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华 《河北农业》2007,(3):13-13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近些年来,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复种植数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消耗也呈增加趋势,导致地力的下降。加之,有机肥的施用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增加不多,而化肥的用量却逐年增加,尤其是氮、磷用量增加比较明显,在化肥方面,重氮、轻磷,忽视钾的现象比较突出,从而,出现了氮、磷、钾的比例失调,这些问题的出现,已成了制约农作物高产再高产的突出因素。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密度对亚有限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表明,不同种植方式对亚有限大豆主要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生育期受密度的影响不大。在植物学性状方面,密度与株高、底荚高度和节问长度之问为正相关,与主茎节数、分枝数、茎秆重和茎粗之间为负相关;随着密度增加,株高、底荚高度和节间长度增加,主茎节数、分枝数、茎秆重和茎粗减小。在经济性状方面,密度与每荚粒数、百粒重、产量之间为正相关,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之间为负相关;随密度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逐渐减少,而百粒重略有增加,每荚粒数变化不大,群体产量呈增加趋势。在一定的密度范围内,亚有限大豆表现出较高的耐密植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3.
双低油菜施硼对土壤氮磷钾硼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施硼水平与优质双低油菜不同生育时期土壤中N、P、K和B含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在油菜苗期和盛花期,土壤含N量随施B量增加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蕾薹期土壤含N量随施B量增加而先降后升,土壤含K量相反;成熟期土壤含N、K量随施B量增加而增加。在油菜苗期和蕾薹期,土壤含P量随施B量增加而增加;盛花期却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成熟期又相反。在油菜苗期,土壤含K量随施B量增加而减小,盛花期却相反。在油菜各个生育时期,土壤含B量均随施B量的增加而增大,且随着生育期的推移,土壤含B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1991~1992年采用正交设计方法,进行氮、磷、钾用量及其配比试验。其结果表明,株高、茎围、节距、产量、产值等在施氮量75~225kg/ha范围内,以150kg/ha表现较好,中部叶的大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低部叶和上部叶无显著变化。施磷量和施钾量的不同对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的影响不大。在本试验范围内,烟碱、总氮、蛋白质等化学成分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烟叶中含钾量随土壤中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以鄂杂棉2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果节、单铃重、单株成铃数、成铃率下降,现蕾果节位升高,群体总铃数增加,伏桃比例上升。在施氮量225千克/公顷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秸秆覆盖法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试验在新疆农业大学试验田进行,土样取白秸秆覆盖量不同的小麦地,采用稀释平板法和稀释液加滤纸条法分别测定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量变化,并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秸秆覆盖法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总数,其中细菌、真菌数量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放线菌数量无明显变化。(2)前期真菌所占百分比随秸秆覆盖量增加而增加。后期真菌所占百分比随秸秆覆盖量增加而基本不变;前期细菌、放线菌所占百分比随秸秆覆盖量增加变化不大,后期细菌所占百分比随秸秆覆盖量增加而增加,而放线菌所占百分比随秸秆覆盖量增加而降低。(3)土壤中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菌和嫌气性纤维素菌数量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加。(4)各类微生物数量在0~10cm土层较多。(5)对微生物数量与秸秆覆盖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细菌、真菌相关性不显著;放线菌无相关性;固氮菌、好气性纤维素菌、嫌气性纤维素菌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和留叶数互作对烤烟NC297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促进NC297产量和质量协调和最优化为目的,研究施氮量和留叶数互作对NC297的物理特性、化学成分、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量7.5~60 kg/hm2、留叶数17~26片时,NC297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厚、单叶重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含梗率、叶质重随施氮量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烟碱和总氮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显著,随着留叶数的增加而显著下降;产量持续上升,产值、均价、中上等烟比例随着施氮量和留叶数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物理性状、化学成分、经济性状上,除还原糖和糖碱比外,施氮量对其余各指标的影响均最大,留叶数的影响次之,二者交互作用产生的影响最小。NC297的适宜施氮量为30 kg/hm2,适宜留叶数为20~23片。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培试验,对生菜(Lactuck sativ.crispa)在不同氮、磷、钾水平条件下的产量及其植株氮、磷、钾的质量分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对提高生菜的产量有明显的作用,在0、1/2、1剂量水平下,随着氮、磷、钾用量的增加,生菜产量也随之显著增加.氮、磷、钾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吸收的作用,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植株中磷和钾的质量分数及植株对磷和钾的吸收量也显著增加;磷素水平的增加也使植株中氮和钾的质量分数和植株对氮和钾的吸收量有所增加;而钾素水平的增加虽然也使植株对氮和磷的吸收量有所增加,但对植株中氮和磷的质量分数影响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氮、磷、钾三要素中任何一种元素的缺乏都会影响生菜的生长以及对其他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氮、磷的增产效果比钾素明显,生菜对钾素的需求量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黑穗醋栗越冬性不同的5个品种,分5个时期测定枝条皮部膜脂脂肪酸、可溶性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非还原糖、可溶性蛋白质和亚油酸(18∶2)在越冬期间明显增加,而增加后含量与品种的越冬性强弱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亚油酸和可溶性蛋白质主要在秋季增加,到12月25日达到最高值;而非还原糖在冬季也增加,2月25日才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0.
以湖南兴蔬种业有限公司培育的辣椒品种兴蔬208和湘西德润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肥为试材,研究了土壤强还原灭菌(RSD)对辣椒生长及根际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辣椒时采用RSD处理,土壤中有效氮含量在苗期和结果期分别较CK增加38.16%和5.29%,有效磷含量在苗期、开花期和结果期分别较CK增加22.82%、3.75%和4.14%,有效钾含量在苗期、开花期和结果期分别较CK增加54.65%、46.13%和46.16%;苗期、开花期和结果期的株高分别比CK增加35.62%、18.68%和4.27%,茎粗分别比CK增加19.07%、9.23%和5.12%;鲜椒产量为2 588.99 kg/667m2,比CK增产16.83%,果实中的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较CK提高23.72%、4.48%和37.96%;RSD处理能有效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和功能,提高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效率,使辣椒植株对矿质养分的吸收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兰州百合小鳞茎的生长及膨大规律,以添加不同浓度蔗糖处理为依据,明确小鳞茎生根膨大培养基以1/2MS+0.2 mg/L NAA +70 g/L蔗糖为最适。在此浓度基础上对兰州百合试管小鳞芽进行1次和2次膨大培养,分别在培养30、50、70、90 d时测定小鳞茎鲜重、干重、糖及淀粉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兰州百合1次和2次膨大小鳞茎单粒鲜重和干重均呈增加趋势,且2次膨大较1次膨大效果显著。1次膨大小鳞茎可溶性糖、果糖和淀粉含量均随培养天数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蔗糖含量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与培养30 d相比,培养50~90 d时蔗糖含量明显增加,且达极显著差异。随培养天数的增加,2次膨大小鳞茎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变化趋势较平缓,各培养时期差异不明显;果糖含量呈降低趋势,与培养30 d相比,培养50~90 d时果糖含量显著降低;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在培养90 d时达最大值。  相似文献   

12.
用在黑暗中培养72h的油菜种子,研究其吸胀和发芽过程中依赖于抗坏血酸H2O2清除途径的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变化.实验表明,油菜干种子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很低,种子在吸胀过程中,活性缓慢增加,萌发后活性很快增加.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在种子萌发以后增加很快,而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除了在种子萌发后短时间内增加以外,活性变化不大.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在种子萌发以后明显增加.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种子萌发前开始增加,萌发后增加较快.每粒种子的抗坏血酸含量萌发后增加明显,而单位鲜重的抗坏血酸含量变化不大.单位鲜重脱氢抗坏血酸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13.
不同密度、氮磷钾肥施用量对丘北辣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不同密度、氮磷钾肥对丘北辣椒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低肥力土壤上,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栽培密度、氮肥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增加。而磷钾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用量的增加产量增加,超过一定范围随着施用量的增加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4.
地菍是集药用、观赏和果用为一体的新型多用途植物,人工栽培主要采用扦插育苗的方式,为促进地菍插枝的生根,研究了NAA和IBA两种物质不同浓度和浸泡时间的搭配对地菍不定根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AA浓度在10~50mg/L时,浸泡时间在60~120s均可显著缩短发根初始时间、提高发根量和增加发根粗度和总根长,而IBA在100~200 mg/L,随着浓度和浸泡时间的增加,发根量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的重灾区,准确地估算土壤侵蚀量对于当地的退耕还林、水土保持以及土地管理等措施的实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延河流域为研究区,以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共4期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及日降雨量、土地利用、数字高程模型和土壤属性等为源数据,比较RUSLE、InVEST和USPED三个模型对土壤侵蚀的估算在该研究区的适用性,并分析不同地形和植被条件下土壤侵蚀的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发现:1)2000年后延河流域土壤侵蚀量先增加后减少,2005年后减少幅度逐渐增加,表明退耕还林工程效果显著;2)与实测产沙量数据相比,RUSLE模型估算的侵蚀量偏大,USPED模型和InVEST模型的误差相对较低,建议在延河流域使用InVEST和USPED模型计算土壤侵蚀;3)土壤侵蚀量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RUSLE模型增加幅度最大;4)当NDVI > 0时,土壤侵蚀量随NDVI的增加而减少,并且当NDVI在0 ~ 0.1时,土壤侵蚀量最大。  相似文献   

16.
大气CO2浓度增加对春小麦水分利用与蒸发蒸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在大型人工气候室内进行的试验,分析了空气中CO2浓度增加对春小麦叶片气孔阻力、叶温、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生长状况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及总蒸发蒸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浓度增加一倍,叶片气孔阻力在充分和中等供水条件下平均增加125.67%,在干旱条件下增加46.93%,叶温平均增高1.1℃,光合速率增大2.569倍;蒸腾速率减小39.2%,叶面积增加17.6%,株高增加20.8%,叶片水分  相似文献   

17.
钙镁磷肥和石灰对受Cu Zn污染的菜园土壤的改良作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钙镁磷肥和石灰对受Cu、zn污染的菜园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表明,在添加钙镁磷肥和石灰的土壤中.小白菜的生长基本上未受重金属毒害的影响。单一Cu污染、单一zn污染以及Cu-Zn复合污染的菜园土壤上,小白菜的鲜重随着改良剂钙镁磷肥和石灰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单一Cu污染、单一Zn污染以及Cu—zn复合污染的菜园土壤上,酸碱度随着钙镁磷肥和石灰的施入而变化,土壤的pH随着钙镁磷肥和石灰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3种不同污染的土壤上,施用改良剂钙镁磷肥和石灰降低了重金属Cu和Zn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QTL作图效率的影响因素—群体大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比较矩估计法和最大似然法在标记-QTL连锁检测、重组率估计及QTL基因型的均值和方差估计方面的效率,探讨了样本容量对这些参数估计的影响,结果表明,LOD估计值随作图群体样本容量的增加而增加,重组率估值的偏倚随样本容量的增加而减少,QTL基因型均值和方差估计值偏倚的程度均随理论重组率的增加而增加,随群体样本容量的增加而减少,最大似然法的估计效率高于矩估计法,且当理论重组率较高时尤其明显,在r=0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N素供应水平(0-840ppm)对盆栽婆枣和板枣体内各器官N、P、K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基质N浓度增加,叶片、根、枣头一次枝、二次枝和幼干的含N量随之增加,而叶片含K量呈下降趋势,在基质N浓度较低时,叶片P浓度随基质N浓度增加而增加,而在高浓度时,叶片P浓度则随基质N浓度增加而下降,不同N素从应水平对根、枣头一次枝、二次枝和幼干的P、K浓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苹果花青素形成与PAL活性及蛋白质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对新红星、乔纳金、红富士和新国光4个品种在果实着色过程中花青素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发现三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果实着色期间,随着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增加,花青素含量增加。着色前期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基本上呈直线增加,后期较平稳;而蛋白质含量则随花青素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