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葡萄霜霉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安市自1985年引进试种巨峰葡萄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市葡萄种植面积达到4万多亩,被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誉为“南方葡萄之乡”,成为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近年来,由于葡萄霜霉病发生早、危害重,给葡萄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其中2005年福安市葡萄霜霉病大面积发生流行,发生面积达到3.5万亩,造成产量损失达三成以上,一般年份葡萄霜霉病造成减产也达10%。如何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是抓好葡萄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石河子垦区计划2005~2007年3年内发展1.3万公顷鲜食葡萄生产基地,主栽品种有无核白鸡心、无核紫、紫香无核等抗病品种。2005年8月份以后,石河子天气变化无常,8月上旬出现两次连续降雨,最大降水量达到15.8毫米和13.1毫米,气温急剧下降5℃,即将收获的葡萄出现了裂果和霉烂,果园的损失率在50%左右,严重影响了产量和品质。为了弄清这次降雨对葡萄的损害程度及原因,我们分别于8月8日、11日对石河子部分葡萄园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葡萄白腐病也叫穗烂病,是我国葡萄产区普遍发生的一种主要病害,阴雨连绵的年份,常引起大量果穗腐烂,对后期产量影响较大。2005年5~6月受特殊天气条件的影响,上杭县葡萄白腐病严重发生,给果农带来巨大的损失。为此,笔者对上杭县葡萄白腐病严重发生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防治  相似文献   

4.
葡萄病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2—2005年我们对包头郊区、乌海市及呼和浩特市托县等葡萄主产区进行病害调查.发现霜霉病、白粉病、根癌病等均有较大面积的发生.对葡萄生产造成重大危害.为提高葡萄的产量与质量,现将其病害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车灵 《农村科技》2006,(11):27-28
2005年夏季葡萄成熟期,哈密地区气候变化异常,冷暖波动较大,降水偏多,出现了严重的大降水灾害性天气,致使葡萄大面积裂果、霉烂,烂果率高达30%,全垦区葡萄产量损失30%,一级果品率比例下降50%,商品果率下降30%,经济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6.
我区引种红地球葡萄已有5年,葡萄的病虫害直接影响着葡萄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因此,病虫害的药剂防治是提高葡萄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葡萄对外界环境适应性很强,盐碱地、沙荒地与瘠薄山地经改良后均可栽培,所以,葡萄在世界的果品生产中产量和栽培面积一直居于首位。我国葡萄栽培历史虽然已有2000多年,但解放前全国葡萄栽培面积仅为6千公倾。改革开放以后,尤其近10余年,葡萄栽培面积与日骤增,2000年为15.84千公顷,2005年为46.6千公顷,2010年为66.67千公顷。由于葡萄发展太快,所以  相似文献   

8.
焦瑞莲 《北京农业》2007,(10):27-28
红宝石无核葡萄于2005年2月引入山西省晋中市李鹏家葡萄园,示范园区定植0.7公顷。1年栽植,2年丰产,每亩产果875千克。3年后,在保证优质的前提下,产量每亩稳定在1600~1800千克。红宝石葡萄长势中等偏强,枝条粗壮.节间较短,平均节间7.2厘米,叶片肥大浓渌。2年生结果枝率68%,  相似文献   

9.
葡萄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近10年清徐葡萄的产量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温度、光照、降水等主要气象条件对葡萄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生长期有效积温、5月下旬及6月上旬气温、光照与葡萄产量有较好的相关关系;葡萄生长期对降水量、日照时数需求存在临界值。  相似文献   

10.
《农家致富》2006,(19):24-25
自2005年起,高档葡萄市场行情较好,在江苏,高档美人指葡萄售价高达28元/公斤。不少农民朋友看到种高档葡萄可获得高额利润,想发展葡萄种植。但是,选择什么品种好呢?山东莱州市葡萄研究所单洪友所长从事葡萄研究40多年,创新葡萄栽培技术40项,是著名的农民葡萄专家,他给大家推荐几个适宜发展的葡萄良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彭进 《农村科技》2009,(5):83-84
农8师2005年新定植葡萄3000余公顷,为了使新定植的葡萄尽快实现早产丰产的目标,总结出一整套鲜食葡萄栽培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2.
葡萄毛毡病由葡萄缺节瘿螨、葡萄锈虱危害所致,哈密地区新栽植的葡萄发病严重,尤其高温干旱季节发病重,造成早期落叶,削弱树势,不仅影响当年的产量,同时影响第二年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葡萄一年二次结果栽培技术可以提高葡萄产量,为果农带来丰厚的经济收益。国内亚热带地区常年光照条件充足,为葡萄的一年二次结果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本文总结了影响葡萄一年二次结果的因素,如气候条件、葡萄品种和土壤环境,阐述了通过合理运用葡萄枝干修剪技术、大棚栽培技术、药剂处理技术等可以诱导葡萄冬芽分化,促进冬芽开花坐果,实现葡萄的一年二次结果,提高葡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葡萄病害直接影响葡萄产量、品质和市场供求,防治不当,不但会造成葡萄品质下降,而且使产量锐减,甚至绝收。近年来,141团大力发展酿酒葡萄产业,目前种植面积已达2 000余公顷,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大,葡萄病害也越发凸显,病害种类也随之增多。为了降低病害发生程度,同时减轻酿酒葡萄种植户在管理中投入的劳动力防治成本,2013年,141团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针对葡萄霜霉病进行了架型改造试验,以探索不同架型对葡萄病害发生率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危害。一、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永仁县传统的葡萄栽培成熟期为7-8月,阴雨天气持续长,空气湿度大,葡萄植株特别是果穗易感染各种病虫害,轻则影响当年的生长和产量,重则影响第2年结果,甚至引起整株死亡。为控制雨季病虫害蔓延,农户施药频繁,农药残留超标,难以生产出优质的绿色鲜食葡萄和合格的酒用葡萄,限制了永仁县葡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解决永仁县葡萄生产中农药污染问题,实施高产优质栽培,笔者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在永仁县种植红提、无核白鸡心和里扎马特  相似文献   

16.
蔬菜套种对大棚葡萄生长发育的研究结果表明,大棚葡萄套种秋冬季蔬菜后,对第2年葡萄生长发育、现穗开花、葡萄品质、果实产量都无明显不良影响,且可提高葡萄发芽率,促进生长作用,产量与品质等重要经济性状都与不套种相同。大棚葡萄在休眠期和生长初期套种蔬菜,具有积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葡萄斑叶蝉秋季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吐鲁番素有“葡萄之乡”的美誉,随着近几年来种植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葡萄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迅速发展。然而葡萄斑叶蝉(Erythroneura apicalis Nawa)自2000年在亚尔乡发现以来,迅速上升为危害我市葡萄的主要害虫,续2002年暴发危害后,2005年秋季严重发生,目前已对我市葡萄产业构成了巨大威胁。严重发生田块葡萄叶片受害率达100%,整个植株叶片全部变为黄白色。未采摘果实的果皮外布满黑色粘性排泄物,严重影响了葡萄后期的生长和鲜葡萄质量。面对葡萄斑叶蝉严重发生的局势,吐鲁番市委、市政府及各涉农部门高度重视,充分借鉴多年控制葡萄斑叶蝉…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我区葡萄生产发展很快,特别是一些大粒葡萄新品种已遍及城乡,产量与日俱增。探讨研究葡萄贮藏保鲜的有关技术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我们在1990年至1992年连续3年进行了大粒鲜食葡萄贮藏保鲜方面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理论方面也有所发现。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素有“葡萄之乡”的美誉,随着近几年来种植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葡萄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迅速发展,2006年种植面积已超过24万(667m^2)。然而,自2000年在亚尔乡发现葡萄斑叶蝉以来,该虫迅速上升为危害葡萄生产的主要害虫,对葡萄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根据实况调查,对2005年秋季葡萄斑叶蝉严重发生的原因作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葡萄产业发展迅速,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但是葡萄产业发展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为调解葡萄生长和结果的平衡关系,介绍葡萄冬季修剪和一年多次结果技术,以增加葡萄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