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 S.Ito et Imai)是一种珍贵的食、药兼用真菌。它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地区和日本的北海道。近年来,野生榆耳资源已频于枯竭。为此,许多人进行人工栽培,由于缺乏对榆耳营养生理的全面了解和菌株的选育,其人工栽培的产量和质量并没有达到榆耳本身的遗传潜力。我们通过对榆耳营养生理的深入研究,掌握了榆耳高产栽培技术,技术要点报告如下: 一、菌种制备 1.菌株:实验用我们自己选育的“U06”菌株。  相似文献   

2.
榆耳又称榆蘑,长期来是靠采集野生资源,产量较低。近年来,已驯化成功,但是由于代料栽培的榆耳,菌肉薄、耳片小。为了提高榆耳质量和产量,我们采用了段木栽培,0.1立方米段木,头年产鲜榆耳5公斤,干品销价达100元,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适合裁榆耳的树种较  相似文献   

3.
榆耳是一种珍贵的食用兼药用真菌,野生的榆耳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和日本.榆耳的人工栽培在北方已获成功,为探讨在粤西地区的气候条件下是否适合栽培榆耳,我们于1990年12月引种进行瓶栽试验获得成功(见第1期封面彩色照片),现初报于下:  相似文献   

4.
榆耳是新近引起人们极大兴趣的一种食用菌,本文从温度、湿度、pH、光线、培养基中碳氮源和水分以培养料等因子与榆耳菌丝生长和出菇的关系方面探讨了榆耳的生物学特性。试图为今后人工栽培榆耳提供一些最基本的信息和资料。  相似文献   

5.
榆蘑的营养成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蘑又称榆耳,学名胶韧革菌(Gloeostereumincarnatum)。我国自然分布于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是传统出口土产之一。多年来,一直出口野生子实体,且价格昂贵。该菌味道鲜美,口感柔中有脆,并对菌痢有显著疗效。几年来,微生物学者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将其人工栽培成功。在人工栽培的同时,我们对榆蘑的营养成份进  相似文献   

6.
榆耳的别名为榆蘑。是食、药两用大型真菌。分布在我国东北各地,它腐生于榆树上,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因此畅销国内外,而且供不应求。为解决野生采集量少,不好管理等诸多问题,考虑到外地已有改野生为人工栽培的经验,为能在赤峰地区进行人工栽培榆耳,并推广开来,既可为本地区创汇,又可增加蔬菜市场的花色品种。为此,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7.
人工栽培榆耳的关键措施之一是筛选优良菌株。本试验从八株榆耳菌株中通过严格试验初步筛选出了U06和U04两株比较好的茵株,供今后试验和生产应用。  相似文献   

8.
榆蘑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自然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我国一直出口其野生子实体,且价格昂贵。本实验通过对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阐明了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适宜培养基、培养料、温度,湿度、pH、光强等环境条件,探索和总结了一套较完整的人工栽培技术,实现了榆蘑的人工栽培,在食用菌栽培中又增加了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9.
榆耳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名贵食药用菌榆耳的自然分布、形态特征、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菌丝培养特性、人工栽培等进行了概述,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榆耳的分类学问题和生态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榆耳是东北地区特有的一种药用和食用兼用的真菌,腐生于榆树上。群众采之晾干主要用于治腹泻,据说与鸡蛋煮或炒食之,治白痢,与红枣煮水食之,治红痢,有奇效。医药部门收购用做中药,外贸部门收购出口香港,主要食用。近年来,由于资源枯竭,榆耳收购价格飞涨,许多人试图人工栽培榆耳,甚至著书立说,可是榆耳是什么样的真菌,它的分类地位如何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斑盖偏耳的识别与栽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斑盖偏耳是一种优良食菌,因其形态、生态特点与榆干偏耳Hypsizygusulmarius(Bull.:Fr.)Redhead[又名榆干偏耳Pleurotus ulmarius(Bull.:Fr.)Kummer]的很相近,二者常易混淆。在日本斑盖侧耳业已人工栽培成功,并在市场上批量出售,但其学名一度被误冠为Lyophyllum shimeji(Kawam.)Hongo或与榆干偏耳混为一谈,直到近年(E.Nagasawa等  相似文献   

12.
榆耳又名榆蘑,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由于野生资源匮乏,近年来已开始人工栽培,本文主要报道代料栽培培养基的筛选。(一)试验处理共设12个培养基配方(表1)。表1 代料培养基配方原料构成(%)  相似文献   

13.
榆耳春秋季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耳(Gloeostereum incarnatum Imai)属担子菌亚门层菌纲粘韧革菌属食用菌.学名肉红胶韧革菌,也称榆蘑、肉蘑[1-2],具有医治肠胃疾病的医疗价值[3].榆耳以东北地区为主产区[4],主要栽培季节为春秋季;栽培设施多为塑料薄膜大棚或者温室.由于春秋2季设施内的小环境随着外界气候变化差异较大,因此,在栽培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现结合当地榆耳大面积生产经验,总结了榆耳春秋季栽培管理技术,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罗山县涩港食用菌研究小组,引进榆耳新菌株,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分离驯化出一种完全适合稻草栽培的榆耳优良菌种U1号。该菌株用于稻草栽培产量高(相对生物转化率达180-250%),耳肉厚,质量好,抗逆性强并筛选出既简单又经济  相似文献   

15.
唐玉琴  赵义涛 《食用菌》2003,25(2):35-35
榆耳(Gloeostereum incqrnatum)吉林省主要分布于通化、白山、安图、桦甸、敦化等地,发生在榆或春榆的枯死树干上,是一种珍稀的野生食药兼用菌。榆耳子实体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近几年已成为高级饭店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菌菜。经常食用榆耳,还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16.
信息台     
《食用菌》1990,(3)
荷泽香菇罐头漂洋过海据《山东经济报》消息,山东荷泽市沙土镇生产的香菇罐头已有十多万公斤漂洋过海销往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汪新政路玉贵)人工栽培榆耳销路不畅人工栽培的榆耳由于外形、色泽与野生干品有差距,港澳及欧美消费者尚不习惯食用,在国际市场上销路不畅,因此不能盲目大量发展。(蒋楠)蘑菇出现滞销,应计划安排生产据报道,我国蘑菇年产量已达24万吨,名列世界第二。但是去年出现滞销,因此今年生产必须按照外贸部门下达的计划进行,以免再度出现积压损失。(湘调)  相似文献   

17.
以榆耳5个栽培菌株、5个野生分离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拮抗试验和栽培试验;通过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质量性状和产量性状比较,筛选出优良榆耳菌株U07。该菌株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实体质量佳,产量高,秋季冷棚栽培在木屑培养基上生物学效率41.2%。  相似文献   

18.
通过43株野生榆耳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和在木屑培养料上的表现筛选出高产、优质榆耳菌株U38、U40。二者出耳早,子实体质量佳,产量高,生物转化率为35.8%、37.7%,综合性状优于目前生产栽培用菌株。  相似文献   

19.
高峻峰  张树彬 《食用菌》1992,14(4):29-29
塑料大棚栽培黄瓜,在我县是4月上、中旬定植黄瓜苗,棚内变温幅度大,湿度高,很适宜栽培榆黄蘑。为了充分利用大棚有限的地面,间作榆黄蘑,近两年来我们进行了棚内黄瓜与榆黄蘑间作试验,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据悉,吉林省露水河林业局长白山特产公司努力开发区域性特产资源,最近,人工规模栽培榆黄蘑取得成功。榆黄蘑是北方山区野生食用菌系列中的一枝奇葩,其肉质肥腴,气味鲜美,富含各种氨基酸,国际上称其为"植物肉"。榆黄蘑人工栽培在北方虽不鲜见,但难于形成规模。露水河林业局长白山特产公司,利用人参加工季节过后闲置的厂房,以锯末、豆秸为原料,规模发展榆黄蘑菇栽培。首批栽培面积达1000平方米,日采摘量500公斤。吉林规模栽培榆黄蘑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