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抗虫杂交棉F1代与亲本Bt蛋白表达量及抗虫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转 Bt基因抗虫杂交棉正、反交 F1代与抗虫亲本的 Bt蛋白表达量及抗棉铃虫差异性研究表明 :抗虫亲本与其杂种 F1代均高抗棉铃虫 ,但抗虫亲本的抗虫性略好于其杂种 F1代 ,并且明显地高于非抗虫亲本 ;正、反交杂种 F1代间的抗虫性几乎没有差异。生长前期的抗虫性好于后期 ,同一时期嫩叶或侧枝生长点的抗虫性好于幼蕾。抗虫亲本叶片和花瓣的 Bt蛋白含量明显地高于其杂种 F1代 ,抗虫亲本功能叶的 Bt蛋白含量明显地高于其上部非功能叶 ,而杂种 F1代功能叶的 Bt蛋白含量则明显地低于其上部非功能叶。盛花期后至吐絮期前 ,叶片和花瓣的 Bt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 ,在抗虫亲本中表现最为明显。与叶片相比 ,在花瓣中检测到的 Bt蛋白含量极低。正、反交 F1代间的 Bt蛋白表达量差异较小或无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2.
转cry1C*及cry2A*基因早粳稻Bt蛋白的时空表达和抗螟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田  王新宇  田崇兵  周青  刘长华 《作物学报》2018,44(12):1829-1836
早粳稻空育131为受体, 以根瘤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法创制了转ubi启动子调控下的cry1C*cry2A*基因早粳稻空育131 (cry1C*)和空育131(cry2A*)。为了研究转基因水稻Bt蛋白的时空表达特性及抗螟虫性, 将不同转化事件形成的转基因早粳稻品系种植于田间,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转基因水稻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器官的、以及成熟期糙米的Bt蛋白量, 采用室内离体茎秆法接虫鉴定转基因水稻的抗螟虫性。结果显示, 转基因早粳稻不同抗虫基因Bt蛋白量不同, cry1C*基因总是低于cry2A*基因的蛋白质表达量; 不同生长发育时期Bt蛋白量不同, 叶片和茎鞘等器官的Bt蛋白量为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 幼穗或糙米等器官的Bt蛋白量为抽穗期幼穗>灌浆期幼穗>成熟期糙米; 不同器官Bt蛋白量不同, 高低次序在分蘖期为叶片、茎鞘, 抽穗期为叶片、幼穗和茎鞘, 灌浆及成熟期为叶片、茎鞘、幼穗和糙米; 同一抗虫基因不同转基因品系间抽穗期叶片、茎鞘和幼穗等器官Bt蛋白量及抗螟虫性、糙米Bt蛋白量等性状存在差异, 抽穗期各器官Bt蛋白量与抗螟虫性及成熟期糙米Bt蛋白量之间相关不显著, 不论Bt蛋白量高或低的品系均表现为高抗螟虫。转基因早粳稻营养器官生长发育前期Bt蛋白量较低、后期较高, 繁殖器官生长发育早期Bt蛋白量较高、晚期较低, 营养器官通常比繁殖器官的Bt蛋白量高。在本研究范围内, 不同基因及不同转化事件培育的转基因水稻Bt蛋白表达量高低不同, 但所有的转基因早粳稻品系均表现高抗螟虫。  相似文献   

3.
采用ELISA(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方法,以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中棉所45(ZGK 9822)和鄂抗虫棉1号(GK 19)为研究材料,对叶片的不同组织、同一样品不同的冻存时间和同一样品不同研磨程度的Bt蛋白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叶片不同组织Bt蛋白表达量差异较小,叶脉Bt蛋白表达量略高于叶肉和叶柄的Bt蛋白表达量;转基因抗虫棉单位鲜物质质量Bt蛋白含量和单位可溶性总蛋白Bt蛋白含量随着冻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鄂抗虫棉1号单位鲜物质质量Bt蛋白含量冻存90 d样品与冻存30 d、60 d样品差异显著,单位可溶性总蛋白Bt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不同研磨程度对转基因抗虫棉单位鲜物质质量Bt蛋白含量和单位可溶性总蛋白Bt蛋白含量都存在影响,其中差异最大的为鄂抗虫棉1号,200目试样比50目试样单位鲜物质质量Bt蛋白含量上升了56%,单位可溶性总蛋白Bt蛋白含量上升了38%。  相似文献   

4.
土壤胁迫与温度对转Bt基因棉抗虫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壤水分过多和过少均不利于转 Bt基因棉杀虫蛋白的表达 ,土壤涝渍可造成转 Bt基因棉抗虫性的显著下降 ,而土壤干旱的影响则相对较小。低温 ( 1 8℃ )不仅可明显降低转 Bt基因棉抗虫基因的表达活性 ,亦可明显降低已表达于棉株中的杀虫蛋白的抗虫活性。高温 ( 3 8℃ )亦可降低转 Bt基因棉抗虫基因的表达活性 ,但较低温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高温下已表达于棉株中的杀虫蛋白对低龄棉铃虫幼虫的抗虫活性明显增强。因此 ,应加强转 Bt基因棉田的水肥管理 ,保证转 Bt基因棉抗虫性的高效表达 ,重视各种异常天气后转 Bt基因棉田间的虫量监测 ,适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初步探讨了水杨酸和缩节胺处理转 Bt基因棉花后顶端嫩叶中 Bt杀虫蛋白和主要抗虫次生物发生的变化。结果发现 ,水杨酸和缩节胺处理不能明显影响转 Bt基因棉花顶端嫩叶中 Bt杀虫蛋白的表达量 ;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和缩节胺处理能够明显提高转 Bt基因棉花顶端嫩叶中缩合单宁和芸香苷的含量 ;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处理还能够明显提高转 Bt基因棉花顶端嫩叶中总抗虫萜烯类物质的含量 ;而缩节胺处理对转 Bt基因棉花顶端嫩叶中总抗虫萜烯类物质的含量影响不大。水杨酸和缩节胺能够在一定程度诱导棉花抗虫次生物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转Bt基因抗虫棉抗虫性遗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以转 Bt基因抗虫棉 R55为材料 ,利用ELISA(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检测方法 ,通过对不同亲本与抗虫亲本 R55杂交F1~ F5、BC1、BC2 世代材料 Bt晶体杀虫蛋白的定性、定量测定 ,结合大田自然感虫条件下的抗棉铃虫鉴定 ,研究了转 Bt基因抗虫棉 Bt基因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F1均表现阳性 ,F2 阳、阴性株符合 3∶ 1的分离比例 ,回交 BC1阳、阴性株呈现 1∶ 1的分离比例 ,说明 Bt基因的遗传基本符合显性主基因遗传规律。但 Bt基因的遗传又有其特殊性 ,表现在亲本的遗传背景对 Bt基因的表达有着较大影响 ,不同亲本与抗虫亲本杂交 F1代 Bt晶体蛋白的表达量存在较大差异 ;杂交方式对 Bt基因的表达亦有一定影响 ;不加选择的连续回交 ,有可能使 Bt基因“丢失”。未发现 Bt基因的表达随世代的递增、农艺和经济性状的改进而降低的趋势 ,Bt基因可以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黑杨的抗虫性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田移植的转基因杨树的PCR分析表明:5个转Bt单基因杨树无性系(FB40、FB45、FB56、FB59、FB60)和4个转双价基因(Bt和CpTI)杨树无性系(D9、D18、D27、D32)均检测到了Bt基因特异片段。在检测的12个转基因杨树无性系中,ELISA结果表明,转双价基因杨树无性系中以D18的Bt杀虫蛋白表达量最高,Bt杀虫蛋白含量达6754ng/g鲜叶,约占植物可溶性蛋白的0.090%;在转Bt单基因杨树无性系中以FB51表达量最高,达6796ng/g鲜叶,占植物可溶性蛋白的0.036%。  相似文献   

8.
低温对转Bt基因棉杀虫蛋白表达及其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以2个转Bt基因抗虫棉,泗抗1号(常规种)、泗抗3号(杂交种)为材料,研究了低温对转Bt基因抗虫棉叶片中杀虫蛋白表达量和氮代谢的影响。2007年,于盛蕾期、盛花期、盛铃期,将盆栽棉花18 ℃低温下处理24 h。2008年,在18 ℃低温下处理48 h。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显著降低转Bt基因抗虫棉品种叶片中杀虫蛋白表达量。但盛铃期,下降幅度最大。其中低温胁迫24 h后,泗抗1号下降23.7%,泗抗3号下降28.1%;低温胁迫48 h后,2个品种分别下降52.9%和47.6%。叶片中丙酮酸转氨酶(GPT)活性、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蛋白酶活性在低温胁迫下表现相同趋势。以上结果表明,低温可能导致叶片可溶性蛋白的合成量降低,从而导致杀虫蛋白表达水平的下降。但对可溶性蛋白的分解并未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抗虫棉Bt 毒蛋白表达量的传递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卡那霉素抗性鉴定、抗虫性鉴定和 Bt毒蛋白含量测定等三个方面对转基因抗虫棉 Bt毒蛋白表达量的传递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转基因抗虫棉美棉 3 3 B和 GK-12对棉铃虫具有显著的抗性。盛蕾期饲喂美棉 3 3 B、GK-12棉株顶端叶片 72 h后 ,初孵棉铃虫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6.8%、75 .1% ,对照 TM-1、泗棉 3号、苏棉 12三个常规棉品种 (系 )初孵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 .9%、13 .9%、9.2 %。美棉 3 3 B、GK-12盛蕾期功能叶片 Bt毒蛋白含量分别为每克鲜重 83 6.68ng、682 .5 6ng。饲喂美棉 3 3 B、GK-12与常规棉品种 (系 )杂种一代棉株顶端叶片 72 h后 ,初孵棉铃虫幼虫平均死亡率分别为 84.1%、77.2 % ,两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与常规棉品种 (系 )杂种一代功能叶片的 Bt毒蛋白含量平均值分别为每克鲜重 82 0 .5 8ng、683 .77ng。转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棉杂种一代的抗虫性表现及 Bt毒蛋白表达量与转基因抗虫棉亲本非常接近 ,杂种二代群体 Bt毒蛋白检测阳、阴性反应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 3∶ 1,回交世代 BC1 群体 Bt毒蛋白检测阳、阴性反应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 1∶ 1,与抗虫性鉴定结果高度一致。转 Bt基因抗虫性状的遗传是受一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的 ,Bt基因与 NPT II基因是紧密连锁或完全连锁的。Bt毒蛋白表达量按照一对显  相似文献   

10.
转入多个抗虫基因是解决水稻抗虫的一条有效途径.本研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2个抗虫基因(sbk和sck)同时转入3个水稻品种中,通过一系列的分子检测(PCR和RT-PCR)分析,这2个基因已经成功转入3个水稻品种中并得到了表达;同时还获得1株不含抗生素筛选标记基因(hpt)和抗虫sbk基因,却含抗虫sck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命名为YJ27-5sck.用该植株作为供体,通过杂交将sck抗虫基因转育到另外5个水稻品种中且同样得到了表达,获得了不含筛选标记基因的转sck基因阳性植株.  相似文献   

11.
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品种审定的意义和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产权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该文着重介绍了植物新品种保护的发展概况、意义及其与品种审定的异同,使读者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2.
Oil and protein crops are of growing importance in cropping systems. This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compare oil crops of linseed, rapeseed, sunflower and protein crops of faba bean and white lupin for grain production, residual plant dry matter and nitrogen. Two field experiments with either oil or protein crops were conducted in 1993 and 1994, respectively. Total dry matter production, grain yield, residues, N concentrations and mineral N in the soil were measured. Dry matter production and distribution as well as N uptake and residues varied greatly among species and between years. In 1993, oil crops gave up to 3 t ha−1 grain and 16 t ha−1 residues with sunflower, while in 1994 up to 5 and 11 t ha−1, respectively, were recorded with winter rape. Protein crops showed an opposite reaction in years. Nitrogen uptake and residual N amounts were correlated with dry matter production. Plant residues of oil crops contained 20–140 kg N ha−1; those of protein crops up to 80 kg N ha−1. Despite the variation of residual plant N the variability of mineral N in the soil at harvest was hardly influenced by crops and amounted to only 20–50 kg NO3-N ha−1.  相似文献   

13.
种子萌发是一种关键的生态和农业性状,由调控种子休眠状态和萌发潜势的内在和外部信息所决定,在植物随后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休眠是指种子在合适的条件下暂时不能萌发。乙烯是一种简单的具有多种功能的气体植物激素,在分子、细胞和整体植物水平调节植物的代谢。在适宜和逆境条件下,乙烯通过与其他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影响植物的行为。本文主要综述乙烯的生物合成与信号、乙烯在种子萌发和休眠释放中的作用以及乙烯与植物激素脱落酸和赤霉素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试图为解释乙烯调控种子萌发与休眠的分子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想。  相似文献   

14.
以Y05-222A和Y06-136R杂交得到的135株F2群体为研究材料,测定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脯氨酸(Pro)、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等6个生理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对F2群体进行偏度及峰度分析。结果显示,以上6个生理指标在F2群体中P>0.05,分布频率符合正态分布,同时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显示,这些指标与抗盐碱系数均呈极显著相关(正相关或负相关),且相关系数与总间接通径系数方向一致。POD活性的直接通径系数为0.5003,可见POD直接影响抗盐碱性;CAT活性和Pro含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317和-0.0384,间接影响抗盐碱性;SOD活性、MDA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直接或间接影响抗盐碱性。POD、SOD、Pro、CAT、可溶性蛋白和MDA各生理指标的抗盐碱作用表现为POD>CAT>Pro>可溶性蛋白>MDA>SOD。叶片数、株高、茎粗和盘径与抗盐碱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性表现为叶片数>盘径>株高>茎粗。以上结果可为研究油用向日葵抗盐碱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及其生理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农业上第一用水大户。随着人口的增长、城镇和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球气候的变化,一方面需要不断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品质量以满足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应对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严重问题。因此,研究水稻高产优质节水灌溉技术,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节约水资源,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水稻高产节水灌溉技术,分析了这些技术的生理生态效应,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水稻节水灌溉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Some novel concepts of chemomics/molomics are proposed including hydrocarbomics, alcophenomics, carboxomics, pepitomics, metabonomics, etc. like genomics, protomics and glycomics in bioomics. Some examples are given to demonstrate the chemomics and/or molomics methodology and technology based chemoinformatics and bioinformatics and their wide applications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  相似文献   

17.
果蔬食品的褐变与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生产实际,对果蔬食品产生褐变的机理及其控制途径进行探讨。通过遗传学途径,培育果蔬新品种,使之不含易氧化变色物质,增强其天然抗褐变性,是控制果蔬褐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设施果蔬栽培的小气候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蔬栽培设施内的光照、温度、水分和气体等环境因子,是各种果蔬作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设施内小气候具有其自身特点。研究分析发现,设施内的光照强度较弱,光照分布不均匀,由南向北光照强度逐渐减弱;气温地温均高于外界;相对湿度一般比露地高;另外,设施内CO2浓度低。针对设施内独特的小气候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从1963年至今,中国与肯尼亚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经历了从单向无偿援助向互利合作方式的转变,并通过政府高层往来、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农业投资及研讨会、互派专家和留学生、高校与科研机构支持等途径,以农业科技合作示范与种质资源利用、中国农业高新科技在肯尼亚推广应用、短期技术研修与培训班开设、学历农业人才培养等内容方式,在中国优良农作物引种推广、栽培管理技术体系输出、科学合作研究、农业科技人才培养、生物多样性保护、扩大农产品市场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但仍然面临前期调研不够、途径内容不多、成效比较有限、投资不足等挑战以及语言、文化和历史等问题,需要从制定长期规划、建立高层次协调机制、加强基础调查研究、拓展途径与内容、加大投资力度、完善财税政支持体系、继续重视人才培养、坚持绿色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综合应对。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驴肉的氨基酸组成,比较分析了驴肉与其他畜禽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与氨基酸组成特点。结果表明,驴肉蛋白质含量高,必需氨基酸丰富,其氨基酸总量为驴肉总量的23.5%,其中赖氨酸为9.0%,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高达39.4%。驴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必需氨基酸,尤其赖氨酸明显高于羊肉、猪肉、牛肉和鸡肉,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优质动物性蛋白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