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套袋对提高‘贵妃’枇杷果实品质,增加果实商品率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表明:3月13日套袋,5月1日解袋处理的‘贵妃’枇杷,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及固酸比均高于其他处理,而可滴定酸含量则低于其他处理.适宜在贵妃枇杷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不同果袋对砀山酥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选用了18种不同果袋对砀山酥梨果实进行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套袋后砀山酥梨果实的硬度、可滴定酸含量比对照显著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单果重均显著降低,平均比对照分别降低10.57%,11.74%,27.96%;套袋梨果的石细胞含量比对照降低10%~52.7%;套三层果袋的果实内在品质比套双层果袋和单层果袋果实的内在品质降低更显著;套袋对果实光洁度和果点等外观品质明显改善,三层果袋和双层果袋效果显著优于单层果袋。  相似文献   

3.
在温室内对大红袍,冠玉枇杷果实进行套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套袋对防止果锈发生,防治病虫害效果显著;套袋果表面绒毛完整,光滑,富有光泽感,着色均匀,外观品质明显提高;套袋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总酸略有降低,但平均单果重和糖酸比提高。  相似文献   

4.
该试验以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自育晚熟苹果品种‘岳冠’为试材,研究不套袋、套袋摘袋和套袋不摘对果实单果重、硬度、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可滴定总酸、维生素C和果皮色差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处理的果实单果重和硬度无显著差异;不套袋果实的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套袋不摘袋和套袋摘袋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套袋摘袋和套袋不摘袋果实,固酸比显著高于套袋摘袋和套袋不摘袋果实;不套袋能显著提高果实维生素C含量至2倍以上。外观品质方面,果实成熟期内不套袋果实和套袋摘袋果实L*值下降,采收期不套袋果面光洁度最低;套袋果实和不套袋果实红色值a*值上升,b*值下降;套袋摘袋果实果皮色彩饱和度c*显著高于另外两个处理,果皮红色更鲜艳;不套袋果皮红色更暗;套袋不摘袋果实呈现底色绿色。总之,不套袋果实能显著提高果实内在品质,但外观品质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5种类型果袋对‘苏翠1号’梨套袋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后,果实果点变小,果面光亮洁净,但颜色变浅,甚至变为黄白色;平均单果重降低;降低了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增加,果实维生素C含量增加。5种果袋比较,套单层白袋和黄白双层袋果实仍保持绿色,内在品质降低程度最小;不同外袋类型双黄袋果实颜色不同,内在品质也不同;套外黄内红果袋果实黄绿色,品质降低最大。  相似文献   

6.
作者以‘锦绣’黄桃为试材,探究7种不同类型果袋处理对黔中地区的黄桃果实品质及栽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套袋果实在发育过程中受外界不利因素影响较大,损失率高达82.22%;而套袋处理能极大地降低果实损失率。其中外黄内黑双层袋效果最好,损失率为24.44%。套袋处理提高了果实单果重、纵横径和可食率,外黄内黑双层袋增加最显著,分别较对照提高38.74%,15.41%,12.16%和1.66%。套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果实内在品质,但外黄内黑双层袋和白色葡萄纸袋处理对果实内在品质影响较小,固酸比均显著高于对照;套袋还改善果实外观品质,提升商品性,但不同果袋类型影响不同。综上,外黄内黑双层袋能有效降低果实损失率,提升外在品质,保持较高的固酸比。因此,在黔中地区‘锦绣’黄桃适宜选用外黄内黑双层袋进行套袋,同时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平衡套袋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枇杷不同处理对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不同处理对枇杷品质的影响,在疏果后分别用白色纸袋、旧报纸袋套果,以及天然状态的一次疏果与不疏果4个处理进行试验。试验表明:枇杷疏果比不疏果的果形大,综合品质优;疏果套袋的枇杷比疏果不套袋的果形大,裂果、日灼烂果少;疏果套白色纸袋的比旧报纸套袋的着色均匀、糖度高,裂果比例明显少于前面3个处理。试验认为,白色纸套袋结合疏果是提高枇杷果形、品质的理想方法,要是再追求营养均衡,注意肥水温度调节,那么,枇杷着色均匀、成熟早、裂果少、果实大、风味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甜樱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以红玛瑙甜樱桃为试材,测定分析了甜樱桃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果实纵横侧径、果核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并进行了各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红玛瑙甜樱桃果实的生长发育呈快—慢—快的趋势;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果实纵横侧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均呈持续增加趋势,果实成熟时达到最大;可滴定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转色期达到最大值;维生素C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转色期降至最小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可食率、单果重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固酸比均呈显著正相关,可滴定酸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晚熟桃晚蜜桃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果袋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外灰内黑单层袋单果重比对照增加了61%,可滴定酸增加了6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基本一致,且果面干净,不裂果,色泽好,外观品质提高.蜡纸双层袋外黄内白和外黄内黑单层袋与套外灰内黑单层袋对桃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单果重、硬度影响差异不显著.在武汉地区,对晚熟桃套袋,选择外灰内黑单层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山西果树》2010,(3):16-16
据辽宁果树所试验,套袋可改善新西兰红梨果实外观品质,使果面光亮、洁净、着色好、果点变小且不明显;套袋可增加单果重,但套袋也会使果实的可滴定酸降低。在试验所涉及的5种果袋类型中,以大连久松纸袋厂生产的复合内红双层袋及山东小林纸袋厂生产的1-LP(外灰里红)双层袋效果最好,套袋果的外观质量明显优于对照,果实硬度、可溶性同形物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其中大连纸袋厂生产的复合内红双层袋所套果的酸含量与对照持平。  相似文献   

11.
选用黄白袋、双黄袋、灰黑袋3种不同类型果袋对砀山酥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研究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后,果面果点变小,光亮洁净,颜色变浅,甚至变为黄白色;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下降,可滴定酸含量增加,果实维生素C含量增加。三种果袋相比,黄白袋可以最大程度保持绿色果皮,但果面微微泛白,糖酸比下降最大;双黄袋对果实单果重影响最小,对外观品质有明显改善,果皮颜色稍微变浅,对内在品质的影响较小,糖酸比在3种果袋中最高,是生产绿色梨果的首选优质果袋;灰黑袋对果实外观品质有很好的改善,果实呈黄白色,是生产黄色果实的优质果袋。  相似文献   

12.
以"富士"和"嘎啦"为试材,通过套双层纸袋、无纺布袋和塑料袋3种处理,对苹果单果质量、果形指数、花色苷含量、CMYK模式指标值、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进行了测量分析,以研究不同套袋处理对苹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对改善苹果外观品质效果显著,以套纸袋后蓬莱市"富士""嘎啦"以及黄陵县"嘎啦"和套塑料袋后黄陵县"富士"最为洁净、鲜亮;套袋改变了苹果单果质量,套无纺布袋和塑料袋的苹果单果质量均高于对照,而套无纺布袋的果实单果质量提高更显著;套袋改善了果实的果形指数,其中以套纸袋改善最为明显;套袋能够显著提高花色苷含量,以套纸袋后蓬莱"嘎啦"和黄陵县"嘎啦"提高最多。套袋对苹果内在品质产生不利影响,其中套双层纸袋后果实硬度、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最少,可滴定酸含量降低最多,对苹果内在品质影响程度最低。  相似文献   

13.
为减少苍南县白沙枇杷裂果及病虫等为害,提高果实质量,进行了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套单层双色袋和蜡黄色袋对白沙枇杷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大,还可有效降低可滴定酸的含量,改善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0月29~30日,对山东省莒县苹果无袋栽培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莒县苹果无袋栽培面积约占总栽培面积的50%,各品种的不套袋苹果的外观品质均低于套袋苹果,着色指数降低15.4%~15.6%,光洁度指数低73.2%~88.3%;不套袋苹果的内在品质明显高于套袋苹果,单果重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3.2% ~4.3%,果实去皮硬度高5.1%~5.7%,可滴定酸含量低0~ 19.0%,糖酸比高4.3%~28.6%;富士不套袋果每666.7m2比套纸袋果成本节省1705元,国光不套袋果比套塑膜袋果节省770元,而植保成本高200~600元,售价略低.综合衡量诸因素,苹果套袋栽培经济效益仍高于不套袋栽培,每666.7m2套纸袋富士高1695元,套膜袋国光高3130元.  相似文献   

15.
果袋遮光对设施栽培沪油018油桃果实着色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设施栽培条件下,采用不同透光率的果袋,研究了不同遮光处理对沪油018油桃果实着色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不同透光率(69.6%、18.2%和0)套袋处理随着透光率的降低,果皮呈现从红到黄、从暗到亮的着色趋势.色素含量变化以0透光率处理最为显著,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苷分别比不套袋处理下降了94.3%、24.6%和100%.套袋遮光通过改变果皮中色素的比例及含量来改变果实着色,光强是引起油桃果皮色泽和色素变化最主要的原因.套袋显著降低了果实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但对总糖和蔗糖含量无显著影响.套袋果实单果重有随果袋透光率降低而减少的趋势.套袋会引起果实钾、钙、镁含量变化.高透光率果袋(小林单层袋NK-15)是大棚栽培条件下沪油018油桃较适宜的果袋.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不同栽培技术对白肉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通过对白肉枇杷套袋试验表明,套袋是提高白肉枇杷果实品质、预防果实生理性病害最有效的措施和关键技术。套袋后白肉枇杷大幅减少了果实生理性病害果,优质果比例和商品价值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高透光性果袋对沪油002油桃果实着色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沪油002油桃为试材,研究高透光性果袋小林单层袋(1-NK)套袋对果实着色过程中的色泽与果皮色素的变化及对果实裂果、品质、矿质元素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油002油桃套小林单层袋(1-NK)后可明显改善果实外观品质,显著减少裂果率及裂果程度,增加单果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总糖、可滴定酸、纤维素、水分、P、K、Ca、Mg、Fe、Cu和Zn含量无显著变化。套袋果实后期去袋处理后反而使果面亮度减少,果实水分含量下降。认为,小林单层袋(1-NK)是沪油002油桃较理想的果袋,可明显提高果实品质和商品率;采收前不应进行去袋处理。  相似文献   

18.
以‘寒富’苹果为试材,选用3种品牌的果袋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研究不同类型果袋对‘寒富’苹果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果袋套袋处理使果实可溶性糖、酸、维生素C的含量降低,但处理间存在一定差异。果实采收时,对照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去皮硬度和单果重均高于套袋处理的。综合分析,在供试的3个果袋中,前卫袋最好,其次为小林袋,新惠阳袋最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贵州省特有的无籽刺梨为试材,研究了两种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处理下果皮颜色鲜艳,虫果、病果率大大降低,果实的横径、纵径均有所增加,果实外观品质有所提升。其中,双层袋对果实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显著提升,糖酸比和固酸比有显著提升。综合比较,双层袋的效果优于单层袋,采用双层袋可有效降低虫果、病果现象,还可提高果实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不同时期套袋对"烟富6"苹果果实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潍坊地区"烟富6"苹果为试材,进行不同时期套单层塑膜袋对果实发育过程中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套袋能明显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提高果实的单果重,降低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