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小叶杨资源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小叶杨的栽培历史,发展现状,资源分布及其抗旱,耐瘠薄,耐寒等特性,指出小叶杨在三北地区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小叶杨杂交育种和造林试验的进展情况及保护和发展小叶杨的前景和任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北方小叶杨资源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阐述了中国北方小叶杨的栽培历史、发展现状、资源分布和其抗旱、耐瘠薄、耐寒等特性。指出小叶杨在三北地区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提供民用材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论述了小叶杨杂交育种和造林试验的进展情况及保护和发展小叶杨的前景和任务  相似文献   

3.
固沙造林能使沙面稳定,沙土有机质及氮、磷含量增加。测试在我所固沙造林中间试验点王家进行。土壤、固沙造林前为流沙。林地土壤分为腐植质层(A_1)及淋溶层(A_2)取样测试分析。用未造林的流沙地做对照,比较有机质及氮、磷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按照不同造林类型选6块标准地,调查林木的生长量及组成。见表1。固沙造林后(9—12年)林地枯枝落叶层厚度达0.7—1.5厘米,每0.1公顷的枯  相似文献   

4.
水湿盐碱地造林技术是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华池林区缺乏水湿盐碱地造林技术,影响整流域治理进程。在华池林区选择13个树种,以小叶杨为主开展整地、苗龄、季节、混交等水湿盐碱地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小叶杨、旱柳、沙柳为水湿盐碱地造林适宜树种,生长量与荒山造林相近;水湿盐碱地造林,小叶杨适宜苗龄为4 a,适宜季节为春季,最佳整地方式为排水沟加机械挖穴,沟距4 m,沟宽、深各40 cm,穴直径、深各40 cm;4 a生小叶杨与1 a生沙柳1:1混交,水湿盐碱地造林次春存活效果与荒山相同。上述措施次春存活率均超过90%。  相似文献   

5.
在鄂尔多斯高原的干旱沙漠中和梁峁区上,长期以来由于造林树种选择不当,有的造林成活率很低,有的成了小老树,有的化梢枯死。在总结这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用油松、樟子松进行科学试验研究。一九六一年在东胜羊场壕梁峁区的壕地上进行油松、小叶杨对比试验,现在油松平均高4.8米,胸径9.7厘米;小叶杨平均高2.8米,胸径4.9厘米。油松的生长量超过小叶杨近一  相似文献   

6.
民勤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的局限,历来固沙造林只在春季进行,且要求严格的造林技术和一定的水分灌溉才能获得成效。然而,民勤秋雨较多,且很集中,故沙丘墒情较好,为了充分利用民勤气候资源的这一特点,为河西固沙造林探索一条新途径,我们于去今两年使用广西林科所研制的蜂窝状纸容器,开展了容器育苗雨季固沙造林试验,已初获成功。  相似文献   

7.
几种灌木抗旱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有关固沙灌木的造林技术研究较多,对其生理特性的研究甚少,为提高选种育种造林的实际效益,探索可靠的生理指标,对开发半干旱地区林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据此我们于1986~1989年对几种主要固沙灌木的某些抗旱生理特性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典型的沙漠化区域-黄羊滩不同造林模式植被类型的固沙效果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乔灌草造林模式林间有机土壤层平均厚度为14.6mm,起沙风速为24.8m/s,为固沙效果最好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9.
文章阐述了青海省干旱沙区杨柳插杆深栽固沙造林中的树种选择、插杆采集及制备、整地、造林、抚育管理等技术,对进一步提高高寒沙区固沙造林成活率,增加沙区植被覆盖率,提高林业工程科技含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四、群众固沙造林经验解放后,奈曼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与风沙灾害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固沙造林经验。三十年来,他们营造的人工林保存面积达一百零二十七万三百多亩,防风固沙林带七万四千四百四十四亩,总长达一百六十四万米。占农田总面积的4.2%。现将群众固沙造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叶杨和旱柳是巴彦淖尔盟灌区的两个主要造林树种。二十多年来,灌区人民营造了一些纯林,也营造了一些混交林。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小叶杨与旱柳混交造林有许多好处,应大力提倡。 1973年笔者在乌拉特前旗西山咀林场的调查证明,在相同立地条件和采取相同抚育措施的情况下,由于混交林中小叶杨与旱柳之间有明显的促进  相似文献   

12.
沙地造林合理密度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部分地区固沙成林出现早衰甚至枯死问题,从全生态角度探讨固沙造林的合理密度问题,明确主张固沙造林密度宜稀不宜密,并从"边缘效应"理论、自然稀疏理论、水分平衡理论、树种生物生态特性等方面加以论证,为未来建立稳定的人工固沙植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翁牛特旗流动沙地综合治理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流动沙地的特点 ,阐述了围栏封育、机械沙障固沙、生物沙障固沙、飞播与人工模拟飞播固沙造林以及丘间地开发利用等系列配套技术措施的治沙原理、适用范围、操作方法、推广应用情况 ,并对试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流动沙地的特点 ,阐述了围栏封育、机械沙障固沙、生物沙障固沙、飞播与人工模拟飞播固沙造林以及丘间地开发利用等系列配套技术措施的治沙原理、适用范围、操作方法、推广应用情况 ,并对试验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我盟以往的固沙造林生产实践中,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都很低,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做到适地适树。如过去在固沙造林中,在苗木方面多采用全株根苗造林;在造林方法上多为开沟立于造林,但由于气候条件和造林苗木的自身情况,常造成苗木被风刮  相似文献   

16.
临泽北部梭梭林下沙丘水份变化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分为干旱区固沙造林的主要制约因子,特别是在荒漠地区无地下水和灌溉水补给的高大沙丘、栽植固沙植物后,由于蒸腾耗水,使沙丘水分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固沙植物的生长发育。因此,探讨固沙林下沙丘水分的变化规律具有现实意义。我国西北地区,梭梭分布面积约110万公顷,是当地重要固沙造林树种。但是,七十年代以来,人工梭梭林普遍出现衰退、死亡现象,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与造林后沙丘水分状况恶化有关。为此,本文重点讨论梭梭造林后沙丘水分状况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 河西各地在固沙造林上,采用的工程固沙措施主要是设置粘土沙障或柴草沙障,此外还有土埋沙丘、砾石压沙等。上述固沙措施,由于劳动强度大,花工多或材料缺,工本高,都有其局限性。为了进一步探索新的工程固沙措施,1978年以来,我们采用沥清毡作沙障材料,在站西缘和宋和大队林场50余亩流动沙丘上,连续设置了1万多米沙障,进行固沙造林试验,初获成效。现就沥清毡沙障固沙原理,设置技术,经济效益,固沙效应等问题,提出一些见解,供讨论。  相似文献   

18.
多伦县近年来实施飞播技术、封育技术、人工造林技术、沙障固沙技术等植被恢复技术来防治土地沙漠化。针对这些植被恢复技术进行效果分析,认为这些技术在多伦县沙漠化防治中经推广应用是成功的,并且效果明显。沙障固沙技术实施成林后,起到了明显的阻沙、降低风速、恢复植被的作用;封育、人工造林技术可迅速提高植被盖度,稳定植被群落;在实施封育、人工造林、沙障固沙技术的前提下进行飞播,效果更明显,保存率更高,植被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干旱固沙地23龄河北杨人工林群落与沟道阳坡下部坡积沙土24龄小叶杨人工林群落的结构和生产力。结果表明:河北杨人工林群落生物量为3034吨/公顷,净生产量为1.32吨/公顷·年;小叶杨人工林群落生物量为107.12吨/公顷,净生产量为4.46吨/公顷·年。  相似文献   

20.
<正>2012年8月31日,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建所60周年庆典大会在阜新市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院内隆重召开。国家林业局总工程师陈凤学、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