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滇南野生余甘子果实性状变异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余甘子(Phgllanthus emblica L.)系大戟科叶下珠属木本野生果树,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省有广泛分布。余甘子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在印度及我国福建、广东等地早已有生产栽培。滇南是我国野生余甘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余甘子长期实生繁殖,变异大,类型复杂,研究群体实生变异规律,对现有资源利  相似文献   

2.
余甘是广西除桂北以外广为分布的一种野生果树 ,“平丹一号大玉余甘果”则是平南县广西大玉余甘果有限责任公司黄雄芳于 2 0世纪 90年代选育的优良品种。由于大玉余甘果适应性广、抗逆性极强、产量高、投入少、效益高 ,因此近年在广西的贵港、玉林、柳州、贺州、梧州、百色和河池等市兴起了一个种植大玉余甘果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 ,全区目前栽培面积在90 0 hm2 ,其中种得最多的贵港市达 4 6 0 hm2 。1 广西大玉余甘果的开发现状1 .1 领导重视 ,舆论先行广西大玉余甘果的开发 ,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多方关心和大力支持。广西区人民…  相似文献   

3.
余甘子耐寒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余甘子(Phylanthusemblica),又名余甘、油甘子,我国南部是其原产地之一,多为野生、半野生状态。是适于热带、亚热带栽培的落叶果树,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有分布,余甘子品种耐寒性较差,易受寒害,在福建省多分布在莆田、福清县以南。目...  相似文献   

4.
余甘结果性状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余甘结果性状观察泉州市鲤城区经作站黄唯平余甘(EmblicaofficinalisGaertnsynPhrllanthusemblicaL.译名:庵摩勒),原产印度,属大戟科叶下珠属,是一种亚热带落叶果树。它不仅具有较强的抗性能力(耐旱等),而且栽培...  相似文献   

5.
余甘新品种──兰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浴沂  林成龙 《中国果树》1994,(3):14-14,17
余甘新品种──兰丰王浴沂,林成龙,翁培金,苏水法(福建省惠安县农业局,362100)1选育经过“兰丰”余甘(原惠安19号余甘)是1985年根据黄塘乡兰田村黄乌绸的举报,在马厝后山坡冲刷沟里发现1株30年生的实生优株,当地公认其果型最大。1986年春开...  相似文献   

6.
我国余甘子成片野生或半野生栽培,分布广,蕴藏量大,病虫害少,生态质量好,几乎不受工业污染,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的加工原料。而且余甘子果实中维生素C的高含量、高稳定性和对N-亚硝基化合物的高度阻断性,所含具类似SOD活性物质的耐热、耐贮藏和小分子透皮性以及具有抗氧化、抗衰老  相似文献   

7.
余甘芽接和腹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洪振元 《福建果树》1994,(1):7-8,18
余甘芽接和腹接技术研究南安市经作局洪振元余甘属大戟科灌木型落叶果树。我国南方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多处于野生,少有。人工种植。近十年来余甘果实的营养价值和医药作用渐被人们所重视,形成新兴水果栽培。目前余甘除少量嫁接材外,多数实生苗上山,甚至当水土保持作...  相似文献   

8.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又名余甘果、喉甘子、庵罗果、望果等,是亚热带地区的野生果树,为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多枝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线状长椭圆形,小枝上排成两列;春季开花,花小型,腋生,黄色;果实肉质,扁球形,呈黄绿色,秋季成熟变红,果供食用,食酸涩,后转甘,故名余甘。余甘子树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很强,喜光喜温,常年均温在20℃左右长势良好,0℃会出现受冻现象。原产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在我国广泛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  相似文献   

9.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又名余甘,属大戟科,叶下珠属植物.是一种具有丰富营养和药用价值的水果,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省(区)。其果实具有健胃、消食、润肺、生津、收敛止泻、清热降火、解毒、消滞止咳、解除疲劳等作用,并具广泛的抗微生物能力。据中国林科院和北京医科大学试验。余甘子原汁对强致癌物质N-亚硝基化合物有较高的阻断率。20世纪80年代以前,福建省鲜食和药用余甘子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  相似文献   

10.
绿色食品--"平丹一号"大玉余甘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腾土  黄雄芳 《广西园艺》2002,(6):J012-J013
记者梁杰珍在 2 0 0 2年 9月 1日的《广西日报》一版发表了题为《千年野果要翻身》的文章 ,阐述了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余甘果的美好前景 ,文章刊发后 ,引起了有关人士的共鸣 ,对余甘果特别是“平丹一号”大玉余甘果产生了强烈的关注 !余甘 ( phyllanthus emblica L)又名油甘、牛甘 ,属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 ,株高 1~ 3 m,果实球形、扁球形、梨形等 ,1 0~ 1 1月成熟 ,既可生食又可加工。原产印度、斯里兰卡、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和中国 ,目前已引种到南非、肯尼亚、古巴、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 ,其中以印度和中国分布面…  相似文献   

11.
余甘子生物学特性及营养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甘子作为一种药食两用水果被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名单 ,也被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定为在全世界推广种植的三种保健植物之一。余甘子在药品、化妆品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以下主要综述余甘子的生物学特性、营养成分及化学成分的研究利用概况。1 生物学特性1 1 生物学特征 余甘子属大戟科 ,叶下珠属 (油柑属 )植物 ,拉丁学名PhyllanthusemblicaL 。别名有油甘子 (潮汕 )、牛甘子、喉甘子、杨甘、回甘子、滇橄榄 (云南 )、圆橄榄 (四川 )、油甘 (福建、台湾 )、山柚甘、余甘果、山甘、庵摩勒 (古名 )、庵摩落迦及余甘等。…  相似文献   

12.
余甘子传粉昆虫种类及其传粉活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属于大戟科植物[1],在我国主产于福建、广东、云南、广西、贵州、海南、四川、台湾等省(区)[2]。关于余甘子的传粉媒介,迄今尚未见有研究报道。为此我们于2007年3月在广西南宁市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连山站林场,对当地余甘子的主要传粉昆虫种类以及主要传粉昆虫的活动与温度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生产措施,提高余甘子产量。1材料与方法试验在广西南宁市良凤江国家森林公园连山站林场余甘果园进行,供试植株于2001年种植,品种为平丹1号。传粉昆虫种类调查:于2007年3月13—16日平丹1号余甘子开花期…  相似文献   

13.
余甘又叫油甘子、牛甘子、余甘子,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原产于中国和东南亚热带、亚热带地区。株高1~3m,果实球形或扁球形,10~11月成熟,既可鲜食又可加工。余甘子全身是宝,果实富含维生素C,还含有维生素B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蛋白质、脂肪、果酸和多种氨基酸等,可加工成蜜饯、果脯、果酱;还具润肺化痰、治疗喉炎、健胃、消食、收敛止泻、清热解毒等药用价值;据研究,余甘子还具有治疗和预防胃癌和延缓衰老的保健作用。近年来余甘子是新开发的集营养和保健功能的野果之一,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余甘子列为待发展种植的果树之一。余甘耐旱耐  相似文献   

14.
我镇地处青石山区 ,野生君迁子资源十分丰富 ,从1993年春天开始 ,我们组织技术人员对野生君迁子采用低接和高接的方式逐年进行改接 ,到 1999年共嫁接柿树 12 .5万株 ,成活率达 90 %以上。目前 ,全镇改接树已结果株数达 3.2万株 ,年产量达 81.6万 kg(平均株产 2 5 .5 kg) ,产值达 166.5万元 ( 2 .0 4元 / kg) ,经济效益非常显著。现将嫁接及管理措施介绍如下。1 砧木选择及培养 野生君迁子大部分分布在山坡、陡地及堰边 ,与其它杂树、杂草共存 ,因此 ,在嫁接的前1年 ,选择分布在坡度不大、光照好、土层较深厚地块上的野生君迁子作为嫁接对…  相似文献   

15.
余甘的保健功能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林金铨 《福建果树》1995,(4):40-41,37
余甘的保健功能与开发利用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林金铨余甘(PhrllanthuscmbicaL)别名油甘子。庵摩勒、望果、喉果子、鱼木星等。系大戟科叶下珠属,药叶乔木或灌木原产于东南亚热带地区,是一种适应性强、管理方便。寿命长的优美风景树种。其果实富...  相似文献   

16.
1 我国余甘的分布及栽培1 .1 我国余甘的分布余甘又名牛甘果、喉甘子、滇橄榄、庵罗果、印度醋梨、庵勒 ,为大戟科叶下珠属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其果鲜食味酸甜酥脆而微涩难忍 ,食后回味甘甜 ,故叫余甘。余甘原产于中国、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热带、亚热带  相似文献   

17.
余甘成年树施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甘成年树施肥试验林金铨,戴良昭,王振川(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福州350013)(福建省南安市洪濑镇果茶站)余甘为亚热带果树,果实富含维生素C,除作鲜食外,也可加工制蜜饯,同时还是一种良好的清热药剂。余甘树抗逆性强,耐旱,耐瘠。近年来在福建沿...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余甘子种质资源与开发利用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余甘子 (PhyllanthusemblicaL .)系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 (Phyllanthus)落叶小乔木或灌木 ,其果实自古以来即被我国人民视为具有保健作用而加以利用。果实生食 ,酸甜酥脆 ,初食时味酸涩 ,食用后回味甘甜爽口 ,故名余甘。余甘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海南、广西等省区 ,资源丰富 ,国内部分省市早已开始了对余甘子资源的开发利用 ,福建、广东已有大面积经济栽培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不少省区对余甘子进行了较系统的资源调查、选育种、药效学研究及加工利用研…  相似文献   

19.
PVPP吸附余甘果汁中多酚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冬 《果树学报》2007,24(2):176-179
余甘果汁饮料由于在贮存期严重沉淀和褐变而阻碍了产业化生产。采用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处理余甘果汁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结果表明,用5%(m/m)的PVPP在30℃处理余甘原果汁1h,对多酚的去除率达到89.2%。处理后的原果汁风味达到最佳,维生素C损失3.4%,贮存期超过12个月未见沉淀产生且褐变轻微。该技术为余甘果汁饮料的产业化生产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分析评价余甘子果实营养品质,为余甘子的有效开发和综合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9个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为试材,测定16项营养成分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余甘子营养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余甘子果实普遍表现为高钾,高镁,高维生素C含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5个主成分,得出综合得分排在前5位的品种为‘青皮’‘兰丰1号’‘甜种’‘玻璃甘’‘榕甜’;系统聚类分析将9个品种样品分为4类,第1类:‘特甜’‘BLG1’‘TZ1’;第2类:‘兰丰1号’‘青皮’;第3类:‘榕甜’‘饼甘’;第4类:‘甜种’‘玻璃甘’。【结论】找出了余甘子果实品质综合评价的5个主成分,并建立评价函数模型:F=0.322Z1+0.237Z2+0.157Z3+0.126Z4+0.074Z5,揭示了不同品种余甘子果实品质的差异;筛选出‘青皮’和‘兰丰1号’2个品种的综合品质较好,适宜作为功能性产品原材料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