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一、汽缸盖螺母未拧紧或汽缸垫损坏转动曲轴时如发现汽缸盖与机体的结合面处有漏气声,可能是汽缸盖螺母未拧紧,也可能是汽缸垫损坏。如为前者,应按要求拧紧。若为后者,当汽缸垫损坏不严重,可用石棉线将损坏处补好,严重时更换新垫。二、进、排气门漏气  相似文献   

2.
(1)气缸盖螺母未拧紧或气缸垫损坏。转动曲轴时如发现气缸盖与机体的结合面处有漏气声,可能是气缸盖螺母未拧紧,也可能是气缸垫损坏。如为前者,应按要求拧紧。若为后者,当气缸垫损坏不严重,可用石棉线将损坏处补好,严重时更换新垫。(2)进、排气门漏气。这类漏气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气门间隙太小,使气门关闭不严,需要重新调  相似文献   

3.
《河北农机》2014,(8):66-66
<正>1.气缸盖螺母未拧紧或气缸垫损坏。转动曲轴时如发现气缸盖与机体的结合处有漏气声,可能是气缸盖螺母未拧紧,也可能是气缸垫损坏。如为前者,应按要求拧紧;若为后者,如果气缸垫损坏不严重,可用石棉线将损坏处补好,严重时要更换新垫。2.进、排气门漏气。这类漏气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气门间隙太小,使气门关闭不严,需要重新调整气门间隙。另一种是可能在气门密封锥面上有斑点,如生锈、积炭等杂物,也使气门关闭不严。检查时  相似文献   

4.
拖拉机启动难的原因很多,但可先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检查并调整或修复。。(1)气缸盖螺母未拧紧或气缸垫损坏。转动曲轴时如发现气缸盖与机体的结合面处有漏气声,可能是气缸盖螺母未拧紧、也可能是气缸垫损坏。如为前者,应按要求拧紧。若为后者,当气缸垫损坏不严重时可用石棉线将损坏处补好,损坏严重时须更换新垫。  相似文献   

5.
一看冒烟查磨损.在发动机工作时,打开加机油的口盖,如有一股股浓烟从口盖冒出,说明缸壁活塞环各间隙磨损过大或超限,若各间隙不符合要求应及时修理.打开气门室盖,如有一丝青、白色的烟从气门根部(即气门工作面)冒出,说明气门或气门座磨损过大或烧蚀,或气门间隙过小甚至没有间隙,此时可直接看出哪个气门、哪只汽缸漏气,应及时修理.  相似文献   

6.
郑平 《河北农机》2005,(5):15-15
1.看上下冒烟,查磨损在发动机工作时,打开机油口盖,如有一股股浓烟从机油口处冒出,称下冒烟,下冒烟现象严重,说明活塞、气缸套、活塞环等件严重磨损.打开气门盖,如有一丝丝青色或白色的烟从气门根部(气门工作面)冒出,称上冒烟,上冒烟现象严重,说明气门或气门座磨损严重或烧蚀、或气门间隙过小甚至没有间隙,通过观察上冒烟情况,即可直接看出是哪个气缸漏气,应及时修理.  相似文献   

7.
<正>1.气门间隙的检査调整当气门完全处于关闭状态时,气门杆尾端与摇臂之间的间隙称为气门间隙。气门间隙是给气门、推杆、挺柱等零件受热时留出的膨胀余地。在室温下装配时留的气门间隙称为气门的冷间隙;柴油机运转在热态下,为了使气门关闭时能密封好,也需要有一定的气门间隙,称为热间隙。不同型号的柴油发动机有不同的气门间隙。发动机工作时,由于气门杆端部的磨损,会使气门间隙变大,此外,摇臂固定螺母、气缸盖螺母松动,以及气缸垫的更换也会引起气门间隙的改变。因此,必须定  相似文献   

8.
一、启动困难的原因1 天气寒冷。2 燃油系统故障。燃油系统内有空气 ;燃油内有水分 ;喷油雾化不良 ;喷油量少或不出油。3 气门间隙不对。4 气缸内压缩力不够 (不打减压扳手摇车时感觉不太吃力 ) ,气门漏气 ;活塞环粘结、折断或开口间隙过大 ;气缸盖螺母未拧紧或气缸盖密封环损坏造成漏气 ;供油提前角不对 ;燃烧室镶块起动孔堵塞。二、排除方法1 放出机油加热至 80~ 1 0 0℃ ,再加入机内。2 排除空气 ,拧紧所有油管接头螺母、螺栓 ;清洗燃油箱、油管 ,更换柴油 ;拆下喷油器 ,用木片、布料或毛刷清除油嘴伸出部分表面的积炭 ,再拧紧在高…  相似文献   

9.
配气机构发出的敲击声,主要由气门敲击声、气门脱落或折断后落入汽缸、气门弹簧折断等造成的。一、气门敲击声。发动机低速工作时,可在气门室罩盖处听到清脆地“哒哒”声。原因主要是气门间隙过大而造成的,由于与气门座以及配气组件等零件的磨损,使气门间隙发生变化所致。诊断方法是:当发动机低速工作时,在气门罩盖处听到清脆的“哒哒”声而后稍加油门(不能太大),如听到“嘭、嘭”的敲鼓声,即可证明气门间隙过大。排除方法是检查和调整气门间隙。二、进、排气管异响。在进、排气管处听到“吱、吱”的响声并伴有发动机功率下降、启动困难、排…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气门漏气,直接影响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发动机气门漏气后,启动困难,功率下降,燃烧不完全,积炭严重。所以在修理或检查调整气门间隙时要注意气门的技术状态。发动机气门漏气的原因较多,现分别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气门漏气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特性和使用经济性。因此,机械使用维修人员对气门漏气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1 气门漏气对发动机的影响 (1)气门漏气会造成发动机汽缸漏气,压缩终了压力和温度以及燃烧爆发压力都将降低,其结果是导致发动机功率不足、耗油增加、燃料在汽缸燃烧不良、排气冒烟或空气滤清器窜气,严重时使发动机启动困难,甚至使发动机工作平衡受破坏,运行过程常出现异常振动。 (2)气门漏气后在高温气流的冲烧下,气门头部和气门座很快被烧蚀,使机械强度下降,进而磨损、变形,使漏气更加严重和积炭增多,造成恶性循环。由于气门漏气,润滑气门导杆和导管的机油就受到高温冲刷而被……  相似文献   

12.
<正>(1)汽缸盖罩壳处发出轻微的"嘀嘀"声,冷车比热车明显,而且响声的频率随着转速变化而变化,低速运转时,汽缸盖罩的金属敲击声可以听得很清楚。这是由于气门间隙过大,摇臂撞击气门杆而发出响声。此时可检查气门间隙,不符合时需调整。(2)汽缸内发出"哒哒"的敲击声,低速时较轻,高速时较重。这是气门碰活塞顶,可能与气门间隙有关,应及时调整气  相似文献   

13.
一、研磨气门用锤子敲打研磨发动机气门与气门座时,不是采用专用工具或者气门捻子,而是把汽缸盖翻过来,在气门杆上套一只弹簧,然后用锤子使劲敲打。这种操作方式,很容易造成气门杆弯曲、气门导管或气门座损坏,而且由于敲打用力不均匀和不垂直,势必造成气门与气门座的密封面不平整,进而引起气  相似文献   

14.
<正>一、气缸压缩压力不足在柴油机工作中,如果出现气缸压缩压力不足故障,将使燃料燃烧不完全,导致柴油机冒黑烟。1.气缸压缩压力不足的原因(1)气缸套磨损过度或活塞环胶结在活塞环槽内。(2)活塞环安装于气缸套中时,它的开口间隙几乎在一条直线方向上,没有相互错开120°。(3)气缸盖螺栓没有拧紧,有松动情况。(4)气缸垫损坏。(5)进、排气门的气门间隙过小。(6)进、排气门与气门座的密封性差,以致漏气。(7)维修时气门座圈进行镶套修复不合要求,以致  相似文献   

15.
1.汽缸盖下面翘曲变形,因漏气而烧坏汽缸垫。2.缸盖螺栓未按要求顺序均匀地拧紧,或各螺栓扭紧力矩相差太大,汽缸垫压得松的部分在高压气体和冷却水的冲击下,汽缸垫极易损坏。3.汽缸套台肩凸出机体平面的高度不够,汽缸套不能通过汽缸垫被压实机体中,高压气体就容易烧蚀汽缸垫。4  相似文献   

16.
苏杭 《南方农机》2003,(1):25-25
调整气门间隙是维修、保养柴油机时必须完成的调整项目之一,调整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为此,在调整气门间隙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调整前必须先拧紧摇臂轴支座紧固螺母很多驾驶员不注意检查该螺母有无拧紧或松退、滑扣,拿起扳手就拧调整螺母,结果工作中该螺母松退,气门间隙很快变大。2.调整前注意检查摇臂头工作面发动机工作中,摇臂头弧形工作面不断地与气门杆端部撞击、滑磨,特别是在润滑不良的情况下,会造成弧形工作面严重磨损,磨出凹坑,严重时气门杆端部卡入凹坑而折断摇臂。因此,调整前必…  相似文献   

17.
(1)拆卸汽缸盖时,应在冷机状态下进行。若在发动机刚熄火、温度较高的情况下拆卸,则汽缸盖容易产生翘曲变形,特别是多缸发动机缸盖较长,更容易翘曲变形。(2)调整气门间隙时,在热机和冷机情况下,其间隙值是  相似文献   

18.
由于配气机构的有关零件在工作中会磨损,所以气门间隙会慢慢变大,但特殊情况下气门间隙也会变小,主要发生在检修时更换了新汽缸盖或镶过新气门座圈的机子上。因新气门座质地疏松,试车与气门拍打后质地变得密实,就会下陷一些。气门也随着气门座下陷而向摇臂方向移动,缩小了与摇臂撞头之间的距离,气门间隙就变小了。所以修理试车后应重新调整气门间隙。  相似文献   

19.
由于配气机构零件受热膨胀及磨损,将改变原气门间隙,所以在修理中要检查和调整气门间隙。 1.用厚薄规检查并调整气门间隙 要做到准确地检查、调整气门间隙,则该气门必须处于完全关闭状态,即挺杆底面应落在凸轮的基面上。顶置式气门应调整摇臂端头的调整螺钉;侧置式气门应调整挺杆上的调整螺钉。调整时,先松开锁紧螺母及调整螺钉,将厚薄规插入气门与摇臂式调整螺钉之间,旋紧调整螺钉,使厚薄规被轻轻压住,拉动厚薄规时稍感有阻力,再旋紧固定螺母。最好再用厚薄规复  相似文献   

20.
1.螺丝松动与滑丝。摇臂座螺钉、气门调整螺钉松动与滑丝可使气门间隙发生变化;凸轮轴止推紧固螺栓松动使凸轮轴工作时产生串动,从而引起气门间隙忽大忽小的变化。气门摇臂座螺母、摇臂调整螺钉锁紧螺母一定要拧紧,丝扣损伤的螺栓、螺母要换掉。2.气门推杆弯曲。气门推杆上接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