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贮藏温度对鲜切牛蒡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鲜切牛蒡分别在20 ℃、10 ℃和1 ℃下贮藏的褐变情况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1 ℃度冷藏可通过抑制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POD)活性延缓鲜切牛蒡的褐变(BD),延缓产品衰老.同时冷藏抑制了丙二醛(MDA)含量和总酚(TP)含量的上升,降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并维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保持牛蒡较高品质.  相似文献   

2.
以鲜切“富士”苹果为试材,采用浓度为0.5%、1.0%、1.5%的普鲁兰多糖浸泡处理,探究普鲁兰多糖涂膜对鲜切“富士”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从硬度、失重率、色泽、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菌落总数等方面评价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普鲁兰多糖涂膜可延缓鲜切苹果硬度下降,减少水分和酸性成分的流失,减缓褐变程度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抑制苹果表面微生物的繁殖,较好地维持了鲜切苹果的感官品质。在研究的3个浓度中,在4℃冷藏条件下1.0%普鲁兰多糖处理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抗褐变、适宜鲜切的苹果品种,以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选育的7个中晚熟苹果品种(岳阳红、岳帅、望山红、秋富红、岳华、岳冠、岳苹)为试材,研究鲜切后冷藏期间果实品质、褐变指标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鲜切苹果的适宜冷藏期最长为12 d。各品种鲜切后冷藏期间失重率在3.80%~5.24%。除岳帅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降低外,其余品种TSS含量均升高,升幅在13.3%~21.3%。可滴定酸(TA)含量总体上不断降低,岳冠TA含量降幅最小,为18.8%,岳帅降幅最大,为71.8%。冷藏结束时,岳苹褐变强度最大,为15.1%,岳冠最小,为8.87%。各品种冷藏期间总酚、类黄酮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不断升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呈单峰变化。果肉褐变强度与类黄酮含量和失重率极显著正相关,与总酚含量和PPO活性显著正相关,与TA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说明PPO是影响参试品种果实鲜切褐变的主导酶。岳帅、岳冠抗褐变能力强,适合鲜切及加工;岳华和岳阳红虽然冷藏期间果肉褐变强度增幅不大,但果肉底色深,冷藏后果肉颜色相对较深;秋富红、望山红、岳苹鲜切后冷藏期间褐变严重,不适合鲜切和加工。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壳聚糖对鲜切莲藕的酶促褐变抑制机理,在4℃下对鲜切莲藕进行壳聚糖涂膜保鲜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1%、2%)壳聚糖对鲜切莲藕品质的影响和酶促褐变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显著抑制了鲜切莲藕贮藏过程中的褐变和水分损失,保持较高的维生素C和总酚含量,显著抑制了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的积累,保持较高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显著抑制了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且2%的壳聚糖处理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鲜切马铃薯易褐变的问题,寻找行之有效的褐变抑制方法,本实验研究了伤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抑制效果及机理。采用切伤和刮伤两种方式处理马铃薯块茎,然后分别置于5 ℃、20 ℃下放置12、18、36 h,来探究不同伤处理方式及条件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刮伤并于20 ℃放置18 h处理对鲜切马铃薯褐变的抑制效果最佳;处理组鲜切马铃薯货架期比对照延长了4 d。与对照相比,伤处理降低了贮藏期间鲜切马铃薯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总酚含量,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降低了丙二醛(MDA)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伤处理通过显著降低酚类物质的积累、酶促氧化以及提高鲜切马铃薯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膜透性来抑制鲜切马铃薯的褐变,为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回温抑制鲜切马铃薯褐变及影响游离氨基酸代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徐鑫  姚尧  王庆国  刘佩 《农学学报》2019,9(9):68-75
马铃薯鲜切后表面易发生褐变,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为了解决低温贮藏后马铃薯鲜切褐变的问题,采用20℃下回温处理20 d,探讨其对鲜切马铃薯褐变、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游离氨基酸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回温处理显著地抑制了鲜切马铃薯的褐变,抑制了PPO和POD活性,降低了切前初始总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其中游离酪氨酸、缬氨酸、丝氨酸回温后及切后均显著低于对照;鲜切后贮藏前期,游离天冬氨酸、丙氨酸显著降低,游离甘氨酸显著升高;回温及鲜切后,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由此表明,回温处理通过抑制马铃薯PPO和POD活性,影响游离酪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的含量,提高脯氨酸并降低MDA含量,显著抑制了低温贮藏鲜切马铃薯的褐变。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草酸对鲜切山药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以菜山药为试材,采用0.1%、0.3%、0.5%草酸溶液处理鲜切山药,以清水浸泡鲜切山药为对照,测定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褐变度、色度值、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等指标变化,研究草酸处理对鲜切山药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草酸处理能维持鲜切山药贮藏后期较高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保持较低失重率,维持其产品质量。0.3%草酸处理能显著抑制鲜切山药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升高,显著抑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增加,并维持较高色度值和较低褐变度。研究认为,0.3%草酸处理能降低鲜切山药膜脂过氧化反应、抑制酶促褐变,对鲜切山药具有较好的贮藏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8.
苹果多酚对鲜切莲藕品质及褐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质量分数(0.1%、0.3%、0.5%)苹果多酚处理鲜切莲藕,通过测定低温贮藏期间色泽、脆度、抗坏血酸、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指标变化,研究苹果多酚对鲜切莲藕褐变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多酚处理显著抑制了鲜切莲藕褐变的发生,与其他处理组相比,0.1%苹果多酚处理保持了莲藕较好的色泽和脆度,延缓抗坏血酸和总酚含量的降解,减缓丙二醛含量的上升,抑制PPO和POD活性的升高。由此表明,苹果多酚处理可较好地保持鲜切莲藕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比较了 0 ,4℃和 CO2 >4 0 m L/L,CO2 <4 0 m L/L 组合贮藏条件对富士苹果果肉褐变的影响 ,并以普通冷藏为对照 ,探讨了富士苹果果肉褐变的生化特性。结果表明 ,CO2 >4 0 m L/L 容易导致果肉褐变 ,果肉褐变后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丙二醛 (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均呈上升趋势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单宁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4-己基间苯二酚对鲜切牛蒡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采用50、100和150 mg/kg三种浓度的4-己基间苯二酚(4-HR)溶液浸泡鲜切牛蒡15 min,于1 ℃贮存,考察鲜切牛蒡褐变情况及相关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100 mg/kg 4-HR较好地延缓了鲜切牛蒡的褐变,降低了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氢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抑制了丙二醛(MDA)和总酚(TP)含量的上升,具有较好的抑制褐变、保持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自控原理”,结合篮球教学的实践和应用,摸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结果表明:自控式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而且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和个性以及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对信阳 5 0年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 ,在信阳进行培两优组合制种育性转换的最佳时期为 7月 1 2~ 2 0日 ,育性转换最敏感的初始期为 7月 1 4日 ,其低温风险 5 0年一遇 ,风险频率约 2 %。  相似文献   

13.
玉米抗除草剂体细胞变异体的筛选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玉米优良自交系齐 31 9和N1 0 - 6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 ,转移到加有半致死浓度除草剂绿磺隆的培养基上 ,经 3代筛选 ,获得抗除草剂愈伤组织。在加有除草剂的分化培养基上 ,抗性愈伤组织分化出植株。除草剂对愈伤组织的生长与分化有显著影响。再生植株移栽成活后 ,自交结实 ,获得种子。再生植株农艺性状与对照相似。除草剂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再生植株及其后代对除草剂绿黄隆的抗性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蒺藜科四种旱生植物叶结构的比较解剖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蒺藜科四种旱生植物——四合木、霸王、白刺、骆驼蓬叶片的结构进行了比较解剖学研究,观察和比较了叶的表皮、叶肉、叶脉等解剖结构。结果表明:(1)它们既有共同的旱生结构,同时又各具某部分强化的旱生结构共同去适应干旱环境;(2)表皮细胞的形态构造在种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3)叶肉中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程度以及细胞的形态、排列在种间存在差异;(4)叶脉的维管束数目以及维管束鞘的结构在种间也存在差异。这些解剖特征将为蒺藜科的系统演化及分类提供新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15.
生物间遗传学在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生物间遗传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小麦白粉菌群体对小麦品种的毒力频率和联合致病性,结果证实了这种方法可直接了解品种的抗白粉性水平,从而确定了适于推广的品种组合。把毒力频率和侵染型分级的百分率结合起来分析,可发现白粉病性的品种材料。根据小麦单基因与白偻菌群体的相互作用,按基因对基因关系,测定了小麦白粉菌群体的毒性基因结构,并采用不通过品种杂交,根据侵染型推导寄主和病原限定性基因的方法,分析了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品种间杂交方法,育成了高产多抗淀粉加工型甘薯新品种豫薯13号。其鲜薯、薯干、淀粉平均亩产分别为2157.7kg、653.8kg和429.1kg,均比对照种徐薯18选77-6增产10%以上;烘干率为30.1%;高抗根腐病,抗茎线虫病,抗旱性强;茎蔓较短,薯块熟食味较好  相似文献   

17.
化学杀虫剂诱发棉铃虫再猖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频繁使用化学杀虫剂和不用或少用化学杀虫剂棉田虫情的系统调查,结合河南省棉区应用化学杀虫剂防治棉铃虫的经历分析,认为化学杀虫有暂时控制棉铃虫种群密度和刺激再猖獗、进而导致抗药性突增的双重作用。再猖獗伴随化学杀虫的应用随时发生,是抗药性突增的前奏。棉铃虫对主治农药产生抗性后,人为和自然控制的效果极差,在寄主和大气候适宜的条件下将暴发成灾。可为棉铃虫灾害的中、长期预测预报和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促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用RT-PCR方法快速诊断禽流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流感是危害养禽业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 ,但目前尚无快速特异的检测方法。研究采用RT -PCR技术建立了禽流感的诊断方法。实践表明 ,该法快速特异 ,对于诊断禽流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拟定工艺流程和模拟试验,给出了用刷镀技术修复轧辊轴颈的工艺过程和规范。  相似文献   

20.
猪旋毛虫病的驱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人工感染旋毛虫病鼠的驱虫试验 (初试 )、人工感染旋毛虫病猪的驱虫试验 (中试 )和自然感染旋毛虫病猪的驱虫试验 (终试 ) ,筛选出了猪旋毛虫病的有效驱虫药物与安全有效的用药剂量。用 6 0mg/kg体重剂量的丙硫咪唑 ,驱虫率可达 10 0 % ;用同样剂量的甲苯咪唑驱虫率可达 86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