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渔船在海上的安全与舒适性越来越被重视。研究了小型远洋鱿钓渔船外龙骨的结构形式,结合特定航行区域的波浪散布图,采用三维势流理论对有外龙骨的渔船进行船体运动响应计算,并与无外龙骨时的船体运动响应进行比较,为外龙骨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涌浪是近海波浪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持续时间长且蕴含巨大能量,可导致渔船沉没事故,造成生命、财产和环境危害。合成孔径雷达(SAR)能够对海浪成像并提供二维方向谱,成为遥感海浪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将利用欧空局环境卫星搭载的高级合成孔径雷达(ENVISAT-ASAR)的波模式轨道数据提供的涌浪信息,量化涌浪在中国近海浪致渔船沉没事故中的影响。首先,对浪致渔船沉没事故、ASAR数据和模式数据进行时空匹配;其次,对匹配成功的数据进行对比统计,分析涌浪要素特征,量化涌浪影响。结论:渔船沉没事故发生时,(1)天气形势多为冷空气、温带气旋或台风;(2)风浪、涌浪混合有效波高绝大部分大于2.0 m,涌浪波高占比在50%以上;(3)风浪和涌浪夹角45°,当同时满足(2)和(3)条件时更容易发生沉船事故。  相似文献   

3.
双船底拖网是目前我国海洋渔业中主要的生产作业方式,作业时渔船通过曳纲曳引网具,搞清楚曳纲的形状和张力,并提出适当的计算和设计方法,显然和配置网具、渔船乃至渔获效率均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是根据东、黄海区作业的双船底拖网渔轮的生产特点,从曳纲进行力学分析着手,建章曳纲在运动时的微分方程,并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解。  相似文献   

4.
大型专业鱿钓渔船合适作业间距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头足类对光反应的最低背景照度(0.01 lx),用点光源海面照度计算方法,对鱿钓渔船不产生灯光干扰的合适照度间距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大型鱿钓渔船抛锚位置与相邻渔船的合适作业间距计算公式为LZ=(72.9652 10.7151h1)P01.2535 (72.9652 10.7151h2)P02.2535 225。根据该公式计算可得,集鱼灯总功率均为360 kW、灯高为7.0 m的两艘大型鱿钓渔船的合适作业间距应为0.83n m ile。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舟山海区航行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舟山浪岗山附近接连发生多起重大人员伤亡和失踪事故,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迫切需要我们对舟山海区航行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成因与对策进行探索研究。本文通过对事故的调查分析,围绕船员、船舶、环境和管理各要素中与事故相关因素的归纳和分析,探索消除这种危险和危害的可行措施,从而最大限度地遏制或减少该水域航行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海区海洋捕捞渔船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结合有关南海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状况资料,对1979-2013年南海区(广东、广西、海南)海洋捕捞机动渔船的数量、吨位、主机功率的总规模以及主机功率结构、作业类型结构的变迁和现状进行评价分析。2013年南海区海洋捕捞渔船总计81 647艘,156.6万吨,其中机动渔船78 671艘,382.3万千瓦;机动小型渔船数量最多,超过75%,早期增速快,近十年较为稳定;大型渔船数量极低,增速缓慢,目前仍不足0.6%;中型渔船较为稳定;刺网作业渔船数量最多,拖网渔船次之,各类型渔船均已从增长期进入调控管理期。南海区捕捞渔船目前存在总体规模过大、数量结构上小型渔船偏多、捕捞作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压减捕捞渔船总体规模,在结构上重点压减小型渔船,适当保留大型渔船规模,同时应进一步调整捕捞作业结构,压减小型渔船拖网、刺网作业,积极发展钓捕,适当发展围网和深水拖网。  相似文献   

7.
基于VMS的我国捕捞渔船出海时间与航程量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海捕捞渔船在各渔场的出海时间与航程量化数据是渔业管理中的参考信息,本文根据船舶监控系统2018年2.5万余艘海洋捕捞机动渔船的12.87亿条船位数据,利用渔场格网与渔船轨迹的拓扑关系,设计了捕捞渔船出海累计时间与航程计算方法,统计出累计时间3439 万h,累计航程25512 万km,分析结果显示:各省出海作业渔船主要分布在其沿海附近渔场,累计时间和航程近海高于远海。辽宁省、山东省、浙江省、广西区的捕捞渔船的累计时间值存在两个峰值与谷值,辽宁省、山东省两省与浙江和广西区相比1~3月累计时间明显偏低。量化方法与统计结果可辅助于渔业限额捕捞管理。  相似文献   

8.
我省大陆海岸线长2110公里,位居沿海省份第五位,近海水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我省渔船数量多,船只分布广,地区差异大。目前,全省渔船有4万多艘,其中捕捞渔船和养殖渔船占97%,木质渔船占近92%。这些木质渔船老化严重,技术落后,安全问题格外突出,已经严重制约了辽宁省海洋渔业的健康发展。学习采纳吸收先进的管理办法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远洋渔业的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渔船在白令海和俄霍次克海域进行渔捞作业和航行,冬季作业时遇到的最大的安全问题就是上浪结冰。我国北方渔船冬季航行也经常遇到迎风舷严重结冰的现象,这不仅影响渔业生产正常的进行,也严重威胁渔船的安全。据国家海洋局的统计资料表明,大连老虎滩一月平均水温为一It左右,成山头和干里岩的表层水温为一2.SC,考虑我国目前的渔场分布及渔船活动规律,通常认为36”N以北的海区具备结冰条件;而37”25’N到38“45’N之间的黄海和渤海区为最易发生结冰海域。实际调查中渔船船长也反映在成…  相似文献   

10.
根据GIS原理和功能,探讨捕捞作业海域内生产渔船动态变化,可直接服务于捕捞生产和安全管理。本文应用舟山市海洋与渔业局AIS系统,在一定时间内采集与分析研究海域内虾拖网渔船坐标位置和数量资料。结合研究海域形状和我国捕捞渔区划分标准,对研究海域进行分区处理。利用Arc GIS软件,处理各分区内虾拖网渔船变化数据,制作浙江省虾拖网渔船作业分布图,参考人口重心模型计算虾拖网渔船作业分布重心,分析目标海域虾拖网渔船作业短期分布变化,为虾类资源调查、渔业生产安全保障以及渔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集鱼灯照度分布计算和模拟是研究灯光渔船集鱼灯合理布置的重要途径。利用海表面风速、相对湿度数据、集鱼灯参数、渔船参数,在分析光子传输特性的基础上,运用蒙特卡洛方法建立灯光渔船集鱼灯海面照度模型。该模型利用米氏散射计算相对湿度与海表面风速对光子的吸收和散射,并考虑光子进入水面时海表风速对菲涅尔反射的影响。研究模型与叠加法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的理论计算值与实测值线性拟合斜率系数更接近1。计算不同风速及相对湿度的海面照度,结果表明:照度随着与船中线距离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相对湿度一定,随着与船中线距离的增加,先是风速越大照度越大,随后风速越大照度越小;风速一定,相对湿度对海面照度影响较小。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集鱼灯海面照度模型,为今后灯光配置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渔船安全救助存在的遇险渔船定位难等问题,提出一种渔船安全救助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以电子海图综合信息处理显示系统为平台,通过Inmarsat-C、AIS、GPS及GPRS等通信手段自动采集渔船的动静态信息,能够在电子海图上观察渔船和搜救船舶的分布情况,实时地向搜救船队发出搜救调度指令,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遇险渔船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为检验台风作用下单锚系泊渔船锚链的可靠度指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测量了5组不同直径电焊有档锚链的直径,根据台风Ketsana引起的风浪流联合作用下环境荷载数据进行模拟,并利用改进的二阶矩法对结构所受荷载进行分析,得出5组不同直径(12.5、16.0、19.0、20.5、22.0 mm)锚链在系泊力作用下的可靠指标与失效概率,并进一步对渔船锚链设计提出优化。研究表明,参考钢结构承载力安全指标,对台风来临时的风浪流数据及锚链结构进行可靠性分析,可有效提高渔船防灾时锚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内陆渔业大多是生计渔业,太湖的刺网作业是典型的家庭经营模式的生计渔业。本研究对太湖地区主要专业渔村刺网渔船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讨太湖生计渔业的发展现状。研究结果表明:(1)80%以上的刺网渔船渔业渔民年龄大于45岁,老龄化现象明显;(2)刺网渔船渔业渔民受教育水平最高为初中,60%以上的渔民受教育水平为小学,渔民受教育程度较低;(3)所调查的渔船中,若不考虑人力成本,有98%盈利,但是小功率渔船(6.468 kW)和较大功率渔船(8.820 kW)平均利润差别较大。太湖刺网渔船渔业的渔民属于社会的弱势群体,经济状况较差,面对亏损又不能放弃捕捞渔业。因此,应从可持续生计渔业的角度来制定生计渔业的管理制度,维护太湖捕捞渔业社会经济的稳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舟山远洋渔业企业经营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得出当前舟山远洋渔业体制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渔船融资租赁、渔船作价入股产权脱钩、沿用现在模式加强管理、渔船并购租赁经营4种远洋渔船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方案,并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其中渔船并购、租赁经营相对合理。最后针对性地提出推动远洋渔业经营体制改革创新的对策:一是加强政策引导,建立合作社、船东会(会员制)多形式组织模式;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建立远洋渔业市场价格平准基金和涉外安全风险预备基金;三是按高标准、严要求操作,进一步提高远洋渔业企业资格条件。  相似文献   

16.
海洋捕捞渔船的成本收益及其影响因素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宁波市主要专业渔村调研结果,分析海洋捕捞的成本构成情况。研究结果:(1)如果不计劳动力成本,奉化有75%渔船盈利;如果计劳动力成本,奉化渔船亏损率50%以上,功率越大亏损越高;(2)通过单位成本(含劳动力成本)收益率以及单位燃油成本收益率发现,奉化海洋捕捞渔船的两项指标都为负值(即亏损),而且功率越大的渔船亏损越高;(3)渔业税费支出较少,渔船融资方式主要分为独资和合资两种。通过研究结果得到主要结论:(1)冰、燃油费和劳动力的成本是影响海洋捕捞渔船收益的最重要因素;(2)季节变化、税费问题以及集体经济分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本收益;(3)人员流动性、渔业从业人员教育程度等问题是发展未来海洋捕捞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竿钓渔船的设计特点作了阐述,并对其主尺度等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供研究设计竿钓渔船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南沿海是受热带气旋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是渔船安全避风的场所,而目前中国东南沿海现有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仅能满足43%机动渔船避风锚泊的需求。根据国家制定的新建和扩建一批避风能力达到11级的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以满足70%机动渔船停泊避风需要的"十二五"渔港建设规划目标,本研究中以浙江省为例,将复杂的渔港选址问题运用数学方法予以处理,给出了浙江省拟建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的数量及其布局方案,并提出了台风登陆时拟建渔港的放大系数,为国家"十二五"渔港建设规划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表温和黑潮年间变化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1998—2007年6—11月西北太平洋中国鱿钓船的生产统计数据,结合黑潮及表温等海洋环境资料,分析了近10年来表温和黑潮年间变化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月经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超过5%的海域:6月为171°-174°E和176°-180°E;7月为157°-161°E、167°-169°E和179°-180°E;8月为151°-158°E;9月为152°-160°E;10月为146°-147°E、151°-160°E;11月为145°-148°E、150°-156°E。各月纬度向作业船次所占比重均超过20%的海域:6月为39°-41°N;7月为40°-42°N;8月为41°-44°N;9月为42°-45°N;10月为42°-44°N;11月为40°-42°N。渔场分布变化纬度向远比经度方向大。研究认为,作业渔场年间变化的原因可能来自其表温年间变化(同一月份的水温年标准差大)和黑潮等因素。黑潮大弯曲年份,主要作业渔场150°-160°E海域表温通常较低,作业渔场分布广泛,但CPUE较低;而黑潮小弯曲年份则情况相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一种使用北斗船位数据提取灯光罩网渔船的作业状态特征的方法,选取桂北渔36288、61999、62666和68209四艘灯光罩网渔船2017年的北斗船位数据,使用阈值综合判别的方法判断渔船作业的状态,通过航速、水深和时间区间的阈值判别渔船作业状态的船位点,利用船位分析软件(AST)提取渔船的作业天数、作业日期、作业时长以及对应的作业位置信息,并与实际填写的渔捞日志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结果显示:提取的结果和实际记录的结果误差较小,其中作业天数每月差值在0~3 d以内;对应的作业日期准确率在94.45%以上;作业时长每日最大误差不超过2.4 h,最小误差为0 h,总平均误差为1.49 h,且提取的作业时长和渔获率存在明显的显著性差异,相关系数r=0.512(P0.01);作业距离差值较小,总体在50 km以内。因此可以确定,本研究根据北斗船位数据提取灯光罩网渔船作业状态特征的方法可靠,具有较大的实用性和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