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方伊维菌素注射液临床效力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方伊维菌素注射液(伊维菌素、氯氰碘柳胺钠),经临床试验验证,绵羊按每50 kg体重皮下注射1 mL,可驱杀绵羊胃肠道线虫、吸虫、体外寄生虫(蝇蛆),总有效率高达93%以上.结果表明2种驱虫药物配比合理,具有明显的相互增效、提高杀虫谱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999年 5月在红旗马场 ,我们采用伊维菌素注射治疗绵羊螨病 ,收到很好的效果。1 材料和方法药物采用由北京中农华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含 0 .1%伊维菌素的伊力佳注射液。治疗绵羊 ,选自然感染的个体羊群的绵羊 2 0只 ,临床症状非常严重 ,有掉毛现象。给药绵羊 (18只 )按 0 .3mL/kg .b .w(含伊维菌素 0 .3mg)剂量股内侧皮下注射。 15d后重复注射一次。对照组绵羊 (2只 )。2 治疗结果2 .1 临床变化 从第一次注射给药后 ,给药组的绵羊骚痒症状逐渐减轻 ,在第 5天时 ,严重的皮肤病变部位的痂皮开始松动脱落 ;第 10~ 2 0天时 ,所有…  相似文献   

3.
南非把伊维菌素引荐到马来西亚之后仅三年的时间,就有了绵羊体内捻转血矛线虫对伊维菌素产生抗药性的最初报道(Van Wyk等1987)。最近,报道抗伊维菌素的有巴西绵羊(Echevarria等,1989)和美国德克萨斯州山羊体内的捻转血矛线虫(Craig等1990)、新西兰绵羊和山羊及苏格兰山羊体内的奥  相似文献   

4.
应用不同剂量倍克虫复合制剂(伊维菌素,丙硫苯咪唑),对放牧绵羊胃肠道线虫,肺线虫等进行驱除试验,结果表明:中剂量组(伊维菌素0.2mg/kg,丙硫苯咪唑10mg/kg)绵羊的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达100%,减少率达100%,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达70%,减少率为77.35%。  相似文献   

5.
应用伊维菌素注射剂按0.2mg/kg体重剂量一次皮下注射给药,采用粪检法和体表检查法,进行放牧绵羊主要寄生虫病防治示范.结果:对绵羊主要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96.7%和99.1%,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减少率分别为89.5%和91.6%,对绵羊颚虱的杀虫率达100%.全部防治绵羊投药后未发生异常反应.应用效果证明:伊维菌素注射剂防治绵羊主要寄生虫病高效、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是以牛羊为主的牧业县,畜牧业历史悠久,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种类繁多,消化道线虫、绦虫、球虫和虱子、蝇等是放牧绵羊的主要寄生虫,混合感染较为普遍,对养羊业造成很大危害.2010年,我们使用多拉菌素,伊维菌素对比驱治绵羊体内外寄生虫.  相似文献   

7.
目的 肯定多拉菌素防治绵羊痒螨病的效果 ,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试验分 5组 (多拉菌素高、中、低剂量组、伊维菌素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 ) ,根据试验前后螨虫寄生数量和临床变化判定疗效。结论 多拉菌素防治绵羊痒螨病效果确实可靠 ,其中以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最为显著 ,推荐剂量为中剂量组即 2 0 0 μg/kg体重  相似文献   

8.
多拉菌素驱除绵羊消化道线虫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肯定多拉菌素驱除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试验分5组(多拉菌素高、中、低剂量组,伊维菌素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依试验前后寄生虫罹患数量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结论 多拉菌素驱除绵羊消化道线虫效果确实可靠,其中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药物残效期达50天,推荐剂量为中剂量组为200μg/kg体重。  相似文献   

9.
应用伊维菌素片剂,对自然感染绵羊痒螨的29只病羊进行治疗效果试验,并设阳性对照组.结果:伊维菌素治疗组绵羊在用药后48~72 h,瘙痒症状明显减轻,用药后21d检查,未查到活的痒螨.试验表明,伊维菌素0.2mg/ks体重剂量对初期感染绵羊痒螨的病样一次给药即可治愈;对严重感染者间隔7~10d再次给药具有良好的杀螨效果.  相似文献   

10.
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绵羊线虫的驱虫效力与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0.5%伊维菌素浇泼剂按0.3,0.4,0.5mg/kg.b w剂量对绵羊沿背中线皮肤一次浇泼给药,并以伊维菌素注射剂0.2mg/kg.b w剂量做对照。结果:伊维菌素浇泼剂0.3mg/kg,0.4mg/kg.b w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分别为85%和90%,减少率分别为89.1%和95.9%;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分别为60%和75%,减少率分别为77.2%和86.7%;0.5mg/kg.b w剂量对消化道线虫虫卵转阴率和减少率均为100%,对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为85%,减少率为95.4%。解剖检查结果:伊维菌素浇泼剂三种剂量对绵羊消化道、呼吸道多属线虫均有效,总计驱虫率分别为90.8%,95.6%和99.7%,伊维菌素浇泼剂0.5mg/kg.b w剂量与伊维菌素注射剂0.2mg/kg.b w剂量驱虫效果基本一致;绵羊经皮给药可耐受1.0mg/kg.b w剂量。试验证明:伊维菌素浇泼剂经皮给药驱除绵羊线虫高效安全,临床推荐剂量以0.5mg/kg.b w为宜。  相似文献   

11.
1 绵羊一次性药浴灭除外寄生虫技术 秋末冬春是绵羊螨、虱、蚤、蜱等外寄生虫感染的高发季节.防治外寄生虫,老百姓多采用的是剪毛后药物喷淋和患部涂洗,或只对有患病症状的绵羊进行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两次口服投药.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埃谱利诺菌素浇泼剂对绵羊消化道线虫驱虫效力,选择1.5岁自然感染消化道线虫的绵羊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1~3组为埃谱利诺菌素浇泼剂0.4、0.5和0.6mg/kg.b w组,沿背部皮肤中线浇注给药,4组为埃谱利诺菌素注射剂药物对照组,按0.2mg/kg剂量颈部皮下注射,5组为阳性对照组,不给药;采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伊维菌素微乳剂在绵羊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对比高含量伊维菌素微乳剂与普通注射剂型的生物利用度差异。选取12只绵羊,分为2组,按照0.2 mg/kg体重分别皮下注射10 mg/mL伊维菌素注射液和30 mg/mL伊维菌素微乳剂。分别在给药前0.5 h,给药后2、4、6、8、10、12、16、20、24、36、48、96、144、192、240、336 h在颈静脉采集血液备用,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对绵羊血浆中的伊维菌素进行检测,并利用内标法计算其含量。通过DAS2.1.1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伊维菌素微乳剂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3 812.17 ng/mL·h,达峰浓度(C_(max))为97.71 ng/mL,达峰时间(T_(max))为12 h,消除半衰期(T_(1/2z))为43.46 h;伊维菌素注射液组AUC为2 501.25 ng/mL·h,C_(max)为48.15 ng/mL,T_(max)为24 h,T_(1/2z)为44.96 h。说明伊维菌素微乳剂吸收效果好,达峰时间短,达峰浓度高,生物利用度高。  相似文献   

14.
通过选取多拉菌素等三种驱虫药物对绵羊胃肠道线虫进行驱除。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对绵羊胃肠道线虫均有明显效果,平均驱虫率依次为多拉菌素组(98.7%)〉伊维菌素组(94.3%)〉丙硫苯咪唑组(82%)。比较后确定适合我市推广的新型驱虫药物为多拉菌素注射液。  相似文献   

15.
应用伊维菌素干混悬剂,驱除绵羊体内线虫和体外寄生虫。结果:0.2mg/kg体重剂量对消化道主要线虫及网尾线虫的虫卵(幼虫)转阴率、减少率均为100%,原圆科线虫幼虫转阴率和减少率分别为91.3%、91.8%,对线虫的总计驱虫率98.9%:对绵羊颚虱的杀虫率为100%。结果证明:伊维菌素干混悬剂0.2mg/kg剂量一次用药,驱除绵羊主要线虫和虱等寄生虫,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品种藏系绵羊羊毛油汗及脂肪酸含量的差异,试验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彭波半细毛羊、浪卡子绵羊、当雄绵羊羊毛油汗进行得率计算及脂肪酸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彭波半细毛羊的羊毛油汗得率最高(7. 90%),其羊毛油汗平均含量为93. 70%,显著高于当雄绵羊(P0. 05);三个不同品种藏系绵羊羊毛油汗的脂肪酸含量存在差异,其中浪卡子绵羊羊毛油汗总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当雄绵羊(P0. 05),彭波半细毛羊羊毛油汗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浪卡子绵羊和当雄绵羊(P0. 05),且彭波半细毛羊羊毛油汗油酸含量显著高于浪卡子绵羊(P0. 05),棕榈油酸、二十碳五烯酸含量显著高于当雄绵羊(P 0. 05)。说明不同品种藏系绵羊对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的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绵羊主要寄生虫的种类、季节动态、流行特点等的调查,3~4月绵羊线虫病感染率最高,绦虫病以8~9月最严重,其他寄生虫病(如绵羊梨形虫病、螨病、吸虫病、鼻蝇蛆病等)亦不同程度流行。结合近几年畜牧业生产实践,每年2月份,用左旋咪唑7.5 mg/kg.BW(或伊维菌素0.2 mg/kg.BW)驱治绵羊线虫病,8月用丙硫苯咪唑(5~15 mg/kg.BW)驱治绵羊绦虫病及吸虫病,9月中旬用250 ppm螨净药浴羊只驱灭外寄生虫,10~11月用敌敌畏熏治羊鼻蝇蛆病。通过以上几项防制办法,降低羊只死亡率,有效地保证养羊业的健康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8.
应用伊维菌素注射剂进行自然感染绵羊主要体外寄生虫病的防治示范,选择其中1.5~2岁感染体外寄生虫较严重的绵羊48只,分别按0.1;0.2;0.3mg/kg剂量皮下注射给药,进行防治效果评价,并设阳性对照组。结果:伊维菌素注射剂0.2,0.3mg/kg剂量对绵羊颚虱、足颚虱的转阴率和杀虫率均达100.0%;对羊蜱蝇的转阴率分别为91.7%和100.0%,杀虫率分别为93.8%和100.0%;0.1mg/kg剂量对绵羊颚虱、羊蜱蝇和足颚虱的杀虫率较低;全部试验绵羊给药后未见异常反应。试验证明伊维菌素注射剂驱杀绵羊主要体外寄生虫高效、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绵羊体表寄生虫的效果,本实验在不同温度下应用0.5%伊维菌素浇泼剂按0.2、0.5、0.8mg/kg·bw剂量对绵羊沿背中线皮肤一次浇泼给药,并以不浇泼伊维菌素做对照,以羊颚虱和羊蜱蝇转阴率为考察指标,评判不同剂量和不同温度下伊维菌素浇泼剂驱杀绵羊体表寄生虫效果。实验结果表明,0.2mg/kg·bw、0.5mg/kg·bw和0.8mg/kg·bw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羊颚虱转阴率分别为95%、100%和100%,对羊蜱蝇转阴率分别为81.3%、85.7%和92.8%。随着平均温度从13.8℃升高到28.9℃,伊维菌素对羊颚虱和羊蜱蝇转阴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联合应用阿苯达唑(ABZ)和伊维菌素(IVM)在胃肠道线虫感染鄂尔多斯细毛羊体内的药动学互作关系,以感染胃肠道线虫的鄂尔多斯细毛羊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了单独或联合应用阿苯达唑和伊维菌素后的药物动力学特征。通过粪便虫卵检查法,选取感染胃肠道线虫的鄂尔多斯细毛羊15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第1组口服给予阿苯达唑(15mg/kg),第2组皮下注射伊维菌素(0.2mg/kg),第3组皮下注射伊维菌素(0.2mg/kg)的同时口服阿苯达唑(15mg/kg)。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由颈静脉采集血样,分离血浆,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阿苯达唑、阿苯达唑亚砜、阿苯达唑砜和伊维菌素浓度,并用PK Solution 2.0药物动力学软件计算出各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联合用药组绵羊血浆伊维菌素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平均滞留时间(MRT)分别为44.80ng/mL±6.12ng/mL、5 007.46ng.h/mL±1 301.42ng.h/mL和85.47h±5.03h,均显著(P<0.05)小于单独用药组的对应参数值67.62ng/mL±9.06ng/mL、7 125.08ng.h/mL±908.52ng.h/mL和113.39h±9.00h。口服阿苯达唑组绵羊血浆中仅检测到了阿苯达唑砜和阿苯达唑亚砜,而未检测到阿苯达唑母药。联合用药后,除阿苯达唑砜的达峰时间(T max)显著推迟外,阿苯达唑砜和阿苯达唑亚砜的其他各参数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联合应用IVM和ABZ可影响它们在胃肠道线虫感染鄂尔多斯细毛羊体内的药动学特征,且对伊维菌素药动学特征的影响尤为明显,在临床联合用药过程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