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羊毛、羊肉生产国和出口国,合理利用幼畜超排技术,不但可缩短绵羊的繁育周期,而且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母羊可被高效利用,同时也可加快绵羊品种的改良速度.文章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幼龄羔羊和成年绵羊超排技术的生产效益,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幼龄羔羊平均可用胚胎采集数和胚胎合格率(69.33%...  相似文献   

2.
幼龄绵羊弥漫性坏死性口膜炎是由坏死杆菌侵袭幼龄绵羊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潮湿多雨夏季易发,主要经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组织,潜伏期一般为1—3天。幼龄绵羊发病后症状重剧、治愈率低、死亡率高。笔者通过巾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该病,取得了硅著疗效。  相似文献   

3.
绵羊绦虫病是由裸头科各属的绦虫寄生在羊小肠中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危害幼龄羊。本病在我国分布广泛,呈地方性流行,赤峰地区放牧的绵羊每年都有发病的情况。本病的特点是绵羊生长发育迟缓,生产性能下降,特别是羔羊及幼龄羊感染时,不仅影响生长发育,常导致发病羊精神沉郁,贫血、消瘦、腹泻,甚至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绵羊肺腺瘤病毒囊膜蛋白(OPAV-Env)引起肺泡Ⅱ型上皮恶变的机理,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env用体内转染试剂经尾静脉转染到幼龄大鼠体内,用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绵羊肺腺瘤病毒囊膜蛋白在大鼠体内的表达,并采用SSCP法及基因克隆法结合序列分析检测H-ras基因是否发生突变.结果显示,绵羊肺腺瘤病...  相似文献   

5.
<正>羊传染性脓疱性皮炎,也称为传染性脓疮、羊口疮,是绵羊和山羊的一种传染性皮炎,主要感染幼龄动物的唇部。该病山羊比绵羊更严重。人偶尔会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绵羊溃疡性皮炎主要表现为唇和腿溃疡、龟头包皮炎及外阴炎,是由传染性脓疮病毒引起的一种绵羊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天祝种羊场绵羊棘球蚴病感染比较严重,平均感染率60%左右.笔者于1987-1988年用丙硫咪唑对幼龄绵羊进行了棘球蚴病防治试验,效果较理想,在此基础上,笔者于1989年对用药剂量和投药次数作了调整,对成年绵羊棘球蚴病进行治疗试验,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绵羊选择6岁左右、卡束尼皮内试验阳性、剖腹探查肝脏感染棘球蚴病的甘肃高山细毛羊12只.2.试验药物丙硫咪唑,农业部兰州生物制药厂产品,每片含量100mg,批号03103.3.分组与剂量试验羊随机分为4组,1、  相似文献   

7.
首次对西班牙加利西亚地区牛、绵羊和猪的小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在69只受检绵羊中检出了有1只绵羊受到感染。大多数隐孢子虫是从幼龄有腹泻症状的家畜中发现的,同时对无临床症状的成年牛和猪的感染情况做了检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褪黑素受体1(MT1)在不同年龄绵羊附睾中的表达模式,选用幼龄绵羊(2~3月龄)、青年绵羊(6~8月龄)和成年绵羊(2~3岁)的附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年龄绵羊附睾各部位MT1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MT1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幼龄绵羊附睾尾MT1基因的转录水平极显著高于附睾头和附睾体(P<0.01);青年绵羊附睾体和附睾尾MT1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附睾头(P<0.05);成年绵羊附睾尾MT1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附睾头和附睾体(P<0.05),附睾各部位MT1基因的转录水平随年龄增长呈明显降低趋势;定位结果显示,MT1在各年龄组绵羊附睾的各个部位均有分布,且主要分布在附睾上皮细胞中。综合上述结果,不同年龄绵羊附睾的不同部位均有MT1表达和分布,并随年龄增长各部位的表达量降低,相同年龄绵羊附睾尾MT1的表达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褪黑素受体1(MT1)在不同年龄绵羊附睾中的表达模式,选用幼龄绵羊(2~3月龄)、青年绵羊(6~8月龄)和成年绵羊(2~3岁)的附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不同年龄绵羊附睾各部位MT1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MT1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幼龄绵羊附睾尾MT1基因的转录水平极显著高于附睾头和附睾体(P0.01);青年绵羊附睾体和附睾尾MT1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附睾头(P0.05);成年绵羊附睾尾MT1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附睾头和附睾体(P0.05),附睾各部位MT1基因的转录水平随年龄增长呈明显降低趋势;定位结果显示,MT1在各年龄组绵羊附睾的各个部位均有分布,且主要分布在附睾上皮细胞中。综合上述结果,不同年龄绵羊附睾的不同部位均有MT1表达和分布,并随年龄增长各部位的表达量降低,相同年龄绵羊附睾尾MT1的表达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0.
绵羊剪毛病是绵羊在夏季剪毛后发生的一种急性致死性突发病。该病多发于幼龄细毛羊,尤以首次剪毛者为甚,成年羊较少发生,粗毛羊有个别发生。该病如不及时发现并治疗,死亡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1.
羊传染性脓疱病包括羔羊口疮、传染性口炎或脓泡性口炎,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或称口疮病毒)所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羔羊、幼龄羊发病率较高.其特征为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疱、溃疡和疣状厚痂.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石漠化地区人工草场的营养状况,试验在永善县马楠乡云南半细毛羊原种场分别进行了草场土壤养分、牧草养分测定,并通过饲养试验对草场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发现:随着牧草的生长成熟,其营养物质含量逐渐增加;如果饲草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高,则其消化利用效率也较高;绵羊对食物营养的消化吸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食物营养浓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绵羊对食物营养的需求量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呈现出幼龄羊日食营养物质增加量低于大龄羊.故建议放牧绵羊应在牧草成熟期后,补饲一定的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13.
正绵羊肺病病原尚不明确,认为是绵羊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和肺丝虫侵袭有关。本病散发呈地方性流行,不同年龄、性别的绵羊均能发病,尤以幼龄羊及老龄羊多见,以冬春季节发病较多。病羊表现咳嗽,当驱赶或夜间休息时咳嗽更为明显,同时流出黏性鼻液和打喷嚏。呼吸困难,病羊消瘦,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  相似文献   

14.
通过调查对1994年吉林省西部牧区绵羊程氏东毕血吸虫病的发生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流行有明显的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而且又以幼龄绵羊为多发,其感染强度大,死亡率高,发病时间比历年为早。  相似文献   

15.
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多种动物共患的传染病,尤其是幼龄动物多发.今年从1月初至5月上旬贵德县尕让乡相继在阿什贡村(塔拉山)、业隆村等地发生绵羊拉稀、昏迷为特征的大肠杆菌病,现将现场调查、解剖检查等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一、根据门齿状况鉴定年龄首先要了解绵羊门齿依其发育阶段分作乳齿和永久齿两种。第一阶段:为幼龄乳齿,乳齿计20枚,随着生长发育而逐渐更换永久齿。其幼龄齿齿式03000030/03044030=20枚(下颚8个乳门齿,上下颚左右计12个前臼齿)乳齿特征:牙小而洁白  相似文献   

17.
提高绵羊体内胚胎生产的效率对促进优良品种扩繁及良种推广具有重要意义。为充分利用不同年龄段良种德国肉用美利奴羊,试验选用青年(18月龄,配种未受胎)、老龄(60~72月龄,经产)以及幼龄母羊(7月龄,性成熟前)做供体,用改进的程序进行超数排卵,研究供体年龄与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①青年、老龄组母羊超排后只均可用胚数分别为10.9枚、10.3枚,显著高于幼龄母羊的6.0枚。青年、老龄组母羊的胚胎经移植后受胎率分别为71.6%、58.3%,显著高于幼龄组的41.7%。②幼龄、青年组回收的胚胎中囊胚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老龄组,说明幼龄、青年组供体的胚胎发育速度显著快于老龄供体。③青年、老龄组母羊超排前预注小剂量FSH,卵巢黄体数目明显增多,说明能提高超排效果。本试验优化了德国美利奴羊的超排程序,证明年龄显著影响德国美利奴羊的超排效果及胚胎质量,为进一步提高绵羊胚胎移植效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脑包虫病是由多头绦虫的幼虫期——多头蚴所引起的寄生虫病。成虫寄生在狗、狼、狐、猫等肉食动物的小肠内,幼虫寄生在绵羊、山羊、牛、马、骆驼等大脑内,也可发现于延脑或脊髓中。两岁以內的幼龄绵羊和犊牛最易感染。人也可被侵袭。据新疆阿  相似文献   

19.
羊巴氏杆菌病又称绵羊出血性败血病,是以发热、呼吸道黏膜及内脏器官广泛的出血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1]。本病多见于幼龄羔羊,偶尔成年羊也发病,通常情况下,本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不善、长途运输等应激  相似文献   

20.
正1病原导致绵羊肠毒血症的病原为D型产气荚膜梭菌,又称D型魏氏梭菌或绵羊中毒杆菌,一般的消毒药可杀死本菌繁殖体,但芽孢抵抗力较强,需95℃2.5 h方可杀死。2流行特点2.1多发于绵羊发病羊多数为膘情中上的绵羊,两岁以内的幼龄羊发病较为多见。D型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有很强抵抗力的芽孢。芽孢随饲料和饮水进入健康羊体内,当遇阴雨连绵、气温多变的季节,羊采食多汁嫩草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