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不同生育期桔梗对钙、镁吸收规律和累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不同生育期桔梗各部位中的钙、镁含量和累积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桔梗根部钙元素的累积量从现蕾期开始增高,开花期和种子期的钙元素累积量占根部全部钙元素累积量的75.8%。叶部钙元素的积累量开花期最高,为2.8 mg/株,苗期最低,为1.5 mg/株;茎部对钙元素的积累量也在开花期时最高,为11.6 mg/株。桔梗根部镁元素累积量在现蕾期最高,为6.5 mg/株。茎部镁元素累积量随着植株的生长呈下降状态,从苗期的3.7 mg/株降到种子期的1.0 mg/株。叶部镁的累积量一直呈缓慢增长,种子期最高,累积量仅为1.4 mg/株;由于桔梗整个生育期对镁、钙元素的需求量较低,因此,可在移栽前或现蕾期适当补充钙、镁等微量元素肥料即可满足桔梗对钙、镁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宋刚 《农技服务》2023,(6):64-67
为明确贵州省剑河县土壤中量元素状况,科学补充中量元素,平衡作物营养,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对剑河县12个乡镇140个土壤样本中的交换性钙、镁及有效硫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剑河县土壤交换性钙平均含量为1 144.42 mg/kg,岑松镇的土壤交换性钙最高,为2 088.40 mg/kg,磻溪镇最低,为653.81 mg/kg。全县有29.29%的土壤缺钙。交换性镁平均含量为118.40 mg/kg,有49.29%的土壤缺镁,其中磻溪镇、观么镇、柳川镇、敏洞乡、南加镇和南寨镇有超过50%的土壤存在缺镁。土壤交换性钙镁比的平均值为10.72,但仍有5.71%和3.75%的土壤存在生理性缺钙和缺镁的风险。有效硫含量适宜,平均为19.97 mg/kg,仍有53.57%的土壤存在缺硫或潜在缺硫。为此,生产上应针对不同农作区的土壤中量元素状况,因地制宜增施钙镁硫肥。  相似文献   

3.
东北细辛根系氮、磷、钾三要素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年生、不同生育时期东北细辛根中氮、磷、钾三要素积累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东北细辛根中氮、磷、钾三要素的积累规律基本相同,即在生育前期、展叶至开花期,根中含量较高,开花后期到果前期根的积累水平降低,果后期各年生东北细辛积累氮、磷、钾又逐渐上升,表现为前期高、中期低、果后营养又增长的变化趋势。6年生东北细辛不同时期需要三要素比例为:5月18日17.1:0.1:1.1、6月18日12.9:0.1:0.5、7月18日15.1:0.1:1.2、8月18日12.5:0.1:0.7,为东北细辛科学合理地施肥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两系杂交稻硫镁钙吸收运转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田试验结果表明,两系杂交水稻每公顷产6 316.5~9 720 kg稻谷,需吸收硫14.1~22.7 kg,镁18.0~32.7 kg,钙24.3~41.3 kg.生产100 kg稻谷的硫、镁、钙吸收量两系早稻低于两系晚稻,两系稻低于参比稻.稻株最高含硫量在分蘖期,成熟期最低,钙与硫相反,镁齐穗期最高.早稻吸收硫、镁高峰在孕穗至齐穗间(分别为0.337和0.738 kg/hm2·d)、吸钙高峰在幼穗分化至孕穗间(1.006 kg/hm2·d),两系晚稻的硫、镁、钙吸收高峰均在幼穗分化至孕穗期,峰值分别达到0.529、0.810和1.305 kg/hm2·d.三者向谷粒中的运转率是硫>镁>钙,两系稻高于参比稻.  相似文献   

5.
以2年生人参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试验设置K0(0 mg/kg),K1(40 mg/kg),K2(80 mg/kg),K3(160 mg/kg K),K4(320 mg/kg)5个钾肥施用量,于人参出苗后每20 d取样1次,共取样5次。研究施钾对人参根和茎、叶中氮、磷、钾、钙、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和茎中钾含量在第3、4、5次取样时,叶中钾含量在第2、3、4、5次取样时,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K0、K1、K2根中钾含量与各处理茎和叶中钾含量表现为降低趋势,降低程度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减小。K3、K4根中钾含量则略有增加。前3次取样时,各处理茎和叶中钾含量低于根,后2次取样时,K0、K1、K2根高于茎和叶。施钾能够提高叶与生长前期根的氮含量,且取样期间叶中氮含量始终高于根和茎。根和叶中磷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取样期间,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根、茎、叶中氮、磷含量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钙、镁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各处理根中钙、镁含量表现为降低趋势,茎和叶中均表现为增加趋势。根、茎、叶中钙、镁含量在不同钾浓度下最终均表现为叶中最高,不同的是较高施钾量的此表现较早。  相似文献   

6.
为探求水稻钙和镁吸收规律,进一步提高产量,通过2 a10个点次的田间对比试验,比较了农民习惯施肥(FFP)和实地养分管理(SSNM)下水稻茎叶、植株及籽粒的钙镁吸收和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FFP相比,SSNM产量提高了6.66%-20.37%,平均增产13.7%,8个试验点增产显著。FFP水稻茎叶和籽粒的含钙量分别为2.24-3.10 g.kg-1和0.10-0.27 g.kg-1,含镁量分别为0.80-1.38 g.kg-1和0.62-0.97 g.kg-1。水稻植株中氮镁积累量分别是1.55-20.08 kg.hm-2和7.69-14.86 kg.hm-2,1 000 kg籽粒吸收钙1.66-2.56 kg,吸收镁1.16-1.86 kg;SSNM水稻茎叶和籽粒含钙量分别为2.45-3.40 g.kg-1和0.12-0.29 g.kg-1,含镁量分别为0.85-1.37 g.kg-1和0.62-0.94 g.kg-1,水稻植株中氮镁积累量分别是16.71-22.91 kg.hm-2和9.33-16.35 kg.hm-2,1 000 kg籽粒吸收钙1.66-2.67 kg,吸收镁1.19-1.71kg。两种施肥方式下钙镁的含量和1 000 kg籽粒吸收钙镁量无明显差别;SSNM钙镁的积累量均高于农民习惯施肥。表明,寒地水稻钙镁需要量较高,每1 000 kg水稻需要钙镁含量平均为2.04 kg和1.51 kg,SSNM对水稻茎叶和稻穗钙镁含量影响不大,由于其提高了水稻产量,因此促进了钙镁吸收。  相似文献   

7.
植烟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及对烟叶钙镁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曲靖烟区不同类型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和烟叶钙镁含量分布情况以及土壤和烟叶钙镁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当地平衡施用钙镁肥料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以4种类型植烟土壤中的交换性钙、镁含量及对应区域烤烟烟叶中钙、镁含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4种类型土壤交换性钙平均含量依次为新积土(3180.75 mg/kg)紫色土(2918.71 mg/kg)红壤(2429.65 mg/kg)水稻土(2295.10 mg/kg);4种类型土壤交换性镁平均含量依次为紫色土(453.42 mg/kg)新积土(388.23 mg/kg)水稻土(288.30 mg/kg)红壤(262.04 mg/kg);红壤、水稻土、新积土、紫色土在交换性钙、镁含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十分丰富,交换性镁含量较丰富,交换性钙、镁比处于适宜比例的样本较少;不同土壤类型交换性钙、镁含量与pH、有机质以及大量营养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各不相同;不同类型土壤上中部叶烟叶钙、镁含量差异均不显著,而下部叶与其他部位钙、镁含量差异显著。【结论】随着土壤交换性钙、镁比的增大,下部叶钙含量依次增大,而烟叶镁含量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8.
土壤镉污染对水稻孕穗期植株生长及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Cd对水稻孕穗期植株生长的影响及其在植株体内的积累分配特征,以水稻品种中优169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不同含量Cd对水稻孕穗期植株根系活力、干物质量以及Cd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孕穗期根系活力和器官干物质量均随土壤Cd含量的提高而降低,当Cd含量为5 mg/kg时,水稻根系活力和器官干物质量均受到明显抑制;随着Cd含量的提高,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的Cd含量以及积累量均明显增加;1 mg/kg的Cd处理下水稻根系Cd富集系数和分配比例下降,而转运系数以及地上部的富集系数和分配比例增加;5 mg/kg的Cd处理下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的Cd富集系数、转运系数以及地上部的Cd分配比例下降,而根系的Cd分配比例增加。较高程度的Cd污染,抑制了孕穗期水稻的生长。Cd污染增加了水稻各部位对Cd的积累,但高Cd污染时Cd向水稻地上部迁移与分配的能力会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辽宁省花生产地速效钾含量偏低,钾肥施用量不足的现状,探究不同钾水平对花生根系、根瘤特性、主要养分吸收速率以及产量的影响,以期明确最佳的钾肥施用量,为当地的花生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本试验于2018—2019年在沈阳农业大学进行,以农花9号为试材,设0(CK)、112.5 kg·hm-2(T1)、225 kg·hm-2(T2)和337.5 kg·hm-2(T3)4个钾肥处理,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花生根系干物质积累、根系形态、根瘤特性、植株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2年试验结果表明,施钾对花生根系干重影响不大,各处理的根系干物质积累量无显著差异;与未施钾肥的CK相比,T2处理的施钾量可显著增加花生的总根长、总根表面积和总根体积;根瘤对钾素较敏感,在施钾量为112.5 kg·hm-2时,根瘤数量及干重在各时期均达到最大,钾素的施入促进了根瘤在花生结荚期的衰老;增施钾肥提高了植株氮、磷、钾素的最大积累速率、平均积累速率和最大积累量,延长了氮和钾的活跃积累期;施钾225 kg·hm-2时单株荚果数等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结论】施钾量为225 kg·hm-2(T2)时,最有利于花生根系生长和养分吸收,增产效果最好;在施钾量为112.5 kg·hm-2(T1)时,最有利于根瘤的生长,增产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贵阳市开阳县植烟土壤中量元素状况,科学补充烟田中量元素,对开阳县79个植烟土壤样本交换性钙、镁及有效硫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分析其分布状况。结果表明:开阳县植烟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在1.1430.41cmol/kg范围内,平均交换性钙含量为9.51cmol/kg,有34.18%的土壤较缺钙,宅吉植烟土壤交换性钙最高,冯三最低。交换性镁平均为2.36cmol/kg,有12.66%的土壤缺镁。土壤交换性钙镁比在0.6730.41cmol/kg范围内,平均交换性钙含量为9.51cmol/kg,有34.18%的土壤较缺钙,宅吉植烟土壤交换性钙最高,冯三最低。交换性镁平均为2.36cmol/kg,有12.66%的土壤缺镁。土壤交换性钙镁比在0.6716.91范围内,平均为4.49,有67.09%的土壤存在生理性缺钙的风险。钙镁比值与交换性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255。随着土壤pH值的增加,土壤交换性钙、镁含量逐渐增加,特别是交换性钙增加显著。土壤有效硫含量较丰富,平均为30.88mg/kg,有18.99%的土壤存在缺硫或潜在缺硫。  相似文献   

11.
细辛不同品系性状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品系北细辛生长发育性状,进行新品种选育。[方法]对"北细01"、"北细02"和"北细03"3个细辛品系的单株鲜重、单株根鲜重、发育芽数及挥发油含量等性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各品系产量、挥发油均在第5年增长最快;"北细03"产量、发育能力均高于其他2个品系,挥发油含量高于"北细01",低于"北细02;"5年生各品系干燥根挥发油含量均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值,6年生各品系干燥根挥发油含量均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值。[结论]"北细03"是较优良的北细辛品系,有望成为新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2.
王南  臧埔  于英  刘霞  郜玉钢  张连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239-2240,2280
[目的]筛选北细辛、汉城细辛愈伤组织诱导的适宜条件。[方法]选用北细辛、汉城细辛不同的外植体,在不同的培养基上加入不同浓度配比的外源激素进行诱导。[结果]北细辛、汉城细辛的根茎为最佳外植体。北细辛最适培养基为MS+0.60 mg/L6-BA+0.15 mg/LNAA,汉城细辛最适培养基为MS+0.60 mg/L6-BA+0.10 mg/LNAA。[结论]该研究为再生植株诱导、规模化生产、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北细辛挥发油与营养元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吉林省通化产六年生北细辛不同生育时期挥发油与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并通过SA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北细辛挥发油含量与氮、磷、钾含量间呈显著的正相关,且与磷的相关系数最大,达0.8935,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氮相关系数为0.5804,与钾的相关系数为0.5085。在与其他微量元素的相关性比较中发现,硫与挥发油的相关系数较大,为0.6295,超过与氮和钾的相关系数,但其显著性概率较低仅为0.0693。经回归分析,挥发油与营养元素间的函数方程为挥发油=-0.8864+0.0008N+0.5686 P-0.0122K-16.6202B-5.3261Zn。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北细辛、蓝靛果忍冬和软枣猕猴桃的VA菌根进行了调查研究,观察了其泡囊丛枝,计算了VA菌根的侵染率,对3种计算VA菌根侵染率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计算比较表明,以格线交叉法的平均数标准差最小,因而该法较为精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中药材的分子水平鉴定提供依据。[方法]从汉城细辛、北细辛、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中提取基因组DNA,使用200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并通过聚类分析研究药材间的亲缘关系。[结果]129条引物有扩增产物,占总引物数的64.5%,其扩增片段大小为250~2 000 bp。筛选出19条扩增出清晰条带、重复性好的引物。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种内相似性大于种间相似性,汉城细辛和北细辛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该研究在DNA水平上证明了汉城细辛和北细辛与蒙古黄芪和荚膜黄芪是不同品种的药材,而细辛和黄芪存在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6.
细辛提取物对镰刀菌抑菌作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细辛对镰刀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了细辛对镰刀菌的抑菌作用,采用电导法研究了细辛对镰刀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结果表明:细辛对镰刀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菌丝比孢子对细辛提取物的敏感性更强。电导率测定结果表明,细辛提取物处理的镰刀菌的电导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了细辛提取物可以破坏镰刀菌的细胞膜选择通透性,导致内容物外渗,细胞膜是细辛提取物的作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7.
曹静  夏秀红  赵志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024-5025
[目的]为开发植物源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丁香、细辛、藿香、苍耳等45种植物为材料,用80%无水乙醇提取其中的生物活性物质。以80%乙醇稀释100倍为空白对照,施佳乐稀释1 000倍为化学对照,研究不同植物提取物对仙客来灰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18种植物提取物对仙客来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9种植物提取物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1%细辛提取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94.05%),其次为丁香、藿香、藁本和苍耳;稀释200倍后,细辛提取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与化学对照无显著差异,而丁香、藿香、藁本和苍耳提取物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相当(均为0)。[结论]细辛提取物对仙客来灰霉病菌的杀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8.
21种中草药醇提物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开发理想的植物源杀菌剂。[方法]以链格孢菌和灰霉菌为供试菌种,用生长速率法分别对21种中草药乙醇提取物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试。[结果]用提取物质量浓度为0.02 g/ml进行初次筛选时,丁香、牵牛子等7种提取物对灰霉菌抑菌率在70.00%以上;丁香、牵牛子等7种提取物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50.00%以上;用提取物质量浓度0.01 g/ml进行二次筛选,丁香、细辛、辛夷和苦参4种提取物对灰霉菌的抑菌率分别为100%、69.67%、62.52%、62.21%,与多菌灵相当;丁香、黄连、苦参、高良姜、细辛5种提取物对链格孢菌抑菌活性分别为100%、72.60%6、7.30%、63.90%、54.30%,均明显高于多菌灵6.90%抑菌率。[结论]丁香、苦参、细辛对两种真菌的抑制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选用目前市场上的几种低毒新农药,针对细辛叶枯病进行了室内、外防治筛选试验。结果表明,50%凯泽烟酰胺水分散粒剂、凯润250g/L乳油、10%世高可分散粒剂对细辛叶枯病防治效果明显,2000倍液防效分别为90.7%、85.6%、74.8%,对照药剂防效仅为10.3%。  相似文献   

20.
该文通过育苗、造林试验和实验室测定,研究了奥地利黑松的生长特性及抗寒性.结果表明:奥地利黑松幼苗根系发达,主根长、侧根粗壮、层次明显,鲜质量大,与乡土树种油松形成鲜明对照.苗木地径生长量显著大于油松;高生长较快的季节出现在6月下旬至8月下旬,生长量占全年总量的42.3%.31年生奥地利黑松的高生长速生期出现在第15~20年,生长量占树高的32.1%.与油松相比,奥地利黑松树高生长较慢,胸径大于油松,材积年生长量0.007 4 m3,是油松的2倍.人工冷冻处理,测定针叶组织的电解质渗出率,在-20~-40℃条件下,奥地利黑松电解质渗出率明显大于油松;用拟合的Logistic测算出组织的半致死温度(LT50),奥地利黑松的LT50为-16.2 ℃,油松的LT50为-17.9 ℃,其抗寒性比油松弱.针叶组织中较低的束缚水含量、K+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ABA含量是奥地利黑松抗寒性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