省玉米秸秆能源化利用的现状与困境,提出因地制宜进行秸秆能源化利用产业布局、健全完善收储运体系、加强秸秆能源化利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和强化宣传培训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生产上应用的糯玉米品种符合鲜食要求的品种不多,尤其在香味品质方面不够重视,从而影响了糯玉米的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影响了产业化发展。探索糯玉米的香味成分、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制定香味品质的鉴定标准,加强糯玉米香味的遗传规律研究是我国鲜食型糯玉米育种及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志娟  周腰华 《玉米科学》2022,30(3):135-142
为全面把握我国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以CNKI期刊数据库收录的2015~2019年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借助Excel、VOSviewer等工具,从发文量、机构、作者、期刊、学科等方面对该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的发文整体趋于平稳,文章水平较高,秸秆还田是其主要利用方式,各类科研项目基金对秸秆综合利用研究支持力度较大,受到国家高度重视。目前,我国玉米秸秆以肥料化、饲料化利用为主,燃料化利用为辅,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构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整体推进工作体系、完善相关产业发展模式和构建基于循环农业的玉米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几个方面。为进一步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应加大宣传和科普力度,提高国民环保意识,探索科研院校与企业紧密合作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加强技术研发与集成,优化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内核,构建整体推进的工作体系、全量利用的技术体系、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7.
曹艺腾  王艳华 《玉米科学》2022,30(1):182-190
围绕鲜食玉米产业链,以吉林省为研究对象,运用DEMATEL-ISM模型诊断制约鲜食玉米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吉林省具有种植鲜食玉米的资源优势,但并没有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模型结果显示,根源制约因素为劳动力素质偏低和产业集聚度不高,直接因素为龙头企业发展缓慢和品牌价值不大.根据上述制约因素,提出重视...  相似文献   

18.
拓展玉米产业经济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同刚  王凌汉  付春 《玉米科学》2004,12(3):113-115
玉米是我国乃至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独具“粮-饲-经”三元结构属性。在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由二元型向三元型转换调整中,玉米获得了稳定发展。玉米产业经济横跨农业之一、二、三产业,牵动整个农村经济。拓展玉米产业经济是全面建设我国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甜玉米科研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胡建广  王子明 《玉米科学》2007,15(1):150-152
通过比较发达国家与广东省甜玉米研究的发展情况,总结广东省甜玉米研究的进展与优势,明确了资源基础研究、专用抗逆品种培育、食用品质遗传规律等广东省甜玉米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20.
胡建广  王子明 《玉米科学》2009,17(1):48-152
通过比较发达国家与广东省甜玉米研究的发展情况,总结广东省甜玉米研究的进展与优势,明确了资源基础研究、专用抗逆品种培育、食用品质遗传规律等广东省甜玉米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未来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