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为了明确化学杀雄剂SQ-1对春小麦雄性不育的诱导作用,以5个春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观察SQ-1不同喷药时期对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杀雄效果。结果表明,幼穗分化时期(Feeks8.0)为春小麦最佳喷施时期;用4.0kg/hm~2的SQ-1进行雄性不育的诱导,所有供试品种的相对雄性不育率平均可达到96.64%。喷施SQ-1后,春小麦的株高明显降低且穗长缩短。另外,基因型的不同导致化杀效果及制种产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2.
化学杂交剂SQ-1诱导小麦雄性不育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10个小麦品种和不同剂量化学杂交剂SQ-1为处理,研究了SQ-1的杀雄效果及其不同基因型小麦对SQ-1的反应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在小麦植株主茎旗叶抽出倒2叶一半时,喷施4.0kg/hm2SQ-1效果较好,可诱导参试品种杀雄率达到99.93%以上或接近于100%,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和自然异交授粉结实率平均达82.7%和62.8%,而且与品种间无互作效应,具有广谱性,证明SQ-1是一种高效、副作用很小的较理想的化杀剂。  相似文献   

3.
化学杂交剂GENESIS对小麦的杀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4个品种,4个剂量,2个表现活性剂的裂区试验和2个品种的异地试验,对新型化学杂交剂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91)GENESIS杀雄彻底,2.0kg/hm^2以上剂量的不育率均超过95%,3.0、5.0kg/hm^2剂量达到或接近100%,且没有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专一性;(2)不育率为95%以上的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和自然授粉结实率最高达67.65%和49.83%;(3)5.0kg/hm^2剂量下,添加表现活性剂MON8161的人工饱和授粉结实率比添加MON59160的降低18.9%,差异显著。说明表现活性剂MON8161对雌蕊的活力具有一定影响;(4)相同基因型在两个地点的不育率和自然授粉结实率差异不显著,证明GENESIS的杀雄效果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化学杀雄剂SQ-1对小麦品种间、小麦与近缘植物间、小麦与远缘植物间杂交成胚率的影响,以及阿拉伯葡聚糖蛋白对小麦与玉米杂交成胚率和得苗率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合理选用小麦杂交方式,提高小麦杂交结实率和利用玉米诱导小麦单倍体植株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在小麦拔节期喷施化学杀雄剂SQ-1,开花期分别授以小麦花粉和远缘植物(黑麦、玉米)花粉,并在小麦授玉米花粉后的处理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拉伯葡聚糖蛋白(arabinogalactan proteins,AGP),对小麦与玉米杂交后产生的幼胚进行离体拯救培养,统计授粉小花数、接种幼胚数、膨大颖果数、结实粒数、萌发单倍体幼胚数和单倍体植株数,计算结实率、颖果膨大率、成胚率、萌发率和成苗率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合细胞学观察结果,研究SQ-1对小麦品种间杂交及远缘杂交结实性的影响,以及AGP对小麦单倍体胚诱导率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小麦品种间杂交中SQ-1处理结实率19.8%—83.3%,人工去雄的结实率为69.4%—93.0%,SQ-1对不同品种的影响不同,Fielder对SQ-1的反应比较敏感;在中国春与兰州黑麦杂交中,SQ-1处理的结实率为65.5%,人工去雄处理的结实率为78.8%,两种处理方式产生的F1杂种的染色体数均为28条;在不同小麦品种与玉米品种郑单58杂交中,SQ-1处理小麦单倍体胚的成胚率为1.11%—1.41%,人工去雄小麦单倍体胚的成胚率为2.38%—14.29%;在小麦与玉米杂交后的处理液中添加0.5—2.0 g·L-1 AGP一定程度地提高了小麦单倍体胚获得率和成苗率。另外,在玉米花粉诱导的单倍体胚离体培养过程中,发现13.07%的胚发育出了2—6株苗;显微镜观察发现,玉米花粉诱导后18 d左右小麦单倍体胚上出现了多个突起,这些突起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进一步发育为形态健全的小植株,其染色体数目均为21条。【结论】化学杀雄剂SQ-1减低了小麦品种间杂交及小麦与黑麦、玉米间杂交的成胚率,AGP提高了小麦与玉米间杂交单倍体成胚率和成苗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杀雄剂SQ-1对玉米的杀雄效果。[方法]对5个不同的玉米品种(浚单22、德农20、吉祥一号、郑单958、蠡玉)在散粉前7 d喷施浓度为5 kg/hm~2的SQ-1处理,利用离体萌发法、碘-碘化钾染色法和TTC染色法3种方法分别鉴定花粉活力,并对比分析其穗型、顶端雄穗育性以及植株整体生长情况。[结果]经SQ-1处理的玉米植株,其穗小且籽粒少,顶端雄穗花粉数量少且活力差,花粉粒活性变弱。[结论]SQ-1对玉米花粉有较显著的杀雄效果,可以作为玉米化学杀雄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小麦化学杀雄剂不同配方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种小麦化学杀雄剂配方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HS4配方药害轻,杀雄效果好,小麦雄性不育率达95.5%,天然异交结实率53.9%,且品种间反应不太敏感,杀雄作用广谱。使用时期比津奥啉(SC2053)晚,可以作为小麦备用化学杀雄剂,在津奥啉错过杀雄适期时使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小麦新型化学杀雄剂——ES(专利申请号92103773-2)杀雄后母本植株性状观察表明:(1)ES 是理想的小麦杀雄剂,自造孢时期至减数分裂期间,在每公顷1.5t 溶液剂量下,以6000mL/L 浓度喷施,可诱导95%~100%的雄性不育,天然异交率达80%以上,人工饱合授粉结实率达90%以上;(2)植株受药后,一般株高降低10~15cm,母本穗层恰处在父  相似文献   

8.
利用化学杀雄剂(杂交剂)诱导雄性不育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探究抗除草剂甘蓝型油菜K4在化学杀雄制种过程中用作父本的利用潜力,以K4及其野生型ZS9为材料,在抽薹期叶面喷施不同剂量苯磺隆,通过观察喷药后花器官形态、花粉活力及农艺性状来研究其杀雄效果。结果表明,抽薹期单株喷施0.10 mg/L×6 mL剂量的苯磺隆可诱导ZS9雄性不育,而10.00 mg/L×6 mL剂量的苯磺隆可诱导K4雄性不育,其剂量是诱导ZS9雄性不育剂量的100倍;诱导供试材料完全雄性不育剂量的苯磺隆对其他花器官及主要农艺性状无明显负效应。研究表明K4是一种优良的抗杀雄剂(苯磺隆)材料,在油菜化学杀雄两系杂种优势利用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两份甘蓝型油菜为研究材料,对10种油菜化学杀雄药剂进行杀雄效果的筛选,结果得到8种药剂均能不同程度地诱导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其中1号药剂和3号药剂以浓度0.25 μg/mL进行2次喷药的效果较好,在甘蓝型油菜化学杀雄的应用中可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 18个小麦品种和不同剂量化学杂交剂 SQ- 1为处理 ,研究了 SQ- 1的杀雄效果及不同基因型小麦对 SQ- 1反应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 ,在适宜的 SQ- 1喷施剂量与时期下 ,供试品种均能被诱导产生大于95 %的雄性不育率。对参试品种而言 ,适宜时期为 Feekes8.0 - Feekes8.5 ,适宜剂量为 3.0~ 5 .0 kg/ hm2 ,以5 .0 kg/ hm2 效果最好。 SQ- 1与不同基因型小麦品种不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  相似文献   

11.
以自育棉花不育系为材料,通过自交的方法鉴定其不育度。自交分为2组,一组整株自交;一组模拟自然状态,即下部果枝自由授粉,上部果枝全部自交。结果表明:2组不育株的自交结实率为0,说明筛选出的不育系不育度为100%,不育性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并对比不同授粉方式的结铃率,进一步说明自育棉花不育系下部结铃是昆虫传粉造成的,说明该不育系具有高不育度。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天然授粉、人工杂交授粉、不去雄套袋及去雄不套袋4种方法对耐冬山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自然状态下的结实膨大率最高,人工授粉次之,不去雄套袋的结实膨大率最低为0。综合试验结果,可见耐冬山茶是以异花授粉为主的,并且人工授粉结实膨大率并不高的植物。耐冬山茶的花粉生活力从35.71%~90.29%不等,不同耐冬山茶品种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研究并探讨了部分板栗良种间的授粉结实特性以及不同亲本对板栗结实率、空苞率等的影响。人工授粉杂交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杂交,座苞率、落苞率有较大差异,结实率、空苞率、坚果数/结实苞在不同杂交组合间也存在明显差异,‘红栗×河北短丰’结实率最高,空苞率较低,其次为‘雄花败育×河北短丰’以及‘沂蒙短枝×河北短丰’,‘垂枝栗×河北短丰’和‘红栗×垂枝栗’结实率最低,空苞率却最高。同一父(母)本不同母(父)本间由于亲和性不同也使杂交结果差异较大,以‘河北短丰’为父本的四个杂交组合和以‘红栗’为母本的两个杂交组合中,母(父)本不同,结实率、空苞率乃至坚果数/结实苞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还发现板栗总苞的生长发育和其内部是否有坚果关系不大。根据试验结果,板栗父母本间亲和性好,则空苞率低,结实率高,因而亲和性好的授粉树的选择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沪紫黑糯1号在7种不同采收期(即授粉至采收分别为16、18、20、22、24、26 d和28 d时)的性状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处理对穗长、穗粗、出籽率、百粒重4个性状都有显著影响。适宜采收期是授粉至采收20~24d,最佳采收期是授粉至采收22d左右,此时沪紫黑糯1号的穗长、穗粗、单穗重、出籽率、百粒重、糯性和鲜食品质总评分分别为17.3cm、5.3cm、258.4g、67.45%、36.35g、17.0分和92.5分,鲜果穗完全转色,乌黑发亮。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两种新型化学杂交剂Genesis及Sc2053诱导小麦产生雄性不育,在败育过程中测定穗部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两种化学杂交剂的不同剂量诱导雄性不育的效果都表现为低剂量部分不育,高剂量接近完全不育;(2)处理后穗部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处理的酶活性高于对照,说明败育的发生可能与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升高有关;(3)不同基因型对化学杂交剂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4种化学药物对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进行杀雄效果试验,考察其诱导油菜雄性不育的效果。[方法]甘蓝型油菜设小区种植,4种药物WP、PCJ、SBS、BM不同浓度定期喷洒,调查花粉生活力及育性,分析4种药物对油菜诱导雄性不育效果。[结果]铁醋酸洋红液染色鉴别花粉存活情况、培养基离体培养测试花粉萌发能力以及油菜植株育性调查上结果显示一致:WP诱导雄性不育效果比较彻底,PCJ、SBS、BM对甘蓝型油菜有一定的杀雄效果,但是杀雄效果不好,杀雄不彻底。WP 4个梯度浓度以1.4 g/L诱导雄性不育效果最好,花粉高度败育,基本没有药害,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结论]该研究可为高效、稳定、低毒的新型化学杀雄剂的开发及确定其使用的适宜时期、喷施次数、喷施方法等提供科学指导,为优势杂交育种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嫁接的2年生‘围选1号’为授粉母树,分别以‘围选1号’、‘优一’、‘凯特’、‘金太阳’4个不同的杏品种作为父本,进行授粉试验,研究不同授粉树对‘围选1号’结实率和坐果率的影响。同时,用花粉离体培养法测定其花粉生活力,并用苯胺-过氧化氢法测定了其柱头可授性。结果表明:‘围选1号’自花授粉坐果率为0.84%(<6%),是自交不亲和品种;‘围选1号’以‘凯特’作为的授粉树效果最好,坐果率为25.88%;供试品种的花粉生活力都在70%以上。‘围选1号’的花粉生活力高达84.31%,但花粉的萌发力相对较低;不同蔗糖浓度对花粉发芽力有影响,其中以蔗糖浓度为10%的发芽力最高;柱头可授性在开花3h后可授性开始增强,可授性持续4d左右,最佳授粉期为开花后2d左右。  相似文献   

18.
BAU—2诱导冬小麦不育性及其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选用32个小麦品种(系),在其幼穗长度1.2cm时,喷施1.8‰的化学杂交剂BAU—2,探讨其诱导小麦品种的育性及其生长发育的表现。结果表明:(1)90%以上的品种(系)不育率达95%~100%,BAU—2杀雄效果稳定;(2)BAU—2对小麦柱头的活力有影响,人工、自然授粉结实率均较低,各为6.0%~36.8%、0.6%~34.2%,品种间差异极显著;(3)BAU—2对株高、穗下节间长度、穗长、千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均为副效应;对单株穗数有所增加,它们变幅分别为0.3~16.7cm、1.6~11.1cm、0~1.4cm、2%~99%和2%~99%、0.3~4.4个;小穗数与对照相近。这些不同程度的差异都是由品种间对BAU—2的不同反应所致。  相似文献   

19.
李云  张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917-5918
[目的]研究贵州芥菜型油菜地方品种的天然不育性。[方法]对贵州地方品种清镇竹桠油菜中发现的几株天然黄籽不育株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育成的新的雄性不育系为“黄籽A”。它的不育性稳定,自交亲和指数接近于0,无花粉存在,花粉粒碘化反应后无色。[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优质杂交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李从玉  陈在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02-17404,17407
[目的]了解和探索板栗雄花芽分化的生理机制,探讨科学有效地抑制雄花芽分化、促进雌花分化的方法,并为板栗的开花授粉、结实丰产的化学调控及合理的施肥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6年生鄂粟2号板栗(CastaneamollissimaB1.)为试材,在雄花芽临界分化期测定了雄花芽和同期叶芽中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蔗糖、淀粉)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结果]板栗雄花芽临界分化期,雄花芽和同期叶芽中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质变化趋势相同,且雄花芽中这些物质的含量均高于叶芽。综合可知,一定浓度范围内,可溶性糖、蔗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促进了雄花芽的分化。[结论]板栗雄花芽分化与其营养物质的积累有密切关系,也与叶芽分化有较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