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水貂自咬行为的特点及发生规律,明确捕捉和转群等管理应激措施对水貂自咬频率和行为呆板症发生率的影响,为水貂自咬症和行为呆板症的发生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当年断奶的自咬症水貂和临床健康水貂各60只,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20只,公母各半,观察水貂自咬行为的特点及发生规律; 通过转群以及连续3 d的模拟捕捉和注射试验,观察管理应激对自咬症水貂和临床健康水貂自咬频率及行为呆板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水貂自咬行为呈间歇性发作,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夜间和投喂食物前后, 每年的7月和9月是自咬症的高发期,自咬频率在该时段也较高。水貂自咬主要发生在尾部。自咬症水貂和临床健康水貂的行为呆板症发生率分别为19.44% 和11.67%,差异极显著(P<0.01)。转群及连续3 d的捕捉和注射会刺激自咬症水貂,使水貂自咬频率显著升高,但在随后的第6天和第9天呈线性下降趋势,水貂行为呆板症的发生规律与之类似。【结论】水貂自咬行为是一种呈间歇性发作的神经行为疾病,行为呆板症在健康水貂和自咬症水貂群体中都有发生, 转群及捕捉、注射等管理应激会刺激水貂自咬行为和行为呆板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自咬症水貂神经系统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自咬症水貂神经系统病理组织学变化的观察,探讨水貂自咬症与神经系统病变的关系,为水貂自咬症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只临床健康水貂和20只自咬症水貂的大脑、小脑、延脑和脊髓等神经系统组织,用体积分数4%多聚甲醛固定后经选样、脱水、透明、石蜡包埋、切片和HE染色后,在200~40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对比病理变化。【结果】与临床健康水貂相比,自咬症水貂大脑中普遍存在神经细胞肿胀、溶解以及神经细胞卫星现象;部分神经锥体细胞固缩变形,细胞膜周边出现空泡化,神经纤维溶解消失,神经细胞核固缩浓染;部分自咬症水貂大脑的髓质出现空泡化,神经胶质细胞膜内侧浓染;小脑中的浦肯野氏细胞普遍存在肿胀、融解以及神经髓鞘溶解现象。延脑神经细胞肿胀,大胶质细胞膜溶解消失,神经椎体细胞周边出现严重的卫星现象;脊髓神经细胞明显肿胀,细胞膜消失,神经细胞核固化萎缩。【结论】水貂自咬症与神经细胞膜结构损伤、神经传导细胞以及神经髓鞘的病变有关。  相似文献   

3.
健康水貂与自咬症水貂血清中金属元素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测定了健康水貂与自咬症水貂血清中铁、锌、铜、钙、镁、钾、钠、钴、镍、铬、镉、锰等十二种金属元素的含量,除后五种元素未能直接测出外,其余七种元素在健康水貂与自咬症水貂血清中的含量,其差异均不显著(P>0.05),所以,认为水貂自咬症的发生与上述七种金属元素在血清中的含量无关,其所测得的值均可作为水貂正常含量的指标。这七种金属元素在血清中的含量是:Fe 2.766ppm、Zn 3.482ppm、Cu 1.492ppm、Ca 163.4ppm、Mg 31.57ppm、K 313.2ppm、Na 3029.2ppmm。  相似文献   

4.
以自咬和健康水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序列特异性扩增(SCAR)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分析,从分子水平探讨水貂自咬症的发病原因。首先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0个重复性好的标记引物,对94只水貂群体进行随机扩增DNA(RAPD)标记检测。挑选出在健康组与患病组差异明显的A8引物,其仅可以在患病水貂组中扩增出500 bp左右的DNA片段,而在健康组中没有此特异片段。将该片段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特异PCR引物,转化为SCAR标记,回到原样本群体中扩增,验证。结果发现,MA8-500特异性条带在患病水貂群体的分布频率高达86.4%(38/44)以上,而在健康水貂群体中的分布频率仅为4.0%(2/50),因此可将其初步作为区分健康和患病水貂群体的分子遗传标记,为进一步研究水貂自咬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 自咬症是笼养毛皮动物狐狸、水貂的常见病。近年来,我国许多场家均有该病的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很大。现将本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介绍  相似文献   

6.
水貂的人工饲养工厂化.人工的模拟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差距.使水貂的习性逐渐改变。大群饲养常出现食尾、食毛、食皮症,严重影响着养貂业的发展,影响着水貂的生产和经济效益,总结近几年的临床检验治疗实践,归纳自咬症的发生规律和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点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通常认为自咬症有哪些病因?如何防治?答:关于自咬症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现对一些文献中记载的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1病毒感染试验结果来自于60年代的前苏联,证实用自咬症水貂脏器悬液感染长尾猿肾细胞能引起病变,继代  相似文献   

8.
自咬症是指病兽自己咬自己躯体的某一部位,多见于长尾肉食动物,虎、狼、狐、貂都有发生.北极狐(蓝狐)自咬症多发生于8~10月,患病时,病势急剧,主要是咬自己尾巴、臀部和腹侧,咬着患部不松嘴,严重的将自己后腿咬烂,伤口生蛆感染,最后因败血症死亡.慢性经过的狐,被毛受损造成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蓝狐是一种珍贵的毛皮动物,自咬症的发生严重影响了蓝狐的生长发育和毛皮质量,给蓝狐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寻找与蓝狐自咬症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采用RAPD技术对健康和自咬蓝狐分子标记进行筛选。从12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在健康蓝狐和自咬蓝狐中扩增出差异条带的6条引物,分别为S77、S79、S88、S472、S474、S485。经个体验证,S472、S4852条随机引物在健康蓝狐和自咬蓝狐出现特异条带的个体数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可作为蓝狐自咬症的分子标记,为蓝狐自咬症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毛皮动物自咬症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咬症是食肉毛皮动物的常见病,我国许多养殖场均有发生,严重影响毛皮动物的生长发育和毛皮质量,该病一直没有特异性预防和治疗措施。笔者经过多年实践,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在控制自咬症的发生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病因目前国内外对自咬症病因众说不一  相似文献   

11.
Beach R 《Science (New York, N.Y.)》1979,205(4408):829-831
Biting in Anopheles freeborni is inhibited during ovarian development. Biting inhibition is triggered by ecdysone, a hormone produced by the ovary during oogenesis. Biting inhibition does not occur in females after the removal of ovaries, but is restored by replacing ovaries or injecting ecdysone. Ecdysone also inhibits biting behavior when it is fed to females. This is the first example of ecdysone controlling a nonmolt-related behavior in insects.  相似文献   

12.
Juvenile hormone deprivation caused by surgical removal of corpora allata shortly after adult emergence blocked the initiation of biting behavior in Culex. pipiens and Culex quinquefasciatus. Reimplantation of corpora allata or injection of a synthetic juvenile hormone (JH-I) corrected the juvenile hormone deficiency and restored biting behavior. Ovariectomy experiments demonstrated that this behavioral effect of juvenile hormone was independent of ovarian involvement.  相似文献   

13.
家畜行为与生产及遗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家畜是在人为或者半人为条件下,经过千百年驯化驯养而形成的动物品种或品系,其特色为满足人类要求而带有人们喜好的烙印。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尽管大多数家畜都是人工选择的产物)仍然使得世界上家畜种类繁多,形态、构造千差万别,同时也构成了家畜行为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家畜行为与生产、遗传之间究竟关系如何?这些问题既是家畜行为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是长期存在争论、现在仍未形成一致意见的问题。笔者就家畜本能行为与习得行为、家畜行为对生产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行为改良生产性状、家畜行为的群体遗传及分子遗传研究进展等问题展开综述,并就上述问题研究前景等进行阐述,以期为我国畜禽行为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室内养虫笼观察并分析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在以24h为周期内的交配行为及其规律。松墨天牛交配行为包括2个步骤:一是雌虫接近雄虫,在其周围活动;二是雄虫抱握雌虫,发生交配行为。交配日节律观察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在24h内有2次交配高峰期,10:00—14:00和18:00—24:00,它在这2个时间段以外很少或几乎不交配。松墨天牛交配行为具有以下特点:普遍存在与同一个体或不同个体的多次交配现象,交配次数为2次f含)以上的松墨天牛个体约占全部个体的77.5%,每次交配时间平均为50s;除正常雄雌交配外,还会出现雄雄和雌雌“交配”以及2只雄虫争夺雌虫交配权的现象。图1表1参15  相似文献   

15.
磺胺类药物的环境行为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磺胺类药物在畜禽养殖中大规模的使用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当其通过饮用水和食物等方式进入食物链的情况下。在了解磺胺类药物基本性质、分类及其危害的基础上,阐述了磺胺类药物的环境行为和削减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微塑料的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本文对不同环境介质中微塑料的来源、迁移、分布特征及其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微塑料的来源主要包括直接进入到环境中的初生微塑料和大块塑料破裂、分解形成的次生微塑料,其可在大气、水体(淡水和海洋)和陆地环境之间进行迁移。需建立统一的微塑料样品采集、分离和鉴定方法,并结合准确高效的溯源分析技术,进一步探索其环境行为与归趋。微塑料(含自身的添加剂)被生物摄取后会造成物理损伤、引发生物体的行为、生理学和分子学反应,并可能与其他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产生联合毒性效应。通过同位素示踪与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联用,重点研究微塑料的生物累积和在食物链中的传递效应,尤其是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以期为微塑料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的关系,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用Achen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和Moss家庭环境量表,对佛山市535名8~12岁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535名儿童中78名至少有一种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4.6%,男女性别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健全家庭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远远高于健全家庭(P<0.05);而不同父母文化水平的儿童之间,随着父母文化水平的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问题组在矛盾性上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亲密度、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上得分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不健全、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家庭矛盾性大、缺乏亲密度、情感表达不畅、组织娱乐性差有关,而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8.
王震  夏英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8):220-221
农业技术供给不足影响了农业产业的科技竞争力,阻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对于促进农业技术服务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科技特派员在创业过程中加快农业技术服务,成为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研究科技特派员通过创业实体开展农业技术服务行为的影响因素,利用山东、宁夏、内蒙和浙江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实证分析了科技特派员农业技术服务行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人才是支撑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素,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在新时代被提升至新的高度。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利用浙江省的高素质农民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760个有效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探究社会资本需求视角下高素质农民培训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高素质农民基于社会资本需求的行为态度对其行为意向具有显著(P<0.01)正向影响,行为意向对其实际行为具有显著(P<0.01)正向作用。由此提出高素质农民培训要聚焦实际需求、搭建交流平台,强化跟踪服务、打造培育品牌,找准培育对象、优化培训项目,突破时空限制、活化培训形式等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