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查理思  吴克宁  鞠兵  高晓晨 《土壤》2020,52(3):634-640
本文选取4个典型遗址土壤剖面为研究对象,基于剖面形态和理化性质的分析,根据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美国土壤系统分类(ST)、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对供试土壤进行分类归属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分类方案均不能较好地体现遗址土壤的特征,因此建议在CST人为土土纲中增加技术人为土亚纲,并先被检索出来,下设缓透技术土和遗址技术土土类,分别下设遗址缓透技术土和含磷遗址技术人为土、普通遗址技术人为土亚类。修改方案不仅可以较少地改动土壤系统分类诊断体系,也能够较好地将古人类影响的土壤特征和产生的技术物质融合到新增的“人为缓透或不透层次”或“人工制品”中,作为从古到今所有人类活动和技术物质的一部分,从而实现遗址土壤在系统分类中的归属。  相似文献   

2.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CST)关于火山灰土的诊断标准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修订。为此,整理并比较了《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orld Reference Base for Soil Resources,WRB,1998—2014版)、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Keys to Soil Taxonomy,KST)(第3~12版,1987—2012年)、《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首次方案至第三版,1991—2001年)中,关于火山灰土的描述、诊断标准、分类检索和类型划分的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ST关于火山灰土诊断标准和分类检索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3.
武夷山土壤形成特点与系统分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健飞 《土壤通报》2000,31(3):97-101
选取武夷山土壤垂直带中 6个代表性剖面 ,研究了土壤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修订方案 )》 ,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检索了土壤系统分类名称 ;随海拔由低到高 ,依次为湿润富铁土—湿润淋溶土—常湿淋溶土—常湿雏形土等亚纲 ;并与发生学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 (USST)以及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 (WRB)等不同分类系统中的土壤类别归属作了参比  相似文献   

4.
张凤荣  王秀丽  王数  郑重  吴昊 《土壤学报》2013,50(2):419-422
对土壤进行科学分类是土壤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础,也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在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的决策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标志着土壤科学的发展水平.目前国际上土壤分类主要有《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以下简称《ST》)[1]和《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以下简称《WRB》)[2],我国从1984年开始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研究,也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以下简称《CST》)[3]成果.这三个分类体系都是以定量化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为基础的多阶层土壤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5.
翁昊璐  慈恩  李松  连茂山  陈林 《土壤学报》2020,57(3):579-589
选取重庆市境内4种母质(第四系更新统老冲积物、须家河组砂岩风化物、石灰岩风化物和紫色岩风化物)发育的5个代表性黄壤剖面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成土特点及系统分类归属,并与其他分类体系进行参比。结果表明,各供试土壤中,须家河组砂岩母质发育的黄壤脱硅富铝化最为明显,蓬莱镇组紫色砂、泥岩母质发育的黄壤次之,石灰岩母质和更新统老冲积物发育的黄壤脱硅富铝化程度则相对较低;相比而言,须家河组砂岩母质发育的黄壤较为典型,在海拔350~1 300 m范围内均有分布。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5个供试土壤剖面分别归为淋溶土和雏形土2个土纲、3个亚纲、5个土类、5个亚类和5个土族;与发生分类的参比表明,供试土壤的系统分类与发生分类之间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相较于发生分类,系统分类具有更高的区分度;被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归为淋溶土的供试剖面分属活性淋溶土和高活性强酸土2个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一级单元,而被CST归为雏形土的供试剖面则同样也被WRB归为雏形土(一级单元)。  相似文献   

6.
对采自三江并流区的26个典型土壤剖面进行了土壤形成条件调查和理化性状分析,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明确了供试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检索结果共有6个土纲(富铁土、淋溶土、灰土、雏形土、新成土、潜育土)、11个亚纲、18个土类、19个亚类,并与中国土壤发生分类和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WRB)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三江并流区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三江并流区的26个典型土壤剖面进行了土壤形成条件调查和理化性状分析,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明确了供试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检索结果共有6个土纲(富铁土、淋溶土、灰土、雏形土、新成土、潜育土)、11个亚纲、18个土类、19个亚类,并与中国土壤发生分类和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WRB)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宁夏中部地区典型灰钙土的发育特性及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宁夏中部地区地带性土壤——灰钙土的发育特性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在研究区内挖掘8个代表性的土壤剖面,进行剖面形态观察,采集分层土壤样品,测试理化性状。结果发现:(1)灰钙土中发生的主要成土过程有:弱腐殖质积累、弱淋溶淀积过程。(2)8个供试剖面中检索出的诊断依据有淡薄表层、干旱表层、雏形层、钙磐等诊断层,黄土和黄土状沉积物岩性特征、半干润/干旱土壤水分状况、温性土壤温度状况、钠质特性、石灰性等诊断特性和钙积诊断现象等。(3)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可将8个供试剖面初步归属为雏形土、干旱土2个土纲,干润雏形土、正常干旱土2个亚纲,简育干润雏形土和简育正常干旱土2个土类,普通简育干润雏形土、钠质简育正常干旱土2个亚类。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与土系划分标准》将供试剖面初步划分为5个土族,5个土系。(4)参比研究表明,灰钙土在土壤发生分类和系统分类中的分类类别不是简单一对一的关系,发生分类中相同的类别可对应系统分类中不同类别,系统分类定量化的分类指标使土壤分类更加量化,减少了同名异土情况的发生,提高了分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以北京山区和山前地带分布的10个普通褐土剖面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形态特征、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按照《北京土壤》、《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对研究剖面分别进行了发生分类、系统分类的土壤类型划分与对比,并对其发生过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发生分类主要以土壤所处的生物(植被)气候带作为分类标准,在发生学的应用中,过分强调土壤的外在成土条件和推测的成土过程,易造成分类的混淆;系统分类以发生学为指导,通过定量的诊断层、诊断特性进行分类,提高了分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7个典型干旱土和盐成土的代表性单个土体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基于剖面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的分析,确定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中的归属.研究过程中发现CST对于干旱表层的判定条件与盐积正常干旱土的定义有矛盾之处,致使分类时将一些含有盐积层的土壤划归到干旱土中,从而使干旱土扩大,盐成土减少,不利于盐成土的...  相似文献   

11.
皖南紫红色砂石岩上发育土壤的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也萍  刘付程 《土壤学报》2007,44(5):776-783
对皖南不同时期紫红色砂石岩上发育的8个土壤剖面,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体系,进行鉴别、检索、分类定名。阐述发生分类紫色土的2个亚类级土壤类型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归为3个土纲,即均腐土、雏形土和新成土;3个亚纲,即湿润均腐土、湿润雏形土和正常新成土;4个土类和6个亚类。提出按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紫色土分类系统;并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进行了参比。讨论了皖南紫红色砂石岩上发育为均腐土的成土环境条件,同时对发生分类紫色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类别检索提出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选取位于河南中西部褐土土类的7个典型单个土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和理化性质的分析,确定了它们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位置.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第三版)》诊断标准,供试剖面中诊断出包括黏化层、钙积层、雏形层、氧化还原特征、温性土壤温度状况、半干润土壤水分状况等诊断层和诊断特性,7个剖面中,4个划归淋溶土纲...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为土的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uman activities make strong effects on soil formation. Anthropogenic soils are much more intensive and extensive in China for their histor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an be dated back to more than 7 000 years ago. Owing to different physical conditions and land uses, the anthropogenic soil-forming processes are various. Anthrosols are propos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il order is set up in Chinese Soil Taxonomy (CST). Mainly based on 6 Anthropogenic diagnostic horizons, which are anthraquic epipedon, hydragric horizon, irragric epipedon, cumulic epipedon, fimic epipedon and agric horizon, the Anthrosols Order is subdivided into 2 soil suborders and 4 soil groups. Meanwhile the classification of Anthrosols in CST has been basically accepted as the classification of Anthrosols in World Reference Base for Soil Resources (WRB).  相似文献   

14.
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WRB):建立和发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龚子同  陈志诚  张甘霖 《土壤》2003,35(4):271-278
WRB(World Reference Base for Soil Resources)是IUSS和FAO联合领导下的土壤分类组织。作为IRB(International Reference Base)的继承者, 在联合国图例单元的基础上,经过包括中国土壤学家在内的各国土壤学家历时7年的共同努力,1998年形成了WRB的正式方案。在此基础上,还出版了世界主要土壤和相应的CD-ROM。目前这一方案已以10种文字出版,中文版也即将问世。这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土壤分类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5.
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的成土特点及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宁夏引黄灌区灌淤土的成土特点和系统分类归属,在研究区内挖掘5个典型土壤剖面,经过剖面形态观测和分层取样分析,发现灌淤土主要的成土过程是人为耕作引起的土壤熟化过程、灌溉水和地下水共同作用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以及灌溉水泥沙沉降引起的地表物理堆垫过程,有些地方还有盐渍化过程。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进行检索、鉴定,发现5个典型剖面的诊断依据有灌淤表层、肥熟表层、雏形层等诊断层和冷性土壤温度状况、石灰性和氧化还原特征等诊断特性以及钙积现象,5个典型剖面分别属于人为土土纲,旱耕人为土亚纲,灌淤旱耕人为土和肥熟旱耕人为土2个土类,斑纹灌淤旱耕人为土、灌淤肥熟旱耕人为土和普通灌淤旱耕人为土3个亚类。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土族与土系划分标准》将5个剖面按照控制层段土壤颗粒大小、矿物学类型的不同,初步建立5个土族和5个土系。将典型剖面在不同分类系统中的位置进行参比研究,表明发生分类与系统分类虽然并非简单一对一的关系,但却具有优势的对应关系;5个典型剖面在发生分类中归属为灌淤土土类,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归属中为灌淤旱耕人为土和肥熟旱耕人为土2个土类,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归属为Inceptisols土纲,Ustepts亚纲和Haplustepts土类;相比之下,发生分类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较为稳定,定量化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分异性较大,使分类更加全面、细化。  相似文献   

16.
选取湖南省东部地区12个由第四纪红色黏土发育的典型土壤剖面,在对其成土环境、剖面形态特征及其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方案,检索出了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据此确定了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剖面包含了淡薄表层、暗瘠表层、低活性富铁层、黏化层、聚铁网纹层等10个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其在中国系统分类体系中的位置分别为:淋溶土、富铁土和雏形土3个土纲;湿润淋溶土、湿润富铁土和湿润雏形土3个亚纲;简育湿润富铁土、铝质湿润淋溶土和铝质湿润雏形土3个土类;暗红简育湿润富铁土、表蚀简育湿润富铁土、网纹简育湿润富铁土等6个亚类;按照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建立了黏质高岭石型酸性热性-普通铝质湿润淋溶土等9个土族和燕塘系(43-LY01)等12个土系。研究发现:受亚热带气候影响,许多土壤剖面发生了富铁铝化过程,且由于淋溶强烈,形成了聚铁网纹层,而现行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还不能给出一个合适的位置,因此建议在铝质湿润淋溶土亚类中增设一个可以反映相关特性的网纹铝质湿润淋溶土亚类。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全新统冲积物发育土壤的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瑾  慈恩  连茂山  肖淘  丁宁宁  孙洪光  王秀 《土壤》2018,50(1):202-210
为明确重庆市第四系全新统(Qh)冲积物发育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本文以该成土母质发育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挖掘9个典型土壤剖面,通过野外观测、分层取样及理化性质分析等,依据现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对其进行分类和命名,并与发生分类进行参比。结果表明:9个供试土壤剖面分别归属于雏形土和新成土2个土纲,5个亚类,其中5个为石灰淡色潮湿雏形土,1个为铁质简育常湿雏形土,1个为斑纹简育湿润雏形土,1个为潜育潮湿冲积新成土,1个为石灰潮湿冲积新成土;隶属于发生学分类潮土土类的6个供试剖面分别归为系统分类中淡色潮湿雏形土、简育常湿雏形土和简育湿润雏形土3个土类,而隶属于发生学分类新积土土类的3个供试剖面则分别归为系统分类中淡色潮湿雏形土和潮湿冲积新成土2个土类。结合成土环境分析可知,地形、气候和母质是影响重庆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物发育土壤系统分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GONGZITONG  CHENZHICHENG 《土壤圈》2000,10(2):125-133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ferrallitic soils in China is reviewed and the classification of Ferralisols and Ferrisols in Chinese Soil Taxonomy is introduced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errallitic soil classification in the Chinese Soil Taxonomy and those of the other soil classification systems.In the former soil classification systems of China,the ferrallitic soil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e soil groups of Latosols,Latosoilc red soils,Red soils,Yellow soils and Dry red soils,according to the combination of soilforming conditions,soil-forming processes,Soil features and soil properties.In the Chinese Soil Taxonomy,most of ferrallitic soils are classified into the soil orders of Ferralisols and Ferrisols based on the diagnostic horizons and /or 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s with quantitatively defined properties.Ferralisols are the soils that have ferralic horizon,and they are merely subdivided into one suborder and two soil groups.Ferrisols are the soils that have LAC-ferric horizon but do not have ferralic horizon.and they are subdivided into three suborders and eleven soil groups.Ferralisols may correspond to part of Latosols and Latosolic red soils.Ferrisols may either correspond to part of Red soils,Yellow soils and Dry red soils,or correspond to part of Latosols and Latosolic red soi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