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为了探明菠萝茎叶还田在土壤中的腐解及养分释放效应,采用网袋法模拟秸秆还田,研究覆土、覆土覆膜和仅覆膜方式下菠萝茎叶碳、氮、磷、钾养分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方式下,菠萝茎叶在0~30 d腐解速率较快,还田30 d后,覆土、覆土覆膜和仅覆膜处理下菠萝茎叶质量累积腐解率分别为38.0%,53.5%,59.4%,覆土覆膜处理下各养分释放率占总养分释放率的60%以上;还田180 d后,各处理下菠萝茎叶腐解率分别占总腐解率的96.0%,97.5%,95.5%,基本腐解完全;还田240 d后,菠萝茎叶碳、氮、磷、钾养分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1.2%~85.7%,70.8%~78.6%,74.7%~78.3%,92.4%~92.8%,表现为KCP≈N,且覆土条件下养分释放率最大。考虑菠萝茎叶不同还田方式下的腐解及养分的释放情况,若采用短期还田,建议使用覆土覆膜方式,若长期还田建议使用仅覆土的还田方式。  相似文献   

2.
春玉米田翻压绿肥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尼龙网袋埋田法,研究越冬绿肥二月兰在春玉米田土壤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为华北地区春玉米减肥增效技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二月兰还田0~10d腐解速率最高,达1.21g/d,阶段内累积腐解率为28.94%;11~45d进入缓慢腐解期,腐解速率为0.44g/d,阶段累积腐解率占比37.45%;46~123d腐解速率稳定在0.03g/d,至玉米收获时累积腐解率达71.26%。二月兰腐解期内养分累积释放率表现为钾>碳>磷>氮,分别达94.90%、76.46%、56.35%和53.83%,且钾、碳和氮均在还田0~45d累积释放量最高,而磷在还田0~3d出现“增高富集”后快速释放。据测算,二月兰腐解期内氮、磷、钾释放量分别为26.82、4.04和35.88kg/hm2。因此,华北地区绿肥二月兰还田可适当替代化学肥料,依据养分释放规律,春玉米前期应重氮磷、轻钾,后期补氮钾。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甘蔗叶在土壤中腐解及养分释放特征,应用网袋法模拟秸秆还田方式,研究了不同还田方式下甘蔗叶碳、氮、磷、钾养分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还田方式下,甘蔗叶在0~60 d腐解速度较快,在180 d时,覆土、覆土覆膜和仅覆膜处理下甘蔗叶的质量累积减少率分别为95.1%,94.6%,82.1%,表现为覆土>覆土覆膜>覆膜。腐解过程中甘蔗叶养分的释放速率表现为K>P>N≈C。180 d,碳、氮、磷、钾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3.0%~95.0%,82.0%~95.1%,73.5%~97.0%,98.4%~99.7%。考虑甘蔗叶还田养分的释放情况,可以适量减少基肥中钾肥的用量,覆土处理下,养分释放率最高,但是与覆土覆膜处理差异并不显著,覆地膜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抑制杂草生长,因此,如果生产实际情况允许建议甘蔗叶还田采用覆土覆膜方式。  相似文献   

4.
基于2年秸秆还田定位试验,为了解析宁夏扬黄灌区连续施氮对第3年还田后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土壤肥力特征与玉米产量的影响,采用尼龙网袋法和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连续施用不同纯氮量(0、150、300和450 kg hm–2)对第3年还田后秸秆腐解、养分释放和土壤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可在玉米播后50~170d促进秸秆腐解,以施氮300kghm–2处理最为显著,平均秸秆累积腐解率与腐解速率分别较不施氮肥(对照)处理提高25.6%和20.3%;施氮可促进秸秆养分释放,其各养分元素释放率均表现为钾>碳>氮>磷,且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以施氮300 kg hm–2处理效果最佳。施氮可使0~40 cm层土壤容重降低,总孔隙度增加,以施氮300~450kghm–2处理效果最为显著;施氮可提高玉米播后20d土壤温度和播后80~170d土壤贮水量,均以施氮300 kg hm–2处理效果最佳。施氮可改善0~40 cm层土壤肥力,以施氮300 kg h...  相似文献   

5.
不同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尼龙网袋法模拟玉米秸秆还田,研究不同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腐解速率及有机碳、氮、磷、钾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1)玉米秸秆应用不同腐熟剂的腐解速率均表现为:快速腐解期(前10天)中速腐解期(10~50天)缓慢腐解期(50~100天)。经过100天的分解,玉米秸秆生物量有72.46%~76.09%被分解,应用腐熟剂的累积腐解率均高于未施用腐熟剂处理。(2)玉米秸秆养分释放表现为:KPCN。100天结束时玉米秸秆有机碳、氮、磷、钾养分释放率平均分别为:58.66%、57.3%、88.68%、94.88%。秸秆腐熟剂有益于玉米秸秆中难分解物的分解,可加速秸秆中有机碳、氮、磷的释放。综合比较,有机废物发酵菌曲的效果最佳,更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二月兰、黑麦草、毛叶苕子3种绿肥在果园条件下的翻压腐解特性及养分释放特征,采用尼龙网袋法在苹果园进行了110天的田间腐解试验。结果表明:绿肥作为有机肥源翻压后累积腐解率能达到69.10%~76.06%,腐解过程中呈现前21天腐解较快、后期腐解缓慢并逐渐趋于平稳的趋势。碳、氮、磷、钾均在翻压后的前21天大量释放,整体养分释放率表现为钾>碳>氮>磷,试验结束时(翻压110天),碳、氮、磷、钾的累积释放率分别为76.81%~82.04%、81.06%~84.97%、72.96%~76.81%、95.39%~97.65%。与禾本科绿肥黑麦草相比,豆科绿肥毛叶苕子和十字花科绿肥二月兰具有较低的初始C/N,更易于腐解,较适宜于华北平原果园种植。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烟草残茬还田的腐解特征及对土壤和水稻中烟碱含量的影响,采用模拟试验,研究了烟茎和烟根还田后的腐解特征,以及土壤pH、有机质、养分、烟碱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烟根和烟茎的腐解速率及养分的释放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各养分累积释放率依次为钾>磷>氮。烟根的腐解速率及养分释放慢于烟茎,还田120天,烟根累积腐解率为45.02%,烟茎为53.82%。(2)烟茎和烟根还田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9.35%~39.87%,前期会导致土壤pH降低,但90天后会提高土壤pH。(3)烟草残茬的烟碱释放快,还田后的前5天,烟碱释放约50%,40天后,烟草残茬中烟碱基本释放完毕。烟根的烟碱释放要快于烟茎,还田后30天,烟根的烟碱累计释放率为96.95%,烟茎的烟碱累计释放率为94.03%。至第90天各处理土壤的烟碱含量为0 μg/g。水稻植株在前期会吸收微量的烟碱,至还田20天后,水稻植株中烟碱含量为0 μg/g。综合而言,烟草残茬还田能提高土壤养分,且还田后期土壤与水稻中不会有烟碱残留。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南方稻田秸秆还田配施腐秆剂对水稻产量、秸秆腐解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2011年度在江汉平原开展麦秆全量直接腐熟还田试验,确定合适的指标来评估不同腐秆剂产品腐解的效果并为该区域秸秆机械还田配套技术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秸秆全量还田能提高水稻产量5.0%。秸秆还田配施腐秆剂2号的地上部干物质量和产量增量最高,分别为1125 kg/hm2和435 kg/hm2,增幅分别为6.9%和7.6%。秸秆腐解特征表明,翻压15天时,腐秆剂2号腐解效果最好,累积腐解率为30.3%,腐秆剂3号基本没有效果,之后腐解速率减缓、处理间差距缩小。养分释放特征表明,翻压30天内秸秆C、N和P快速释放,100天时养分累积释放率最高的是腐秆剂1号和2号;钾素在5天内释放95%以上,不受腐秆剂影响。通过测定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出,网袋法测定秸秆腐解率是评价腐秆剂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短期内秸秆还田配施腐秆剂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没有明显影响。建议实际生产中秸秆应于水稻移栽前5天还田,降低秸秆腐解对幼苗根系的毒害作用并加强前期氮素供应,保证作物养分需求。  相似文献   

9.
利用尼龙网袋法研究硅喷施对田菁、假花生和蟛蜞菊降解特征。结果表明,喷施硅显著影响绿肥的降解速率,但未影响到绿肥在整个观测期降解速率的变化规律,不同绿肥对喷施硅的反应不同。与未喷施硅相比,喷施硅显著降低整个观测期假花生干物质、有机碳、氮、磷降解,还田后365 d分别降低10.2%、6.93%、12.3%和8.2%;喷施硅显著抑制还田前期蟛蜞菊干物质、有机碳、氮、磷的降解,还田后28 d分别降低18.9%、10.3%、82.4%和31.7%;田菁喷施硅肥则提高了前期干物质、有机碳降解率,但对氮、钾的降解影响不显著。3种绿肥钾的降解率在28 d均超过94%,喷施硅显著影响假花生和蟛蜞菊还田前期钾的释放,硅对后期钾的释放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玉米大豆套作、玉米花生间作养分吸收利用对产量优势贡献的差异。本研究开展了2年大田试验,通过比较间套作与相应单作成熟期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利用效率,综合分析了玉米大豆套作、玉米花生间作中养分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大豆套作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 LER)为1.16~1.72,具有套作产量优势,玉米花生间作LER为0.89~1.13,无明显间作产量优势。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中,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比相应单作提高32.60%~54.22%、27.35%~34.64%和17.74%~24.42%,氮素利用效率低于相应单作21.99%~42.07%。氮、磷、钾吸收效率对LER的贡献分别为0.34~0.62、0.31~0.46和0.22~0.32,利用效率的贡献分别为–0.11~–0.35、–0.03~–0.31和–0.11~0.22。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中,氮、磷、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高出相应单作–7.86%~31.58%、23.09%~46.52%和1.60%~55.48%,氮素利用效率高出相应单作7.55~26.60。氮、磷、钾吸收效率对LE...  相似文献   

11.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设置4种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秸秆不还田(BR)、秸秆直接还田(ZR)、秸秆粉碎还田(FR)、秸秆炭化还田(CR)。通过测定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全钾、全氮、全磷、速效钾、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对各项指标数据与水稻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及土壤养分有显著影响。在水稻成熟期,ZR、FR、CR较BR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高9.19%~19.53%,差异显著(P0.05),且以CR处理增幅最明显;全氮含量平均高9.65%~20.83%,差异显著(P0.05),且以FR增幅最明显;全磷含量平均高2.66%~15.51%;差异显著(P0.05),且以CR处理增幅最明显;速效钾含量平均高3.18%~24.37%,差异显著(P0.05),且以CR处理增幅最明显。研究还发现,短期内(1 a)CR处理产量最高,达到了6 900 kg/hm~2,较FR处理产量提高了3.16%,较ZR和BR处理产量分别提高了5.64%和8.35%。综合来看,CR处理是短期内提高水稻产量和土壤肥力的最佳选择,关于长期的最理想选择还需要在田间试验开展长久的、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免耕和稻草还田对稻田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稻草还田和免耕等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肥力和水稻产量的影响,自2008年于广西大学农学院科研基地进行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免耕(NT)、免耕+稻草覆盖还田(NT-SMR)、常规耕作+稻草覆盖还田(CT-SMR)、常规耕作(CT)和常规耕作+稻草翻压还田(CT-SR)5个处理,于2018年水稻成熟期测定产量,水稻收获后分层(0~5、5~10和10~20cm)测定土壤肥力。结果表明,稻田不同土层肥力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上表现为0~5、5~10和10~20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依次下降。NT-SMR处理显著提高了0~5cm土层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但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在5~10和10~20cm土层,稻草还田处理的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优于无稻草还田处理。水稻产量与土壤肥力呈显著正相关。2016年CT-SR处理水稻产量在早季分别比NT和CT处理显著提高了8.52%和7.99%,在晚季分别显著提高了12.12%和7.55%;2018年NT-SMR处理的水稻产量在早季分别比NT和CT处理显著提高了17.78%和10.30%,在晚季分别显著提高了13.88%和19.39%。因此,免耕和稻草还田能明显提高稻田耕作层土壤肥力,增加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13.
不同绿肥秸秆养分释放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鼠茅草生草覆盖处理、大豆桔秆覆盖处理和花生桔秆覆盖处理的养分释放规结果表明,鼠茅草、大豆、花生桔秆的腐解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养分快速释放期和缓慢释放期。腐解前20d为快速释放期,20d后为缓慢释放期。大豆、花生秸秆腐解的养分释放率均表现为K>P>C>N,腐解养分释放率表现为K>P>N>C。  相似文献   

14.
旨在明确不同农作物秸秆炭化和焚烧后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化及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下对旱作区玉米和水旱轮作区水稻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秸秆,测定炭化和焚烧后氮、磷、钾含量和损失率变化及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的旱作区玉米和水旱轮作区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结果表明,作物秸秆炭化和焚烧后氮、磷、钾含量均不同程度提高,水稻和油菜秸秆炭化处理较焚烧处理氮含量显著提高5.79%和30.06%,4种作物秸秆焚烧处理较炭化处理均显著提高磷、钾含量。炭化处理较焚烧处理有效降低氮和磷养分的损失率。不同轮作制下秸秆炭化还田较秸秆还田均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秸秆炭化还田较秸秆还田能提高旱作区玉米产量和水旱轮作区水稻产量,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来培肥土壤,且水旱轮作区施用效果优于旱作区。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秸秆炭化后养分变化及还田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明确不同农作物秸秆炭化和焚烧后氮、磷、钾养分含量变化,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下对旱作区玉米和水旱轮作区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水稻、油菜、小麦、玉米秸秆,测定炭化和焚烧后氮、磷、钾含量和损失率变化及秸秆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的旱作区玉米和水旱轮作区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变化。结果表明,作物秸秆炭化和焚烧后氮、磷、钾含量均不同程度提高,水稻和油菜秸秆炭化处理较焚烧处理氮含量显著提高5.79%和30.06%,4种作物秸秆焚烧处理较炭化处理均显著提高磷、钾含量。炭化处理较焚烧处理有效降低氮和磷养分的损失率。不同轮作制下秸秆炭化还田较秸秆还田均能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秸秆炭化还田较秸秆还田能提高旱作区玉米产量和水旱轮作区水稻产量,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来培肥土壤,且水旱轮作区施用效果优于旱作区。  相似文献   

16.
长期秸秆还田与氮肥调控对稻田土壤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揭示土壤对长期秸秆还田及氮肥调控的响应,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考察了秸秆不还田+N 300kg/hm~2(TB)、秸秆全量还田+不施肥(T0)、秸秆全量还田+N 255 kg/hm~2(T17)、秸秆全量还田+N 300kg/hm~2(T20)、秸秆还田+N 345 kg/hm~2(T23)对稻田土壤理化特性、重金属含量、活性有机质、微生物炭、碳库管理指数及水稻产量的影响,探索长期秸秆还田(5年)条件下土壤质量对氮肥配施的响应,为提高氮肥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结果表明:长期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T17、T20、T23 3个处理的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总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微生物量碳含量上升,但总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的差异不明显;土壤容重下降;土壤中汞、砷、铅、镉、铬、铜、锌7种重金属(全量)未出现明显积累现象。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秸秆还田(T20)显著提高了土壤速效氮、速效磷的含量,较秸秆不还田(TB)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21. 1%,8. 9%。综合考量经济、土壤质量、产量等因素,无污染的秸秆还田后,合理的配施氮肥(300 kg/hm~2)不仅可以避免秸秆腐解过程中与作物争夺氮肥,而且可以促进土壤碳、氮的更新,培肥土壤,提高产量,改善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7.
土壤质量是作物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秸秆还田及合理施肥是调节土壤质量的关键措施。为探究提升土壤质量以及小麦产量的最佳秸秆还田与施氮互作方式,选用晋麦106号为供试材料,于山西汾阳开展长期定位试验,通过裂区试验,主区设置无还田、半量还田和全量还田3个秸秆还田水平,副区设置全量施氮、80%施氮、不施氮3个施氮量水平,研究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土壤质量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同处理下,0~20 cm土层土壤容重低于20~40 cm土层;秸秆还田与施氮互作下,秸秆还田量增加,土壤容重下降;其中,秸秆全量还田且全量施氮肥(SF1)处理时10~20 cm土层土壤容重最低;不同处理下土壤有机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全氮以及全磷等养分层化比存在差异;SF1处理下,养分层化比最小,该互作条件对0~40 cm土层养分含量影响均较显著(P0.05);SF1处理下,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秸秆全量还田且80%施氮(SF0.8)、SF1条件下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条件(P0.05),其中,SF1条件下产量最高。合理配比下进行秸秆还田与施氮互作,可明显提升土壤质量,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8.
间作绿肥对幼龄茶园土壤锌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茶园间作绿肥对幼龄茶园土壤有效锌及养分含量的变化影响。[方法]采用花生、黄豆、绿豆和茶肥1号4种绿肥进行幼龄茶园田间间作试验,调查分析了间作绿肥对土壤pH、有机质、有效锌、氮、磷、钾等养分状况,茶树株高、树幅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间作绿肥有利于幼龄茶园土壤有效锌含量的提高,且在埋青后1个月提高效果明显,依次为绿豆>黄豆>茶肥1号>花生;间作绿肥提高了幼龄茶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效锌含量与土壤碱解氮、有效磷(相关系数分别为-0.888**、-0.941**)呈极显著负相关。4种绿肥均提高了茶树株高、树幅、枝干粗和存活率,间作花生效果最为明显。[结论]该试验筛选出绿豆和花生2种绿肥适宜在幼龄茶园中间作,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增强茶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鸡粪与立茬还田配合应用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鸡粪与玉米秸秆立茬还田对土壤养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通过5年的定位试验,测定了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含量、pH和玉米产量。研究结果表明:鸡粪与秸秆立茬还田配合应用能够增加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提高pH值,达到培肥土壤的效果。与对照相比,T4(立茬还田+鸡粪30m3/hm2配合应用)培肥土壤效果最好,增加玉米产量幅度最大,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和pH分别增加了0.29,0.08,3.59,3.50g/kg和0.24,平均增产18.5%o  相似文献   

20.
云南景迈山和六大茶山古茶园土壤养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弄清景迈山和六大茶山古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古茶园提供科学依据,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溶量法和碱解扩散法等方法测定古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结果表明,景迈山古茶园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平均含量均较六大茶山高,而碱解氮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均较六大茶山低,景迈山古茶园土壤均达到Ⅰ级茶园土壤标准,六大茶山古茶园土壤均达到Ⅱ级茶园土壤标准。景迈山土壤养分含量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速效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六大茶山土壤养分含量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有机质,其中景迈山有机质和碱解氮均较六大茶山大,而速效磷和速效钾均较六大茶山小。LSD多重比较表明,景迈山和六大茶山共16个地方古茶园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