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优化培养条件对提高香菇漆酶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香菇发酵产漆酶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研究了部分漆酶性质。结果发现静置培养优于振荡培养;pH值≥5.6时香菇菌体基本无法生长,香菇最适生长及产酶pH值为3.5;20℃低温有利于香菇漆酶生长,但最适产酶温度是25℃;Cu2 浓度为0.2~1.0 mmol/L时有利于香菇漆酶的合成,其中0.4 mmol/L是香菇产漆酶的最佳铜离子浓度,当铜离子终浓度超过5 mmol/L时,严重抑制香菇菌丝的生长;除了2,5-二甲基苯胺之外,阿魏酸、愈创木酚、没食子酸、黎芦醇等诱导剂促进香菇合成漆酶的作用不明显,反而会抑制菌丝生长;Tween-80的加入不利于漆酶合成。香菇漆酶在60℃条件下保温1 h后仍残余了2%的活力;以2,2′-连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为底物的最佳反应温度是65℃,最适反应pH值为2.2(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体系)。  相似文献   

2.
白腐菌糙皮侧尔漆酶性质及其对蒽醌染料脱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白腐菌糙皮侧尔(Pleurotus ostreatus strain 3.42)分泌胞外漆酶,但未发现分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每升反应液以0.5mmol 2,2′-连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和0.1mmol的Cu^2 为诱导剂可明显提高漆酶酶活,酶活分别可达1000和800U/mL。与其它真菌漆酶相比,该酶最适反应pH值为3.5,在pH值4.0~6.0之间酶活性稳定;最适反应温度为65℃,在醋酸缓冲液(pH值5.0)中,反应温度低于50℃时,漆酶非常稳定;该酶对对-甲氧基酚的氧化速度要快于邻-甲氧基酚。叠氮化钠对该漆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蒽醌染料活性艳蓝KN-R(RBBR)可被该漆酶(30U/mL)直接脱色,12h脱色率为70%;添加小分子的介体物质ABTS(5μmol/L),可使染料完全脱色。  相似文献   

3.
选取血红密孔菌Pycnoporus coccineus为产漆酶菌种,通过开展单因素产漆酶条件优化研究,明确最佳液体发酵工艺参数,制备出粗酶制剂并进行原油降解性能评价。结果表明:1)漆酶最佳液体发酵工艺参数为初始pH值5~7、初始温度30℃、摇床转速200r/min,接种量1.5%、碳源为羧甲基纤维素钠20.00g/L、氮源为硝酸钠5.00g/L、磷源磷酸氢二钾为2.00g/L、Cu2+浓度为1.00mmol/L、诱导剂为蔥2.00×10-4 mmol/L;复合制剂(粗酶制剂+菌剂)TPHs降解率高于单一制剂(仅投加菌液),环境耐受性、微生物底物作用能力及原油降解速率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4.
彩绒革盖菌产漆酶及其对染料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在液体深层发酵条件下产漆酶,优化后的最适工艺条件为:以1.1 g/L蔗糖与1.1 g/L葡萄糖作为复合碳源,氮源为1.88 g/L豆饼粉,初始pH值4.5,培养温度30 ℃,漆酶活力可达18.2 U/mL.漆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 ℃,在55 ℃以下酶活力均保持稳定.综合考虑漆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与热稳定性,确定该酶的适宜应用温度为55 ℃.利用粗酶液对染料酸性橙进行降解脱色试验,发现氧化还原介质可明显提高漆酶的催化能力,作用5 h最高脱色率可达96.5%,显示了漆酶在环境治理方面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利用单因素、正交试验考察了黑曲霉L菌株发酵豆渣产β-葡萄糖苷酶的条件和酶解京尼平苷的特性。结果表明:2%豆渣适宜作为实验菌株液体发酵产酶培养基,当培养基中接种孢子浓度大于每毫升2×105个时,菌株产酶受发酵温度、装液量的影响显著,而不受接种量、摇床转速的影响,培养基初始pH值1.5时,菌株仍能正常产酶;优化的产酶培养基组成为豆渣1%、米糠1%和Tween 800.1%,初始pH值5.5;菌株在发酵温度28℃、装液量50 mL(250 mL摇瓶)、摇床转速150 r/min的发酵条件下发酵120 h,发酵液酶活为(200±10)U/mL。所产β-葡萄糖苷酶水解京尼平苷的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值2.5、最佳水解时间15 min;在该条件下酶的表观米氏常数(Km)为1.35 g/L,最大水解速率(Vmax)为26.45 g/(L.min.mg),酶活半衰期为15 min,50℃时大于60 min;酶的水解活性受Na+、Ca2+的显著激活,受Mg2+、Ba2+、Cu2+、Fe2+、Hg+、Zn2+、Mn2+等离子(10 mmol/L)和葡萄糖、乙醇的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诱导剂及其添加量对漆酶的诱导效果,以期在漆酶活性优化培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偏肿革裥菌的漆酶活性。【方法】通过单项诱导剂筛选试验,检测在液体培养条件下12种不同诱导剂对漆酶活性的影响,进行最佳单项诱导剂浓度的单因素试验,2种最佳诱导剂组合、Cu2+浓度、接种量、培养方式对漆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在初始培养基中含有0.2 mmol·L~(-1)Cu2+的情况下,生物诱导剂麦麸和化学诱导剂愈创木酚对漆酶的诱导效果好、酶活性高,二者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1.5%和1.00 mmol·L~(-1),单独添加时在13天酶活性分别达1 873.16和1 975.72 U·L~(-1),是初始产酶培养基酶活性的13.0和13.7倍;而2种诱导剂组合即同时添加1.5%麦麸与1.00 mmol·L~(-1)愈创木酚,比单独使用其中1种诱导剂的效果更好,在150 r·min~(-1)摇动培养条件下,第11天酶活性峰值可达3 594.46 U·L~(-1),是初始培养条件酶活性的24.9倍。【结论】2种诱导剂组合可大幅度提高偏肿革裥菌的漆酶活性,比培养条件优化对酶活性的提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Penidiella sp. HEY-1β-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其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Penidiella sp. HEY-1发酵豆渣可制备产胞外β-葡萄糖苷酶(BGL)。粗酶液经过乙醇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过滤层析等步骤后获得了凝胶电泳均一的BGL。通过SDS-PAGE测得其分子质量为65.5 ku。该酶反应的最适温度为60~70℃,最适pH值为3.0,在70℃以下及pH值2.0~8.0范围内均能保持稳定。Mn2+对酶有激活作用,而Na+对酶有抑制作用,其他金属离子对酶的活性影响不大。底物专一性实验表明,该酶可作用于对硝基苯-β-D-葡萄糖苷(p-NPGlu)、邻硝基苯-β-D-半乳糖苷(o-NPG)。作用于p-NPGlu和o-NPG的米氏常数(Km)值分别为0.434和0.411 mmol/L,酶促反应的最大速度(vmax)分别为1.0×10-3和3.3×10-4mol/(L.min)。  相似文献   

8.
锰过氧化物酶对结晶紫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茯苓PoriaCOCOS在液体发酵条件下产锰过氧化物酶,并对其用于染料结晶紫降解脱色,确定其最适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茯苓产的锰过氧化物酶对染料结晶紫的最适脱色条件为H2O2浓度0.15mmol/L,pH5.0,反应温度40℃.  相似文献   

9.
以白腐菌漆酶为试材,儿茶酚和表儿茶素为模式底物进行了酶促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测定。结果表明,以儿茶酚和表儿茶素为底物,漆酶催化氧化的产物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388和408nm,作用最适pH值分别为5.5和5.75;最适反应温度均为55℃。漆酶对2种底物的催化氧化反应均符合米氏方程规律。在25℃反应条件下测得儿茶酚和表儿茶素2种底物的Km值分别为0.279和0.145mol/L;Vmax分别为0.114和1.139A/(U.min)。漆酶对表儿茶素的催化活性大大高于对儿茶酚的,作用于其混合物时需以儿茶酚的酶用量为准,即底物浓度0.5mol/L时加酶0.04U/mL。  相似文献   

10.
从6株野生真菌和5株食用真菌中筛选出高产漆酶菌株,并对筛选出的野生菌株漆酶酶学性质进行初步探究。使用G-PDA确定菌株的产漆酶能力,然后通过液体发酵对产生的粗酶液进行酶活力测定,确定高产漆酶菌株,最后分别在不同pH和温度下进行酶学性质探究。初步筛选结果:第7天时,05号菌丝直径最大89.1mm,08号显色圈直径最大76.8mm,04号的显色圈颜色最深,09号显色反应最不明显。对于漆酶活力:04号活力最高262.7U/mL,其次是08号和05号分别为255.3U/mL、203.9U/mL。01和06号酶活力达到最大所需时间最短。酶学性质方面,08号的最适pH是3.2、最适温度是40℃;在不同pH、温度下分别保温2h,pH=4.0酶活力残余率为94.20%;温度在20~40℃内,酶活力残余率在99.00%以上。结果表明,0.04%G-PDA最适作为产漆酶真菌的初筛培养基;高产漆酶能力的菌株有04、05和08号菌株,且08号菌株漆酶的最适应用条件是pH=4.0、温度为40℃。  相似文献   

11.
漆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明乐  张海波  黄峰  咸漠 《山东林业科技》2012,42(3):106-115,127
漆酶是一种金属糖蛋白,属于多铜氧化酶家族,它分布于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当中。漆酶能够通过自由基-催化反应机制利用氧气作为电子受体直接氧化芳香族化合物底物或者介体,然后在介体的介导作用下氧化大分子的木质素或者氧化还原电势较高的非酚型芳香族化合物。漆酶在纸浆造纸、印染废水处理、食品工程、有机合成以及生物能源当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邻联甲苯胺(3,3-二甲基联苯胺)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香菇(Lentinula edodes)漆酶(Laccase)的活性,对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筛选和优化.结果表明:当以醋酸-醋酸钠为缓冲溶液体系进行酶活性测定时,最适pH值为4,最适温度为53 ℃.漆酶在30 ℃的条件下保温过夜活性仍能保持在90%以上,而高温条件下漆酶不稳定,容易变性失活.当缓冲溶液体系中二价铜离子质量浓度在50~60 mg/L之间时,漆酶活性约提高50%;而亚铁离子则可以完全抑制漆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漆酶高产菌株筛选及漆酶基因片段的克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不同底物浓度、不同培养时间、不同培养基为优化因素,对漆酶产生菌株筛选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从广泛4株食用真菌中筛选具有高产漆酶特性的真菌,双孢菇2796,并以双孢菇2796为供体菌,提取菌株RNA,运用RT-PCR方法对漆酶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后得到长度为160bp的漆酶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4.
三种树种木纤维的漆酶活化胶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经漆酶活化处理后的思茅松、枫香和杉木纤维制成的纤维板的内结合强度,对木纤维活化后的胶合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漆酶活化处理,不同树种木纤维的自身胶合性能有一定差别,可能与其木素含量有关;不同树种木纤维进行酶活化反应时介质最佳pH值均在酸性范围,但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15.
赵敏  刘欣  王秋玉 《森林工程》2009,25(2):28-31
利用生物酶(如漆酶)预处理可以降低化学浆的残余木素量,减少制浆中的能源消耗,提高纸浆强度特性和光泽度等。在介体参与下,漆酶能够降解木素,使残余木素的摩尔质量减少、木素中的酚羟基减少、羰基和羧基增加,对后续的漂白过程起到活化木素的作用。漆酶等酶活系统能将漂白废水中的有机氯化物转变成无机氯和CO2,破坏发色基团组织和结构,降低漂白废水中的TOCl、BOD、COD和色度。漆酶在氧气和介体存在下能使木素产生自由基的缩合,提高纤维间的粘合性,改善高木素含量和纸浆的性能。漆酶作为一种非专一型聚酚酶,在一定程度上可与树脂反应,可以催化好氧污染物的酚羟基基固,生成苯氧自由基和水。  相似文献   

16.
分别采用超声波、漆酶及超声波协同漆酶的方法处理麦草碱木质素,通过化学分析法结合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子自旋共振等仪器分析手段,对比各处理过程木质素酚羟基含量、表面官能团、表面元素及表面自由基的变化,探讨3种处理方式对碱木质素结构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超声波处理后的木质素,总酚羟基含量比未处理的有所增加,漆酶处理后酚羟基含量减少。与未经处理的纯碱木质素相比,木质素经超声波处理后自由基浓度减少了38%,而漆酶处理后自由基浓度显著增加,其中单一漆酶处理增加了112%,超声波后再进行酶处理增加了193%。超声波空化作用可使木质素发生脱甲氧基反应及连接键断裂;漆酶处理过程中有解聚反应,同时酚羟基氧化变成苯氧自由基,进而发生自由基反应;超声波后生成的木质素小分子更易与漆酶反应,C—O单键被氧化。  相似文献   

17.
王乐  陈辉  胡霞  马超 《林业科学》2012,48(5):164-167
漆酶(Laccase,EC1.10.3.2)属于蓝色氧化酶家族的一种多酚氧化酶,是重要的木质纤维(lingocellulose)降解酶之一(Bertrand et al.,2002)。漆酶能催化降解多种芳香族化合物特别是酚类物质(Solomon et al.,1996)。由于漆酶具有430~790mV氧化还原电位(Shleev et al.,2003),能够将分子氧直接还原为水,在没有H2O2和其他次级代谢产物存在下,只要存在溶解氧,就可直接氧化底物(韩  相似文献   

18.
漆酶来源与绿色化学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漆酶来源,包括动物、微生物和植物,尤其是我国的特产资源漆树及其他植物漆酶,酶的稳定化及固定化,生物整治、对木质素的作用及其绿色化学各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黑孢漆斑菌漆酶活性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BTS法检测漆酶酶活性的基础上对黑孢漆斑菌的生长条件进行摸索.采用生长曲线分析,正交多因素分析及单因素分析对初始酸碱度,培养时间,接种量,菌龄,摇床转速及光照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5.5,接种量7.5%,菌龄9天,摇床转速160 r/min,自然光照,培养9天.  相似文献   

20.
针对漆酶处理纤维素乙醇木质素复杂的作用机理,采用~1H-NMR和~(13)C-NMR表征反应过程中木质素的结构变化。研究发现,纤维素乙醇木质素经漆酶处理后,侧链氧化脱除反应使木质素甲氧基含量、β-β型结构减少,β-O-4型结构中部分醚键断裂且漆酶介体体系可促进β-O-4型结构的降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