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蒋际清  周元湘等 《江西植保》2002,25(2):48-48,57
稻茎毛眼水蝇HydrelliasasakiiYuasaetIsitani,俗名黑稻秆蝇 ,属双翅目 ,水蝇科 ,毛眼水蝇属。国内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荆州等地。福建省三明市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就普遍发生 ,尤溪等十多个县市区均有分布。其中仅发生严重的 1 985年统计 ,全市就发生 2万hm2 ,占双季晚稻面积的四分之一 ,遍及全市 50多个乡镇。近年来 ,在尤溪等县有猖獗发生和危害上升的趋势。本文就稻茎毛眼水蝇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研究 ,现报道如下。1 发生及为害情况稻茎毛眼水蝇在福建三明市一年发生七代。以幼虫在沟边、田边游草 (李氏…  相似文献   

2.
稻茎毛眼水蝇是一种水稻害虫。为阐明该虫的发生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作者采用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定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茎毛眼水蝇在江西1年发生7代,以幼虫越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均在白天进行。羽化高峰在7:30~10:00之间。1对成虫一生平均交配7.83次,交配持续时间平均4分48秒,经过交配的成虫比未交配的成虫每雌产卵量多10.77粒,产卵前期和寿命分别缩短68.2小时和42小时。成虫产卵喜选择矮秆品种。卵大多数产在叶片下部,单粒产,卵全天24小时均可孵化,孵化盛期在22:00至次日4:00。幼虫取食叶肉和幼穗,在叶鞘内化蛹。  相似文献   

3.
稻茎毛眼水蝇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茎毛眼水蝇是一种水稻害虫。为阐明该虫的发生特点,为防治提供依据,作者采用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定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稻茎毛眼水蝇在江西1年发生7代,以幼虫越冬。成虫羽化、交配、产卵均在白天进行。羽化高峰在7:30~10:00之间。1对成虫一生平均交配7.83次,交配持续时间平均4分48秒,经过交配的成虫比未交配的成虫每雌产卵量多10.77粒,产卵前期和寿命分别缩短68.2小时和42小时。成虫产卵喜选择矮秆品种。卵大多数产在叶片下部,单粒产,卵全天24小时均可孵化,孵化盛期在22:00至次日4:00。幼虫取食叶肉和幼穗,在叶鞘内化蛹。  相似文献   

4.
稻水蝇是钻心为害水稻上的一种蝇类害虫,自七十年代以来,该虫上升为我县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多年来对该虫定名较混乱,发生规律不太清楚,防治比较被动,在生产上往往受害较重。现已确定我县的稻水蝇与上海昆虫研究所范滋德先生最近鉴定的菲岛稻水蝇相同,为国内一种新害虫。属双翅目、水蝇科、毛眼水蝇属,种名为(Hydrellia philippinaFerino),中文名称:菲岛稻水蝇,亦称菲岛毛眼水蝇(以下简称稻水蝇)。该虫除为害水稻  相似文献   

5.
稻茎毛眼水蝇Hydrellia sasakiiYuasa et Isitani为2—2.5毫米大的灰黑色小蝇,双翅目水蝇科。70年代以来,危害越来越重,尤其晚稻被害株率达30—60%,成了水稻生产上的一大障碍。为此,我们对该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试验结果表明:在17~31℃恒温范围内,稻茎毛眼水蝇的发育速率随温度上升呈逻辑斯蒂曲线趋势。幼虫、蛹存活率、成虫产卵量、种群增长指数随温度的上升呈抛物线趋势。卵孵化率在20~31℃范围内无显著差异,均在92%以上。在17℃和35℃时,孵化率下降至86.67%和76.36%。在35℃时,幼虫不能存活,成虫不产卵。  相似文献   

7.
麦鞘毛眼水蝇在川、甘、陕、青等地发生普遍,为害较重。每年春季和秋季各发生一代,以幼虫蛀入小麦叶肉内,沿叶片基部转移至叶鞘危害,吃去叶鞘组织、使叶片枯黄,一般损失产量10—15%。目前,预测该虫的防治时期,常常以百株或丛卵量为指标。弄清麦鞘毛眼水蝇卵的空间分布型,确定合理的取样数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1985年春我们对麦鞘毛眼水蝇卵的分布型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概述如下。 一、分布型的测定 1.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在3月下旬麦鞘毛服水蝇产卵盛期,选不同地势、不同播种密度、不同施肥水平、不同品种的迟播小麦田共5块(田块面积在1亩以上),每块田根据小麦长势又划出10个样区,每区内随机取样10个点(每点15株),分株记载各叶片上麦鞘毛眼水蝇卵(包括卵壳数)的数量。其结果整理见表1。  相似文献   

8.
包维国 《植物保护》1991,17(4):48-49
1990年6月中旬,吉林省洮南市大通乡新开垦的18公顷盐碱地水田,发生稻水蝇虫。开始发现个别稻池的秧苗叶片变黄,部分秧苗死去,拔出变黄秧苗,即见有稻水蝇幼虫钩在稻根上,在水层中也发现有稻水蝇幼虫活动。4-5天后虫量大增,遍及全田,最多的有30余头幼虫及蛹成串地钩在一条稻根上,稻苗成穴死亡,造成漂秧,由于防治的较及时,避免了毁灭性灾害,但遭稻水蝇严重危害,使残存稻苗的生长受到极大影响,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9.
吴志清 《植物保护》1985,11(3):40-40
麦鞘毛眼水蝇(Hydrellia Chinensis Qi et Li)曾多年误名为(Hydrellia griseola Fallen),近十多年上升为我县小麦主要害虫,造成损失很大。为掌握成虫发生情况以及时指导大田防治,需要改进和解决成虫诱集方法。 麦鞘毛眼水蝇成虫趋湿白布 1979年3月下旬第一代麦鞘毛跟水蝇成虫盛发期,发现刚洗晾晒未干的白被单上有很多成虫停息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两年的田间定点系统观察和幼虫发育进度剥查,初步提出稻秆潜蝇的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方法。短期预测田间各代幼虫发生期,采用幼虫发育进度剥查定化蛹高峰期与查被害株长出正常新叶株率与化蛹率的相关性回归预测法,准确性较高。用当年第2代幼虫成蛹有效量,可对预测翌年发生轻、重作长期预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一代稻秆潜蝇新健叶率与化蛹率相关性研究初报张志勤(浙江省泰顺县病虫测报站325500)稻秆潜蝇以二代幼虫为害单季晚稻幼穗造成严重损失,调查一代幼虫的化蛹率是预测二代发生期的重要方法。常规的做法是选取有代表性的田块,从化蛹始盛期开始到盛末期为止,每隔3...  相似文献   

12.
稻纵卷叶螟虫苞有虫率与化蛹率相关性的研究简报陈观浩,陈少兰(广东化州市病虫测报站,525100)常规预测稻纵卷叶螟发生期是采用查幼虫、蛹的发育进度法,但多数幼虫在稻株基部枯叶、叶鞘内侧等处化蛹,化蛹部位很不固定,调查相当费时,漏查蛹的机会较多,影响测...  相似文献   

13.
接虫试验表明,水稻苗期每丛稻茎毛眼水蝇卵数()、为害株数()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符合下列方程:=-7.31+3.016x1±2.15,=0.9804;=-6.7+3.53x2±2.19,=0.9802。早稻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受害后千粒重和实粒数减少;晚稻为千粒重下降。根据当前的稻谷价格、防治费用等,导出水稻苗期稻茎毛眼蝇的经济阈值为每丛4.6粒卵或3.74株受害。经大田验证,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4.
试验表明,水稻孕穗期每丛水稻茎毛眼水蝇卵数()、被害穗数()与产量损失()的关系符合下列方程:=-2.01+4.524±2.2,=0.9914;=-0.076+4.912±2.78,=0.9863。产量损失的主导因素是水稻受害后,早稻实粒数减少,晚稻总粒数和实粒数减少。根据防治费用,稻谷价格等,导出孕穗期稻茎毛眼水蝇的经济阈值为每丛禾1.9粒卵或1.34株受害穗。经大田验证,与实际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5.
作者采用室内外结合的方法,根据台湾稻螟幼虫、蛹、卵的形态特征,制定了台湾稻螟分龄分级标准,并按所测定的相应虫态历期,采用分龄分级法进行了3年的发生期预测验证,平均准确率达96.7%,用于指导大田防治1.93万hm~2,平均防治效果达85.8%。  相似文献   

16.
沃氏毛眼水蝇又称南美水稻潜叶水蝇,是近年来发现的由南美入侵到美国的一种水稻害虫,在美国严重危害水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对该虫的形态鉴别特征、生物学以及检疫意义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闽东山区稻秆潜蝇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Matsumura)又称稻秆蝇,稻钻心蝇,双尾虫,属双翅目,黄潜蝇科,是我县山区单季稻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危害呈上升趋势,每年发生面积6660hm2,占水稻播种面积58.8%,每年造成粮食损失2000t以上。为了摸清闽东山区稻秆潜蝇发生规律,控制稻秆潜蝇的发生为害,确保水稻增产。笔者于2002~2006年对稻秆潜蝇的发生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1发生规律1.1年生活史稻秆潜蝇在南屏县1年发生3代,其中水稻上发生2代,以幼虫在田边禾本科杂草上越冬,越冬幼虫3月下旬至4月上旬化蛹,第1代成虫于4月下旬、5月初陆续迁入单季稻秧田产卵,4…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昆虫分布及越冬地域也在发生变化。稻蛀茎夜蛾Sesamia inferens(Walker)的越冬北限在20世纪80年代被认为不过北纬34°线,近年发现该虫在更北的黄淮海夏玉米-小麦轮作种植区新乡市(北纬35°)发生为害,为该种植模式下发生的新害虫。为了准确监测,科学、有效地制定该害虫的防治对策,本研究对河南北部地区稻蛀茎夜蛾的发生为害规律及生活史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稻蛀茎夜蛾可以在小麦-玉米轮作的条件下顺利完成生活史,其中在河南新乡该虫为害穗期玉米并顺利越冬的事实是首次报道。应用灯光监测并结合田间幼虫调查发现,当地稻蛀茎夜蛾一年发生3代。越冬代幼虫化蛹后在4月中下旬开始羽化,羽化的成虫在小麦或早春玉米上产卵,第1代幼虫主要为害春玉米和小麦,6月中旬第1代成虫开始羽化飞往夏玉米田内产卵,幼虫主要为害夏玉米幼苗。第2代幼虫化蛹后于8月初开始羽化形成第2代成虫,产卵孵化后的幼虫主要钻蛀夏玉米穗和茎秆,9月下旬幼虫陆续沿茎秆钻入玉米残桩基部越冬。综合调查结果,绘制了河南北部地区稻蛀茎夜蛾的年生活史表。  相似文献   

19.
稻水蝇过去记载发生在新疆、宁夏、张家口一带稻田。1990年吉林省白城地区的乾安、洮南两县发现,6月中旬调查,每穴有虫最多达30-40头,漂秧现象严重,产量损失较大。 稻水蝇蛆在新疆、宁夏一带一年发生数  相似文献   

20.
三化螟[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是大埔县水稻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每年各代虽经防治仍造成产量损失约10万t.由于第1代发生的迟早、轻重对以后各代有密切关系,因此对第1代的预测预报极为重要.长期以来,生产中一般采取剥查田间稻桩中的幼虫、蛹的发育进度来预测螟蛾的发生期,工作量大,费工费时.为此,笔者对第1代三化螟始见期更为简便易行的测报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